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巴山猎耕记 第425节

  “你我兄弟伙,说这些就见外了,到了县城,请我吃顿好的就行…”
  说这话的时候,陈志文冲着陈安挤挤眼睛,附耳说道:“万一在路上还能拉到点啥子,我也不亏的嘛,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陈安明白,他这是想借这趟出行,挣些外快。
  车子属于车队的,一般没有允许,不能私自外出运营,不过,陈文志的爷爷就是车队主任,对他来说,打个招呼的事儿。
  陈安点头道:“那就麻烦你咯!”
  陈志文摆摆手,跑去找了他爷爷,象征性地开了一张单子,然后给车子加了油,稍微检查后,帮着陈安将背篼放到车厢里,两人坐到驾驶室,启动车子,前往县城。
  刚出了车队大门,他反手就将那单子揉成一团给扔了。
  一路上,想要搭便车的人还真不少,要么送上包烟,要么送上一两块钱。
  陈志文车子开得快,还不到中午,就抵达了县城。
  一路上上下的人是真不少,陈安略微估计一下,就这单边一趟下来,收到的钱和东西,少说也值三十块,还有人出来问能不能帮忙拉石头、木料之类的活计。
  其实,除了路况不好,货源是真的很足。
  至于车子的油钱,还真用不了多说,何况,就以他的关系,说不定油钱都不用他出分毫。
  陈安不得不感叹,这年头的司机,赚钱是真的方便。
  话不多说,陈安直接让他将车子开到县城外冯学恩的老宅。
  只是,当两人跳下车的时候,陈安喊了几声,见老宅大门紧闭,人都不知道去哪里了,顿时有些傻眼。
  本想叫上陈志文到这里来蹭饭,既然没人,只能到县城街上的馆子或是大食堂去吃了。
  他将东西搬下车,藏在柴棚里,用柴掩盖好,正准备上车离开,远远看到一个胖老头顺着河岸下来,不是冯祥中还会是谁?
  陈安远远地叫了一声:“阿公…”
  冯祥中抬头看了一眼,扬起手摆了摆,加快了步子。
  陈安也跳下车,迎了上去,碰面的时候,陈安看到他提着个小桶,里面是些泥鳅、黄鳝。
  “阿公,你这是晓得我今天要来嗦,还专门准备些好东西…就是少了点!”陈安乐呵地说道。
  冯祥中白了他一眼:“我晓得个锤子,我是弄来自己吃嘞,早上八点就出门了,弄了一早上,才弄到这么一点点,你以为我容易蛮…你今天啷个有空到县城来了?算算时间,你自己晓不晓得有好久没来过了?幺儿嘞,没跟你一起过来?”
  “屋头事情不少,宝儿来不了,等有空了,我一定领她一起来看你。我这次到县城,是为了到驾驶技工学校来学车,估计会在这里呆不少时间。”
  “有空有空,鬼晓得你们啥时候有空?”
  冯祥中斜瞥着陈安:“还是怀念以前的日子,开个小馆子,丽荣给我们送野味,隔三差五就能看到幺儿一次。”
  “那还不简单,想办法再开一个撒,不然我在山里边打到的那些肉,自己家里吃不完,都不晓得啷个处理。反正县城里边现在允许城里人开店了,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躲躲藏藏嘞,可以光明正大的撒。”
  “说得倒是简单,哪里有那么容易就批复下来的嘛。想开店的人不少,但你看看,开了有几家嘛。”
  “找哈以前的关系撒!”
  “和以前不一样咯,没得那么多钱打点,可不是红口白牙一说,人家就能帮忙嘞。家里人都好撒?”
  “家里人都好好!”
  “正良那龟儿还算安分嘛?”
  “在学校里边当老师,当得挺好。”
  冯祥中长长呼了口气:“那就好了,走,到屋头,我给你们做饭…”
  接着,他看向跟在陈安身旁的陈文志问道:“弟娃儿,你叫啥子?”
