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王倩摇了摇头,“没有,昨天你走之后,我和我儿子轮流换班看着,我没见到过张碧婷。”
  王倩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立马找来了儿子王楠,“楠楠,你昨日有见到张碧婷吗?”
  “没有。”王楠说得笃定。
  “你再好好想想,有没有遇到什么奇怪的人?”王倩语气急促地追问。
  王楠挠了挠头,“昨天只有一个人来过,那就是王悦,她说她一个人太无聊了,过来找我玩会儿。”
  听到这话,季冬青蹙紧了眉头,莫不是张碧婷利用女儿来吸取精气,又或者王悦才是那个被遗漏的靡荒木。
  “婶子,这事你先别说,不要引起大家的恐慌,尽早把家畜分到各家各户。”
  “没问题,我今天就把它分好。”王倩也是怕了,要是没分出去就出了什么事,那可都是她的责任。
  “你们先忙。”季冬青匆匆离开,寻找起张碧婷母女的身影。
  在后山,季冬青看到了张碧婷,她正和十几个村民在种树。
  “季驻村员,您回来啦?”因日子越过越好,村民们都乐得跟季冬青打招呼。
  季冬青点了点头,装作要种树,走到了张碧婷身旁。
  她配合着张碧婷挖土埋树,状似不经意地问道,“小悦呢?”
  张碧婷笑了笑,“小孩子自然是闲不住的,她说她有点闷,我就让她自己去玩一会儿。这不,一下就没影了。”
  “你挺放心啊?”季冬青低着头干活,语气难辨。
  “有啥不放心的,这可是小悦从小到大生长的村子,她可熟了。”张碧婷露出一抹笑。
  “可她才四岁。”季冬青提起桶浇水。
  “没事,小悦这孩子的知道轻重,不会跑出村,更何况季驻村员,你不是安排了保卫队。”张碧婷不忘拍下马屁。
  “前两天去县里开会,县长说我们现在有许多孩子被拐卖。”季冬青停下了活,面对面瞧着张碧婷。
  “真的吗?”张碧婷有些不信。
  季冬青神色淡淡,让张碧婷自己判断真伪。
  张碧婷低垂着头,语气略显着急,“哟,要真是这样那可糟了,我得去找找!那我就先走一步了!”
  季冬青从侧面望去,却没看见张碧婷脸上有半点急色。
  “我同你去。”
  说罢,也不管张碧婷同不同意,就带着她漫山遍野找了起来。
  张碧婷大声叫着“小悦”,却始终没人回声。
  最终,二人还是在被冲垮的泥房旁找到了王悦。
  王悦一个人蹲坐在那里,百无聊赖地拨弄着枯枝败叶。
  见两人到来,她又露出了初见季冬青时,那种恐惧的眼神。
  “小悦,你说你这孩子在这儿干什么呢?还不快点给我过来,整个人脏兮兮的,我带你去洗洗。”
  张碧婷一改常态,不再温柔以待,反而猛地一把扯过了王悦,拽着她就向山下走去,压根不顾及王悦的状态。
  因张碧婷步子迈得过大,王悦根本跟不上,整个人摔倒在地。
  张碧婷却没回头,还是季冬青提醒她孩子摔了,她才转身抱起了王悦。
  “娘,你…别…生…气。”王悦说起话来拖拖拉拉的,好似没力气一般。
  “季驻村员,让您见笑了,我先带她回去洗洗。”张碧婷没有安抚孩子,反倒是扯着嘴角对季冬青道。
  “没事,我跟你们一起回。”季冬青铁了心要看看,这张碧婷母女棺材里卖的是什么药。
  回去后,张碧婷给王悦洗起了澡,季冬青则坐在屋外看起了书。
  经过这事后,季冬青更是对张碧婷不放心了,甚至还以安全为由,让她带上王悦一起。
  张碧婷没法拒绝,只能照做。
  那些在武邑郡干活的汉子们也都回来了,村里的劳动力得到了补充。
  田里不忙了,家畜的事也定了下来,防护林也指定了时间去种植。
  唯独修路的事才刚刚起步,而这方面也涉及了大量季冬青并不懂的知识。
  今日,她如往常一般带着张碧婷母女去监工。
  可在前往施工处的路上,季冬青发现了不少问题。
  道路变形,表面高低不平,路面下沉,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裂缝。
  季冬青蹲下来考察了一番情况,将路面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记录。
  等见到王贵等人后,她立即把问题告诉了大家。
