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原来皇上从鸿胪寺那里得知贾府有个女子才情出众,又会作诗,十分符合法兰西国王的要求。
  当时皇上收到路易十六的信件时,说要寻几个女子给法兰西的公主教书,是觉得头疼的,他觉得路易十六也太大惊小怪,不过是公主的事情,何必远洋渡海来麻烦他。
  但身边的大臣却说这是宣扬国威的好机会,皇上应该命人尽力去办好此事。
  而且法兰西与当朝本就交好,皇上应该借此事赢取法兰西的好感,毕竟欧洲有个盟友总比拥有俄国那种敌人好。
  所以皇上才派人找到贾府来。
  当贾母听到皇上要授黛玉一女官,出使他国,那一刻贾母险些晕倒,还是丫鬟们及时扶稳了她。
  但贾母也是个明白人,如今的贾府日薄西山,贾府男子庸庸碌碌,竟然没有一名男子能在朝廷上说上话,虽然有个贾元春,但也是能力有限。
  当她听见皇上给黛玉一个官职,贾母心中是高兴的,至少贾府在政治上又多了一个筹码。
  虽然黛玉是她最疼爱的外孙女,但贾元春这种从小就抚养在身边的亲孙女,都能被贾母送进宫里,贾母自然也可以硬下心把黛玉送进去。
  因为家族比她的这些玉儿重要许多。于是她忙命黛玉亲手接下这道圣旨。
  宝玉在一旁早已气得浑身发颤,欲要拦下黛玉,却被王夫人狠狠用眼神阻止。
  对于黛玉得到皇上的赏识,王夫人心中是复杂的,一方面他希望黛玉能借此早日离开贾府,免得整日拿捏宝玉,让他的心思不放在正道上,但她又不想让黛玉如此风光。
  当黛玉接下圣旨时,宝玉哇的一声,猛然吐出鲜血,眼前一黑,在众人面前晕倒过去。
  贾府上下顿时应接不暇,一边在恭喜黛玉得皇上赏识,一边在胡乱叫太医给宝玉治病。
  送圣旨的人见如此混乱不堪的场景,心中叹息如此大的家族竟落魄至此,这哪里有当年国公府的风光,他少不得回去细细向皇上汇报此事。
  此时的宝玉气息奄奄地躺在床上,胡乱叫着黛玉,口内说什么也不能让黛玉离开。
  原本前来祝贺黛玉的官宦之家女子,也顺路知道宝玉的发病之事,心中都暗自称奇。转眼间满京城都在传那个贾府的玉哥儿发了疯,要违抗皇上的圣旨。
  第62章
  宝玉失了心智的事情已经传遍全京城,不过有王熙凤下令,如果在场的下人们把宝玉发疯的原因传出去,一律用乱棍打死。
  因此外头整个京城只知道宝玉发疯,却不知宝玉因黛玉而发疯。
  当然这只瞒得了官宦之家,却瞒不了前来送旨的宫里人,当皇上知道自己下的圣旨引得贾府上下乱作一团,也只是心中暗自不解。
  且说黛玉从荣禧堂回到潇湘馆,听见紫鹃时不时来汇报宝玉的动静,心下也不自在,她没想到上回紫鹃试宝玉这事已经过去几年,宝玉还是如此着魔。
  想着黛玉不由眼中含泪,她没想到自己会引出这场风波。
  但黛玉知道她别无选择,如果不用此法,自己就真的只能困在贾府的小天地,等到那日入不敷出,自己也在劫难逃。
  这时紫鹃掀起帘子,哭着对黛玉道:“老太太说让姑娘过去一趟,只怕姑娘一劝慰,宝玉就好了。”
  想着这几年的情分,黛玉便命人备下轿子,立刻往贾母处。
  此时众人都围拢在宝玉的床边,贾母和王夫人一面哭,一面口口声心肝肉的叫着。
  众人给黛玉让出一条道来,宝玉迷迷糊糊见黛玉出现在面前,忙起身就要拉她的手,不想让黛玉走。
  黛玉及时把手放在背后,不让宝玉握住她,她太明白在众人面前,宝玉这行为是越界了,贾母等人或许不在意,但王夫人等人还不知什么揣测。
  “宝玉,我是下西洋一段时间,又不是不回来。
  “黛玉点醒宝玉,“难道你是想让我出去一辈子不回来?”
