第444章
“皇上,长乐今年已经十八岁了,您没想着给她找个驸马吗?”
秦萧知道女儿的性子,从小千宠万爱长大的孩子,是没那么懂事,但女儿如今长大了,到了成婚的年纪。
但皇上从未提起过给女儿找个驸马。
顾瑶摇了摇头,回道:“朕曾跟长乐说起过要把她嫁出去,但她不愿意。她说她更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朕才把她交给你管,你要保护好她,至于她以后嫁不嫁人都随她吧。朕希望她这一生活得开心快乐,就像朕给她取的名字。”
顾瑶没想着让女儿出嫁,甚至害怕女儿若嫁人了经历生产的痛苦,古代产妇生孩子就是走鬼门关,生育风险太大了,她曾让户部统计过,在大越国产妇的死亡率高达百分之六,也就是说一百个孕妇生孩子,就会有六个难产而死。
这数据太可怕了,放到现代简直不敢想象。
“皇上放心,臣会保护好长乐,他是臣的女儿,臣也希望她一生平安快乐。”
顾瑶点了点头。她的两个儿子如今都已成家了,有儿有女,如果她真要离开,担心的还是这个还不懂事的女儿。
第1235章 杨州
元祐二十九年二月二十九日。
随着龙船靠近杨州,百姓们一早就在运河两岸等着了。
杨州一众官员则在卯时二刻就在河岸边等候。
顾瑶来到了船头,她看着岸边的景象。
杨州果然是大越经济最发达,人口众多的大城市。
这一眼望去,远处都是屋舍,有的屋舍甚至看起来有四五层高。
岸边种了许多的杨柳树,两岸的栏杆也都是砖头砌的,不像其他地方只是木栏杆。
“母皇,我们到杨州了。”一旁的长乐公主兴奋地说道。
顾瑶笑了笑,朝岸边的百姓挥了挥手。
百姓们在看到皇上的那一刻,都立即行礼。
“皇上万岁!”他们大声喊道。
一会儿后,龙船靠岸边停下了,龙船停下来的那一刻,杨州的一众官员赶紧上前。
顾瑶从龙船上下来,出发时穿的还是厚实的春衣,而此刻她已经穿着夏天穿的绸缎。
米黄色的云缎上绣着金色的龙纹,头上只是戴着一支白玉簪子。此刻的并没有宫装华服,更没有黄袍加身,只是简简单单贵妇人装扮。
顾瑶下来后,杨州的官员们跪下行礼,为首的正是杨州知府黄洋。
“臣杨州知府黄洋携杨州官员恭迎皇上大驾。”黄知府大声说道,然而此刻他的心里是紧张的,这是他第二次见到皇上,第一次还是在二十年前科举殿试的时候。
顾瑶看着这些地方官,当然她一个也没见过,即使曾经在科举殿试时见过,如今也早就没了印象。
她抬了抬手,说道:“都平身吧,朕来杨州看看,尔等不必紧张。”
顾瑶能感觉到这些官员是紧张的,就如之前她下船停留其他州县一样,只要自己上岸,这些地方官就会十分紧张,怕自己发现什么不好的地方,会摘了他们的乌纱帽。
“皇上,臣已在华楼为皇上备好早膳,皇上舟车劳顿,臣陪您去用膳吧。”黄知府主动说道。
皇上辰时二刻就下船了,还好他们提前到了,要不没接到皇上,可是大罪。
顾瑶一边往前走,一边回道:“朕在船上时已经吃过了,你就陪朕到处逛逛吧。”
顾瑶来到一条街道上。
她看着这干干净净的街道,以及两旁都是三层青砖白瓦建的房子。
这杨州的房子和别的州县不太一样,这里的房子有明显的江南特色,而且建的的更美观,更具古韵。街道两边的房子都是店铺,顾瑶看到有茶楼、酒肆、客栈、花楼、远处还有药铺等等。
街道上有一些百姓,但在看到自己后,百姓们都跪在了街道两边行礼,店里的店家和伙计们也全部出来行跪拜礼。
看到此景顾瑶摇了摇头,对一旁随身伺候的宫人说道:“让他们都起来,告诉他们,不必行礼,自由活动便是。”
顾瑶来此本来就是来看看当地的情况的,若每到一处都是这些跪拜的百姓和官员,那她这行程就很无聊了。
于是穿着便衣的御林军在前面带路,顾瑶则和杨州的官员一起走在后头。
第1236章 与他们想象中的君王并不一样
路过两条宽敞的街道后,顾瑶停在了一个十字路口。
她发现前面的一条巷子里十分的热闹,那里好多百姓。
“这条街是卖什么的?”顾瑶指了指左手边这条人来人往的街。
