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紫 第212节
只是这件事既无前兆也无缘由,窦昭就是想破了脑袋只怕也弄不明白,她索性不再多想,转而笑着和宋墨的几个堂兄弟见了礼。
据陈曲水给她的资料,宋墨的大堂兄宋钦和二堂兄宋铎都是宋墨的大堂伯宋茂春所出。
宋钦比宋墨大七岁,妻子谭氏,岳父是五城兵马司东城副指挥使。他今年四月已过了府试,但六月的院试却落了第,正在家闭门苦读,准备参加明年六月的院试。
宋铎比宋墨大四岁,如今正跟着哥哥宋钦读书。
宋墨排行第三,宋翰排行第四,排行第五的宋均,是宋墨的三堂叔宋逢春的儿子,比宋墨小七岁。排行第六的是宋墨四堂叔宋同春的儿子宋钥。
宋均和宋钥都还在总角之年。
窦昭送给他们的见面礼是钱褡裢,里面还各装了两张十两的银票。
两个小家伙高兴极了,“三嫂”喊得震天响,惹得坐在西厅的女眷们不时朝这边张望。
汪清淮就从角落里蹦了出来。
宋墨看见他难掩惊讶,很明显没有想到汪清淮会出现在这里,宋茂春更是不知道如何介绍好。好在汪清淮早有准备,佯作出副苦恼的样子搔着头道:“砚堂,我原本带了内人来想给你凑个热闹,没想到你们家有这么多的亲戚……”
他干笑了数声,十分的窘然。
宋墨脸上却闪过一丝感激,笑道:“承蒙世兄看得起,等会还请留下来喝杯薄酒。”
“一定,一定。”汪清淮尴尬地笑着,心里却松了口气。
窦昭却目露异色。
前世汪清淮被人称颂“谦逊有礼”,这一世,他却不请自来,一个人的性格会发生这么大的转变吗?
她不动声色地给汪清淮敬过茶,随着陆大奶奶去了西厅。
因定国公府遇难,宋墨的外家没人来参加他们的婚礼,宋宜春又没有姐妹,宋宜春的外家就成了座上宾。
窦昭被陆大奶奶带着,先拜见了宁德长公主和陆老夫人。
两位老人家都慈眉善目的,说起话来也十分的和蔼可亲,一看就是那种读过书,性情淡泊,心胸开阔的人,窦昭很喜欢。
之后她又拜见了陆家的众位亲戚。
陆复礼有两个儿子,一个出生没多久就夭折了,一个是陆湛的父亲陆晨,陆晨也只得了陆湛这一个儿子,所以陆湛今年虽然只有二十五岁,儿子陆圭却已经十岁了,女儿陆琪也有八岁了。
宁德长公主这支也不过比陆复礼那支强一点。
宁德长公主有一儿一女,儿子陆时,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陆涵,一个叫陆沁,都已娶妻生子。女儿是嫁给了永恩伯的侄儿,生了一儿一女,儿子冯绍,女儿冯绘也就是张续明的妻子张三奶奶。
这次陆家的人全到了,包括冯绘的父母和兄嫂。
刚才给陆时他们敬茶的时候,陆涵、陆沁和冯绍都打趣了宋墨几句,看得出来,宋墨和陆家的关系很好。
年长的就敬茶,收红包,收下见面礼;年幼的就见礼,送红包,奉上见面礼。
张三奶奶不仅出手大方,送了支嵌宝金步摇给窦昭,还拉着窦昭的手,让她有空的时候去景国公府做客,还道:“……我公公喜欢养菊花,我们府里的菊花在京都也算小有名气。虽然过了秋桂飘香的季节,可正是冬菊盛开的时候。”
窦昭抿了嘴笑。
心中却感慨万分。
前世,她就是因为去给魏廷珍捧场,参加景国公府的菊宴受了风寒而病逝的。想不到今生竟然又得到了邀请!
而且,她前世和这位景国公府的三奶奶可没少打交道。这位张三奶奶的眼睛一直长在头顶上的,每次见她都只是勉强用鼻子“嗯”一声,算是打过了招呼。
再世为人,她却待自己如此的热情。
包括汪清淮夫妻。
前一世,可是魏廷瑜千叮万嘱,无论如何也不能得罪的人……
这算不算是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呢?
