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随夫进城 第150节
顾若说着,看向了孟添,“你觉得呢?”
吴芳禾在前几个月行刑后,她们去羊城把人领出来在附近找了个公墓葬了,回来孟添在家待了一天才打起精神去上班。
她知道他难受,他身边亲人不多,每一个他都很珍惜,所以在姑姑孟广美打电话来说要和姑父祁智文过来做那个试管试试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劝了姑姑姑父他们过来这边发展。
姑父祁智文原来是铁路上的会计,他完全可以在这边找份匹配他文化人身份的工作,姑姑在家养鸡鸭厉害,这边也有养鸡场,去系统的学习学习,等他们在村里站稳脚跟了,也不是不可以盘个养鸡场来做。
姑姑孟广美他们自从家里的瞎眼老婆婆前年去世,他们就独自两人待在靠山林的村子里,日子过得孤寂,知道他们打算定居余暨不回去后,夫妻两都很失落伤感,听到这个提议果然心动了。
原本打算和二娘李巧银一道七月孟龙高考完就过来的,但她们家里承包的果林和养的鸡鸭要处理没那么快。
另一个今年高考,他们那边闹出一桩冒名顶替的新闻,二娘听到消息担心有人把孟龙名额顶替了,再加上村里的田她种下的稻谷还没收,就想等孟龙录取通知书和学校档案拿到,再家里粮食收了卖了再出来,算算也就这几天了。
马上九月,孟龙也要开学报道了。
先前她们商量的是在加工厂附近租一套给他们住,还去看过房子,但现在如果要买房子,房子又这么大就没必要再另外去租了。
“和他们住一起,你能适应?”
孟添有些意外顾若把姑姑他们都考虑在里面了,他想买小河边的房子纯粹是因为那儿独门独栋,她不用再担心燕子的事。
姑姑姑父那边他没考虑,在盘山村,很多儿子结婚了都是分家另外住的,他们和二叔姑姑分开住很正常。
“我想买小河边房子只是为了你能有个安静的环境,姑姑二娘那边你不用担心,姑姑把果林转出去,手里有钱,想在这边买房也容易。”
怕顾若误会了,孟添直言道。
“当然,你想住一起也行,能有个照应。”
顾若确实误会了,她以为孟添突然想买两层小楼也考虑到了姑姑姑父那边,她没在意这个事,要是在意她也不会劝姑姑他们出来了,不过他这么说,她还是有些高兴,高兴他更多考虑的是她,更在乎她。
“到时候看姑姑他们吧,他们要另外买房或者和我们住都看他们意愿。”
住在一起会不会有矛盾这个事没谁说得好,顾若想了想,又说:
“我没什么不能适应的,姑姑二娘他们是你亲人,那也是我的亲人,我会把他们当长辈孝敬,再说,如果真有什么,不是还有你嘛,你肯定会帮我的是不是?”
顾若说最后一句的时候,眼眸笑看向了孟添。
孟添看着她,伸手替她捋了下散到耳边的发丝,笑应了声:“好,我知道了。”
“那我们把小河边先买下来。”
确定要买小河边的房子了,孟添没耽搁,第二天就让林显替他去联系了人。
老板着急用钱,他们也没多还价,再房子产权清晰,属于可以买卖的产权,双方谈好,就去找了村委盖章办相关手续。
这次买房六万块,顾若没让孟添从加工厂那边分账,厂里在扩建,她知道他们也没什么钱了,再分账,估计又要去贷款。
今年已经两次了,再贷真的债台高筑,一旦出个什么意外,或者哪一环没跟上,就会陷入麻烦。
相比较起来,还是她这边松泛一点,至少目前塑身衣的大卖让她们狠赚了一笔,账上的钱有盈余。
