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we十足会吊胃口, 不选第一名, 也不选倒数第一名, 挑了排在第二、话题最足的钱氏开场。
  那个爆料的博主的个人信息早就被扒出来了, b大学生,毕业入职钱氏, 一直平平无奇打工人, 直到这次预选才崭露头角。
  以五年前的条件,他和宁惟新到底是一方抄袭,还是双双撞灵感, 众说纷纭, 但无论哪一方都没有证据能够指认对方。
  白逸偷偷在手机里开了直播看弹幕。
  “来了来了, 谁偷谁的?谁偷谁的!抄袭都判不下来的情况, 同设计双入选的情况!这!到底是资本的博弈,还是道德的沦丧!”
  “说实话, 我觉得是炒作,在这个事出来之前, 他们那个项目连前十都没进,抄袭事件一曝光,直接杀进前三了。”
  “+1”
  “而且我看了他们的规划, 说实话……我有点好奇怎么过审的……”
  “楼上小心封号。”
  上台的并不是钱氏那个提出构想的博主,或许他身处风口浪尖,不敢轻易露面。
  网上众说纷纭,她似乎并不担心,风度翩翩鞠了个躬,朝后台比了个手势,屏幕上画面变换。钱氏的负责人双手在腹前上下交握,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样避而不谈,反而是一开头就把网友最关心的问题点明了。
  “首先,感谢各方对我们的关心。由于我们的一些疏忽,导致占用了大家不少的时间,钱氏深表歉意。”
  大屏幕上竟是直接用模糊调色盘来替代代码展示部分。
  “经过我们和乘方一方的讨论,我们最终认为,这是一场灵感撞车事件,我再次向我们的合作伙伴表示歉意。”
  弹幕一瞬间拥挤了起来。
  “一上来就道歉,给我整不会了……”
  “还挺诚恳的,说实话,如果不是上层相似,底层逻辑其实并不太像。”
  “钱氏根基还是有的,就是这个方向选择上,不知道今天能不能洗白。”
  “哎,那个右下角的运行框在做什么?读数据?”
  “失误?怎么运行程序跑到咱们面前来了?”
  “这也是演示的一环?”
  “热知识,那个顶上疯狂在变的数字是计时器。”
  现场看不到网友的讨论,负责人自然没有回应他们的好奇,而是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我将从大家最关心的部分开始介绍。”
  ……
  数字跳动几乎和她的讲解同时结束。
  钱氏的负责人仰望大屏,露出了一个满意的笑容:“想必大家都注意到了右下角的这个程序。”
  “如各位所见,这里面读取了一个不小的数据集,但是——”
  镜头给到后台,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员工不紧不慢地把一个改造后的存储器接上了大屏,接着松开手,保证自己与硬件无接触。
  几秒之后,原本熟悉的桌面直接开始纵深延伸,将原有的布局打乱重组,像魔方般折叠处理。
  “现……现场修改?”
  “他这个松开手是什么意思?全自动?”
  “啊?直接改啊?那后面的人还怎么用?”
  “等等,这个数据,是真的在变啊?”
  弹幕还在求解释,场内几个嘉宾互相交换了个眼神。
  “自运行并改造,这个技术的安全风险很高。”
  钱氏的负责人大方承认了这一点:“信息时代,用信息交换便利,是一个趋势。国家也在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我们的技术是在合规合法合伦理的情况下推进的。”
  整个过程只花了半分钟,随着她的手势,原先的程序被再次启动。
  从三分钟,到三十秒。
  六倍的处理速度?
  钱氏负责人满意地念出了计时器上的数字:“我们计时器结果已出。”
  “??”
  “我的第一反应居然是,牛马一天该处理的工作量又要增加了。”
  “行内人匿名路过,别的不说,这个框架真的很舒服,不管是谁的,能不能立刻马上替换掉我这该死的程序。”
  “没事,反正要卷一起卷,我产生的价值量不变。”
  “好有道理,怒而摸鱼。”
  “不是,没有人在关注这个概念吗?”
  “我没看错的话……那是个随机数据集啊?”
