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谈晓兰问他:“公子是真心喜欢画画的吧?”
  林润清笑道:“当然”
  谈晓兰见过他画的秋日残荷,想着他也是真心喜欢画画,如果不是真心喜欢,画出来的画绝对不会有那种意境。
  她在心里忍不住感叹,林润清的命真好啊,父母开明,家族强盛,一生吃喝不愁还不用担起家族的责任,只醉心于自己喜欢的事,就算稍有波折,换个名头就是。
  就像现在,他出来写生,真就钓上几天鱼,谁又能知道呢,只要在兴致来的时候画上几幅画,回去后不照样还是族里的好儿郎!
  只将将想到这些,谈晓兰就狠狠的慕了!
  这是什么顶配悠闲人生,为什么自己就没这个命呢!
  又想到爹爹祖母还有外婆,谈晓兰心里的酸劲才算是淡了。
  不过她也不想继续在林润清这边看他钓鱼了,这人命太好,谈晓兰担心自己会忍不住嫉妒他。
  对林润清说了声:“我去看看四哥网上来多少条了。”就往上游去了。
  林润清应了声:“好”,看着她远去的身影,脸上的笑容并没有像以往一样收回……
  和他的满面欢愉不同,谈晓兰在转过身后脸上就没了一点笑模样,心里更是狠狠的咒骂了一句,‘这该死的性别优势’
  出身不同,所以自己不能和人家比,但是同样是林家人,同样有一对开明的父母,相比起林润清,宝音只有在少女时期可以过休闲舒心的日子。
  等到了成亲年龄,她会嫁到别人家里,夫君的家族,没有一个是她的血亲,她往后余生所有的一切,财富、地位、或喜、或忧、或思、都取决于她的丈夫是个怎样的人,会如何待她。
  而林润清,少年时过的如意,只要家族不败落,他成年后只会过得更随心,他的生活琐事和吃喝用度,会从母亲操办而变成妻子操办。
  他的社会地位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自然提升,慢慢从被长辈教育的儿郎,变成教育儿郎的长辈。
  谈晓兰心里是真不平衡啊!
  但是,又能如何呢!
  别说在这个封建社会,就连自命平等自由的现代,父母的资产也默认为男孩继承,农村的女孩也不会有自己的宅基地。
  从谈晓兰钓鱼的地方,到高顺财网鱼的地方,距离并不远,谈晓兰还没从郁闷中出来,就听到高顺财喊。
  “姑娘,看我网了多少鱼!”
  他欢快的声音让谈晓兰有一瞬间的恍惚,抬首看到高顺财满是喜悦的表情,谈晓兰也忍不住跟着笑了。
  任何时代都有命好的,同样也会有命运多舛的,时代是否进步自己做不了主,但是要不要快乐的生活,自己还是能做得了主的。
  ……
  在林润清和高顺财的努力下,终于从做鱼汤的标准,升级到了吃烤鱼的标准。
  大家骑马回来,看到正准备着的午餐,竟然多了烤架,旁边的大盆里还有游动着的鱼。
  林宝音的第一反应就是问留守的家丁:“是六哥过来了吗?”
  家丁还未回答,卢锦娴和孔心舒就说:“要是林公子来了,出现那么多鱼就不奇怪了。”
  她们的话音刚落,就听到谈晓兰的声音,“看到鱼你们就说是林公子来了,我也留在这里呢,你们怎么就没想到是我钓的鱼!”
  众人随着声音看过去,就见谈晓兰和提着木桶的高顺财正向这边走来。
  孔心舒第一个道歉:“抱歉兰儿妹妹,我们犯了惯性思维的错,看到那么多鱼,第一反应就是林公子钓的,忘了妹妹还留在这里,实在抱歉。”
  她郑重的道歉,谈晓兰反倒不好意思了,赶紧承认道:“我开玩笑呢,姐妹们想的没错,林公子确实来了,盆里的鱼也确实有一半是他钓上来的。”
  卢锦娴就道:“兰儿姐姐,其它的鱼是你钓上来的吧。”
  哪怕谈晓兰脸皮够厚,也不敢认下其它的鱼都是自己钓上来的。
  只说:“还有高四哥网上来的。”
  可能是刚才谈晓兰厚脸皮的误导别人,盆里的鱼都是她钓上来的,卢锦娴依然认为谈晓兰钓鱼技术很好,“能钓上来那么多鱼,你也很厉害了!”
