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今天值班的是小王, 他听出沈主任声音里的急促,立马响应任务, 查了眼台账,又翻了系统里的出警记录,确认有过一起案子。
不过案子是交通事故, 小王报了受害者姓名后,沈一逸松了神。
人大概率是活着的。
警察在到处盘问, 沈一逸挂了电话,靠在茶水间的洗手池旁开始给凶手模拟画像,可不论她怎么复盘,终究没有办法把欣伍正的死亡和前两起案子并在一起。
但说前两个案子,凶手通过观察受害者的生活方式,依靠受害者的行为习惯,提前计划好死亡方式,并在公开场合给予致命一击。
计划型凶手往往作案手法过于隐蔽,且手段有条理,甚至还为自己创造了不在场证明。
从这点来看,凶手性格是冷静、稳重,并拥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对自己的杀人手法相当自信,并有自控力。
沈一逸想到这里,又掏出了手机。
她电话打给了老朴,想要确认商毅最后是否和梁薇有过接触,而老朴的回答也确实佐证了她的想法。
“商毅最后一通电话确实是打给了梁薇,我们只所以没抓梁薇,是因为那段时间她都在海南待着,两个人很久没见过面了。”
沈一逸说了声谢谢,挂了电话转头往秦落办公室走。
笔录里,鹿希声称李培培在案发前曾消失过一段时间,而事后商毅便主动找上门威胁她,不要让她查下去来扩大事态影响。
而林普平从小孙那里打听来的消息事,李培培从重庆回来主动选择了堕胎,而孩子流产的事情引起了商毅的警觉,商毅这才选择囚困了李培培,这才有了李培培消失的时间段。
李培培在那段时间大概率是没办法接触外界的。
因此鹿希找不到李培培,线索就在那段时间中断了。
如果鹿希找不到李培培,那梁薇同样也联系不上对方,但梁薇不仅仅只有李培培一条线,她还有宥柠这个老朋友可用。
梁薇可以直接利用宥柠来给鹿希传送消息,这样不会留下证据,会更保险、更可靠。
但沈一逸从宥柠的口中可以得知,梁薇并不是为了离婚不择手段的人,种种迹象表明她并没有想彻底拖宥柠下水。
甚至让鹿希当出头鸟这件事,梁薇也是绕开了鹿希,让想从她这里谋取利益的李培培引入。
如果是这样,那封邮件大概率是凶手发的。
沈一逸想到这里,拿出手机再次给老朴去了电话。
“你们调查过8月23日后商毅有什么行程吗?”
“本该参加的,但却缺席了。”
“重点是出席大型峰会,或者是直播活动,公益类的也行。”
一分钟两次电话来探底,老朴有些为难,“沈主任,你这——”
“罗格斯的老板是我同学。”沈一逸不想掩饰,自己被案子规避相信对方已经听说了,“她现在失踪了,如果再死一个人,你觉得舆论会如何?”
老朴这边顿住,“…..”
“我现在目的就是找到失踪的朋友。”沈一逸不兜圈子,“你的目的是找到凶手,遮遮掩掩的交流,对谁都没好处,尤其是你们。”
老朴捂着手机,“那我换个手机号给你打。”
不到十秒,陌生的号码来电。
这通电话是老朴为了办案联系线人用的,没监控,以防被流程拿住把柄,所以说起话来也大方。
他直言道:“我系统里搜了查了下笔录情况,商毅确实原本打算24号动身去北京参加峰会的,搜了下名字,这峰会影响力还不小,还有电视台转播。”
“果然。”
沈一逸停下脚步,她沉眸道:“这就是我们在这个案子上找不到主嫌疑人的原因。”
老朴瞪大了眼睛,“什么意思?”
