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向陛下效忠,将军以为如何?”智商较高的张辽提议。
  “我等并非俘虏,而是降将。降将投诚,理当以宽厚相待。”
  吕布试图动脑子想一个更好的主意出来,奈何一下战场他的脑子就不够用了。
  “那就如此!顺路还可再杀几个董贼麾下逃将,当作投名状。”吕布实在想不出来更好的主意。
  他家眷可还在洛阳城中,义父死了无所谓,反正不是亲爹,可女儿是他亲生的女儿,万万不能不顾。
  “哼,尤其是那胡轸,那厮早就暗中诋毁我多次,虎牢关时还想激我出关送死。早该杀他!”
  投降一念起,顿觉天地宽。
  吕布心态十分自然跳到了朝廷这边,对董卓麾下将领的态度瞬间从“看不顺眼”转变成了“仇恨”,已经磨刀霍霍想好了该带着哪几颗头颅当投名状,去向朝廷投诚了。
  高顺粗黑的眉毛紧蹙,真心实意劝道:“将军此次投朝廷,还是收敛些性子,咱们能定下来,便当安分守己,忠心效命于天子。”
  短短一年不到,他便跟随吕布从丁原麾下投至董卓麾下,如今又要再换下家。人择主,吕将军勇猛无双,自该往高处走,改换阵营无可厚非。
  就是将军每次换阵营都喜欢给下一位主公带点前阵营的“特产”。
  恐有背信弃义之疑。
  吕布不耐烦挥手:“某知晓了,先前是丁原亏待我在先,董卓身死在后,这次咱们直接投靠朝廷,朝廷稳固,必不会再生事端。”
  不知怎的,听到这话,张辽右眼皮忽然一跳。
  朝廷当真稳固吗?
  命人将董卓尸首收敛,用生石灰腌着免得发臭,陈昭带兵攻打郿坞。
  郿坞城墙高耸入云,墙体以巨石垒砌,厚重坚实,城墙上箭楼林立,守卫森严。城周还挖了一条护城河,仅有一座吊桥横跨其上,易守难攻。
  陈昭远远仰望这座城墙高厚七丈,能让董卓信心言“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的坞堡。
  里面藏了“为三十年储”的粮草,还有无数的钱财。陈昭试图猜测里面到底有多少钱财。
  洛阳这座东汉百年都城里几乎所有能叫上名的富户的所有财富、无数百姓积攒多年的家当、整座皇宫的宝物、东汉历代先帝带入皇陵的陪葬品都藏在这座坞堡之中。
  “把董卓的尸体挂在旗上,让城中守卫看清楚。”陈昭命令。
  “在城外驻营,先把冲车拼装起来。”
  先压一压敌军的士气。
  郿坞之中的数千精兵,在目睹董卓尸体的瞬间便已军心溃散。
  陈昭带来的攻城器械都还没组装好,郿坞内的西凉兵就先发生了内讧。
  一部分西凉兵认为自家主公都死了应该早些开门投降,还能保住性命;另一部分西凉兵则认为郿坞粮食多不怕围攻,应当死守郿坞。
  郿坞乃是董卓的女婿牛辅镇守,焦头烂额想要压制住军内哗变。
  奈何董卓肥硕的尸体被悬挂在郿坞之外,陈昭又名声赫赫,大多数西凉兵都知道董卓派他们加急挖掘皇陵就是因为洛阳守不住了,而各路诸侯之中最凶悍的便是昭明军。
  强敌以数倍兵力囤兵城外,自家主公尸首挂在敌军旗杆之上。主公既已殒命,他们又何须再为守城而死战?
  第三日夜,郿坞之内的西凉兵就发动内乱,一拥而上闯进牛辅卧房,将他乱刀砍死。
  翌日,郿坞内的西凉兵派了几个军中文职官吏来向陈昭投降。
  “敢问使君,我等若降,使君要如何处置我等?”说这话的人相貌平平,身上衣袍普通,既不新也不旧。
  这是一个丢在人堆里就找不到的人。
  陈昭身着长袍端坐在帐内,赵溪与赵云分列左右,二人皆身着甲胄,神情肃穆,令人望而生畏。
  几个来此归降的文职小官则各个面带畏惧,却还要硬着头皮商量。
  陈昭微笑了一下:“尔等诚恳,我便与尔等直说。”
  几个小官提心吊胆,生怕陈昭提出什么全部斩首、诛杀之类的惩罚。
  “将领全部依照汉律处置,该杀的杀,刑的刑。士卒若愿返回凉州,我遣兵护送;若愿归顺我军,经筛查后亦可编入昭明军。”陈昭轻描淡写。
  几个文职小官不敢置信看向陈昭,有一人忍不住问:“当真既往不咎?”
