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随后王储才想起他最初的目的,目光越过法拉第的肩膀,对黛玉裂开嘴巴,笑说“你迟早会答应我的请求。”
  林黛玉只是默不作声。她有些搞不懂这位王储的心思。
  但黛玉也不打算与这两个男孩纠缠下去,她得赶快离开柏林,因此在王储愤愤不平离去后,黛玉感谢法拉第的出手相助。
  法拉第擦擦脑门上的冷汗,对黛玉道“那位王储为何对你念念不忘。”
  黛玉摇头表示自己不知道,法拉第只得叹口气,自言自语说“如果腓特烈大帝真的听信他的话,那么我这项发明就不能问世了。”
  上一世的场景在法拉第眼前历历在目,他不能让历史重演,他也更不能重蹈覆辙,他必须尽快要把灯泡推广开来,否则往后这灯泡的发明就不属于他自己了。
  看着法拉第如此忧愁且难过,黛玉虽然不解这项发明在法拉第心中的地位,但在这个时候她还是愿意伸出援手帮助他,就当报答那一晚法拉第帮助她逃脱普鲁士王储的威胁。
  “你不一定非要选择普鲁士王室,你可以选择其他国家的王室。”黛玉明白这些科学家需要通过王室的名声来推广自己的发明,毕竟没有哪个报社愿意发表某位疯狂科学家的奇怪发明。
  法拉第听出黛玉话里有话,便问道“那小姐如何处置这些灯泡或者说这位小姐有什么能力可以联系王室。”
  “我和法兰西王室有一些渊源,我想他们愿意推广你手中的灯泡发明。尤其是路易十六也是个发明爱好者。”黛玉没有向法拉第暴露自己的王室身份,而是随便找了个借口哄骗他。
  这时候法拉第的情绪由低落便成昂扬,他揉揉自己乱糟糟的头发,不敢相信眼前的女孩竟然可以出手帮助他推广发明。
  “如果小姐愿意推广灯泡,我现在立刻跟随小姐一起前往巴黎。”法拉第积极回应黛玉。
  就这样,在黛玉启程回巴黎时,她的队伍又多了一个人。
  有了和黛玉年龄相仿的人,回巴黎的路上似乎也没有那么寂寞,法拉第对于物理知识了解非常多,他经常滔滔不绝向黛玉讲述他口中所谓迷人的物理公式和原理。
  法拉第知道黛玉对物理知识了解并不多,因此他经常努力用直白的教与黛玉,让她更好理解物理原理。
  在法拉第的帮助下,在这段时间内,黛玉可以在潇湘馆里独立完成灯泡的材料准备以及制作。
  但黛玉并没有高兴几天,在她路过维也纳时,听说国王利奥波得二世,也就是黛玉的舅舅,已经下令封杀她的诗集以及笔名安尼。
  理由是这个诗人的身份是未知的。国王不能接受身份未知的诗人风靡他的国家。
  国王担心这个未知的身份背后是他无法掌控的人,他害怕安尼这个笔名会借用影响力来扰乱奥地利这个国度。
  而更加过分的是,这位国王开始到处宣扬安尼笔名背后的未知性,并把手伸到其它国度,企图让整个欧洲封杀安尼。
  因此当黛玉从安娜口中知道国王已经销毁安尼的作品时,她气得浑身发颤,这是国王对她作品极大的不敬。
  黛玉心中是非常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流传出去,她没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因为莫名其妙的理由而断了自己的诗人梦。
  起初黛玉想寻求歌德的帮助,但眼下黛玉并不知道歌德现在处于何地,她只得另想办法。
  办法总比困难多,黛玉本就机敏伶俐,她很快想出了对策。
  第46章
  当安尼的作品传到维也纳时,就已经引起国王的注意。
  在国王的眼中,法国大革命之所以能爆发,就因为这些乱七八糟的作品在民间流传开来,而他们写下的作品,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因此国王必须要保证他的国度流传的作品是合法且合理的,至少他得知道这些作家的真实身份,将作家的信息牢牢把握在国王的手中。
  虽然安尼的作品如今瞧不出什么危险性,但安尼的名声还是引起了国王的忌惮,最重要的是,国王不知道安尼的真实身份。
  如果未来的某一天,安尼利用自己的名声写出那些什么三权分立等大逆不道之事,他这个国王却因不知道安尼的真实身份而促手无策,那么搞不好他的维也纳也出现第二个法国大革命。
  因此为保险起见,国王尽快要把安尼的作品封杀,将这位作家的名声早早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并且国王还积极向周边国家通信,夸大安尼未知身份的危害性,努力让整个欧洲都封杀这个不知道身份的安尼作家。