  ……
  “如你们所见,搭载了我们逻辑的系统,即使是高密度的数据集也能快速不间断、并行存取。”
  “另外,即便是压缩后的矩阵……”后台人员会意,调出一个新的项目投入运行,除开网络波动干扰,两次时间误差不超过半秒,负责人停了一下,确保所有人都看清了比对结果,这才宣布,“——我们实现了对压缩矩阵的随机存取。”
  全场哗然。
  “通常,时间和空间只能二选一,但通过深向延展功能,我们实现了时间空间的双重压缩。这个项目是配合虚拟现实功能实现的,大家都玩过游戏吧?我们在3d场景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实现了三维的操作空间,将密度通过空间来分散,实现不影响二维压缩大小的同时,能够识别无序序列直接存读取。”
  这个概念是老概念,但用法是新用法——
  一位教授打断了她的发言:“请问,可以现场演示一下吗?”
  负责人微笑:“当然可以。”
  教授随口报出了一串数字,很快,相关的点就被投射在屏幕上并标红。
  “等一下等一下,我还没有输入完……”
  “它就出结果了?”
  “啊?”
  “弱弱问一句……不是托吧?”
  “全国人民面前当托,你在小看场上哪一位大牛?”
  ……
  提问的教授点了点头,显然对结果很满意:“如果早一点应用这个框架,我想我的学生放鸽子的理由又少了一个。请继续吧。”
  “恶魔。”
  “我不做梦了。”
  钱氏负责人通过走位把大家的目光重新集中在自己身上,再次扔下一个重磅炸弹。
  “此外,我们在现行框架的基础上,直接优化重构了整个逻辑,它的特点是轻量,对载体的要求极低。除此之外,它的最大特点便是——兼容加改造。”她故意卖了个关子,将节奏完全捏住,“它几乎可以匹配并自运行改造市面上的任何框架。”
  自运行,并改造。
  兼容且轻量,如病毒般的改造能力,可以无缝替换旧逻辑,前期的投入被降到最低。但可以预见,以商人的思维,一旦占领市场,走得必然是高额垄断路线。
  钱氏敢推上预选,就是势在必行。
  未来的垄断市场,谁不想分一杯羹?
  拿这样一个项目开局……直接把投资热情拉到了顶点。
  白逸垂眼望着联络器,小屏幕上公示的价格水涨船高,用热点话题高调开场,直接把场内外关注度拉满,再简明扼要地把最重大的突破抛出来,偷天换日,逐步挑战国民的接受度。
  但现场评委也不是傻子,很快有人指出她的避重就轻。
  “很大胆的设计,”李查德感叹道,“简化替代流程,钱氏这是要实现市场全覆盖啊。”
  他话说得委婉,但该听懂的人都听懂了。
  “我有一个疑问……这不就是病毒的传播原理吗?这是要包装成一个框架来遮掩?”
  “我对华国的法律了解不多,请问你们是允许高额利润存在吗?”
  “醍醐灌顶,我说怎么觉得哪里不对。”
  “这个传播速度太吓人了,一旦启动,就完全受控了。”
  “差点被她描绘的前景忽悠了,我投的票还能撤回吗?”
  “到底是谁在共情资本!他们果然不需要我这三瓜两枣,她直接伸手来我兜里硬抢啊!”
  钱氏负责人面对质疑毫不担心,或者说,她早有准备,再次熟练地把聚焦在身上的矛盾和社会热点话题绑定:“李查德先生过誉了。钱氏一直认为,技术的存在并非是为了替代人力、收集信息,而是成为工具,成为……第三只手。”
  ……
  把普通民众和资本垄断的矛盾转移为和科技发展的矛盾。
  好一张大饼。
  全新的框架,垄断的市场,玩这么大。
  眼看现场陷入了激烈的讨论,负责人添上最后一把火:“我们加入这个功能的目的是——有了这项自运行功能,它的改造成本无限接近于——0,相当于,纯利润投资。”
  不要钱,零成本尝试。
  大公司背书,且能登上we预选。
  不管能不能搭上这条线,今天这笔钱送上去,就算是投机成功。
  宁惟新猛地回头,低声急道:“学长,这已经属于恶意竞争范畴了吧?我们国家从来没有允许过垄断。”
  第33章 we预选(三)
  画面凝滞了一瞬, 紧接着票数开始疯涨。
  现场投票都是从零开始,钱氏第一个上场,在所有票数里一家独大,飙升到了一个接近满员的数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