  谈晓兰:玩笑可以开,人设真的不能立。
  于是她在大盆里精准的找到自己钓上来的那条鱼,指给卢锦娴看:“这条就是我钓上来的鱼。”
  几个人就围过去看那条大盆里最小的鱼,然后等着谈晓兰继续指出她钓的其它鱼。
  因为久等不到她的继续指认,卢锦嫣就帮她解释道:“这么多鱼放在一个盆里,除非特别大或者特别小,其它的真的很难辨认的。”
  小菊附和了一声:“对”
  小伙伴们太善良,谈晓兰的厚脸皮再度上线,大方承认:“我只钓上来了那一条鱼。”
  卢锦嫣:“……”
  不知道该怎么圆下去。
  小菊:“……”
  就挺尴尬的。
  最后还是林宝音打破了沉默,说:“这次能钓上来一条,下次就能钓上来第二条,比有些一条也钓不上来的强多了。”
  孔心舒:“确实是这样的,晓兰应该是不怎么钓鱼吧,若是觉得有意思以后咱们可以经常过来,钓的次数多了,自然就熟手了。”
  这下谈晓兰是真的被善良的小伙伴们给感动到了,把大家的善意放在心底,
  笑道:“钓鱼我虽然不是主力,吃烤鱼却是我安排的,所以今天大家能吃上烤鱼,还真有我的功劳。”
  见她并没有因为只钓上来一条鱼而不好意思,林宝音就和谈晓兰笑闹:“那我们都得谢谢你了。”
  谈晓兰一本正经道:“不用客气。”
  她们在这边笑笑闹闹,河边收了鱼竿的人看到这一幕,好不容易收起来的笑容,又不自觉的浮了上来。
  第122章
  出城玩了一天, 不但放松了心情,还学到了半项技术,之所以说是半项, 是因为只是学了理论,还没有实践。
  谈晓兰第一次钓鱼,既没有特别上头,也没有觉得没意思, 所以她一时半会也没有决定去实践学到的理论。
  从城外回来,谈晓兰在家宅了一天, 第二天下午才去两个店里转了一圈。
  先去绣庄, 现在季节已经入冬, 气温还保留着秋天的温度, 绣庄的生意正是火爆的时候。
  在染房定的第三批布料正在火爆销售中, 王氏每日早出晚归, 谈晓兰早就把招弟从制作间里调出来, 让她给王氏打下手。
  两个人负责销售, 再加上绣娘们也不轮班了, 每天刚开门就都来到店里, 分好时辰在销售区接单。
  因为生意太过火爆,就连负责做饭的高小妹,都带着高顺财家八岁的闺女来店里帮忙理货。
  绣娘和学徒们更是手底下针线走的飞起, 谈晓兰特意仔细检查了一下她们做的活,心里不得不感叹,不愧是能靠着做绣活挣钱的, 就这种要飞的速度, 做出来的活依然精细!
  不过看到一个个熬红的眼睛,谈晓兰直接写了招聘告示, 让高顺财贴在店门口,又让王氏在销售的时候询问一下客户,看有没有正找活做到绣娘。
  哪怕有针线活不错的人,只要愿意做,确定了身份,在店里交了押金,就能领一套不用绣花,只需要缝合的裁剪好的衣料回去做,检查合格后,就能拿回押金领到做活的工费。
  王氏听完拍手道:“这个主意好,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她感叹完,又道:“若是针线活好就能领了裁好的衣服回家做,咱们就不用再招绣娘了。”
  谈晓兰却说:“绣娘该找还得找。”
  王氏:“我怕招的绣娘多了,过了这段时间店里供不上那么多活!”
  谈晓兰就笑:“姐姐只管招人,人多了我自有安排。”
  王氏听谈晓兰这么说,就不再多问,只决定按着她的吩咐去做。
  谈晓兰把绣庄安排好,又坐车去了远洋阁。
  远洋阁除了开业期间火爆了几天,后期生意就平稳下来,但是这种高档店铺,看似平淡的生意,利润却依然可观。
  远洋阁的两个掌柜的都是能力出众人品过关的人,而且还有高昌茂的小儿子和麦冬在,谈晓兰更是制定了物品出售必须三人签字,每日盘货等规矩。
  三人签字,就是接待客户的那个店伙计,负责库存的店伙计,还有收钱的掌柜的。
  然后就是每日理账、盘库,基本上就杜绝了大额账目不清的隐患。
  谈晓兰到了远洋阁,先听掌柜的讲一下店里的经营情况,然后看一下账。
  只有两三天的账,最多十几单的交易量,谈晓兰连算盘都用不上,一眼看过去,就知道结果正不正确。
  两个掌柜的每天分别核查两遍的账目,哪怕是店里的运营经费,也都记得清清楚楚,并没有出现过哪怕半两银子的账目不清。
  绣庄的盈利,都是王氏晚上直接从店里带回去交账,而远洋阁却是谈晓兰盘账的时候交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