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烂,摆烂,摆烂!!! 第314节

  东平侯夫妇听罢,齐齐吃了一惊。
  再回过神来,复又点头:“也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我们家的谢意。”
  “景穆”是东平侯府某位先祖的谥号,因为其生前率军平定东夷,威震天下,所以才得到了这个美谥。
  而他所留下的那柄宝刀,除去自身所固有的价值之外,也被附加了一代名将的荣光,是东平侯府有数的宝物之一。
  如若东平侯世子历练有成,原该是归他所有的。
  不过此时此刻,将这柄宝刀赠给夏侯家,东平侯府心甘情愿。
  事情及早不及晚,东平侯夫人没叫陪房动手,亲自去操持此事。
  宝刀之外,另寻些得宜之物,礼赠过去。
  东平侯还在跟母亲说话:“明天寻个时间,得正经地去拜会过费太太才是,这回的事情,也得多谢她肯相助,玉成此事。”
  东平侯老夫人颔首应了:“原该如此。”
  如是简洁明了地把事情说完,才有余力感慨一句:“夏侯家行事,十分君子。”
  这说的是夏侯夫人明知道儿子心仪东平侯府的娘子,且在对方也主动提出结亲的情况下,最后还是选择让苗大娘子认费太太为义母,而不是顺水推舟,让她嫁进去的事情。
  坦白说,就算夏侯家顺水推舟,应了婚事,之于东平侯府,也是一个莫大的人情。
  放眼神都,有几家人肯为了一桩婚事,去冒忤逆圣意的危险?
  可夏侯家没有那么做。
  这就更显得人家行事纯粹了。
  东平侯由衷地应了句:“是啊。”
  苗大娘子自己,又何尝不是百感交集?
  回想着过去的惊心动魄的一日,她一时无言。
  因事情还没有了解,东平侯府三代人都没有急着歇下,只聚在一起饮茶,静待结果。
  如是过了约莫半个时辰的功夫,东平侯夫人终于回来了,脸上的神色也很欢畅:“我过去的时候,夏侯夫人也没歇下呢。”
  她着重说:“礼单递过去,夏侯夫人看过,也没有推脱,很大方地收下了。”
  东平侯老夫人不由得道:“真是明理通达的人家啊!”
  那柄宝刀可以算得上是侯府至宝之一,分量其实是很重的。
  夏侯夫人没有推脱,就收下了,可见并没有挟恩以报的想法。
  这就是大大方方地跟东平侯府表示:你们的感激,我收到了,一来一回,这件事情结束了。
  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东平侯府众人各自散去,熄灯歇息。
  只是东平侯老夫人格外多说了一句:“世贞跟小怡今晚一起值夜,是不是?”
  “叫人去跟世贞说一声,明天早晨,叫他一起到家里来吃饭。”
  世贞,是东平侯世子的名讳。
  侍从毕恭毕敬地应了声:“是。”
  ……
  夏侯小舅跟东平侯世子都还不知道昨天晚上宫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听说这事儿,倒是也不觉得稀奇。
  因为东平侯老夫人一直都挺喜欢夏侯小舅的嘛!
  其实大多数人都很难对一个长得好看的少年生出恶感来。
  这晚值夜结束,两个人就结伴往东平侯府去了。
  到了地方一瞧,都给惊了一下。
  别说是夏侯小舅,连东平侯世子都吓了一跳。
  他知道昨晚在桂园有中秋宫宴,如果不是需要值夜的话,他其实也该去的。
  也正是因为从前去过,所以他才清楚这类宫宴其实是很累人的,正常情况下,第二天没事的话,参宴之人都会睡到日上三竿才起。
  毕竟中秋是有三天假的嘛。
  怎么今天祖母这儿人来得这么齐?
  他阿耶阿娘,他的两个妹妹,连他二叔二婶、三叔三婶都来了……
  大家都很缺这口早饭吃吗?
  东平侯世子跟夏侯小舅一起,迷迷瞪瞪地问候了一圈儿之后,坐下开始吃饭。
  东平侯府祖籍在南,饮食上也还保留有先辈的习惯,较之神都城内诸多追求排场和富贵的府邸,反倒显得简薄许多。
  早饭吃的是索面,黄酒入汤,加一点姜末,面条洁白纤细,入口绵软。
  上边加一个煎得金黄的鸡蛋,泡两根脆生生、绿油油的小油菜,炒得香喷喷的酱肉丝与虾米、木耳……
  因东平侯老夫人少年时候在蜀地长大,所以东平侯府的索面,还会在往里边加一片软糯咸香的坛子肉。
  另有同样来自蜀地的泡菜相陪,聊以解腻。
  夏侯小舅跟东平侯世子正是能吃的时候,见今日人多,虽觉奇怪,但是一个是客,不好深问,另一个是主,更没法在客人面前深问。
  便也就各自按下疑惑,专心扒饭。
  夏侯小舅面条吃到一半,忽然间听见有人轻轻地叫了自己一声:“夏侯公子。”
  他初听楞了一下,下意识地又吃了一口,忽的反应过来——是苗大娘子在叫他!