本来也差得不多,她把这几个月存的拿出来,再从内衣厂支了一笔分红出来就够了。
这是他们在余暨的第一套房,和买的厂房不一样,这是他们自己住的房子。
租的房子可以凑合,住的房不行,原来什么都可以淘二手的用,现在自己的房子了,什么都想用新的。
拿到钥匙当天,孟添把原来楼里那批家具全部折旧卖了,就带着顾若去了趟商业城,挑了一批新家具,之后又去江大大厦楼上买了台大彩电,再洗衣机,热水器,电冰箱也各买了台。
考虑到顾若怀孕了,容易体热,到时候生孩子坐月子也在夏天,还给客厅和二楼他们的房间装了两台空调。
买房子,房子贵,装修家具家电更贵,房子买了六万块,家具,家电也花了小三万块。
顾若觉得没必要,觉得原来出租屋都可以用旧的,现在也可以,孟添却觉得很有必要,已经委屈了她大半年,他不想她再委屈了。
要不是重新刷墙的油漆味要两个月才能散完,他们又着急搬进去,他还想把房子里里外外全部重新翻修一遍。
没办法
翻修,只能从家具电器这块着手,尽可能都买好的。
出来半年,小夫妻两靠着自己挣到一套房子,搬家那天,院子里的人都有些吃惊。
辜大姐帮着搬家收拾的时候直夸他们两能干,有能力。
燕子站在门口看着他们搬家没吭声,心里多少有些眼热泛酸,同人不同命,人家早走在了他们前面,这不是争一点你强我弱可以做到,靠的是脑子,远见,能力。
同样是摆摊,顾若行,她就是不行。
但要她学顾若,她也学不了,顾若和孟添都是有脑子肯干的人。
他们在家看电视的时候,人家在学习,哪怕散个步,两个人也在用英语交流学习。
所以,酸也没办法,个人有个人的运和命。
顾若不知道燕子心里的想法,在院子里住了大半年,多少有些感情了,搬家那天,她依然做了些吃的送给大家,又把屋里做出来的几个文胸睡裙送给了辜大姐和倩倩,谢谢她们一直来的帮忙和包容理解,全了一场邻居缘份。
搬完家,老家李巧银孟广美那边也打来电话,说她们也准备好,买了第二天的火车票准备过来了。
第二天的火车票,硬卧,要坐四十八个小时,到的那天快傍晚,孟添和孟广德去接的人,火车站人来人往的,顾若怀着孩子,孟添担心她被冲撞到,没让她去。
顾若想想当初她从渝南来的时候,火车站那人挤人的场面,也没坚持,在家准备一大家子的晚饭。
也不需要怎么准备,夏天烧饭热,孟添提前考虑到这一点,去饭店菜市场买了不少冷盘凉菜回来,剩下的大菜,鱼虾蟹全部用余暨烧法清蒸。
顾若只动手炖了个鸡汤,再小炒了几个素菜。
下午五点到的火车站,七点,顾若把鸡汤起锅,几个素菜炒起来,院子外就传来了说话声。
“看看这热气,都这会儿了还没散,你们还让若丫一个人在家里烧饭,她还怀着孩子,哪里受得了。”
“就是啊,我们到了随便煮个面吃就好了,去折腾那些做什么。”
余暨比渝南热,准确说是热得相对久,渝南九月份已经入秋,开始穿长袖了,余暨还在暴晒,李巧银孟广美一下火车就感觉到和老家完全不一样的地气,一股热浪铺面而来,没走一会儿,后背都打湿了。
听到顾若在家烧饭,姑嫂两轮流把孟添数落了一遍,孟广德祁智文孟龙坠在后面完全不敢吭声。
孟添开始解释了两句,发现没用,越解释他越不是人,干脆闭嘴听着,左右她们心疼的是他老婆,他还赚了。
就这么听了一路,总算到了家,顾若也从屋里出来解救了他。
“二娘,姑姑姑父,小龙,来啦?”
“路上热吧?”
“快进屋,屋里开着空调,我切了西瓜,先吃着解解凉,一会儿就吃晚饭了。”
“要是要洗澡也可以,热水烧得有。”
“你饭已经烧好了?”
