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正在家中养病的钟繇就被推了出来。
  钟繇行事颇为谨慎,先是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向与自己略有交情的陈群打探消息,在确认陈昭无需为陈寔守孝之后,这才郑重地上门,恭敬地递上请帖。
  哪怕是早知道青州牧是位年轻女郎,可真站在陈昭面前时,钟繇还是觉得不可置信。
  面对这张过分年轻的脸,钟繇很难升起畏惧之心。
  陈昭翻看完请帖。
  请帖上除了她和颍川太守,其他就没什么年纪大的士人了,这些士族做起事情的确贴心,似乎是考虑到她的年纪,专门派出族中年纪较小的嫡系子弟来陪宴。
  身份够,也不会有倚老卖老之嫌。
  “许子将也在颍川?”陈昭对一个名字提起了兴趣。
  许劭,字子将,喜欢品评人物,专门做了个月旦评,每月都评价当世之人。谁能得到他的评语就能名声大噪。曹操就专门把他拦住要过评语。
  堪称东汉时期的小报娱记。
  最出名的一句评语是他评价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除夕快乐!本章评论前199发小红包庆祝新年!
  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蔡元培
  《徐母赞》称赞徐庶母亲 “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守节无亏,于家有补。教子多方,处身自苦。气若丘山,义出肺腑。赞美豫州,毁触魏武。不畏鼎镬,不惧刀斧。唯恐后嗣,玷辱先祖。伏剑同流,断机堪伍。生得其名,死得其所。贤哉徐母,流芳千古”
  第48章第 48 章:知我罪我,可读《春秋》
  “许子将与李公是好友,来颍川访友,故而也在此宴上。”钟繇拱手回答。
  陈昭点头以示知晓,话头一转,转而和钟繇聊起了家常。
  “我听闻元常甚好书法?”
  钟繇瞧着面容稚嫩的陈昭,陈昭那副模样活脱脱就是个长辈在和小辈唠嗑,心里实在古怪。
  却还是老老实实回答:“繇确实仰慕蔡公。”
  “只是我一直遗憾始终没有机会亲自到蔡公身边,当面讨教学问。 ”钟繇面露些许遗憾。
  陈昭看到钟繇风度翩翩的正人君子模样,眼皮一跳。
  这家伙是蔡邕的脑残粉,他听说好友韦诞有蔡邕的书法著作,就上门讨要,韦诞不给他,他气得回到家中后捶胸顿足长达三日,胸口捶得淤青甚至口吐鲜血,差点把自己活活捶死。
  韦诞去世后,他私自派人掘开“好友”的坟墓,盗取陪葬其中的蔡邕书法真迹,这才如愿以偿地得到蔡邕的亲笔墨宝。
  才华横溢、素质不详。
  “我与蔡公是忘年之交。”陈昭诚恳道,如愿以偿看到钟繇瞬间亮起来的表情。
  她吩咐婢女:“速去将文姬请来。”
  又看向钟繇,振振有词:“我在洛阳时候与蔡公交往甚密,蔡公对我赞不绝口。”
  “我离开洛阳之际,蔡公还依依不舍,一路追在我身后,不愿我就此离去,甚至还让他的女儿蔡氏文姬随我一同离开。”
  想起蔡邕气喘吁吁追在她身后破口大骂“混账别走,还我女儿”的模样,陈昭嘴角微微上扬,面上满是追忆。
  钟繇的神情瞬间就亲切了,他看着陈昭的眼神不再夹杂着面对陌生高官时的那种尊敬与疏离,取而代之的是对志同道合之人的感同身受,以及对对方曾得见偶像的满心向往。
  陈昭慢条斯理道:“我对书法不甚了解,不过我已经请文姬前来了,文姬便是蔡公长女,得到蔡公八成真传。”
  “使君竟能与蔡公成忘年交,繇失礼了。”钟繇仓促整理衣袍,脸颊激动的通红,分明也算是见过大场面的钟家这一代最出色的子弟,却骤然像个初出茅庐的新手一样局促不安。
  一双眼睛更是频繁往门口张望,恨不得现在就能和“得蔡公八分真传的蔡公之女”畅谈书法。
  蔡琰一进门就对上了一双炽热眼眸,和站在钟繇背后对她使口型“套话”的自家主公。
  为了蔡邕亲笔连挖坟这等丧良心事都能做出来的钟繇,在面对蔡邕之女时候甚至没有坚持到一个时辰就被蔡琰套干净了话。
  临走前又被陈昭亲切赠予一副先前从蔡邕府上顺来的蔡公亲笔,迷迷糊糊送出了陈府。
  蔡琰把她从钟繇那套出的话一一告诉陈昭。
