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塔石哈已经五岁了,皇家子弟三岁启蒙,因为他身子比较弱,所以还养在后宅李佳氏那里。
等何柱带着塔石哈到了书房,石静娴打量着这个孩子。
“塔石哈,来,到…到阿玛这来。”石静娴对着小孩招了招手。
等塔石哈规规矩矩的行完礼,才眼里冒着星星的走到石静娴身边。
石静娴伸出手摸了摸他的小脑袋瓜:“最近上学累不累呀?”
她一把给塔石哈抱在怀里,小小的人儿乖乖巧巧的,说话软糯糯的,让人心尖都软了。
“何柱,吩咐下去,以后大哥儿挪到前院来。”
石静娴低头看向怀里的小不点:“以后和阿玛住怎么样?”
“真的吗?那…那额娘怎么办?”塔石哈还记着他来时,李佳氏对他的吩咐。
要让阿玛去看额娘。
“你从学堂回来,可以到你额娘那里吃饭,但你平时要在前院。”
晚上的时候,石静娴看着小家伙练字看的心痒痒,也拿着毛笔开始练字。
一连几天,石静娴都没有回后宅。就连胤礽也没有让她回后宅。
两个人就像别着劲,谁都不肯轻易低头。
但是因为夜夜相处的缘故,石静娴是打心眼里喜欢上了塔石哈这个乖巧的孩子。
石静娴很是做到了能不写字就不写字,必须要写字就让人喊胤礽来书房,那公事公办的态度,让毓庆宫众人咂舌不已。
只是不知道最近胤礽好似迷上了煲汤,每每都要让人给她送汤汤水水,还嘱咐她必须要喝。
石静娴开始以为这是胤礽在服软,也去看过胤礽,可他还是那冷冰冰的态度,更是让石静娴生气。
觉得胤礽现在一定是叛逆期,两人倒也井水不犯河水的过了几个月。
“太子爷,该起身了,今儿个是大朝会,万岁爷今天年前最后一天上朝了。”
石静娴坐起身子,感觉下面潮潮的,她还以为是尿床了,结果拉开裤子,才发现,是渣男体质犯病了。
“给爷拿条裤子来。”石静娴面不改色的换好了衣服。
“太子爷,您今天晚上去哪睡?”何柱看见石静娴换下来的裤子,有些担心的问道。
“在书房睡。”石静娴不解的看何柱:“不在这睡去哪睡?”
何柱一下就跪了下来:“太子爷,您这样对身体无益啊,您要是还和太子妃置气,您去后院看看侧福晋也行啊,不行的话,去后院那些格格们那里也成,您要保重身子啊!”
石静娴十分想和眼前这个太监讨论男人那啥的问题,就坐着轿撵到了大殿外。
感受着外面的寒冷,看着远处宫殿上的皑皑白雪,她罕见的有些恍惚,自己已经来到这个时代半年了。
这半年来,她拉进了和康熙之间的关系,和其他阿哥们都相处的很愉快,没事几个小阿哥,都喜欢往毓庆宫里跑。
就连带孩子,石静娴都颇有心得,将塔石哈养的很好。
可如果说有什么不如意的,大概还是和胤礽的关系,这半年来,胤礽和她见面次数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就连她平时的请安折子,都被石静娴取消,变成了行动。
康熙三十五年,正月二十七。
“朕明日率领八旗男儿亲征噶尔丹,太子监国,留守京都,凡是俱著皇太子听理,若重大紧急要事,著诸大臣会同议定,启奏皇太子。”
“朕不在京都,二月二日,太子将代替朕率领众爱卿祭大社大稷。”
“儿臣(臣)遵旨。”
散朝后,康熙将石静娴叫到乾清宫,看着石静娴哭丧着脸便哈哈大笑。
“吾儿心思缜密,性格纯良,定不负朕望。”
“阿玛,下次您出去,能不能带着我。”这半年来,石静娴和康熙私下无人相处的时候,都是打的感情牌,十分希望将来能给自己留一个好的出路。
“行,下次阿玛肯定带你。政事上拿不准的,就去问内阁,实在拿不准的,就给朕送去。”康熙就像普通的家长一样。
临行前,将石静娴叫到身边,仔细嘱咐,类似于后世那些家长们临出门嘱咐孩子们,水电煤气要注意,陌生人敲门不要开,有事找警察叔叔一样。
石静娴听得十分认真,要不是怕她写的字在康熙面前暴露,她肯定要拿出纸笔划重点。
第二天夘时,康熙率领八旗将领子弟从德胜门出发。
做告别时,七阿哥穿着甲胄走到石静娴身边,对着她便抱拳行礼:“二哥,弟弟能求二嫂在弟弟不在宫里这段时间,帮弟弟去瞧瞧额娘。”
说到这胤佑眼眶有些微红:“如果弟弟没回来,请帮忙照顾额娘。”
石静娴点点头,抬起手正了正他头上代表镶黄旗的帽子:“放心,二哥就在京城等你们回来,等你们大胜还朝,请你们吃接风酒!”