  饭桌上所有人暂停了吃饭的动作,同时都竖起了耳朵!
  夏侯小舅赶忙把口里的面条咽下去,而后问:“娘子有何吩咐?”
  “吩咐却不敢当……”
  苗大娘子握着手里的竹筷,轻声问他:“夏侯公子是否知道,昨晚中秋宫宴,都发生了些什么?”
  夏侯小舅下意识跟东平侯世子对视一眼,都在彼此脸上看见了真切的茫然。
  他摇摇头,老老实实地说:“苗娘子,我们俩才刚值夜回来,实在不知道昨晚发生了什么……”
  苗大娘子听得微微一笑,便把昨夜之事原原本本地说给他们二人听。
  东平侯世子初听大惊,最后实在是松了口气:“苍天庇佑……”
  夏侯小舅也愣住了,回过神来,由衷地高兴道:“真好,这么一来,承恩公世子就没法再纠缠苗娘子了……”
  他的目光那么明澈,像是一汪泉水,一眼就能看到底。
  他是真的在为她高兴。
  而不是心生惋惜——怎么没有成全我的婚事?
  苗大娘子定定地看着他,几瞬之后,为之莞尔。
  夏侯小舅虽不知道她是为什么笑的,但是看她笑了,自己也跟着傻乎乎地笑了起来。
  没有人再说设么,但桌上的氛围,的确如同秋日的阳光一样,明媚地在微风中流动起来了。
  ……
  因中秋节的缘故,阮仁燧和大公主放了三天假。
  对阮仁燧来说,这就是纯粹的三天假,玩就完了。
  但对于大公主来说,这是最终冲锋前的号角——距离神都联考,也就是跟元明珠一较高下的时间更近了!
  德妃的状态跟大公主相似,也有点紧绷,等过完中秋节假,她就要开始给外命妇们讲课了!
  而大公主在繁忙的课业之余,也还添了新一桩任务。
  她实在是很想听一听德娘娘讲的课!
  但是她真的是太忙太忙了!
  唉!
  她私底下跟阿好说:“要是能把我一分为二,一个去龙川书院上课,另一个留在宫里,听德娘娘讲课就好了!”
  阿好笑眯眯地听她抱怨,末了,悄悄道:“我今天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你不妨来猜猜看?”
  好消息!
  大公主听得眼前一亮,想了想,试探着问:“难道是你把书单上的书都看完了?”
  阿好摇头:“哪儿有那么快?再猜。”
  大公主抿着嘴唇,冥思几瞬,忽然间反应过来:“你把五品及以上官员的统计表做出来了吗?!”
  阿好想表现得镇定一点的,但她现在毕竟也只是一个小孩子嘛。
  脸上不自觉地就带出了笑意。
  捎带着连嘴角都像是月牙似的弯起来了。
  “你猜对啦,”她笑盈盈地从袖子里取出那张汇总表,递给大公主看:“刚刚才算出来的,新鲜热乎!”
  ……
  千秋宫。
  太后娘娘语气里带着一点感慨:“真没想到,最后是几个孩子办成了这件大事。”
  说着,将手中那份文书向外一推:“你们也来瞧瞧。”
  坐在太后娘娘左手边的,是政事堂的首相唐红唐首文。
  在她之下,坐的却是个生得婉丽的年轻娘子,穿的是五品服色,正低垂着头,神色谦恭。
  是如今代掌淮安侯府的董满。
  而坐在太后娘娘右手边的,则是她当年摄政时除去唐红之外的另一驾马车,当代大儒卓宪之。
  她后边也坐着一个小娘子,年纪明显要比董满小,神色却比她轻松随意许多。
  那是卓宪之的长女卓如柏,如今还在弘文馆读书。
  唐红率先接过那份文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也觉讶异:“真没想到,排在榜首的不是费、韦、薛、柳这样的名门,也不是丁、闻、屈、周这样的显宦,居然是看起来名不见经传的舒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