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巴山猎耕记 第340节

  “没得事儿,我怕一闲下来就闲懒了!”
  陈安笑了笑:“对了,老汉儿,圆圆和滚滚,要交给你照顾两天!”
  “这个事情还用伱说!”
  陈子谦微微叹了口气:“还是适当注意着点,不要把自己逼得太凶了。”
  “晓得了!”
  陈安点点头,到厨房另外拿了两个碗,倒了些泡酒回来,爷俩一起喝上一些。
  第二天早上,冯丽荣起得很早,天还未亮,就已经将早饭做好,去叫陈安起床吃饭,然后等着娃儿睡醒,喂饱后交给耿玉莲抱着,小两口一起轻装简行,只是提了猎枪,背着个蛇皮袋子,领着猎狗进山。
  早上下地干活的人多,两人为了不引起注意,这次上到大路以后,直接往东边的山梁子进山,绕过大村子后,再转向北边。
  让两人没想到的是,等他们到了那山沟的时候,居然看到有人比他们还早。
  从山道对面的山坡下来的人,正是苏同远,提着只兔子下来。
  幸好,招财及时发现,出声提醒,两人赶忙往自己所在的山坡上方钻进林子,远远避开,要是被这货看到了,以他的德性,必然引起注意,或者在村里传得沸沸扬扬。
  直到苏同远走远,两人才又下到山沟里。
  此时太阳升上山头还没多高,河水冰凉,陈安也就没有急着到水潭里去捞东西,而是领着冯丽荣,从发现铜钱的地方往下游搜寻下去。
  结果,找了两百来米,只弄到三个铜钱,别的没有发现。
  估摸着下游没戏,两人又折返回来,顺着河道往上游搜寻。
  陈安那天找得仔细,一直到找到水潭边,也没有发现什么。
  倒是越过水潭,继续往上游走,又开始零散地看到浅滩上有铜钱,冯丽荣还惊喜地找到了一个小金佛。
  大概是河道狭窄,涨水的时候,水流太急,那些大的山石都能被冲走,更别说这些物件了。
  一路往上,找到的东西,数量不多,拐过上面的一道河湾时,陈安又在河滩上找到了一个五十两的银锭和一个银手镯。
  再往前,两人看到左边露出光石板的山坡,一看就知道是在洪涝的时候,山坡上的泥土大面积地滑了下来,连带着山坡上的树木,淤塞在河道里,泥土、小树早被冲走了,只有几棵根扎得比较深的大树倾倒下来,挂在山坡和河岸边。
  但是在这一片地方,两人并没有找到什么东西,往上继续找也是一样,没有任何发现。
  陈安估摸着,那些银锭、首饰之类的东西,之所以出现在河道里,大概率是因为东西就藏在这山坡上,滑坡了才显露出来。
  陈安能断定,这这里肯定不是张献忠藏宝的地方,因为数量太少,倒像是某个人偷拿出来逃跑,途中临时埋藏的。
  山里有没有张献忠的藏宝,还是扑朔迷离。
  综合各种迹象,陈安隐隐觉得,有藏宝的可能性很大!
  第385章 又一枚金币
  “呀…”
  冯丽荣突然的惊叫打断了陈安的思绪。
  他扭头看向窜跳到一旁的冯丽荣,问道:“宝儿,啷个回事?”
  “安哥,你快来看看,这里好像有死人骨头!”
  冯丽荣满脸惊骇地指着坡面上一棵倾倒的大树说道。
  陈安连忙靠了过去,顺着冯丽荣的指引,偏头看着大树。
  那是一棵粗大的青杠树,在山发洪来的时候被山体上滑下来的泥石冲击,倾倒下来,巨大的惯性下,从中间崩成两段。
  树干在滑坡这一面,而茂密的树冠则是砸在对面的山坡上,又滑了下来,插入山沟沟底。
  青杠树是一种高大的树木,深山老林里,经常能看到一些长得非常粗大,有的需要两三个人才能合抱。
  眼前这一棵就是。
  也正是这样的崩断,让粗大的树干也从中崩裂,露出了里面的树洞。
  都不知道这棵青杠树在山里活了多少年,树越大,越容易空心,而也正是这些天然树洞,给黑娃子在冬季提供了了一个很好的藏身之地。
  看大树半腰的洞口,他猜测,这树洞曾有黑娃子住过。
  为了看得更清楚些,陈安爬到山坡上,凑到裂开的树洞缝隙看,里面散落着一些骨头,初步估计,最开始是一副完整的骸骨,只是在大树倾倒的时候,被震散了。
  尽管头颅不见了,但依然能从其它那些骨头上分辨出,这是一副人类的骸骨,而不是其它动物的。
  除了骨头,陈安还在树洞里看到另外一样东西,是一把已经彻底锈蚀的武器,看样式,是一把朴刀,用手一掰就断。
  很显然,这人是死在这树洞里的,都不知道多少年了。
  另外,还有一個小木头箱子的残破碎片。
  陈安无从推测其它,只知道,这人肯定跟捡拾到的这些财宝有关。
  不为其它,是因为树洞腐烂的内壁里,还有些铜钱、银锭和金器。
  但陈安现在可管不了那么多,忙着仔细地在腐木缝隙中搜寻,将所看到的东西一一捡拾起来。
  铜钱弄到二十多枚,银锭又找到三个,金银耳环、戒指、孩子戴的长命金锁、银锁,有十来样,。
  其中,还有一枚金质的古钱,一样有着“西王赏功”四个端正的字。
  又一枚“西王赏功”币!而且是金的,和别的铜钱相比,这枚金币显得那么特别,自然比那枚银的更有价值。
  大概是树干被震断时蹦出大裂口的原因,树洞里的东西并不多,估计大部分散落出来,落入泥石中,一起滑入水沟,然后被流水卷走。
  顺着河流流淌,类似于淘金,一路冲刷下去,所以才有那么些金银在水潭得到缓冲沉了到了底部。
  冯丽荣目瞪口呆地看着陈安将东西一样样地递来,好一会儿才回过神:“安哥,这些金子,怕是得有一斤多了!”