胤祺也走到石静娴身边:“二哥,弟弟不在,请您帮忙照顾下小十一和小九他们,十一身子不太好。”
胤禛见状也走了过来,石静娴赶紧点头:“你们放心,二哥会照顾好你们的弟弟们,太子妃也会照顾好你们的母妃,你们就放心吧,保护好皇阿玛,保护好自己。”
见到大军不断举着手中的长矛,一声声的喊着必胜,看着康熙端坐在马背上,气势如虹,石静娴眼眶微微泛红,心中居然不自觉的涌出一股子悲壮。
良将哪有白头日,古来征战几人还。
第三十章 章 离谱
送走康熙后,石静娴就彻底闲了下来,带着何柱小安子把今天的奏折都拿到毓庆宫里。
石静娴看着书房里摆着的至少七十多本的折子,嘴角抽了抽。
“让太子妃来书房。”石静娴对着何柱吩咐道。
等胤礽到了之后,两人就开始分工,分批看折子,有正经事的,放一边,没正经事的放另一边。
“…恭请皇上安。”
请安折子。
“臣忧心圣上龙体…”
发晚了,康熙都走了。
“新年将至…”
石静娴不死心的看了看这地方到底是哪,新年的折子才出现?离的是不是有点远啊。
一上午的时间,胤礽和石静娴都在处理这些折子。
遇到不认识的字,石静娴还不好意思问胤礽,只能这么连懵再猜的,才将折子都处理好。
草草吃了饭,胤礽就留在前院书房给石静娴批阅奏章。
石静娴就坐在一旁,帮胤礽磨墨。
两人谁都没有理谁,屋子里的气氛着实有些尴尬。
石静娴无聊的坐在桌子旁,看着胤礽用朱笔批阅奏折,上面的字不知道要比她的狗爬字好看多少倍。
胤礽边看奏折,有重要事的,都和石静娴说。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大家就在南书房上朝。
石静娴第一次监国,胤礽也没给监国过,不能给她提供什么建议。
又因为在这里,她没法带着胤礽来,就只能见招拆招。
“太子殿下,陕肃等省,百姓余粮不多,上书请求皇上赈济灾民。”
“太子,万万不可,大军开拔,粮草万不可断。”
索额图眼见着太子已经立住脚了,哪能让她踩到别人的陷阱里。
“国库存银不多,大军得胜还朝粮饷唯恐不够。”
石静娴一看这架势,好吗,康熙在的时候你们不说,康熙刚走,又没钱又没米的。
这是欺负她呢?还是考验她呢?
想到这,石静娴将何柱叫过来:“你去南三所,把老八到十三都叫来。”
下面的官员还在吵,主要是以太子马首是鞍的索额图以一敌百,舌战群雄。
还没吵完,何柱便带着一众阿哥们到了南书房。
朝中大臣们几乎都拐着弯的和阿哥们是亲信。
见到自己支持的阿哥们,一个个都不吵了。
就连让他们来参与政事,都没有任何反对之言。
“太子殿下,几位阿哥年岁尚小,还没到正式办差的年纪,现在让他们参与讨论,未免有些不妥。”
索额图和明珠都不干了,站出来和石静娴唱反调。
就差没指着鼻子骂石静娴,你是尖是傻了。
“老八,你们听听这些大人们所禀之事,认为该如何?”
石静娴不搭理索额图,将刚才哭穷的两名大人指出来,让几个小的说。
说的好的地方,石静娴就采用,说的不好的,还不用她说什么,朝臣们就跳出来反对了。
最后这事情还是延后商议,不过宫里娘娘们可能得紧衣缩食了。
“你们几个今天把想到的办法,都写下来,好好写。写完了明天上朝交给我,别忘了啊。”
石静娴散朝之后,交代完,就带着何柱回到毓庆宫。
胤礽早就在书房里等着了,看见石静娴来了,就对着她点了点头。
等下人们都下去了,石静娴才和胤礽说起了今日上朝时发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