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随夫进城 第91节

  还没洗澡,她身上还穿着上班穿的那身,浅杏色的细针织毛衣和直筒裤,她人瘦,腰肢细,却凹凸有致,身上的工衣文胸更把她身段衬得曼妙,她生得好,看着清新秀丽,五官眉目却又十分浓稠,细黑的柳叶眉经过修剪过后更韵致,盈润的一双大眼,樱桃红的小嘴。
  忙碌了一下,她中午吃完饭补的口红和小霞给她涂的润唇膏早散了,但这会儿那张嘴依然那么红,仔细看,唇边有一点点口红晕开留下的痕迹。
  孟添不由伸手摸上去擦了下,指腹触感柔软。
  “做什么?我嘴上沾东西了?”
  顾若手上还拿着衣裳衣架,对他突然的动作只下意识侧了下脸,不解的问道他。
  “嗯。”
  他回了声,手又摸着她嘴唇擦了下。
  “沾上什么了?”
  他盯着人一副认真的神色,顾若信以为真,把衣架放一只手拿着,另一只手抬起沿着他擦的地方擦了下,没感觉到东西,她不由纳闷。
  “我刚才漱口了啊,是牙膏沫?”
  顾若说着,就要去拿五斗柜上摆着的那面小镜子,却在这时被他一把拦腰抱住,捧着她脸含住嘴亲了口。
  “没沾上什么,只是我想你了。”
  “若丫,你开心吗?”
  他问着,又低头轻轻含了两下她唇瓣,“我有些开心。”
  孟添是真的开心,他从她随他踏上来余暨的火车那刻就在忐忑,忐忑她知道了他实际没有那么有钱会怎么样,忐忑他能不能给她很好的生活。
  来到余暨,他们说清楚她原谅了他,他却难受委屈她和自己挤在潮湿的小黑屋里,开始迫切的想要挣到钱。
  现在他总算看到一点给她过上好日子的希望和苗头,让她从那间潮湿的屋子搬了出来。
  “若丫,我会再快些,让你住上更好的房子。”
  “现在已经不错了啊。”
  顾若回他一声。
  他喝了不少酒,嘴里还有酒气,不过刚才出去送人的时候,他在洗碗池那边捧过水洗过一把脸漱过口,酒味不算重,也不难闻。
  顾若不喜欢酒气,总让她想到酗酒的顾良才,但对他身上这样浅淡的酒气却讨厌不起来,甚至被他醺得微醉的感觉,她捏着衣架没有推开他,只是在想到什么的时候,她抬眸看向了他。
  “不用太着急,我们慢慢来。”
  “其实有现在的环境我已经很满足了,虽然我也想挣到很多钱,但这个事我们也不能太着急,一步一步的来。”
  “不管加工厂那边,还是工地,咱们还是先一步做好了,再做下一步,这样可能更稳妥一点,你也不用那么累。”
  顾若没有创业过,但她这些年读书的时候也听到过不少,谁谁谁为了发财冒进出事的新闻,不说远了,孟添爸当年出事多少也有相关干系在里面,所以感觉到孟添给自己的压力,她就想给他提个醒,她抬起手摸了下他脸。
  “我不想你太累,累着自己,也不想你因为太着急做错决定,走错路,我们在一起,只要你好好的,就算继续住之前的屋也没关系,知道没有?”
