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最开始,知道朱棣又来征讨蒙古了,各部首领都吓坏了,着急忙慌的收拾东西想跑路,但因为羊太多,跑得有点慢。
  后听说朱棣就只带了五万大军来,还没带几门大炮,草原各部一下子就不害怕了,还觉得是朱棣是老糊涂了,来送死的。
  蒙古各部对大明本就觊觎已久,这次朱棣难得“犯了糊涂”,他们要是不抓紧机会从大明身上撕块肉下来,都对不起祖宗。
  很快,蒙古各部就结盟了,组成了联合军,凑了十万人马,意图一举击溃或吃掉大明军队,他们还美滋滋的想着,万一他们活捉了朱棣,那可就美了,到时候大明那块肥地,就是他们的了。
  可惜,蒙古各部想的挺好,但他们不知道朱棣不仅没有糊涂,还开挂了。
  草原深处,两军刚一碰面,看着对面少己方一倍的明军,还有他们所骑战马脑袋上带着的怪模怪样的“帽子”,蒙古大军一边嘲笑朱棣老糊涂,一边举起大刀,笑嘻嘻的准备上前收韭菜。
  朱棣不屑的看了一眼对面的那群蠢货,大手一挥,便带着朱高煦和朱高燧,从三面包围了蒙古大军,随后,明军手里的木柄手.雷就雨点般的砸进了蒙古大军里。
  “哐哐哐!”
  “啊!”
  “这是什么东西?救命啊!”
  一顿狂轰滥炸后,蒙古大军被炸懵了,他们骑着的战马也被吓得跳起了“踢踏舞”,狠狠的把身上的士兵摔到地上,还时不时踩两脚,一时间,战场上哭嚎遍野,死伤无数。
  无数人蒙古士兵被吓破了胆,涕泗横流,尿裤子的数不胜数,他们纷纷跪地乞求长生天饶命。
  第1623章 大明风华(82)
  最后,这十万蒙古大军,只有少数人跑了,大部分都被朱瞻基带着预备役给活捉了。
  这一战,明军没费什么力气,就击毙了三万余敌人,俘虏五万余,其中还包括兀良哈部和鞑靼部的首领。
  瓦剌首领心眼子多,见势不妙,带着亲信就往反方向跑,中途他又幸运的收拢了数千兵马,一行人一路狂奔,战马都累的吐白沫了。
  这只残兵都是来自不同部落的士兵,他们都被明军的手段吓坏了,也不敢回自己的部落,便硬着头皮跟着瓦剌首领往草原深处跑。
  老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而且那哪个时代都不缺带路党,最后,连带着兀良哈部和鞑靼部的老家,朱棣把蒙古三个大部落的老家都抄了,俘虏老弱妇孺、辎重、牛羊无数。
  鉴于俘虏的人数过多,大大超过了明军的人数,朱棣怕俘虏们不好看管,出乱子,当然,他也不愿意浪费粮食养着他们,就让朱高煦埋了一大半青壮,足足有三万人,其中也包括兀良哈部和鞑靼部的首领及亲信。
  剩下的俘虏们都被朱高煦的凶残吓坏了,这时朱棣又出面做好人了,好言安抚他们,并承诺,只要他们听话,将来自己在蒙古设立郡县时,就把他们一部分人安置过来,还会派人教他们种地。
  也不知俘虏们信没信朱棣的话,但他们确实老实了很多。
  年中,朱棣留下朱高煦、朱高燧暂时驻守草原,寻找那些逃跑的人的踪迹,他自己则带着朱瞻基和战利品(牛羊、俘虏)回京了。他的大孙子的婚期快到了,他得亲自主持婚礼。
  此时可能有人要问了,朱棣把两个儿子留下,他放心吗?放心啊,简直太放心了,朱棣就给俩儿子留了三万人马,粮草也不多,他们敢不老实。
  ……
  永乐十二年,六月初六,胡善祥跟朱瞻基大婚,举国同庆。
  一个多月后,胡善祥被查出有孕,朱棣大喜,流水的赏赐流进东宫,不久他就带着大量的军资,乐颠颠的回了草原。
  这次,朱棣没带朱瞻基走,而是让他在家陪着老婆孩子,顺便帮他爹干干活,分担一下辛苦。
  江山后继有人,朱棣心情前所未有的放松,本就强势的他更是撒开了,带着两个儿子开始横扫草原,追踪漏网之鱼,瓦剌首领吓得带手下快都逃到沙漠边上了。
  他们手里本就没有多少粮食,一路上饿死了不少人,再加上快入秋了,草地慢慢变黄,战马也吃不饱了,死亡的恐惧时刻笼罩着他们。
  而且他们的队伍里还没有妇女,无法繁衍后代,消亡是早晚的事,虽然他们也可以去大明抢女人,那也要朱棣肯给机会才行啊。
  朱棣一边让人在草原上抓人,还一边让他们喊话,说什么投降不杀,只诛首恶,瓦剌首领知道后大骂明军无耻,吓得如惊弓之鸟,生怕半夜被手下砍了脑袋,去邀功。
