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高昌茂原本还问过谈晓兰他们什么时候学,被谈晓兰一口拒绝了。
  在谈晓兰心中,高家父子和王氏,是自己雇的人,更是自己的朋友,她不可能让自己的朋友,和家里那些伺候人的一起学规矩。
  张嬷嬷教下人规矩,雇来的那几个只需要教一些大面上的规矩,其余的就是让他们好好做活。
  刚买来的三人规矩都好的很,内宅的女管事虽然不是特别出彩,但是对于内宅的事,还有对外和别家怎么走动,她都清楚里面的规矩。
  肖家父子更不用说,外院的总管事可不是谁都能做的,肖家小子是个会藏慧的,会藏拙的人算是聪明人,但是会藏慧的人,其实更难得。
  新买来的三个人能力都有,也不用学规矩,张嬷嬷对他们的培训,用谈晓兰的话来说,就是给他们洗脑,让他们忠于现在的主子。
  张嬷嬷费的心思最多的,还是谈晓兰姐妹们的丫鬟。
  这三个丫鬟都是出身良家,被亲人卖到牙行的,在牙行里只学了点粗浅的规矩,规矩上和做事上面都差了很多,这是她们的缺点。
  她们缺点虽然明显,但是优点也同样明显,那就是对主人的忠诚度,特别是姑娘家身边的丫鬟,忠诚度比规矩可重要太多了。
  谈晓兰每天回家,就能发现麦冬的不同,张嬷嬷的培训,可以说是一日千里。
  张嬷嬷把谈家的下人培训了三日,就提出告辞。
  谈思立早就安排小菊准备好了厚礼,张嬷嬷推辞不过,只能收了。
  家里的骡车这两天也已经买好了,高顺财套了车,把张嬷嬷送回禹府。
  张嬷嬷见了林氏,不等她问,就开始说起来这几天对谈晓兰的观察。
  “我看谈家长辈对谈大姑娘的宠溺,心里还觉得可能不太行,毕竟像谈家那样的家境,姑娘说要什么,长辈就没有反对的,反而还因为没有考虑的前面而自责,实在是太过宠溺了!
  我当时觉得,这样普通的家世,又被宠的太过的孩子,可能对家里其他孩子的包容度,就不会太高。”
  林氏听完,也是认同张嬷嬷的说法的,心里正遗憾着,张嬷嬷一声“不过”让林氏又重新又了期盼。
  张嬷嬷:“谈姑娘虽然被长辈宠溺,对弟弟妹妹们却很好,谈家二姑娘和她只差了一岁多,我发现二姑娘不但一点不嫉妒姐姐,对姐姐更是比对她母亲还亲近。
  谈姑娘和妹妹的关系好,和弟弟们的关系也不差,特别是最小的公子,每天下学了都会缠着她。
  她不但对自己的弟弟妹妹好,对住在家里的表妹也很好,我听谈老太太说,她们去年才知道,外孙女在家里的时候祖父母不让习文练字,只让她们做饭下地,还是谈姑娘给表妹找的绣庄去做学徒……”
  张嬷嬷林林总总的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全都讲给林氏听。
  林氏听完,又是欣慰又是遗憾的说:“这么好的姑娘,如果不是小峰太小,我都想聘回家来!”
  张嬷嬷听完就笑,道:“峰少爷还小,娶媳妇不着急,咱们清少爷急着娶媳妇,聘回家做侄媳妇,也不遗憾了。”
  林氏听完也跟着笑,“嬷嬷说的对,明日再辛苦你一趟,把知道的这些再跟嫂子说一遍,让她也稳稳心。”
  张嬷嬷:“我觉得三夫人听了可能更着急了。”
  林氏听完哈哈大笑,“一家好女百家求,着急是应该的。”
  张嬷嬷感叹道:“现在谈家刚搬过来,知道谈姑娘好的人还不多,若是再等个半年,谈家的门槛还真能被媒人给踩烂了!”
  林氏收了笑,道:“那我可得抓紧了,这么好的姑娘若是被别人给聘走了,我得后悔一辈子!”
  ……
  林氏在家里担心谈晓兰被别家给聘走了,而谈家人,避着谈晓兰的时候,却在为她的婚事发愁。
  老太太对儿媳妇说:“马上就到兰儿十五岁生日了,过了这个生,就是大姑娘了!