  她说得直白,孟添又哪里听不明白,他眼眸颤动,心头更动容,对上她认真的眸子,良久,他伸手拉过她手亲了一口,“嗯,我知道了。”
  “你知道就好。”
  顾若又笑了起来,随即她眼睛扫了眼屋子,“先前你和二叔说要添置东西的事我听到了,不过我觉得先不用那么着急。”
  “你先顾你加工厂那边,家里的东西添置,等晚一些我们都空一点了,手里也更宽裕了再添好的。”
  “我先前不也和你说了嘛,等发工资了我先把缝纫机买了,咱们一步步来。”
  她和他商量着,声音柔得和水似的,还软,孟添没有不应的。
  他抱着她,下巴抵着她发顶,几乎她说一声,他应一声。
  外面辜大姐用完洗澡间出来喊他们了,两个人才松开对方,开门出去。
  洗澡洗衣裳再晾好,躺在床上的时候,已经晚上十点了。
  对面几间出租屋的灯包括赖大姐家的灯已经全部关掉了,只有老屋隔壁刚子趁着老婆上中班还没回来,还在各种换台放电视,不过隔了一间屋,再加上新屋窗户关掉后隔音效果比老屋好,影响不到什么。
  不过夫妻两也没立马睡,头一晚住新屋,多少有些激动的,虽然暂时没打算往屋里填添什么大件,但顾若已经琢磨着去扯布来给屋子做个漂亮的门帘,再搭在五斗柜上的桌布,一些小装饰,她都想一点点安排上。
  她想到,便忍不住和孟添说,孟添就搂着她听着。
  虽然怀孕的事还没确定下来,不能做什么,却并不妨碍他们摸摸碰碰。
  孟添一双大手粗糙,稍微用力点就会刮痛人甚至刮伤,却也是绝佳的抚慰。
  游走在她唇边,颈子,耳后......的时候都像在给人过电流。
  她不自禁软瘫在他身上。
  抬眸对上他漆黑的眼,不知道谁先开始的,两人唇瓣一个磕碰便吻在了一起。
  夫妻生活只能过一半,却意外的和谐。
  第二天都有些不想起,但是想到他们还要挣钱来给新屋添置东西,天色将泛白的时候,还是都各自起来了。
  加工厂合同签下来,就开始忙了,孟二叔把自己手里头收进来的那批鸭毛全部清洗完,摊在塑料薄膜上晾晒的时候,联系了他认识的那堆同行。
  听到他说愿意出比羽绒厂那边高两层的价格收购他们那批鸭毛的时候,那些人都同意把鸭毛卖给他。
  只是有个问题,他们做的是长期生意,一直来他们都把收来的鸭毛粗疏后送到羽绒厂那边去的。
  要是这批鸭毛他们不卖给羽绒厂那边了,羽绒厂恼火之下今后不收他们的鸭毛了怎么办?
  他们常年走街串巷收鸭毛鹅毛,从最早的时候挑担收,变成现在骑着脚踩三轮各处转悠收,不管刮风下雨都没停过,一个人收的鸭毛不多,可十个人,一百个加起来就多起来。
  到时候他们的小加工厂吃得下这么多货吗?
  收鸭毛老乡们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
  鸭毛这个东西看上去不起眼,可当它论吨算的时候,这体量和数目就庞大了。
  他们光收购这批鸭毛的钱还需要筹措,还没给它找到去路,要是附近制衣厂谈得不顺利,他们再接一批进来是不是有足够的把握。
  还有他们这也算是在和羽绒厂抢生意了,万一被对方发现了,惹怒了对方,羽绒厂是个近千人的大厂,他们这种目前连员工都没有的厂子,有办法应对那边的报复和针对吗?
  林显的姑父在村里说得上话,真对上那种大厂却不算什么。
  这事其实之前孟添就考虑过,只是他当时更想打个时间差,想在羽绒厂不知道前处理好收进来的鸭毛,和制衣厂那边确定合同,先拿到赚的第一笔钱。
  至于后面的,就看羽绒厂那边对他们的报复有多重了。
  要是对方不把他们当回事,给了他们一个合适的教训就算过了,那他们还能继续发展,要是堵死了他们在余暨这边的路,他们只能另外去外面找活进来了。
  这也是为什么他哪怕做了加工厂,工地那边也不打算脱手的原因,总要留一条退路在。
  但有头一晚顾若给他说的,让他感觉还可以再稳妥些,弄出的动静可以再小些,暂时避开和羽绒厂那边起冲突。
  所以在孟二叔为难这事怎么办的时候,孟添给了话。
  他们可以只先收进来他们手里三分之一的鸭毛,说他们这边也只是碰巧遇到个湾岛商人,需要这么一批货,剩下的三分之二,老乡们依然可以拿去卖给羽绒厂那边试试。
  也可以按照原定的计划和羽绒厂那边谈谈价。