宋家这边除了宋墨的伯母和两位婶婶,就只有宋钦的妻子谭氏和谭氏身边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了。
宋墨的伯母四十来岁,长得胖胖墩墩的,看上去人很憨厚。三婶中等个子,人长得很漂亮,可惜颧骨有些高,给人尖酸刻薄的印象。四婶打扮得花枝招展,看上去不过二十出头的样子,目光不是落在窦昭发间的金凤步摇上,就是落在她腰间的翡翠噤步上。
谭氏不过十七、八岁,模样儿秀丽,人很腼腆。跟在她身边的小姑娘长得和宋家三太太很像,有双明亮的大眼睛,看人的时候骨碌碌直转,一看就不是个安生的主儿。
她不待陆大奶奶介绍就朝窦昭喊着“三嫂”,大声地抱怨道:“昨天晚上我去看您,可您的丫鬟把我拦在了外面,还说是奉了我三堂哥之命——我三堂哥从前从来不这样,肯定是您的那个丫鬟假传圣旨……”
花厅里一时间落针可闻。
这个小姑娘肯定就是宋墨那个唯一的堂妹宋锦了。
“真有此事?”窦昭笑道,“我的丫鬟刚刚过来,还没有开始当差,要等下午她们都到齐了,我才知道是谁拦的你。你稍安勿躁,等我问过她们了,让她们给你赔礼道歉。你说好不好?”
言下之意,是指宋锦说谎!
宋锦脸涨得通红。
窦昭暗暗冷笑,抬眼却看见宋墨正朝着她瞪眼睛。
她不由得心里喊声“糟糕”。
昨天晚上宋墨嘱咐过她,让她什么也不要说,他自会帮她出面的,她怎么把这件事给忘了?
一个人孤独惯了,就会忘记身边还有个人。
她讪讪然地笑,退后几步,站在了宋墨的身后。
宋墨面色微霁,然后笑着问宋锦:“你昨天和谁一起来的?怎么去了新房?”
宋锦立刻嘴巴一扁,委屈地道:“我和爹爹、娘亲、弟弟一起来喝堂哥的喝酒,大家都说堂哥娶了个有钱的嫂嫂,我就想看看嘛……”
她撒着娇。
宋墨却看也没看宋锦一眼,而是温和对三婶道:“三婶,我的婚礼,是请了钦天监的监正合的八字,婚礼从陈设到礼数,都是问过卦的。三婶主持中馈多年,这些讲究应该都懂才是,怎么让锦儿跑乱?我看,锦儿身边服侍的人应该要换一换才好。锦儿今年也有十二岁了,到了说亲的年纪,若是传出什么流言蜚语可就不好了!”
宋三太太满头大汗,窘迫地连声称“是”,上前就要打宋锦:“我让你胡说八道……”
宋锦抱着头就哭了起来。
宋墨一把抓住了宋三太太扬起来的胳膊,目光清冷地盯着宋三太太:“三婶,今天可是我的好日子……”
“是三婶不好,是三婶不好!”宋三太太连声道歉,低声喝着宋锦,“你要是再哭,我就把你丢到湖里去喂鱼。”
宋锦吓得不敢哭了。
汪少夫人忙上前打圆场:“窦家妹妹,你可还记得我?我昨天给你当了傧相的。今天冒昧打扰,向你讨杯茶喝。”
窦昭也懒得去管那个宋锦,笑着上前曲膝行礼,喊着“安姐姐”。
汪少夫人奇道:“你怎知道我娘家姓安?”
露馅了!
窦昭正要解释,一旁的宋墨已笑道:“是我昨天晚上跟拙荆提起的——汪世兄和我情同手足,昨天多谢嫂嫂相帮!”
宋墨知道窦昭身边既有幕僚又有护卫,想知道些什么事,并不困难。他心里甚至有些高兴,如果不是看重,窦昭又何必去打听他身边的人和事呢?
汪少夫人喜笑颜开,客气道:“一点小事,不足挂齿!”拿了见面礼给窦昭。
窦昭给汪少夫人敬了茶,两人寒暄了几句。
陆老夫人和宁德长公主就交换了个眼神,呵呵低声笑道:“先还怕英国公乱点鸳鸯谱,如今看来,是我们多心了。”
宁德长公主笑着点头,和陆老夫人商量:“您看,过两天我们是不是请他们俩口子到家里用个便饭?”
