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鉴于仙人刚刚透露过朱高炽父子在位时间都短,朱棣得出了二人皆英年早逝的结论,这可把朱棣吓得不轻,连忙叫来了七八个太医,给他们检查身体,这么好的两个儿孙,可得长长久久的活着才好。
朱瞻基如今年纪还小,就算跟着朱棣上过战场,也没受过什么伤,身体称得上是龙精虎猛,对此,朱棣放心了不少,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意。
可根据笑容守恒定律,此时一定有人不开心,很不巧,那个人就是朱高炽。
相比于朱瞻基的健康,朱高炽的身体状况就有点不妙了,他自幼体胖,又管不住嘴,爱吃肉,一顿最少八碗饭,虽然现在瘦了,可高血压、糖尿病等症状依然很严重,当然,这几种病在古代一般被称为消渴症。
为了让朱高炽能保养好身子,多活几年,朱棣强制命令他控制食欲,以后每顿饭饭量减半,一年内不许吃肉,若是有人胆敢偷偷帮他“破戒”,以谋害储君罪论处。
听到自己以后要吃素了,朱高炽苦涩的扯了扯嘴角,可他心里就算再不情愿,也不敢反驳自家老爹的旨意。
“夭寿了,若是不能吃肉,就算我活到了一百岁,人生又有什么乐趣呢!”朱高炽在心里默默哀嚎道。
将超级水稻种子取出,放在偏殿后,朱棣对着几个儿子孙子吩咐道:“今日仙人给的奖励过于重要,朕要好好斟酌斟酌,过两日再说吧。
随后朱棣将好太孙留下,把三个碍眼的儿子都赶走了,还吩咐朱高煦和朱高燧以后没事暂时不用出府了,不算圈禁,但也差不多了。
而且朱棣在朱高燧走前,还不忘让他把榴莲交出来,别以为朱棣傻,仙人给的榴莲一定是好东西,刚才在仙境里,老三一看就是真心喜欢吃榴莲的。
不多时,随着五百斤榴莲被取出,一股奇妙的味道充斥了整个皇宫。
对于榴莲这种水果,喜欢它的人,视之为无上珍馐,厌恶她的人,避之如蛇蝎,而太子妃就是不喜欢它的人。
这不,此味一出,太子妃直接恶心干呕了起来,若不是太子妃的月事还没走,她身边的嬷嬷差点就以为她这把年纪又怀上了呢。
“好太孙,来,跟爷爷一起吃点,仙人说了,大补!”朱棣招呼好大孙儿道。
“行、行吧!”朱瞻基艰难的咽了咽口水,虽然此刻他心里嫌弃的要命,却还是决定舍命陪爷爷。
事实证明,真香理论永远不会过时,没一会儿,这爷俩就吃的嘴巴吧唧吧唧的。
第1595章 大明风华(54)
朱瞻基:“爷爷,这也太好吃了吧?”
朱棣:“喜欢就多吃点,等会儿爷爷分你一百斤!”
朱瞻基:“嘿嘿,谢谢爷爷!”
看着朱棣爷俩捧着一坨自己从没见过的,黄不拉几的东西,吃的喷香,守在门口的小鼻涕麻了,天呐,太可怕了!皇上竟然带着太孙一起吃shi!
…
赶在除夕之前,智空大师派了人将自己的位置告诉了朱棣,请他上山一叙,倒不是智空拿乔,不肯主动去见朱棣,实在是他的身份太过敏感,不方便现身。
朱棣胆子也大,让人秘密包围住寺庙,简单排查了一下危险后,他就带着朱瞻基大大咧咧的来到了智空面前。
看着一身是胆的朱棣,智空面上闪过一丝惊愕,轻笑道:“四叔还是一如既往的英勇。”
朱棣开门见山道:“我可以赦免关外的那三万多人,也可以给方孝孺等人恢复名誉,让他们的后人好好生活,甚至读书、参加科举,可是……”
智空:“若是四叔能赦免他们,侄儿不惜一死!”
看着一副引颈就戮模样的智空,朱棣破防了,赤着眼眶低吼道:“大侄子,不管你信不信,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杀了你!从前是,现在也是!”
说实话,朱棣这话有点违心了,这些年他对“建文帝”怎么可能没动过杀心,但谁内心深处又不渴望做个好人呢?
朱棣这样一个在乎名声的人,自然也是如此,谎言想要骗过世人,就得先骗过自己,此时此刻,朱棣已经成功给自己洗脑了,没错,他多在意亲情的一个人,才没想过要杀大侄子呢!
“四叔,我信!”智空一脸真诚的看着朱棣答道,至于真信假信,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
朱棣:“我今天来找你,就是想问你一个问题,你自觉比我,比太子,比太孙如何?”