  以前在家里的时候,不知道是哪个挨千刀的,到处传兰儿的坏话,现在搬到州府,咱们家也有专门做活的人了,自家姑娘做不做事也没什么关系,兰儿以后再说亲,应该就不会被别人把不做家事,当成个大事来挑拣了。”
  何氏道:“娘你放心,我虽然不怎么出门,也知道这周围不少人家的闺女都是不做活的,咱们兰儿的那点小习惯,在州府就不算事。”
  老太太听完也放下心来,转换话题又说起了谈晓兰过生日的事。
  对比于老太太对自己亲事的着急,谈晓兰现在却是一点也不急。
  不说前世十八岁才算成年,女孩的法定结婚年龄是二十岁,就连现在这个时代,自己也才刚成年,这个时代到十八九岁才成亲的女孩多的是,自己过几天才十五岁,正是挣钱的好年华,傻了才会想着定亲。
  第101章
  谈晓兰刚开了一个店, 正是事业心重的时候。
  现在的她,身边没有能扰乱心神的人,对银子的兴趣, 可比对男人的兴趣可大的多。
  当初在渡口的时候想的是先开两个店,已经开起来一个,谈晓兰现在每天脑子里想的,是怎么增加绣庄的营业额, 怎么把舶来品店开起来。
  绣庄经过开业三天的宣传造势,吸引了一大波客户, 因为质优价美, 在店里消费过的客户, 又对他们的亲戚朋友进行二次宣传。
  所以目前绣庄里的生意很是不错, 虽然没有开业时的人多, 但是因为没了特价布料, 整体销售额比谈晓兰之前预估的还要好一些。
  谈晓兰现在每天还都会去绣庄, 不过秋季短暂, 很多计划不适合这个季节来做, 布匹销售也没什么门槛, 王氏从开业就表现不错,柜台上的事基本上都是王氏在做。
  所以谈晓兰现在,其实还挺悠闲的。
  因为现在店里不像刚开业的时候那样忙, 谈晓兰去店里的时间就往后推了半个时辰。
  上午去到店里,她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区呆着,不是写写计划, 就是算算自己的资产。
  王氏守在柜台那边, 如非必要,谈晓兰轻易不出头。
  等差不多快到吃饭的时间了, 谈晓兰先问店里的人想吃什么,如果没有特别想吃的,她会向进来的客户打听,问附近有什么好吃的,打听出来好吃的,就让高顺财去买。
  每天中午买着吃,开业那几天还好,这两天王氏已经提过好几次了,让谈晓兰在附近再找一个小院,以后店里吃饭就自己做。
  其实在定下门面之前,王氏就提过这个问题,当时也看了几个地方,特别是挨着店面的胡同里的第一家。
  那一家的院子是往外出租的,之前是有两家合租了那个院子,正好刚搬走了一家,当时大家都觉得合适,但是谈晓兰却没有租。
  王氏到现在还觉得可惜,问谈晓兰:“胡同里的那两间最合适,姑娘当时怎么就不租呢?”
  谈晓兰:“因为另外一家租客,我看他们总觉得不顺眼,所以就没租。”
  王氏想过无数的原因,唯独没想到竟然是因为看着邻居不顺眼,这个原因,真是,有点任性了!
  王氏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王氏不知道该说什么,学徒三花倒是搭话道:“你们说的胡同里的第一家呀,他们家另外一户租客也要搬走了,现在整个院子都招租呢。”
  三花家里距离店铺就隔了两个胡同,而胡同里的第一个院子,就是她家邻居家的院子,所以三花对那个院子的情况清楚的很。
  三花说完,谈晓兰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马上对三花说:“走,去你邻居家里,咱们把他整个院子都租下来。”
  听她说要租下整个院子,店里的人都惊住了。
  高昌茂就劝她:“姑娘,咱们只做个饭,最多用两间房,租下来一个院子,根本就用不了。”
  谈晓兰笑道:“大伯放心,我租过来就是要用的,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谈晓兰既然说有用,高昌茂就不再劝了,还跟着谈晓兰一起去了三花的邻居家。
  邻居家昨天刚听租客说不再续租了,正打算张贴招租告示,谈晓兰就自己找上门了,邻居脸上直接乐开了花。
  邻居正准备把自己的院子再夸一遍,谈晓兰却直接问他整院租的价钱。
  邻居报了个数,谈晓兰没回话,高昌茂却接话道:“我们是整租,您给的这个是两家租一个院子都价位吧!”
  高昌茂这样说,邻居就给让了一点,高昌茂继续找其他理由砍价……
  最后谈的差不多了,谈晓兰才道:“价钱其实无所谓,主要是我租的时间长,我的店铺只要还在,这个院子我就会一直租着,所以在续租期间,租金不能涨。”
  邻居房主听完心里就愿意,他那边的院子根本用不这,往后也是长期往外租着,现在有人要长期租,省事又省力,他心里当然愿意了。
  房主没有异议,谈晓兰就交了定金,等现在的租户搬走了,房子就可以直接用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