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而且,京城里都知道人家从东元带了半个国库的嫁妆过来,这样的人,也不用靠着金银饰品来显示自己的家世,所以自然可以随心了。
元保儿瞥了一眼昭远侯夫人身旁的女子,长得温温婉婉的,不由的让元保儿想起了当初卫荣回京时,她在酒楼里遇到的那位左相府的小姐。
昭远侯夫人笑着走上来,亲热道:“今个可算是见到王妃了,我家老夫人可是早就盼着您来呢。”
元保儿淡淡的瞥了昭远侯夫人一眼,话里有话道:“是嘛,刚才本妃在门口等了半天才进了贵府,可见贵府的门第是个高的,想来能叫老夫人惦记,也是本妃的荣幸了。”
这话说完,昭远侯夫人顿时面上一僵,尤其是周围还有陆续走过来的各家的夫人,听出了元保儿话里的责怪,她赶忙拉着身边的那位姑娘欠身道:“都是下人偷懒,竟然如此怠慢了王妃,还望您不要见怪,等宴会结束了,我就好好查查门房的下人,您看如何?”
元保儿似笑非笑的扶起昭远侯夫人和她身边的女子,道:“您可别这样,再怎么说,将来贵小姐也算是我的嫂子,哪有嫂子给弟妹行礼的,您这不是磕碜我嘛。”
昭远侯夫人其实也是装装样子,听到元保儿的话,以为事情过去了,笑着道:“瞧您说的,这不还不是呢嘛,您可别这样说。”
正巧从元保儿身后又走出来了一群人,走过来与元保儿见礼,等众人行完礼,一个小姑娘抬眼看了一眼元保儿身后的红昭军,忽的红了脸颊。
元保儿本就不耐烦与昭远侯夫人说话了,一转眼就看到这一幕,笑着冲那姑娘招招手,笑道:“这是谁家的小姑娘,可真标志。”
那小姑娘不过十来岁左右,正是天真烂漫的时候,闻言,笑着说道:“回王妃,我爹爹是右丞相,我是家里的大姑娘,我叫楚久。”
说完,又指了指身后的两个小姑娘,天真道:“这是我的两个双胞胎妹妹楚雅和楚颂。”
元保儿见到楚久的样子,心生喜欢,招呼她上前来,主动拉着她的手,柔声道:“你刚才再看什么,怎么还红了脸。”
小姑娘忸怩了一下,回头瞅了瞅自家母上大人,不好意思道:“王妃娘娘,您身后的姐姐们,都好俊啊,我瞧着,比皇宫里的侍卫还英武。”
元保儿失笑的点了点楚久的脑袋,对右丞夫人道:“您家姑娘是个招人喜欢的。”
说完,从自己手上退下一个玉镯子,戴到了楚久手上,才愉快的放开了楚久的手。
【作者有话要说】
元保儿:没错,本宫就是财大气粗。
作者:公主,那您快来可怜可怜我吧,我兜里可干净了。
眼泪不争气的流下来
第39章 螃蟹螃蟹
到了内屋里, 由丫鬟引着进去,昭远侯老夫人周围早已经坐了一圈人了,等元保儿进来后, 纷纷起来想要行礼。
元保儿哪里能受她们的礼,即便自己是王妃,可面对这些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人家, 元保儿还是很尊敬的。
赶忙叫身旁的丫鬟扶住, 笑道:“老封君们这是做什么, 这不是折煞了晚辈嘛?”
