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放心吧,这事儿我心中有数。”宋司卓安慰她。
“嗯?”
“陪着去江南的人有一半是我的人,宋忪在江南不务正业也是我让他们给出的主意,不管是他们把人塞进六部,还是将他们晾起来,都无妨。”宋司卓本来不想让叶嬉担心这些事情,但是叶嬉已经提到了,他也不好再瞒着。叶嬉强忍着情绪,“我该高兴还是不高兴?”
东慧等人大气不敢出,眼看着主子在发火的边缘了。
“你别生气,我不是故意…”宋司卓急忙解释。
“我没生气。”叶嬉像是皮球泄了气,“王爷事事都做的万全,全然没有我的用武之地,我觉得自己有点多余。”
众人,“…”
啊?原来王妃是因为这个不高兴啊?
“若是没有夫人提醒这次江南的事情,就算我有多少人手也没用,夫人才是最主要的,更何况夫人不是还带了叶如妙的主意这个消息吗?”宋司卓安了心之后,开始安慰叶嬉,“如此我们也能提早做准备,让他们见机行事,用夫人的话来说,未雨绸缪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也是…”叶嬉点头,深以为然。
众人,“…”
王妃这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比天气还难以预测。
“既然回来了,巧尔还是回到我身边伺候,如今王爷也回来了,章侍卫就回到王爷身边吧,王爷出征北漠的日子,谢谢你了。”叶嬉说着看向他们二人。
“奴婢是小姐的人,自然是要在小姐身边伺候的。”巧尔说的理所当然。
东慧碰了碰她的胳膊,巧尔疑惑的看过去,“王妃…不是小姐了。”
巧尔,“…”
她叫小姐叫了那么久,这不是一时间改不过来吗?瘪瘪嘴到底也知道小姐如今的身份是王妃了,不做争辩。
“嗯,我同夫人都是在一起的,章绍在我身边或是在你身边都一样。”宋司卓不在意,“对了,如今我的情况你知道的吧?”
章绍点头。
“同她说一说,别到时候秃噜嘴了。”宋司卓看了眼巧尔,章绍跟着看过去…的确是不太聪明,守不住嘴的样子,“属下会同巧尔说明白。”
巧尔,“…”
是说她吗?
秃噜嘴?
她是这么不靠谱的人吗?
明明刚才王爷还夸她来着,男人啊…果然都是一个样,觉得你好的时候就是小甜心,不好的时候…哪儿凉快去哪儿待着吧。
哼,她算是记住了,以后王爷休想从她这里知道一点点小姐…不对,王妃的消息。
…
京城。
同叶嬉处不同,京城艳阳高照,晒到地上滚烫滚烫,许多小商贩都不出来摆摊了,实在是天气太过炎热,若是晒伤了中暑了就不划算了。
出府的人也少了许多。
各府要采买东西一大早就去了,温度高了就避免出府,可今日不同,城中栉次鳞比的屋檐下挤满了人。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带着六部几个侍郎一直等在宫门口,翘首以盼,不断地张望看看他们等的人回来没有,早些接到人就能不用在这闷热无比的天气下待着了。
一身的朝服厚重不透气,早就汗流浃背,官帽又捂住了脑袋,额间不断地流汗,擦都来不及,再这样下去怕是真的要中暑了。
看了一会儿没看到人,又垂下头闭眼休养生息,久看之后总觉得头晕目眩。
就在大家快支撑不住的时候,总算见到人了,前面有侍卫开道,中间好几辆马车,后面有侍卫护安全,车轱辘不断地朝着皇宫的方向驶来。
各商铺房檐下的百姓们,见到之后开始议论纷纷。
“这些大人们就是去江南的吗?听说江南下暴雨发洪水,死了不少人呢。”
“可不是嘛,伤亡很严重的。”
“幸好我们这里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这人啊…在这些灾害面前什么都不是,一个狂风就能将你卷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
“要我说啊,这多少和执政的人有关系…”
“要死,你可闭嘴吧,你想死可别拉上我们啊。”说完,周围的人眼神怪异,将方才说那话的人给孤立了起来。
那人也知道自己说错话了,嘟囔着,“不就是随便说说嘛,怎么还上纲上线了呢…”
众人还是离他很远,生怕惹祸上身。
“来了来了,总算是来了。”礼部侍郎激动不已,他年龄最大,再这样待着下去,他可能就要把命交代在这里了。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自然是看到了的,瞥了眼礼部侍郎,随后收回目光放到那一行人上,“大家都打起精神来,我们是奉了皇上的旨意在这里迎接他们,若是让他们有什么不满,届时他们在皇上面前说点什么,让皇上心中不悦,可别怪我没有提醒你们。”