  他们实在不敢相信。
  先前董卓对洛阳官民和抓住的俘虏可都毫不留情,痛快求死都不能,多有折磨而死。
  愿意归乡者还派兵遣送董卓也没干这样的好事啊。
  天大的好事掉到头上,他们反而不敢相信了。
  “是尔等自作主张不远千里从凉州跑到洛阳劫掠百姓?”陈昭问。
  “乃受丞相董贼驱使。”一人回答。
  陈昭摩挲指节,垂目道:“在西凉,汝等抵御羌人,保家卫国;在洛阳,汝等欺压百姓,为非作歹。汝等只是董卓手中之刀,善恶全凭持刀之人。”
  “刀并无善恶之分,我只诛杀恶人。”
  天下死的人够多了。洛阳死人,西凉死人,处处都在死人。离开战场,她不喜欢看到血。
  陈昭闭了闭眼,道:“只是需待董贼麾下尽数平定之后,我才有余力派兵送汝等回凉州。”
  也不能把这些人就地解散,这些西凉兵在中原没有田地,也没有家眷,放出去就是贼匪。只能等腾出空后再将他们送回凉州。
  几个身形也算高大的文官站在一起,畏畏缩缩,只知道如小鸡仔一般点头。
  “汝等回去郿坞,命士卒出城归降吧。”陈昭挥手示意左右将他们带下去。
  片刻后,陈昭又想起来,支着头道:“险些忘了,该让他们派个人过来与咱们沟通。”
  “那几个冻麻雀还没走远,我去追一个回来就是。”赵溪抬脚就往外走。
  几个文官出了昭明军营,正叽叽喳喳畅所欲言。
  “诸位以为陈使君所言可信否?”
  “她骗咱们干什么?郿坞里面总归两千人,强攻也能打下来。”
  “陈使君真贤德也!”
  闻此言,几个人齐刷刷赞同,深以为然。
  一个年老些的文官道:“原本听她威名,老夫还以为她与董将军残暴不相上下呢。”
  “谁知人家对董卓下手无情,对咱们这些小官小卒还不错?”一人活泼接话。
  身后骤然响起急促的马蹄声,众人回头望去,只见方才在帐内立于陈使君身后的女将策马追来,神色冷峻。众人脸色骤变,心中惊疑不定。
  莫非是陈使君反悔,特遣她来斩草除根?
  “方才忘了留下一人对接事务,汝等当留一人在吾帐中。”赵溪凭借方才的印象看向为首的老头。
  她记得这个人是什么主簿。
  听到赵溪不是来要他们小命,众人送了口气,又听到要有人留下,便齐齐将视线投向了他们公认最有能耐的同僚。
  “文和,你留下如何?”主簿抚须询问。来找陈使君讨价还价这个主意就是贾诩所出,原本他们都想不到投降还能商量呢。
  贾诩无奈拱手:“当从上官之命。”
  二人步入帐内,陈昭目光一扫,见赵溪所领之人正是方才那群“冻麻雀”中率先开口询问自己的男子。此人容貌平平,却目光沉稳,她不由细细打量了两眼。
  还真是相貌平平。
  有些颜控在身上的陈昭移开了视线:“你便负责与城中西凉军交接之事,待送他们回凉州之时,你亦可随军回凉州。”
  “或者留在昭明军亦可。”陈昭随口一问,“汝之名姓?”
  贾诩柔顺作揖:“下官原是牛辅麾下幕僚,出身武威郡贾氏,名诩,字文和。”
  贾氏祖上出过最有名的人还是贾谊,只是已经隔了三百年,往后也再没有出过名士,已与寒门无异。他自觉自己名声不显,陈昭应当没听过。
  贾诩心中叹息,被遣返回乡,又要从头再来。他年少时不得志,仕途几次波折,好不容易才在牛辅麾下谋了个工作,又要没了。
  比起容貌更注重才德的陈昭迅速礼貌道:“先生必须安心留在昭明军中,文和可有家眷,可一并接到青州安置。”
  得来全不费工夫,看来董卓虽坏,却很旺她,又送粮草又送人才的。
  真是好董贼。
  许是听到了陈昭的夸赞,挂在旗杆上的董卓发力保佑。
  晌午刚过,郿坞城门缓缓开启,乌泱泱的西凉兵鱼贯而出。他们身着素白中衣,未携片甲寸铁,神情万分顺从,手足无措站在空地上等候陈昭发落。
  还顺手把几个往日做事最无所顾忌的将领人头砍下来,当做礼物扔在了陈昭面前。
  投降迅速,杀上司毫不手软。
  陈昭在他们身上,隐隐看出了一群武力值低配版吕布的影子。
  可这些人大多连字都不识,不该要求一群拿俸禄卖命的普通士卒忠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