“皇上,这儿是杨州城的早市,清早百姓们会来买早点,还有一些米铺菜谱,这街平日里比较杂乱。”
“杂乱好啊,杂乱才有烟火气。”顾要随即走向那条热闹的街道。
她看得出来,这杨州城看起来十分的干净整洁,想必在自己来之前,这些杨州的官员下了一番功夫,形式主义,从古到今都是如此啊。
来到早市后,顾瑶看到好多的老百姓在这条街上逛,有的一边吃包子一边闲逛,有的提着菜篮子买菜,前面还有面馆,客人多的都坐在街道上来了。
然而当看到皇上的那一刻,百姓们都自觉地退到了街道的两边,一起行礼,喊“皇上万岁。”
顾瑶朝这些穿着朴素的百姓抬了抬手,道:“大家都免礼,自己忙吧。”
说完,顾瑶来到了一家米铺的门口,但她刚想进去,一个小孩突然撞到了她的身上。
顾瑶低头一看,发现是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小孩儿似乎并不知道自己是谁,撞到自己后,小孩一个没站稳自己摔在地上,然后哇哇大哭起来。
顾瑶停住脚步,而这时随行的杨州知府和一旁的宫人赶紧上前,想要将小孩拖走,但顾瑶阻止了他们。
“皇上,都怪臣安排不周,让这毛头小儿在街上乱窜。”杨州知府黄洋赶紧道歉。
然而顾瑶没回她,而是蹲下来了,看着这个小女孩,小女孩穿着打着补丁的衣裳,头发乱乱的,身上也有些脏,似乎是贫穷人家的孩子,或者是个小乞丐。
顾瑶停顿了一下后,将跌在地上的小孩抱了起来。
“皇上,还是奴才来抱吧。
“这孩子的爹娘呢?”吴公公赶紧上前来,大声喊道。
然而并没有百姓出来认这个孩子,这似乎是个孤儿。
顾瑶没有将孩子交给一旁的宫人,而孩子被抱起来后也不哭了,只是眨着一双大眼睛看着眼前的阿姨。
“你叫什么名字?”顾瑶看着小女孩,问道。
“月奴。”小女孩小声回道。因为并不懂抱着自己的是谁,所以她并不害怕。
“你爹娘呢?”顾瑶再问,然而小孩儿却没有回答,只是摇头。
“那你知不知道我是谁?”顾瑶接着又问。
孩子依然摇头,然后眨着眼睛,喊道:“姨姨……”
此时围观的百姓都震惊了,他们本以为皇上被这样一个小乞丐撞到了,会龙颜大怒,但皇上看着却特别亲切。
这与他们想象中的君王并不一样。
皇上并不像传言中说的那样严肃,动不动就杀人,反而看起来和他们这些百姓一样。
顾瑶将孩子交给一旁的吴公公,然后对杨州知府说道:“派人去找找孩子的爹娘,若找不到就官府养着吧。”
这孩子八成是孤儿或者是被抛弃的女孩。古代很多人家家里穷,生下女儿后有的不会养大,直接淹死或者任其自生自灭。
她在元祐一年就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条令,禁止民间百姓杀害女婴,违者死刑。现在他们可能不杀了,但是弃养。
第1237章 华楼
华楼,坐落于杨州城西湖边。
这是杨州城最高的一栋建筑,五层高,由青砖砌成,外头刷了朱漆。
傍晚,顾瑶来到了这名满天下的华楼。
她虽然是第一次来此,但却早已在很多诗文中见到文人墨客们用华丽的辞藻描绘这楼里的景象。
虽然贵为天子,甚至也去过金陵城许多豪华的酒楼,花楼。
但当走进来时,顾瑶还是有些惊讶。
这华楼果然如它的名字一般,十分的华丽,雕栏画栋,装饰精美,中间有个十分宽敞的舞台。舞台的下面则是很多桌椅,就像现在的演播厅一样。
整个大厅看起来有上千个平方。
当皇上进来时,华楼所有的歌伎、舞姬,伶人乐手,还有其他的人都跪下行礼。
这时一旁的杨州知府黄洋介绍道:“皇上,这杨州城最出名的地方就属这华楼,这里能吃到杨州最好的美食,看到最美的歌舞,还有杨州独有的黎剧。”
顾瑶让随行的宫人和暗卫都进来了,护卫的三百御林军则将整个华楼团团围住了。
作为君王,她即使在外出巡,也要时刻有人守卫,当然,除了她带来的这些护卫,杨州的上千衙兵也早已守在了杨州城的每条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