  陈安的心情又何尝不激动:“应该有…也不晓得这究竟是啥子人。”
  “你看那块几块弯的骨头…是肋骨蛮,还有个箭头,这人是不是被人射伤以后藏树洞里,结果就死在里面了?”冯丽荣问道。
  这箭头,陈安刚才已经注意到了,跟那兵器一样,也已经彻底锈蚀,他刚才没多想,现在听冯丽荣这么说,也觉得很有可能。
  由此延伸,他不由暗想,该不会是偷拿金银出来,被人追杀了吧!
  “不管了,找东西要紧!”
  陈安懒得去想那么多,对他而言,尽可能地将这些散落的财物找出来才是最要紧的,想再多,他也想不出什么来,而且,就即使知道,对他也没什么意义。
  还是金银实在!
  “现在,可以肯定,那些金银就是从这里开始有的了,上游不用找,我们将这一片好好看一下,然后顺着河道找着下去,到那时候,热起来了,也差不多可以下水了,好好把水潭找一哈!”
  “要得!”
  两人开始在这一片山坡仔细搜寻。
  泥土都已经滑下来被水冲走,只留下了下边的石板,其实并没有多少可找的地方,需要注意的是那些能搬动的石头和淤积在弯拐处的泥沙下边。
  两人挽着裤腿,在河道里翻。结果,两个个多小时过去,只在顺着河沟下去四五十米的沙滩上,找到一个银质的耳环。
  “明天再来的时候,得带一把锄头,翻刨一哈,只靠我们这十指钉耙,想翻深一点都不行。”
  陈安用指头刨那些淤积的泥沙,没多长时间,就弄得指头破皮,隐隐作痛:“这工程量不小!”
  “只能这样了!”冯丽荣微微点头。
  接下来,两人一路找到水潭边,已经临近中午,太阳变得火辣起来。
  坐在水潭边,吃了些干粮,稍作休息后,陈安脱了衣服,短暂的适应后再次下水。
  潜到潭底,将那些能搬动的石头一块块挪开,等水变清澈后,再来寻找摸索。
  这一次,他不敢像上一次那样长时间泡在水里,在水潭里呆上二十来分钟,就上岸休息一阵。
  就这样,在水里折腾了三个多小时,算是把小水潭底部摸了一遍,找出的东西也不多,就两样银饰和一件金质的不知道有什么作用的钩子。
  最多的,还是那些铜钱,又找出四五十枚来。
  回去的路上,冯丽荣说道:“安哥,要不明天就不要再来了,我看再找下去,也找不到啥子东西咯!”
  “为啥子不来?你要晓得,随便找到个金的东西,都能顶我们采药好多天。”
  上次从彭水坐火车回来,乘客中就有不少拿着自家传下来的金银去外面换钱换粮食的。
  他大概听人说了一下金器的换卖情况。
  从中初步估计出,在现在这年头,一两(50g)黄金差不多在两千块钱块钱的样子,而白银的价格,一两两百多块。
  当然,在这种困难时期,拿金银去换钱、换粮,少不了被人克扣。
  在米仓山里,也有国营开采的金矿,银行押送的金子的车子也会定期来收取,但那样的价格,也被压低了不少。
  关键是在这年头,很多人手里有东西,也不敢轻易走明面上的途径出手,大都选择地下渠道。
  这年头的钱值钱,但对于陈安而言,他很清楚,越是往后,钱会变得越不值钱,这种时候把金子换成钱,那绝对是吃亏的买卖。
  倒是银子可以考虑出手,因为银子到后来不再是同黄金一样的贵重金属,价格按照现在的钱换算下来,反倒是跌得厉害。
  划不来留到以后。
  但也不适合在最近几年出手,等八六年过后,外面的环境稳定了再说。
  冯丽荣见陈安这么说了,也就没有多说什么。
  绕路避开村里人在傍晚的时候回到盘龙湾,还隔着老远就听到了院子里传来的啼哭声。
  两口子连忙加快脚步赶回家里,看到耿玉莲一脸焦急地背着孩子在屋里转。
  看到两人,她如释重负地说道:“你们总算是回来了,我是实在没得办法了,早上还好,到下午醒来的时候,见不到你们,时不时就哭上一阵,不管啷个哄都哄不住,直到哭累了又睡着。”
  冯丽荣赶忙将孩子接过来:“幺儿乖…”
  哄了好一会儿,陈澈的啼哭声渐渐变成了抽泣。
  两口子一起上楼,冯丽荣第一件事儿就是坐在床边,解开纽扣给孩子喂奶。
  看着哭得小脸通红的孩子,陈安觉得有些不忍:“宝儿,明天你在家领着娃儿,我一个人去就行了,老妈领不住!”
  冯丽荣再次说道:“也只能这样了,伱明天去试试,如果挖不到啥子东西,就不要浪费力气了,但我还是觉得,你干脆就不要去了。”
  顿了一下,她接着说道:“你想想,那么大的树都能倒下来,是多大的水,就那树干所在的位置,落出来的东西,被滑下来的泥浆裹着,一路被水冲得干干净净,大的石头都能被冲走,何况是这些小件,即使有,也不多了。
  我看你在水里边折腾,也是遭罪,你看看你的眼睛,红得很,全是血丝,再这么弄下去,我怕你伤到眼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