  陈志文冲着冯祥中微微笑了笑,也随着陈安,说道:“阿公,我叫陈文志,桃源镇车队的,和安娃子是兄弟伙。”
  “阿公以前是机关的大厨,做的饭菜那是相当好吃,比外边的馆子强多了。”
  陈安说着,叫上陈文志随着冯祥中往老屋子走,在冯祥中打开屋子大门的时候,他也将带了的那些野味、山货给搬了进去。
  冯祥中凑过来看了看,顿时笑了。
  背篼里的银耳、木耳、菌子、野味和蜂蛹,这些东西可不少,都是在县城不容易吃到的地道东西。
  他扭头冲着陈安说道:“你娃儿还算有良心!”
  “那必须的!”陈安也咧嘴笑了起来。
  接下来,冯祥中忙着下厨,陈安则是帮忙打下手,陈文志在一旁不好意思闲着,也来帮忙。
  忙活了一个多小时,准备了好几个菜,别看都是些家常菜肴,却也吃的头一次吃到这些美味的陈文志直夸味道好。
  他吃饱喝足,送陈安到驾驶技工学校报道的路上还说:“有这种好手艺,不开个馆子,真的是浪费了。”
  “是啊,我也这么觉得!”
  陈安也在想这个问题,其实,从冯祥中简单的话语中,他还是能听出,冯祥中有些不甘于呆在家里,只是目前的情况,条件跟不上,有心无力。
  但自己手头有条件啊!
  钱到位了,事情自然好办,趁着这时候房地产之类的还没有开发,先花点小钱弄些临街的宅基地地皮,应该还是可行的。
  趁着这段时间在驾驶技工学校学车,完全可以在空闲的时候转一转,找个热闹繁华的地方,看看有没有人出手转让自己的屋子,反正到了将来,也是自己的东西,不亏!
  那些钱,放着也是放着,利用起来,才是活的。
  若是能把馆子给开起来,跟自己撵山的事情结合,那也是相辅相成,好歹是在县城里,禁猎之前这几年,有得赚。
  陈安把这想法,放在心里。
  陈志文学车也是在县城,认识不少车管所的人。他直接将陈安送到驾驶技工学校,还专门拉着陈安帮着说了不少好话。
  报名的事情陈安已经办过,带自己的师傅,他也打点过,在陈文志离开后,当天下午,陈安就跟着师傅,开始了学习。
  按照安排,上午学机械常识,下午练车,然后是空车实习、重车实习,分初级路面、高级路面;交通规则的学习那妥妥的就是照书背,考试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许错,完全跟书上的答案一致。
  陈安听到这些安排,才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其中的难度。本以为考试只要答对意思就行,如今看来,得将交通规则整本背下来,好在,现在规则简单,倒也没几页,不算难事。
  作为稀缺工种,驾驶员之所以是稀缺的技工,那是因为驾驶员不仅仅只是个驾驶员,而是驾驶员和维修工的合体,得有驾驶技术和维修技术才行,而且,一个驾驶证学出来,那得花掉差不多一千五百块的样子。
  在工人工资普遍三四十块钱的年头,这笔钱就不是一般人能拿出来的。
  这驾驶技工学校是属于车管所下属的部门,准确地说,是车管所开的培训班,有专门的代培。
  按照车管所的规定,学员申报审批合格后,发给一份交通法规学习手册,需要脱产半年的样子,进行专门的学习,但有了这车管所所属的驾驶技工学校,基本上都是三个月以后进行考试,考试合格后发给一个学员证。
  在桃园镇那山旮旯里,能出几个学车的?
