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康熙看石静娴还站在原地,有些无奈:“这卷子明天就出名次,到时候满朝文武都看,早一时晚一刻的,不打紧。”
  “梁九功,去给太子爷守着门,别让人看见了。”
  石静娴面露无奈,只能拦住真的要去看门的梁九功,走到康熙御座前,双手接过卷子。
  她先扫了一眼字迹,不错,赶上印刷体了。
  再看名头…
  好家伙!大熟人啊!
  安徽桐城人,礼部尚书张英之子,张廷玉。
  石静娴恍然,怪不得她让索额图去找年羹尧和张廷玉,索额图只将年羹尧找到,却只字不提张廷玉。
  原来是礼部尚书张英之子。
  石静娴将张英的资料从脑子中调取出来。
  礼部尚书张英做过几位皇子的试讲师傅。
  也给胤礽做过师傅,后来因为犯了点事,被连降三级。
  去兵部的时候同大皇子开始接触,再加上跟着康熙出征。
  见识到了康熙对大皇子的器重,便一直是老大和老八的狂热粉儿。
  除了政治立场,张英做人做事都毫无挑剔。
  张英共有七个儿子,有意思的是,他所有的儿子名字都是从王字旁。
  只有张廷玉例外,石静娴捻着卷子,想到张英家的那个传闻。
  看来张廷玉就是那个一直养在乡下,让张英抬不起头的婢生子。
  “这张英有大才,他儿子也不错,若非张英嫡长子早早过世,必定会接替张英的位置。”
  康熙看着石静娴感慨道:“张英让朕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流传出来的六尺巷之事了!”
  石静娴点头,毕竟她前世也是听过,但是没想到是张廷玉的父亲说出来的。
  “儿臣也听闻过,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石静娴笑了笑,张英算是康熙最喜爱的汉臣之一。
  她沉下心思,想着将张廷玉拉拢到自己这一边的可行性。
  一边看着手中的试卷儿。
  总的来说算是两头堵。
  先是说了。新政若是出发点为百姓好,那他便支持新皇。
  国以民为本,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但若是劳民伤财,毫无用处,那他宁愿丢官,也要劝说皇上改变心意。
  石静娴看完后,将卷子送到御案上,康熙才说道。
  “这人不错,还需要再看看。”
  石静娴点头,剩下的时间也就没看到什么。特别好的。
  康熙也没让他再看卷子。一直等到最后考试结束,康熙快速看了所有人的卷子后,才石静娴陪着回了乾清宫。
  康熙看着不错的张廷玉,则被康熙用朱笔画了个圈,算是内定前十。
  其余的就打回去,让这些大臣斟酌着裁定。
  康熙回到乾清宫后便让梁九功去打听御花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没过多久便打听清楚,温宪公主确实当着太子妃的面诅咒几位毓庆宫的小阿哥和小格格。
  说养不住,容易早夭。
  至于说的是哪个皇子?康熙表示不重要。
  “不聋不哑不做家翁啊。”康熙闭着眼睛感叹道:“让他们闹吧。”
  太子妃怀有身孕,和温宪公主在御花园发生冲突,双双动了胎气这件事儿就像长了翅膀一样。
  东西六宫全知道了,石静娴回毓庆宫的时候,荣宪公主和端敏公主都没走呢。
  两人得了消息,便带着东西到了毓庆宫。
  看到石静娴回来了,两人才起身告辞。
  “别担心,有二姐姐在呢。”荣宪看着石静娴安抚道。
  石静娴摇摇头:“无事,二姐姐和姑母不必担心。”
  端敏公主皱着眉:“你放心,万事有姑母,你好好陪着你媳妇儿,最近别乱走了,到时候打鼠伤了玉瓶就不好了。”
  石静娴不明所以地点点头。
  陪着胤礽用晚膳的时候,原本她还担心胤礽孕吐。
  结果胤礽和第一次怀孕截然不同,吃嘛嘛香,和平时一般无二。
  石静娴终于放下了心,至少不是吐啊吐的。便同胤礽说起了张廷玉的事情。
  “你说将张廷玉拉拢过来,能不能行?”石静娴看着胤礽不断吃着东西,也不由自主的加入。
  “张廷玉?谁?”
  “礼部尚书张英之子。”石静娴小声道:“可能就是外面流传,张英和洗脚婢的儿子。”
  <img src="<div class="divimage"><img src="
" class="imagecontent" onload="imgresize(this);"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