“明白明白。”众人点头应声,他们都懂的。
皇帝将这件事搞的如此盛大,自然是有自己的想法,大家心照不宣罢了。
待马车到了宫门口才停下来,侍卫将帘子撩起,臣子们一个个下来。
第237章
只见他们先是互相看了看,才理了理衣衫摸了摸发冠走向御史大夫的面前。
为首的是翰林院修撰,后面零零总总的有十余人,文武都有,“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久等了,这么炎热的天气,辛苦了。”“你们更辛苦,为江南的百姓们做事,奋战在第一线当为吾辈楷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客套的说着。
“不敢当不敢当。”翰林院修撰摆摆手称不敢当,观察仔细的他发现众人早就是汗流浃背,“劳烦大人带路进宫。”
“好,诸位请。”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见此人没有得意和骄纵,反而因为他们的状态多有体谅,一时间博得了他的好感。
除了侍卫等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带着侍郎和江南过来的臣子,往皇宫内去了。
皇帝带着太子宋忪早早的等在了御书房,柏福安让人放了足足的冰,保证殿内凉快舒适,还让人备了许多冰,怕一会儿人多了变热。
“皇上,人来了。”柏福安得了小太监的传话,走到皇帝的面前喜笑颜开的禀报,皇帝眉头一台,“宣。”
柏福安得了旨意,将人宣进殿中。
“微臣参加皇上,太子殿下。”
“众爱卿平身。”皇帝满脸笑容,“众位爱卿从江南回来,一路辛苦了。”
“这是臣等应该做的。”为首的翰林院修撰拱手一礼,随后说道。
“江南的情况朕都知道了,后续的工作朕会安排工部的人介入,不管是房屋修缮也好,还是户部的人去处理幸存的人也罢,这些工作都会有对应的人手接过去。”
“而你们作为此次的功臣,功不可没,柏福安宣旨吧。”皇帝大手一挥,柏福安领命后拿出圣旨,众大臣均跪下去接旨。
柏福安开始宣读圣旨,此行去江南的臣子除了四个官职最高的,其他人均直接升两级,四位官职最高的分别是两名文官两名武将,各升了三级,被分配到兵部、吏部、礼部、户部四个部门。
“谢主隆恩。”众人叩谢皇帝。
“众爱卿都是我国栋梁,往后成国的建设和光大还要靠各位了。”皇帝给众人戴了高帽,众人应声,“臣定不负皇上期望。”
一时间,御书房内和谐一片。
…
第二日的早朝,江南回来的臣子们升官的事儿就人尽皆知了,虽然知道他们会得到嘉奖,但是没想到皇帝竟然这么直接,升了他们的官。
其中有御史觉得此事不妥,如此大范围的升职,孔会引起他人的不满,更何况今年新进的学子们也都还没落实安排,这样也容易打击到他们的积极性。
皇帝沉吟不语,看着御史还在喋喋不休。
其他人也不出来搭腔,既不战队御史,也不反驳他的话。
“说完了?”皇帝看向进言后等着他发话的御史。
御史,“…”
“你们还有话要说的吗?一起说了罢,免得朕一个一个听你们说,耳朵都要起茧子了。”皇帝看向其他人。
众人,“…”
鸦雀无声。
很明显现在进言就是在找不痛快,龙椅上的人不高兴了,他们也别想好过,所以想了想还是闭嘴不言吧,比什么都好。
“宗正,你觉得呢?”皇帝很满意众人的反应,而后问宗正大人的意思,“你觉得朕昨日的圣旨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吗?”
“回皇上的话。”宗正不疾不徐面无表情的站出来,拱手一礼,“成国是皇上的成国,臣子也是皇上的臣子,皇上自然有绝对的权力去下这个圣旨,旁人无须干涉。”
皇帝闻言脸色好了许多,“宗正也以为朕如此做没问题,那曾御史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被点名的曾御史脸色有些难看,宗正的话无非是说他僭越了,他只是一介臣子,竟妄图改变皇帝的旨意,让他做出朝令夕改的事情来,如此比皇帝升一行人的职还要严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