  而黛玉要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封杀局面。
  这次她路过维也纳,没有到美泉宫去拜见自己的舅舅,而是与她的表姐安娜在一家旅馆暂时住下来。
  维也纳处于柏林的更南边,这时候的大雪一时不会飘到这里来,再加上黛玉带来的军队日夜兼程,早已疲惫不堪,为了保证他们以最好的状态返回巴黎,黛玉就暂时在维也纳休息几天,也好养好他们的精神和身子。
  在这几个月来,安娜凭着自己在巴黎学习到的经验顺利经营着自己的一家报社。
  虽然安娜的报社没有像在巴黎的报社有名气,但在维也纳也足够让人们知道这个报社,以至于会日日购买报纸了。
  只是由于国王下令,安娜的报社无法发表安尼的作品,为此安娜还发了好大的脾气。
  但她也没敢让报社的人知道她自己的身份,报社的人没有人知道他们背后老板的身份就是奥地利的公主。
  安娜明白,如果她的父亲知道自己偷偷经营着报社,国王一定会出手把她带回皇宫,禁止她做这些不符合身份的事情。
  在国王的眼中,奥地利王室的女孩们就应该像法兰西的王后,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作为政治的联姻品嫁入他国,为奥地利增添政治上的筹码。
  国王内心是非常希望自己的女儿们能在别国呼风唤雨,借此来扩张自己奥地利的版图,就像德国人叶卡捷琳娜,如今正操控着整个俄国。
  但安娜在巴黎时就已经学会高超的撒谎技巧,能轻松向父亲隐瞒自己的行程以及行为。
  她随口说谎可以脸不红心不跳。
  当黛玉知道安娜已经很好的经营着一家报社,她就想到她可以通过安娜来扩张自己作品的知名度。
  安娜听到黛玉想参观自己的报社时,立马邀请黛玉去参观她的报社,如今安娜身边周围的人只有黛玉知晓此事,她早就想向熟人炫耀自己能把报社管理得井井有条,但碍于自己的身份,她只得压下自己的表达欲。
  如今见唯一知道自己的人来了,安娜哪会放弃炫耀自己的机会,于是便马上带领着黛玉到自己的报社去。
  安娜的报社在一栋旧房子的房间门里,这房间门并不算大,但里面堆满着报纸以及几台单滚筒印刷机和几个简陋的打字机。
  和她们同行的法拉第上前好奇地观察这些机器,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这些机器比报纸上的内容更加吸引他的注意。
  法拉第知道,这时候真正的打字机还没有发明出来,他现在看到的打字机还是未经过改良的。
  “你们就真的不能发表安尼的作品了吗”黛玉询问。
  安娜苦笑说“现在的出版商已经不敢接收和公开安尼的诗集作品,即使我想发表安尼的作品,我也找不到原来的诗集版本。”
  原来国王已经下令销毁安尼的诗集作品,虽然有些人在销毁前偷偷抄了去,但也不敢光明正大地公开,也只是悄悄私下传阅。
  虽然安娜是安尼的粉丝,但她也没有完全背下安尼的作品,因此安娜也不敢在报纸上发表安尼的诗集,害怕自己无意间门有损安尼的名声。
  “这有什么难的,我在柏林时碰巧抄全了安尼所有的诗集,你直接拿去印刷就好。”黛玉浅笑着从小皮箱拿出自己的废稿。
  安娜有些意外地接过黛玉的稿子,迅速浏览一遍,发现这就是安尼的诗集风格,千真万确错不了。
  “这些诗歌是可以发表到报纸上,只是不能署名安尼,否则国王也会封杀我这个报社。”安娜有些发愁。
  但旋即安娜又笑道“安尼的诗歌清雅别致,即使我另换个名字,读者也能猜到这是安尼,更何况大部分人也已经看过安尼的作品。”
  “但可惜的是,安尼这个笔名以后可能再也不能出现在奥地利,甚至可能是整个欧洲。”安娜叹息。
  黛玉安慰她,说“原不应该在这笔名上下太多功夫,只须再内容下好功夫即可,谁又在乎这笔名的真真假假,如果内容独一无二,即使披着一百个笔名,读者也知道出于谁的手中。”
  听了黛玉的解释,安娜情绪好了一些,又问道“那么该给安尼起什么笔名。”
  黛玉低头思索一会,随后抬头回答“安妮,读起来仍是同一个发音,只是字体有些不一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