  桃园镇的车队就没一个人有代培资格,这也逼着陈安不得不往县城跑。
  带陈安的是老司机老教员了,这些早就办好。
  打点过的时候,老师傅挺靠谱,在陈安又塞了点好处以后,开始了基础学习,学冷排挡、拆传动轴,练热排挡,然后是东堤练8字,绕s,一百米先加后减档。
  而陈安也抓紧时间背书。
  几天后,听陈安说已经背熟那些交通理论,算算陈安报名到现在的日子,也差不多快三个月了,打声招呼,第二天就把考试给安排上。
  陈安也争气,趁热打铁,一次考过,得到了交管局发给的学员证,可以跟随师傅驾驶车辆,学习驾驶,学习汽车保养和维修。
  跟着,师傅帮忙约考接下来的机械常识考试,那是三个月后的事儿。
  哪怕是在县城里,现如今车辆也少,公路上看不到什么汽车,不违反禁行,基本上哪儿都可以走,这让原本有些紧张的陈安,心态很快变得轻松。
  在师傅教会基本的操作后,就由陈安驾驶,他坐在副驾驶上提点着。
  每天早上学机械常识,下午就在县城和周边四处逛,熟悉着操作,也在学着各种维修知识。
  陈安发现,自己还是高看了开着的解放牌汽车的质量,外表看着挺结实挺好的一辆车,可是,开着空车到处跑,居然也经常出现趴窝的情况,他都怀疑是师傅故意选的,才有这么多毛病。
  隔三差五就得往车底下钻,弄得浑身尘土和机油。
  他那维修理论知识不得不跟着快速提升。
  他也算是听惯了抢档不进咔咔直响的声音。
  当然,这也得益于每天开着车领着师傅到冯祥中那里吃饭,伺候舒服了,师傅教得也尽心。
  在觉得陈安开车上路和维修没什么问题后,他还特意提前教了钻杆移库。
  这是在机械常识考试后,接下来要考的项目。
  他知道陈安收庄稼就得回去,也算是关照,提前教一些。
  所谓钻杆移库考试,顾名思义就是地面有几个固定桩,练习移库。
  首先要从左前方开始,把车辆倒入左库,三上三下后要把车移到右库,车辆移库期间不能碰到固定桩,在右库把车辆摆正,这是移库。
  然后把车辆开到右前方后,再把车辆倒入右库,倒库时车辆不能碰到固定桩,这就是倒库。
  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有不小的难度。
  陈安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感觉自己的脑袋突然轴了一样,愣是学了差不多五天,才勉强找到那种感觉。
  也就是在这一环节,没少被老师傅说骂。
  没办法,只能受着,这是这年头当徒弟想学到真东西必须有的觉悟。
  在这期间,逢周六周日,师傅也要休息,陈安在陪着冯忠祥摸鱼捞虾之外,也经常到县城里晃悠,去看过县城的红四门,巴山游击队厘金局遗址,板凳垭纪念碑,也去逛过那横在大河上长长吊桥。
  他关注得最多还是南门桥新华书店、下河街、上河街等人来人往的热闹地方。
  别说,还真让他探访到了下河街附近有闲置的房屋。
  这是电力公司之前的职工家的老宅,现如今电力公司八层的住宿楼盖起来,职工分配到了房子,不少人已经搬了过去,地方也就空了下来,好几户人家连在一起。
  在这条人来人往的街道上,已经出现了几家旅社、酒馆,摆摊的人也不少,陈安怎么都觉得,这是个开馆子的好地方。
  就在他又一个周六,再次去哪里来来回回看了半天,打定主意去找在家休息的冯学恩商量这事儿,兴冲冲地往回走得时候,迎面碰到了这些天下来,一直不曾碰见的人——骆祥文,搂着个穿红裙的年轻姑娘,正准备进馆子。
  第468章 挨打要立正
  相比起那姑娘红裙的亮眼,骆祥文的装扮也是让人频频回头。
  他本就有点吊儿郎当,估计除了爹娘外,怕是再也不受任何人束缚,此时戴着蛤蟆镜,穿着一条米黄色的超大“喇叭裤”——裤管尺寸最少也有一尺二。
  站在人群中,那不是一般的显眼,他自己也十分得意。
  走起路来,只见那夸张的宽裤脚,自膝盖处向下突然放大,活像一把大扫把,一路走过,一路扫来扫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