  只是高价卖出一部分,剩下的依然可以继续和羽绒厂那边交涉,对他们并没有损失什么,还多了一个可以和那边谈的话头,大家都觉得可以。
  回去就把他们各自手里的三分之一鸭毛拉到了加工厂那边。
  也不算一批小数量,孟广德和林显两个光是给这批货过称入库都花了一天多时间,之后就开始淘洗,清理鸭毛,再挑晾干的部分进行粗加工梳绒处理。
  基本上每天一扎进工厂除了吃饭时间就没功夫再出来。
  而孟添比他们更忙,早上送完顾若回到工地就开始忙着砌墙,给师傅们烧饭,还有二叔和林显那边送饭。
  下午接了顾若回来,又去加工厂那边给屋顶重新浇筑沥青,晚上继续给屋子做防潮措施。
  等把顶上的隙缝全部用沥青浇筑完成,屋子里的防潮处理也弄好了,又接着和二叔林显他们一起处理那批鸭毛。
  鸭毛清洗疏理看着是个很小不起眼的活,弄起来却十分繁琐繁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
  以往两个人不管多晚,十点半总能躺床上休息了,现在他十点半都还没回到家。
  最晚的一次夜里十二点过了,才从加工厂那边沾着一身鸭毛和脏泥的回来。
  他这么辛苦,顾若想让他早睡会儿,就不想让他再接送她了,想自己每天早上坐公交车上下班。
  孟添却在这事上很坚持,说他想挣钱,却没想过要因为挣钱忽视了她。
  顾若拿他没办法,只能尽量每天准时上下班以免耽误了他时间。
  而进入二月下旬,余暨就开始绵雨了。
  对生意人和销售人来讲,他们可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阴天或者晴天,却绝对不想看到雨天。
  下雨天,工地上没办法进行上预制板封顶浇混泥土,二叔他们那清洗出来的一屋子鸭毛也没办法拿出来风干晾晒,只能摊在屋子里拿电风扇对着不停的吹。
  大厦的生意也差了一大截。
  顾若原来早班最差的一天也能开个四五千,一下雨,销售直接减半,昨天她只卖出一条功能型塑身裤。
  以为已经很差了,没想到今天更加,站了一上午了,没一个顾客进店,再这样下去恐怕要挂蛋了。
  顾若从上班以来还没遇到过这样的销售滑铁卢,人都快急死了,但急没用,哪怕她站到过道里,也没看到几个顾客逛的,几乎每个过道都是空荡荡的,大厦里只看到一个个柜台,穿工作服的柜员们。
  小霞和许美芝直接摆烂了,有空就各处串柜台,或者凑一块儿研究化妆手法,看顾若急得恨不得跑去大厦外面拉两个顾客进来买东西的架势,就劝她:
  “你要淡定点,咱们这行就这样,不开张吃蛋是常态,开张吃个半个月也是常态,习惯了就好了。”
  “实在不行,你去和你们家老板娘和彩玲商量下,你们班次调换着来上,晚班的生意总要好点的。”
  晚班的生意确实好一些,一直来晚班的人流量就比早班要大,不然之前营业员之间也不会出现那么大的销售分歧。
  前几
  天兰芳也从省城那边抽空回来一趟和她谈过,说她要是想的话,彩玲愿意和她替换着上早晚班。
  只是兰芳也把她为什么一直让彩玲上早晚班的情况说了。
  她只听着都觉得彩玲难。
  她自己是受苦过来的,更能体会到人的艰难处,她更佩服彩玲有勇气当单亲妈妈,还把重病的婆婆接到身边照料,她哪里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去抢那个看起来很好的班次。
  何况她和彩玲其实是正好互补的。
  马上三月中旬就是电大的春招时间,前些天孟龙已经把她的那些书和试卷笔记都寄了过来,孟添也特地跑了趟电大,替她从他认识的一个老师那儿拿到一套去年的考试范围复习资料,她晚上下了班回去就在看,都不算陌生的内容,她感觉今年要是也这么考,她应该可以通过考试。
  到时候就要每天晚上七点去上课了,她也没有时间再上晚班。
  这事兰芳和彩玲也知道,还很支持她,都表示她要去参加考试那两天提前说,帮她代班。
  彩玲昨天还给了她一支钢笔,说是她一个亲戚买多给她的,她拿来没用就给她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