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一个科学家能被给予爵位,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乔治三世不敢相信戴维先生会做出如此卑劣的手段,于是就命人把去柏林学习的戴维先生召回英国。
  里面的信件也提到法拉第,虽然乔治三世只对法拉第的名字有个模糊的印象,便提醒戴维顺便也把法拉第叫来。
  于此同时,同样在英国的奥斯汀,已经开始写信邀请黛玉前往伦敦。
  第77章
  在杜伊勒里宫,国王已经厌倦这些没完没了的事情,眼下来到入初夏,正是出宫狩猎的好日子,国王计划前往凡尔赛宫,好好从各种政事脱身出来。
  法兰西王后早已想返回凡尔赛宫,比起这阴沉阴冷潮湿的杜伊勒里宫,凡尔赛宫的明亮又宽广显然更能吸引王后。
  最重要的是,凡尔赛宫遍布着法兰西王室的追随者,王后一直很享受这种受人追捧的感觉。
  国王从那些伯爵们听说黛玉在俄国的狩猎经历,心中又是自豪又是高兴,于是也让黛玉一同随他前往凡尔赛宫,也顺便带上薛宝琴一起去见面这欧洲森林风光。
  原本按照计划,薛宝琴应该和同行的皇商们返航回到东方,但国王仍然需要宝琴等东方人来处理戴维先生和法拉第的盗窃问题,因此又挽留他们继续呆在法兰西,并表示有国王的手书,他们不会受到东方皇上的苛责。
  于是皇商们对此并无异议,他们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做生意买卖,而薛宝琴也同意再留下一段时间,让自己对欧洲的见识从室内转移到户外。
  夏天的巴黎街道上的味道比冬天明显许多,幸而黛玉的马车里早已挂上香袋,才把街上的这臭味掩盖了过去。
  路过熟悉的小巷,黛玉掀起车帘子,远远就瞧见南希的身影,只见南希和莱利鬼鬼祟祟地交谈什么。
  自从安尼的诗词在《爱国者日报》出版后,南希就按照黛玉给的地址把稿费送了过去。
  当然,黛玉没有直接写上杜伊勒里宫,而是写上歌德在巴黎的住址,她通过歌德的手中拿到稿费。
  比起之前的出版商,这次稿费明显少了许多,毕竟这个之前默默无闻、摇摇欲坠的报社并给不了黛玉太多稿费,就连歌德都感慨这稿费简直就是一落千丈。
  但黛玉身为法兰西的公主,并不太在乎这些钱财,重新返回杜伊勒里宫后,黛玉身上的首饰光拿出来一样都足够换取一大笔钱。
  更不用说黛玉随便从永竹园那些茶杯,都可以在巴黎卖出个好价钱。东方茶叶和香料以及各种瓷器在巴黎是十分受欢迎的。这也是皇商们为什么继续留在巴黎的原因。
  《爱国者日报》上的公社理念确实很有启发性,黛玉低头正想着,马车已经到达凡尔赛宫的花园。
  这是黛玉第二次去凡尔赛宫,第一次是从拿破仑的眼底下逃出去,但那夜匆忙,凡尔赛宫只给黛玉留下一个金碧辉煌的模糊的印象,这一次黛玉总算有机会好好瞧见了去。
  上一次黛玉就险些被凡尔赛宫的气味熏晕,因此在出发前往凡尔赛宫前,黛玉就拿出公主的身份,提前让下人先把这臭烘烘的凡尔赛宫打扫好。
  马车穿过密林,停在宫门前,女仆们替黛玉打好太阳伞,扶黛玉下了马车。
  密林传来阵阵微风,拂面而来,带来夏日的气息,让黛玉感到十分舒服。
  比起枫丹白露宫的破旧,这里的凡尔赛宫显然十分宏伟壮丽,作为欧洲最大的宫廷,凡尔赛宫整体由法式花园、宏伟的城堡、庄严的镜殿组成。
  黛玉一踏入宫殿,扑面而来的就是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的巨型水晶灯,内壁和宫殿圆顶上布满彩色的西式油画,五彩缤纷的大理石惹人注目,陈列的挂毯庄严地挂在长廊两旁,走廊两侧都摆放着路易十四曾经收集的盔甲。
  在走廊的尽头,那些早已在此等候的伯爵和伯爵夫人见法兰西王室进入,忙振臂高呼:“国王万岁!国王陛下万岁!”