“这是当然。”陆老夫人笑道,“我还有些话要嘱咐窦氏呢!”
眼看着已到了晌午,亲也认了,宋宜春吩咐开席。
宋墨去陪窦家来认亲的窦济昌和窦德昌等坐了,陆老夫人则拉着窦昭,让她坐在了自己的身边。
大家说说笑笑的,仿佛刚才的事从来没有发生。
只有宋宜春,神色恍惚。
自己的这个儿媳妇,似乎不像他以为的那样温顺啊!
第二百四十九章 窘然
用过午膳,认亲的仪式也就结束了。
宋墨亲自将窦济昌等窦家家眷送到了大门口。
宋家的三亲六眷则移到了东跨院的花园里。
宁德长公主和陆老夫人由陆晨的妻子、陆时的妻子陪着,在花厅旁的暖阁里打叶子牌,张三奶奶的母亲冯绘则领着陆涵的妻子、陆沁的妻子和宋家的女眷、云阳伯顾家的女眷一起,在花厅里打马吊。至于陆晨、陆时等人,则由宋宜春和宋墨陪着,在花园里听戏。顾玉拉了汪清淮、冯绍等人,在山房里赌钱。
窦昭跟在陆大奶奶身后,服侍着宁德长公主和陆老夫人,汪少夫人就坐在长公主身边喝着茶。窦昭随手帮着陆老夫人打了几手牌,陆老夫人不由笑道:“看不出来,砚堂的媳妇还是个高手!”
陆家的大太太和二太太嘻笑地望着她,神情友善。
窦昭笑道:“我娘家叔伯兄弟多,平日里聚在一起,也常打叶子牌,时间长了,多多少少也懂了点。”
陆老夫人点头,来了兴趣,笑着问起窦昭在娘家的生活起居来。
若说今天来的亲戚里有谁最关心宋墨,恐怕就是陆家的人了。
窦昭也不隐瞒,捡了些自己在真定的趣事讲给两位老人家听,一时间暖阁里欢声笑语,十分的热闹。
冯绘笑道:“看不出来,砚堂的新媳妇还是个口齿伶俐的,刚进门,就逗得伯母和我娘笑得合不拢嘴。我看啊,这以后砚堂的媳妇恐怕和表舅母一样,总能讨伯母和我娘的喜欢的……”一面说,还一面瞥了陆涵的妻子陆二奶奶和陆沁的妻子陆三奶奶一眼。
她说的表舅母,是指宋墨的母亲蒋蕙荪。
两人笑笑没有说话。
宋大太太和宋三太太闻言就交换了个眼神,不约而同地借口要上毛厕,却凑在了花厅旁的太湖石假山后面说话。
“今天一早是你去验的元帕,”宋三太太精明地道,“他们两人如何?”
这本是婆婆的事,窦昭没有婆婆,宋宜春又不好亲自过问,就请了宋大太太帮着查验元帕。
“两人昨天圆了房。”宋大太太说这话的时候,语气中隐隐透着几分沮丧,“我问过颐志堂的小丫鬟了,都说砚堂歇在新房里。”说到这里,她像想起了什么似的,道,“你也是的,安排谁不好,偏要安排锦儿去试探他们,要是让砚堂起了疑心,迁怒于锦儿可怎生是好?我看你得找个机会跟那窦氏解释解释才好!”
“我何尝不知道?”宋三太太闻言一肚子怨气,“可三爷非要我安排锦儿去试探他们,还说,若是丫鬟,谁有这个胆量?要是弄巧成拙可就糟糕了!现在倒好,锦儿被砚堂给惦记上了……若是锦儿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我非和三爷拼命不可!”
宋大太太忙劝道:“这倒不至于。砚堂虽然待人冷淡,却不是那斤斤计较的人,你跟锦儿嘱咐一声,让她以后可别乱跑就是了。”
宋三太太点头,讪讪然辩道:“这也是大伯说的,说二伯不喜欢砚堂,想好好栽培天恩……所以三爷才打定了主意谁劝也不回头!”
明明是老三夫妻自己想讨好二叔,却非要说是受了他们家大爷的指使!
宋大太太听了非常的不满,可她向来不动声色,这次也只当没有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