“我不及也!”智空实诚的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他是一个失败的帝王,如果当初他不用那么激烈的手段削藩…罢了,失败者不配谈如果,人生也没有如果。
能得到大侄子的认可,这一刻,朱棣觉得自己圆满了,恨不得立马跑到太庙去告诉老爹朱元璋,“看吧,爹,儿子比大侄子做的好,儿子才是最适合帝位的人!”
就靖难遗孤的安置问题,二人商量好细节后,朱棣便告辞了,临走前朱棣问智空要不要去皇家寺院修行,智空拒绝了。
智空:“阿弥陀佛,十年前,建文帝就已经死了,贫僧现在只是智空,智空自由惯了,怕是受不了约束。”
“也好。”
对于智空的识趣,朱棣心里着实松了口气,他可以赦免那几万遗孤,却不能赦免一位皇帝。
离开寺庙后,朱棣就下旨赦免了所有靖难遗孤,对于他们的具体安置办法,朱棣更是直接照搬了视频中仁宗的作业。
他免除了所有靖难遗孤身上的罪名,将那些遗孤发还原籍,还给他们分土地,发农具,甚至鼓励他们继续读书。
同时朱棣也恢复了十年前被他屠杀的所有遇难者的名誉和官职,其中就包括被杀十族的方孝孺和胡善祥的父亲景清。
第1596章 大明风华(55)
在幸存者名单中,朱棣发现方孝孺竟然还有个堂兄在世,那人叫方孝复,早年犯事被罚充军戍边,这才躲过了一死。
朱棣派人将他接了回来,帮他娶妻生子,还大度的表明,如果方孝复愿意,以后也可以过继了一个孩子给方孝孺延续香火。
至于景家,除了胡善祥姐妹外,已经没有后人了,
如今她们姐妹又都不方便表露身份,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若干年后,徐滨的义妹徐若彤,也就是从前的孙若薇成婚生子,过继了一个孩子给景家。
因为被牵连的建文臣子许多都绝后了,就算有亲人,也都是旁支,所以靖难遗孤间互相过继孩子是正常操作,徐若彤这一行为倒也不算打眼。以上乃是后话,此处暂且不提。
……
翻过年,开春后,朱棣就把超级水稻交给了朱高炽,让他派人种了下去,同时朱棣也让朱高炽盯着,将南瓜和甜菜的种植面积扩大,继续留种。
朱棣盘算着,以后百姓有了饱饭吃,在感激他的同时,也能念着太子的好,这也算是他提前给太子铺路了。
没错,朱高煦跟朱高燧已经彻底出局了,朱棣这辈子都不会选他俩当继承人,若不是之后朱棣还要用他们打瓦剌,现在他们俩早就被撵回封地了,自己吃自己了。
粮食安排好了,朱棣又让工部抓紧制造木柄手.雷,还让户部出钱,买了一堆小猪仔,让经验老道的太监为其阉割,最后他还让人去边境大量收购的羊毛。
对于皇上想一出是一出,还时不时拿出稀罕玩意的奇怪举动,大臣们最开始还会震惊,质疑,到后来他们直接麻木了。
算了,放弃抵抗,老实干活吧,反正天下是他们老朱家的,他们爱咋作咋作吧,反正大明好了,大家都跟着受益,万一朱家人完脱了,大家换个主子“伺候”就是了。
就这样,在大明君臣上下一心(?),共同努力之下,大明朝就像上了发条的木马一样,腾腾腾,奔着好的方向狂奔。
他们默默的积蓄着力量,只待时机合适,便给予敌人致命一击,向世界展示大明雄风。
……
这一年,太孙朱瞻基年满十七岁,胡善祥也年满十六了,朱棣找了个机会,将胡善祥带到了鸡鸣寺,请姚广孝为她看相,顺便合一下她跟朱瞻基的八字。
不出意外,胡善祥奇异的面相惊到了姚广孝,不过他也不傻,并没有多言,只说胡善祥命格贵不可言,旺夫,旺子,她跟太孙乃天作之合。
朱棣闻之大喜,直接撇掉选妃环节,下旨赐胡善祥为太孙妃,将他们的婚期定在了明年的六月初六。
其实胡善祥不是胡荣亲女一事,朱棣是知道的,但对于她的真实身份,朱棣并没有去深究,他都能跟建文和解,一个身份有疑的孙媳妇又算什么呢?
更何况这个孙媳妇生的孩子还不错,虽然心软,但有情有义,有能力,多好的重孙子啊。
至于要不要给太孙也选个太孙嫔?拉倒吧,万一朱祁镇那个小瘪犊子再借别的女人的肚子出来,就坏菜了,还是等胡氏把好重孙生出来再说吧。
(大明风华,部分角色的年龄与历史就是对不上的,考究党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