  这些都是法兰西王室的疯狂追随者,在凡尔赛宫,法兰西王室很难有自己的隐私权,除了睡觉和洗浴,王室们都一直生活在这些贵族的眼皮下。
  从吃饭到下午茶,这些贵族们就像黏在裙子上的口腔糖,根本就甩不掉,他们都已和王室们同吃同住为荣。
  除了这些贵族,还有不少侍从仆人,以及好几千人的骑兵和皇家护卫队。
  因此这杜伊勒里宫住着不仅有法兰西王室,还有那些贵族和侍卫,总共算下来,至少也将近万人。
  但在建造凡尔赛宫时,设计师并没有把这些疯狂的贵族和他们的侍从仆人考虑在内,因此盥洗室很少能满足这些贵族的需求。
  于是有些贵族男子索性直接在大厅内的某个柱子下解决问题,因此这凡尔赛宫才会飘着一股若有若无的味道。
  虽然在大观园里也有这样多的人口,但大部分丫鬟们都是跑到山坡上的假山和石洞里解决内急,比起在室内,在户外显然没有让大观园闻起来臭烘烘的。
  所以黛玉是不能忍受这些贵族们直接在大厅里的角落解决问题,便下令,若有内急,必须到盥洗室或者外面的林子去解决。一经发现,立刻赶出凡尔赛宫,永久不能入内。
  虽然说国王有意提携黛玉一同参加狩猎,但黛玉还是婉拒了,先前的狩猎是有女皇陪同,现在的狩猎活动只有她一个公主,她为何要跑到男人堆去?
  因此黛玉独自携宝琴一同到花园去看喷泉广场,和东方的园林设计感以天然为主不同,这座法式花园是十分讲究对称和几何化图形,处处展现出人类对自然的掌控的设计能力,讲究人工雕琢。
  喷泉广场中央是女神铜塑像,它被雕刻得羽羽如生,在阳光的沐浴下显得十分安然自若。
  宝琴虽然表面上在欣赏着这些欧洲风格的景色,但心思仍停在她上午看到的《爱国者日报》。
  “这报纸的内容教人领会。”宝琴默默赞叹。
  黛玉以为是安尼的作品吸引了她的主意。
  宝琴笑道:“那倒也不是这个,不过说到这诗歌,倒是让我想起东方的一位亲戚。”
  黛玉知道宝琴说的是谁,也没有继续追问下去,只是含笑默默点头。
  “那份报纸的内容,让我想起小时游历四方的情景。”宝琴回忆,她从小就随父亲走南闯北,路上的见闻比在闺阁内的事情多得多。
  当年宝琴父亲仍健在时,在买卖的路上总会遇到那些山匪拦道打劫,但那些山匪并不像宝琴印象中那样是那些好吃懒惰之徒,大部分都是走投无路的可怜人家。
  黛玉微微蹙眉,她从各种历史史书上也知道什么上梁山,从宝琴的话中,黛玉似乎明白宝琴是把公社和上梁山联系起来。
  但她们默契地没有把这个话题说下去,因为这种事情不论放在哪个地方,都是要掉脑袋的事情。
  就在这两人转移话题继续交谈时,忽然瞧见一个人匆匆闯进凡尔赛宫,口中说紧急通知国王。
  “我的父亲已经去林子打猎。”黛玉款款走上前,告知那个人。
  只见那人气喘吁吁,说:“那王后呢……王后在哪里?”
  黛玉摇摇头,说:“王后正在楼上和伯爵夫人一起交谈设计花园,你确定要去打扰我的母亲吗?”
  下人都知道法兰西王后的脾气并不太好,因此这人有些退缩犹豫,他可不敢在王后最高兴的时候去打破她的兴致。
  而且王后并不大懂政事,只会帮倒忙。
  “有什么事,你可以告诉我。”黛玉提醒他。
  那个人想着这公主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贪玩不知事务的公主,在经历出使柏林和圣彼得堡后,以及拿破仑等事情,他对这个公主早已刮目相看。
  “公主,是这样的,有人闯入巴士底监狱,带了不少人越狱。”那个人擦了擦脑门上的冷汗。
  黛玉问道:“那么特蕾莎公主是怎么说的。”法兰西王室并没有全部都离开巴黎,特蕾莎留在宫中暂时管理事务。
  那人回答:“特蕾莎公主说她也没有主意,才命我去通知国王。”
  在听到巴士底监狱后,黛玉第一时间就想到那个报社,她可是在小巷中亲耳听到巴士底监狱的消息。
  当然黛玉也没有直接的证据去表明这越狱事件和南希他们有联系。
  “我和你回去,不必通知国王,国王离开巴黎就是为了不想再处理这种烦事。”黛玉先让宝琴在宫中应付国王和王后,自己先率先和那人离开。
  那人有些纠结,说:“我只是骑马从巴黎城赶来的,恐怕没有替公主备下马车。”
  黛玉笑答:“无妨,我也会骑马。”
  于是黛玉便挑选出一匹快马,和传报消息的人一同前往巴黎城。
  巴黎城内,特蕾莎正心急如焚地不停来回踱步,她没想到巴士底监狱竟然会发生越狱,这一切都是那么熟悉。
  历史的昨天浮现在她脑海中,她记得在去年的这个时候的前几个月,巴士底监狱就发生过大规模的进攻,而在此之后,越狱的人们就直接朝凡尔赛宫出发,把她们一家关押送回巴黎,最后他们计划把国王和王后送上断头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