“你们怀疑过李培培,也怀疑过王路,甚至也怀疑过梁薇,和一众网红。甚至连我也错认致幻剂的影响最大。”
老朴茫然,跟不上沈一逸的逻辑。
在警察的画像里,根据法医、痕检、时间线三次推论,推导出凶手有严格的计划性,利用商毅的习惯以及当晚派对娱乐因素来精准诱发死亡。但如果说这三起案子是同一个人所为,那对于凶手而言,死在那样的派对里,不该是商毅应有的惩罚。
这样想来,自己推测的没错。
“凶手大概率和李培培认识,且能通过李培培接触到商毅保健品,并且在其中投毒,”沈一逸安静道:“但他不能确定在直播活动中,是否能做到万无一失,因此想要提前测试剂量和药效。”
但凶手也有盲区。
催化商毅情绪激昂诱发了心脏骤停的人并不是鹿希,而是梁薇。
凶手显然是不知道李培培和梁薇早已相互勾结。
那些照片不是出自李培培之手,而是梁薇之手。
商毅当年在国外不小心搞死腾超的事,只有梁薇知道。因此当王路拿着照片去质问商毅时,商毅才恍然大悟,原来不仅是李培培借机流产在背后搞事,甚至为他生过孩子的妻子,正在联手情人一起搞他。
深深地背叛。
王路的威胁对他来说不值一提,但商毅打给梁薇的那通电话,才是对他的致命一击。
原来自己的老婆想让他身败名裂,原来情人是用怀孕来麻痹他,事事都能操控的人被两个女人耍的团团转。
商毅坐在沙发上,听着梁薇电话里的讥笑,愤怒到连气都喘不上来。
于是突然就死了。
“第二个案子死于直播。”沈一逸这样顺下去,就觉得合理的多,“第三起案子就在舆论中心里。”
到处都有凝视风暴。
“有可复现性,有计划、有目的、有回报机制。”沈一逸觉得脑袋里的画像逐渐明朗了起来,“每个案子都有凶手固定的语言,当然这个语言可能不是作案的工具,或者手段,而是受害者可能都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或角色功能。”
沈一逸说到这里,挺直了腰板。
她想到了什么,如果说刘佳那篇爆料贴是拆解了《她杀》,认为凶手是模仿她杀,让模仿泄愤成为了舆论焦点,那或许就能对得上角色功能的说法了。
「让对方在自己最信任的日常中死亡,这就是她杀中每个凶手杀人流程的核心,让死亡渗透进日常,像她们受害时一样,无从防御。」
“情绪波动。”
“第三个案子一定是凶手遭遇了情绪波动,认知上有了新的转折。”沈一逸声音冷冰冰,“虽然这三起作案方式差异巨大,但它们之间并非完全杂乱无章,是功能性的变形。但动机都是一样的。”
和秦落想的一样。
沈一逸无比确认,“凶手有着执着的信仰。”
第一案凶手谨慎试探,不惜增加涉案嫌疑人来测试药物,而意外收获结果,凶手虽然不满意这种死亡方式,但对凶手来说一定是愉悦的。
因此第二案,凶手才大胆的选择直播的方式,让受害人明晃晃地死于网络中心,变成全国焦点。
而第三案,焦点因为刘佳的推动彻底上升了现象级的纬度,凶手正处于波动期,顺势而为。
如果是毒杀是低声量控制型,死的悄无声息,毫无破绽,凶手会沉溺在「造死如神」的行为里。
那割喉代表的是掌控失败,赤裸裸地表达「终结」与「不满」,这是一种宣泄。
尤其王溪指认出的血迹,沈一逸可以判断出那是被泼上去的假血。
明明割喉不会导致大面积喷血,凶手却故意制造出宏大场面,让现场变得壮观、绮丽。
因为在凶手视角里,这一案不是「流程」的一部分。
而是一次惩罚式的例外。
“我们为什么会侧写出女性。”
沈一逸垂头,她用力捏着手机,“因为受害者非随机性,女人总比男人冷静,会计划,会利他,是不得已的反抗。”
朴峥也意识过来,“我们或许走错了方向。受害者并不是某某人,而是某种代表,代表着凶手想审判、或者重演的某类人。”
沈一逸点头,“我们不该问凶手是谁。”
而是该问:
商毅、齐英俊、欣伍正、刘佳对凶手来说,到底代表着什么?
第133章我知道刘佳在哪了
朴峥站在走廊, 掐着腰皱眉,他在警队工作二十多年可以算经验老道,他从没碰到如此精致的凶手。
用精致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凶手的行为不是无序的, 而是高度仪式化的审判, 从这点来说, 朴峥也早有了预感。
由于凶手是间接作案, 犯罪现场痕迹太少, 因此朴峥投入了大量的警力在排查走访被害人。
这一查给他吓了一跳, 这帮人确实该“死”。
商毅,投机取巧的商人, 生意为重,用利益置换权力, 再用远离控制资源。
朴峥从李培培那里得知商毅会利用聚会上吸食致幻剂来拉拢人心, 于是转头去查沈一逸给的致幻剂这条线,顺着之前溺水案重叠的信息迅速摸到了两个卖家,正巧和商毅案子里那些致幻剂处于同一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