昭远侯老夫人瞧着元保儿的做派, 再与自家的几位姑娘一比,不得不承认,皇家的公主就是有气派, 听说她从小生活在北境, 可哪里看的出来半点的粗野,举手投足间,既有给人的善意,又恰到好处的体现了皇家的威严。
宫里的公主她也不是没见到过, 却无一有这种气势,想来, 也只有嫡出的公主, 才能养出这周身的气派来吧。
当初三公主还未去东元时, 她也见到过几次, 与同为公主的四公主等人站在一处, 就如鹤立鸡群一般显眼, 可惜啊, 最后却远嫁了东元。
众人热热闹闹的说了半天的话, 前面有小厮过来, 说开宴了,请人移步正厅。
昭远侯夫人邀请着元保儿上座,元保儿推拒了一番后,还是坐了上去。望着昭远侯夫人面上一闪而过的懊恼,元保儿心里嗤笑一声,怎么,你还想着坐上座不成。
且不说你女儿还未嫁给端王呢,就算真的已经嫁了,那也是你女儿坐在上首,何时也轮不到你一个昭远侯夫人。
想来也不怪昭远侯府是一代不如一代了,那老夫人是个有几分见识的,可惜老了,哪还能管得了子孙如何,恐怕老侯爷也是为此,才拼命的抓着手里的兵权不撒吧,要不然,以昭远侯府的人如今的行事作风,怕是早就不行了。
元保儿坐在上首,旁边银钏儿替她剥着螃蟹肉,将剥好的放在一个小银碟子中,再端给元保儿。
元保儿喜欢原汁原味的蟹肉,很少蘸取一旁的酱料。
食不言,这只是针对西齐的贵族女眷,在男客那边,就没这样的规矩。
所以这也是元保儿很不爱参加西齐各种宴会的缘故,吃饭要规矩、说话要规矩、行为举止没有一样不需要规矩,一双双的眼睛盯着你,是一点的错处都不能出的。
好不容易用完了膳,一串儿的婢女举着放好了花瓣的铜盆走上来,跪在一众的夫人小姐身边,伺候着主子们净手。
其实,按元保儿来说,真该净手的其实是刚才替主子们剥螃蟹的丫鬟才是,主子们一个一个的坐在上面,只等着吃了,还要净什么手,多此一举。
元保儿只应付的沾了沾水,趁着这个机会,叫银钏儿去后面将手洗了。
等银钏儿回来后,众人也都开始移步到了旁屋里,元保儿还是照旧坐在主位上面,开口道:“今儿的螃蟹确实鲜美,想来昭远侯府有心了。”
“哪里呀。”昭远侯夫人抿嘴笑道:“还不是端王殿下,听说了府里要办螃蟹宴,可是送了好些来。”
昭远侯夫人话里话外都在说着端王的好,以及对这个昭远侯府的重视,果然引起了一些夫人的附和。
看着坐在昭远侯夫人身边的那个嫡小姐,打趣道:“我看是端王会疼人才对,这还未成亲呢就如此殷勤了,小姐有福了。”
说话的是一位五品官的夫人,想来为了讨好端王,是什么话都敢往外说。
端王是个什么人,还没成亲呢,府里就有了一串儿的侍妾和通房,只是因着王妃不进门就不能立侧妃的规矩,才没有侧妃。
可就看他府里那一堆的女人,任谁也说不出来端王是个会疼人的,端王妃有福?简直是笑话。
可这话,昭远侯夫人却是极为受用的,连带着她身边的姑娘也羞红了脸,像是真的很幸福一样。
右丞夫人冷冷的看了她们一眼,转身与元保儿说道:“听说东元有一种叫梅花酿的酒,口感绵软,最难得的是男人女人都能饮用。”
元保儿在卫荣那里,几乎将西齐的官员以及他们的亲眷都打听了个便。右丞相是与平王府一样,朝里难得的不站队的人,只忠于皇上。
更难得的是,右丞相并不是世家出身,而是出自寒门,是靠着自己的努力,科举一朝及第,夺得榜首。
而且,右丞相还不到四十,正是一展身手的好时候,娶的这位夫人,也不是大家族出身。
听说是右丞相恩师的女儿,右丞状元及第后,就娶了这位右丞相夫人,夫妻两人婚后也是非常的恩爱,感情颇好。是西齐难得的几个没有小妾通房的人。
听到右丞夫人的话,元保儿和善道:“却有这种酒,我皇兄就独爱这梅花酿,每年都要在宫里藏上许多。”说着说着,笑道:“今年皇嫂来西齐,从皇兄的酒窖里挖了十来坛子过来,可是把我皇兄心疼坏了,因为这酒只有冬天才能酿制,而且第一年酿制的,沉淀一年才能开坛,所以这酒也不容易得。”
看着右丞夫人,元保儿接着道:“不过,本宫手上恰好还有五六坛,想来夫人问起这个,自然家里是有爱酒之人,等本宫回府后,给夫人送去一坛。”
“那妾身就先谢过王妃了,按理说是不该问王妃要的,可是我家老爷平日里最喜欢小酌几口酒了,将西齐的酒都品了个便,后来不知听谁说,东元有一种梅花酿,我家老爷就入迷了,可惜来往的商人手里,也买不着这酒,今日见到王妃了,妾身才想着问问。”
右丞夫人的话,自然也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郑国公夫人不酸不咸的说道:“看来还是咱们右丞夫人与右丞大人感情好,就算是夫人两胎生了三个女儿,右丞大人都没说纳一个妾氏。”
郑国公夫人这是暗指右丞夫人生不了儿子,嘲笑她把持着右丞呢。不过,郑国公夫人这话里多的还是嫉妒,谁不知道郑国公是个喜欢红袖添香的,都说外甥像舅,端王如此喜欢美人,说不定就是随了郑国公了。
别看右丞夫人不是世家出身,怼起人来也不含糊,不就是讥讽吗,谁还学不会一两成了。
“郑夫人,与其在这羡慕别人,不如自己想想缘由。”右丞夫人淡淡的抿了一口茶:“都是自己的本事。”
“哎哎,好了,两位消消气。”昭远侯夫人见郑国公夫人面上有要恼怒的样子,赶忙起来转移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