“家里平时也若丫你烧饭的?若丫,你不能这么勤快,太勤快了小添该没活干了。”
李巧银听到这话立即一声。
“没有,我就炒了两个小菜,剩下的是去买的凉菜,还有孟添在家就蒸好的。”
顾若刚才就听出来李巧银和孟广美在数落孟添让她干活的事了,她帮着孟添说一句话,看李巧银孟广美双手不空,又上去要帮她们拎东西。
不过两人谁也没把东西给她。
她们这趟过来,没有意外很难再回去一趟了,东西带得多,哪怕孟添孟广德已经尽量帮忙拿了,她们也各自背着一编织袋,拎着两编织袋。
东西带得多,还重,谁也不敢把东西给一个怀着身子的拎,“不用你,没几步路我们拎得了。”
“你也快进去,外面还热着,这个热气吃多了不好。”
李巧云躲开顾若的手说一声,孟广美也往边上躲了躲,不过她也借着外面路灯的光亮把侄儿媳妇看了眼,见她气色还好,脸上也比他们刚结婚那会儿看到的更白净,丰盈一些了,她放下了心,又问她怎么样,怀孕后吃不吃得消。
顾若回还好,除了不能闻鸡蛋腥味,别的都没什么反应。
一行人说着进了屋,屋里空调早就打上了,相对凉快。
进到屋里,各自行李一放,便歇起凉来。
李巧银孟广美看到屋子里的环境,悬着的心终于松了下去。
之前他们来的路上一直担心当初孟添他们说在这边生活好是和吴芳禾一样吹牛的。
毕竟吴芳禾回来那会儿的穿着,比孟添他们还富贵许多,用祁智文的话说,吴芳禾身上的东西都是真的,侄儿孟添脚上的皮鞋却是假的。
只是,他们始终不愿意相信自己看着长大的侄儿会骗他们,才冒着风险走了这一趟,好在没让他们失望。
祁智文也放心下来,他是个爱干净的,出了一身汗担心臭着人,看大家都吃着西瓜在吹空调,先找了身干净衣裳去卫生间冲了个澡。
他冲完澡出来,大家也歇好了,避免饭菜冷了不好吃,一家子张罗着端菜的端菜,盛饭的盛饭,围桌坐着吃饭。
这是自孟添顾若结婚以来,一大家子再次团聚在一起,这么久没见,也没什么生疏的感觉,大家一会儿聊聊家里,一会儿问问他们在余暨这边的发展。
听到说顾若过来这边就给自己找到一份三千块的高薪,之后还参加缝纫大赛拿了奖,现在还和老板娘一起办了个内衣厂子,一个个都和听天书一样。
“天,我们小添真有福气,娶了个能干媳妇,孟家的祖坟上总算烧了回高香了。”
孟广美张着嘴忍不住说了句。
丈夫祁智文在这时看了她一眼,他想起孟广美在听说吴芳禾诈骗消息时说的,我们孟家谁大概是去刨过人家祖坟,不然怎么会这么倒霉。
不过,小添确实好福气,也比他爸有运气,老婆能干,更会心疼他。
刚才进门就看出来了,舍不得他受一点骂,帮着说话。
“可能是大哥显灵了。”
祁智文回了句妻子,端着手里的酒碗和二哥孟广德碰了个杯。
顾若被大家夸得脸红,她抿了口果汁,谦虚道:“没有那么厉害,我就是运气好。”
“运气也得靠你自己优秀,那大赛得奖上电视,那可不是人人能做到。”
“你们之前打电话没和我说这些,不然我肯定要让咱们全村都知道咱若丫的厉害。”
李巧银说了句,她还想说,也让一些人知道后悔,不过她想起来余暨前,赖桂枝拿着二百块上院子找她,让她拿给顾若,说是三千块还款的一部分的事,她又觉得,不用说,有些人已经后悔了。
珍珠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知道错失了,然后再也找不回来了。
李巧银不想扫兴,没在饭桌上提起赖桂枝。
边上孟龙看着穿着一身青布无袖衫,笑意盈盈越发明艳漂亮的顾若,慢慢低下了头。
他从十二岁那年掏马蜂窝被蛰胡乱跳河里差点被淹死,却被她救起来起,就对她生出了一点别的心思,只是那时候他太小了,什么都不懂,到了十五六还是个只知道和大哥写信说心事的小蠢蛋。
然后成了她和大哥的媒人。
不过这样也好,他是配不上她的,就算靠着她给的资料考上个大学也配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