  宴会的确就是个接风洗尘的宴会,会把颍川郡内青年俊才都邀至一处。官员没有太多,毕竟陈昭是青州牧,颍川郡属于豫州,青州牧衣锦还乡豫州的官员都去拜见也不合礼法,宴会上郡以上级别的官员,只有陈昭颍川郡太守李旻。
  其他杂七杂八就都是一些各家子弟关系这样的事情了。蔡琰告诉钟繇她也会跟随陈昭一起赴宴,不知郡中士族关系怕不小心得罪了人,对蔡公之女热情过头的钟繇立刻把颍川士族的消息卖了个干净。
  这场名为接风洗尘的宴会设在颍川太守李旻府内。宴会还早,庭院中仆人们忙着布置桌案,往案上拜访精美漆器和青铜酒器,几盆兰草被摆放在隐蔽角落中。
  已经有许多青年男女穿梭在庭院之间了,大多人面上都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他们年纪大多在十六岁至二十五岁之间,大多还未出仕,就算出仕也只是担任微末小官,平日少有能见到郡守的机会,更何况见到州牧了。
  陈昭本身的经历还十分有传奇色彩,出身反贼,曾与天下闻名的大贤良师张角一同抵御当世大儒卢植攻城,还顶着“黄巾神女”这极具玄奇色彩的名头。黄巾军覆灭后,她带着昭明军继续盘踞青州。
  就在天下人都其当做反贼预备役的时候,咣当一下,变成天子认证的青州牧、大汉忠臣了。
  放在宦官和士人斗得如火如荼的洛阳算不上大事,可放在天下间,却足以让所有人侧目。
  或许在年岁较大的士人之中,这等行径是投机取巧。可在这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之中,这等传奇经历可太值得津津乐道了。
  “许子将来了!”
  一声呼喊骤然响起,原本在庭院各处三三两两分散的青年才俊,顷刻间如潮水般朝着正院奔涌而去。转瞬之间,原本喧闹嘈杂的庭院便安静了下来。
  “郎君为何不与他们一同去寻许子将?”身着一身寻常衣裙的陈昭笑吟吟侧过头,看向身侧那个方才在与其他士人热情谈论天下大势的一个清秀少年。
  她找了份普通名帖早早就入府了,东一句西一句偷听,走到这处院子猛然被一番高谈阔论留住了脚步。
  也就是她右侧这个身形清瘦挺拔,面庞白皙的俊秀少年。年纪虽少,谈吐间却颇有见闻,和他那几个言论浮于表面的同伴相比,此人有几句话一针见血,的确有真本事。
  陈昭这个看到贤才就走不动道的心又起来了。
  少年看了一眼陈昭,懒散以手支面:“我出身寒门,挤不过那些豪族子弟。”
  “许子将评贤,只论才华不论出身。”陈昭淡淡笑了一下。
  “那你为何不过去看热闹?”少年仿佛来了兴趣,凑过来和陈昭聊天。
  陈昭觉得好笑:“我先问你,该你先回答我。”
  少年懒散耸耸肩:“许子将论贤,若是没有本事,凑的再近也得不了好评语,若是有本事,又何须许子将再论。想要许子将评语之人,一为名声,二为官职,在下恰巧都不想要。”
  “你若都不想要,今日又何必来太守府赴宴?”陈昭一语中的。
  少年脸上却全然不见被揭穿的尴尬,他大笑两声摇头晃脑:“在下自然想要名利,只是于我而言,出仕的时机还未到罢了。”
  如今朝廷腐败,朝中官员要么和宦官争权夺利,要么在地方剥削庶民,这些都不是他的志向。一展拳脚,他的拳脚总不能只用来殴打宦官吧。
  “那女公子为何不去寻许子将?”少年眨眨眼,狡黠道,“我方才答了你两句话,如今你也该答我两句。”
  陈昭失笑,换了一个更加放松的姿势:“行,我也答你两句。”
  “我不去寻许子将,是因我也不在意他给我的评语。”
  “为何?”
  陈昭莞尔一笑:“我是什么人我自己清楚,不必外人来评。”
  恨她者骂她反贼,爱她者称她神女。她与黄巾为伍,和宦官同盟,毒杀大汉天子,谁能比她自己更清楚她做过的坏事呢。
  同样,谁又能比她更清楚她做过的好事呢。
  曹操找许劭要评语是为扬名,她的名气已经够大了,无需许劭再为她扬名。
  “哦,那嘉倒是想知道女公子如何自评?”少年兴致勃勃追问。
  “两句话你已经问完了,这一句我不想回答。”陈昭起身就要离开。
  “我以我之秘事作为交换如何?”少年急匆匆挽留陈昭,厚着脸皮,“嘉在颍川还算略有薄名,与女公子交换秘密,女公子不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