  有道是怕什么来什么,没多久,瓦剌首领就被属下绑了,一帮人带着他的人头,去找明军投降了,至此,蒙古草原上几乎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力量了。
  第1624章 大明风华(83)
  永乐十三年,四月八日,佛诞日,胡善祥产下一子,朱棣为其取名朱祁钰。
  朱祁钰一降生,就成了朱家的团宠,再加上胡善祥还给朱祁钰服了启智丹,朱祁钰从小就聪明伶俐,朱棣对他真是要稀罕死了,恨不得上朝时也带着。
  之后的几年,胡善祥又开启了几次空间答题,朱棣他们又得到了红薯,土豆、造船技术等奖励。
  第十次空间答题后,“系统仙人”就在没出现过,朱棣等人虽有遗憾,但也明白一个道理,做人呐,不能太贪心,仙人已经帮大明很多了。
  永乐十六年,朱高煦、朱高燧带着五万人马,东渡倭岛,费时一年,将倭岛纳入大明版图。
  永乐十九年,朱高煦、朱高燧又西渡美洲,在那里占了一块地盘,随后继续对外扩张。
  永乐二十年,胡善祥又生了一子,朱棣为其取名朱祁钧。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无疾而终,享年六十四岁,四十七岁的朱高炽灵前继位,下旨立张氏为皇后,朱瞻基为太子,胡善祥为太子妃,朱祁钰为太孙,那一年朱祁钰九岁。
  三年后,朱高煦,朱高燧陆续在海外称帝,与大明以兄弟国相称。
  洪熙六年,朱高炽病世,享年五十三岁,三十四岁的朱瞻基灵前继位,尊太后张氏为皇太后,立胡善祥为皇后,朱祁钰为太子,朱祁钧为宣王,那一年朱祁钰15岁。
  宣德七年,六十一岁的智空大师圆寂。
  宣德十五年,太后张氏薨逝,同年,胡尚仪也无疾而终。
  宣德十八年,朱瞻基病重,无力操劳国事,退位给了朱祁钰,那一年,三十三的朱祁钰继位,尊朱瞻基为太上皇,胡善祥为太后,太子妃钱氏为皇后。
  景泰五年,太上皇朱瞻基过世,享年五十七。
  景泰五十年,八十三岁的朱祁钰病重,因为太子已经年迈,身子还不好,他就直接下旨接传位给了太孙,他死后,他那个监了半辈子国的太子只做了一日皇帝,就成了太上皇。
  同月,刚成为太皇太后的胡善祥也过世了,享年一百。
  因为这辈子胡善祥活得久,后世子孙对她都很是推崇,谥号一代比一代长,她的名号一度曾超过她的丈夫和儿子。
  ……番外……
  朱棣知道,自己死了,他还是没有躲过宿命,在永乐二十二年离世,但与仙人说过的历史不同,这一世,他心里没有遗憾,他是笑着离开的。
  没有想象中的鬼差勾魂,他的魂魄是自己飘到地府的,他好奇的在地府里晃悠着,突然他发现在某间屋子门口啃着西瓜的老头有些眼熟。
  “爹?”
  老头,啊,不是,是朱元璋,朱元璋一脸懵逼的看着对面那个眼熟的老头,半晌,他才半信半疑的喊道:“老四?”
  “老四,怎么是你?咱的允炆皇孙呢?”朱元璋一把丢下西瓜,抓着朱棣的衣领怒吼道。
  原来朱元璋死后,地府念他身俱功德,就给了他一间帝王唯爱屁休息室,许他随时可以去投胎。
  第1625章 大明风华(84)
  朱元璋放心不下大明,就想在这等等后世子孙,结果他在这等了近一个月,等来的不是他的乖皇孙朱允炆,而是他的四儿子朱棣!
  为啥是一个月,因为天上地下一天,人间一年。
  朱元璋:“老四,你篡夺了允炆的皇位?是不是?你把他怎么了?”
  见自家老爹已经脱下鞋子了,朱棣心里立马涌起了一股恐惧感,来了来了,那种血脉压制的感觉又来了。
  他吓得撒腿就跑,边跑边喊道:“爹啊,不是您想的那样!孩儿不是故意篡位的!孩儿没有伤害大侄子,孩儿死时,大侄子还好好活着呢。”
  不出意外,朱棣最终还是没有逃掉朱元璋的魔爪,被他按在地上摩擦,不是朱棣打不过朱元璋,是他不敢,也不能。
  朱元璋:“说说吧,你都干了什么好事!”
  朱棣:“嘶,是,爹!”
  听到朱棣说朱允炆大力削藩,害死了他不少儿子,朱元璋又叹了口气,一脸痛惜,心里对朱允炆也有了微词,觉得朱棣造反也是情有可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