  这下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他们按照建盖房子的标准来修路,显然并不合适。
  眼见一下子也讨论不出来什么,季冬青决定去县里请专家来看,让修路施工队暂时停工。
  还是老规矩,她让王望和王谦继续盯梢张碧婷。
  季冬青刚到县长办公室,县长就抢先和她说起了修路补贴的事,“小季你来得正好,这补贴办下来了,你瞧瞧。”
  按照各类核算,统共补贴了百分之一的银钱。
  季冬青还算满意,但修路的突发状况也很严峻,她急忙和县长进行了汇报。
  县长也知道这事刻不容缓,立马给她指了明路。
  季冬青随即去了专家的所在地。
  好在对方态度很好,根据季冬青所述,给了不少建议。
  根据谈话的内容,季东青写了一份总结。
  王家村修路问题总结
  一、问题总结:
  道路裂缝。因材料在铺设的过程中,没有达到设定的宽度。或一边挖路,一边填充材料所致。
  路面变形。与最近进入梅雨季节有关,雨水的负荷让道路发生坍塌变形。
  道路高低不平。修路时上下碾压受力不均,下层土质较松软。
  道路下沉。填充材料未严格按照标准(后附标准表),未考虑土壤含水量。
  二、解决措施
  首先,确保材料质量合格,绘制详细图纸,按照图纸严格进行填充,不留缝隙,反复压实。
  其次,修建排水工程,建立排水沟或者护坡辅助物进行引流。
  然后,采用分层式填充法。水平分层填筑,每层土层厚度半尺左右为宜,石料填充不易大于一尺。遇到不平地面,从最低面开始填充。
  最后,做好材料供给,提前存水,为冬天冻土期做准备,路面与桥相接时采用搭板技术,保证路面和桥底面同高。
  三、注意事项
  保证坡度的稳定性,压实的厚度,强度标准。定期检测修筑路面抗压能力,以及排水区排水情况。
  附件:
  1、材料标准表
  2、强度标准表
  拟定好总结后,季冬青招修路的大伙开了个会,带着他们根据实际情况,对应总结书进行分析,现场答疑。
  大伙也纷纷明白了问题所在,之前修的路情况并不理想,如果要重返补贴的话,效果不一定理想。可若是要推翻重做的话,成本又要多花不少。
  一时之间,他们陷入了两难之地。
  季冬青却知道路是绝不能将就的,第一次如果修不好,后面又要进行无数的缝缝补补,耗时耗力耗钱。
  季冬青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将之前的路面全部推除。
  返工!
  此言一出,不少村民们便有了怨言。
  根据季冬青的提议,村里财务状况,会每周都粘贴在村委会前的公告栏上。
  村民们知道修路并不是小的开支,此时推翻的话将损失上近千两银子。
  一时之间,谁也不干了。
  修路的事被迫搁置了下来,这几日大雨骤降,施工到一半的路面,被雨水冲击得不成模样。
  瞧着路面被破损的更严重了,季冬青提着工具就冲了出去,她给自己施了个遮雨术,默默清理起了路面。
  可她一个人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
  虽然连续干了好多天,却也只推掉了三分之一的面积。
  季冬青却没喊苦也没喊累,这事本就是她单方面决定的。
  更何况,修路出了问题,也确实是她没有调查到位。
  季冬青不仅每天去推路,还把不推路的坏处绘成了图,贴在村里的公告栏。
  她的坚持,终是动摇了不少人。
  先是村委会的大家,不顾一切地走到了季冬青身旁,无声地干活。
  而后受过季冬青帮扶的人都来了,包括阿婆。
  但真正让全村人齐心协力来干这个事,是因为有人出了意外。
  第21章
  隔壁村的大爷,在外出的时候,因路面湿滑泥坑凹陷,摔了一大跤。
  雪上加霜的是,王家村有个汉子听了村里的情况,连夜拉着马车回来,压到了这大爷。
  见大爷头破血流,汉子本打算把大爷送医,谁知刚抱起大爷,就被他的家里人看到,被误以为是要杀人灭口。
  汉子有嘴说不清,被大爷的家里人围堵着,原本漆黑而寂静的深夜,因这个突发事件,变得喧闹起来。
  在听到吵闹声后,正在修炼的季冬青连忙跑了出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