  宝玉这下才停止胡闹,忙说:“林妹妹会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黛玉忙说:“如果宝哥哥一直这样弄得家宅不宁,我可是不敢回来的。”
  宝玉听到她这一句话,立刻清醒大半,也不再胡言乱语,只是乖乖闭上嘴巴。
  贾母见宝玉恢复正常,转悲为喜,搂了宝玉,说:“这才是好孩子,你若再胡闹,玉儿可是不会回来的。”
  宝玉也意识到之前的失态,忙钻进贾母怀中,不再说话,也不好意思面向众人。
  贾母看出宝玉的窘迫,忙让众人散了。
  黛玉也只得回到潇湘馆,心中又羞又叹,如今宝玉闹得满城皆知,不知道旁人又如何打量她。
  皇上已经派鸿胪寺的人准备好大船,择日就送黛玉以使者的名义出使法兰西。
  但温城却觉得此事不妥当,他向皇上道:“如今林姑娘是为数不多的人才,鸿胪寺中各种事务有时也要靠她来指点。
  如今把这样的人才就轻易拱手让给他国,只怕……”
  皇上听至此,冷冷道:“只怕什么?”
  “去年俄国女皇出使的使者全靠林姑娘来周旋,如果这会林姑娘一去,俄国的使者再次前来又如何处理?”
  温城直接把话挑明,他不愿意让黛玉出使法兰西。
  温城又说:“谁知道这是不是俄国和法兰西之间的阴谋,路途遥远,若林姑娘出什么意外,损失的是我们,而不是他们。”
  皇上本就多疑,细细想来,全城上下能怼俄国使者的也就只有黛玉一人,鸿胪寺一时半会还真离不开黛玉。
  见皇上表情略有松动,温城趁热打铁:“不过是派个人去教法兰西的小公主,恕微臣直言,皇上也太过于大材小用,随便挑个可用的人去即可。”
  皇上听出温城已经挑选出适合的人,便问是谁。
  “微臣听说薛家有一女子,才貌兼备,又曾游历四方,她自然算是个合适人选。”
  温城和薛父有过生意上的往来,知道薛宝琴的身份,因此就把她推荐了出去。
  皇上点头,说:“只是朕已经下了圣旨,收回圣旨难不成是在打朕的脸。”
  温城不动声色说:“皇上不用收回圣旨,只再下道圣旨到薛家去,至于林姑娘,皇上就借这圣旨授权她鸿胪寺一官职。”
  温城早就知道黛玉有搬出贾府的心思,于是也就顺水推舟,求皇上授黛玉官职后,顺便赐黛玉一鸿胪寺附近的住宅园子,理由是为了方便出行。
  皇上都一一同意。
  便让出使法兰西的人换成薛宝琴,一则是看在宝玉的国公府的面子上,不好强行让宝玉因黛玉下西洋而失了心智,二则是日后往来的使者可能仍需要黛玉出面帮忙,他不能轻易让黛玉远洋渡海。
  圣旨又再次从皇宫送到贾府上,当薛家听见出使的人由黛玉换成薛宝琴,又惊又喜。
  只是薛宝琴并不是以使者的名义出使法兰西,而是以皇商的身份出海。
  而黛玉仍旧就任于鸿胪寺,官职仅仅在温城之下。
  宝玉听说下西洋的人换成了宝琴,虽然只是感慨薛宝琴这美人不能多留在大观园几日,但更多的是高兴黛玉不用下西洋离开他。
  在潇湘馆的黛玉听见这个变动时,虽感到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她不过是想搬出贾府,至于真的下西洋,她目前还没有这个心思。
  黛玉确实想过若东方的自己不是通过菱花镜到西方去,那么结果是二人相会还是二人合一。
  她不得而知。
  也许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动就是天意难违,黛玉的主要目的就是搬出贾府,至于能不能下西洋,不过是顺便罢了。
  在圣旨下,黛玉搬出了贾府,宝琴下了西洋。
  ……
  耶拿城市位于德国山谷里的中部,漫山遍野的野花和葡萄架环绕在山坡上,森林密集,空气新鲜。
  这座城市显然是个学习的好地方。
  德国的各种研究所总部大部分都坐落在这个大学城,因为里面有的是源源不断的人才和资源。
  耶拿大学开学日,返校的学生非常多,没有人注意到席勒悄悄带黛玉进入校园。
  席勒领着黛玉到教师公寓的一个房间,房间干净整洁,墙被刷得十分白净,木质家具给房间添上一丝历史的厚重感。
  床上铺着洁白的床单,窗外就是校园内的景色。
  有些寂寥的房间让黛玉想到宝钗住的蘅芜院。
  说实话,黛玉并不太喜欢这种冷淡的风格。
  席勒把钥匙给了她,说:“这房间原本是歌德来找我临时住下的。”
  他见黛玉微微蹙眉,忙补充:“歌德只住过不到一小时,房间里被用过的东西就一张椅子。”
  席勒以为黛玉对房间不满。
  黛玉笑道:“教授能愿意接收我上大学就是万幸,学生不会嫌弃。”
  席勒并不知道黛玉的王室身份,不过是把她当成一个普通人家的天才少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