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可一想到这么有才德的贤才不为她拼命工作,陈昭心里就不痛快。
没才没德的糜芳都得去给她种两亩菜地呢。
宴席过后,陈昭体谅荀攸车马劳累,并未将宴延续太晚。这场接风宴本也就是她喊麾下几个亲信一并吃顿家常便饭,把荀攸介绍给众人,以示信重罢了。
酒阑人散,诸人各自在州牧府中择院安歇。荀彧略一迟疑,借口喝醉,也留在陈昭府中歇下。
天色略沉,荀彧走到陈昭院外,请护卫通传。
陈昭听闻荀彧求见,眼睛微眯。荀彧不会觉得她得了荀攸,便能把他放回去吧?陈昭微扬下巴,唇角勾了勾。
那不行,她凭实力抢来的贤才,才不会放走。
宴席刚散了不到两个时辰,荀彧已经换了身衣服,身上的酒气也被一股皂角味代替,若非陈昭府上没有熏香,荀彧还会给衣服熏完香再穿出来。
荀彧坐在陈昭下侧席子,犹豫许久,见陈昭没有先开口的意思,不知怎得一句话脱口而出:“公达不善养花弄草。公达曾养过兰草,养一株死一株。”
已经准备好冷酷回绝荀彧离开请求的陈昭一愣。
陈昭眼神微妙:“公达比文若尚且大上六岁吧?”
还需要她叮嘱荀攸在官署记得按时喝水吗?
那边荀彧也羞耻不已,他也不知自己怎么一骨碌就把心里话说了出来。
大概是收到的震撼太大,毕竟他所知,诸侯杀大臣的事情不少见,但是诸侯让大臣去种菜的事实在是破天荒头一回。
陈昭一回味,结合今日刚被她扔去菜园的糜芳,很快就反应了过来,眉眼带笑指着荀彧大笑:“文若怕我把公达扔去种菜?”
“糜芳只有种菜之能,是亦我命他去种菜;文若与公达有平天下的才能,我为何要大材小用命尔等去种菜?”
陈昭略带笑意的声音在荀彧耳边响起:“只是若有人不愿意为我平天下,我便只能将那人大材小用,去”
目光落在荀彧这张温和俊美的脸上,陈昭还是觉得让荀彧去种菜浪费,思索片刻,终于给荀彧找了个好去处:“专门负责给我磨墨。”
然后她就可以把自己不想处理的公务塞给荀彧了。反正荀彧道德高尚,不会因为被她欺负了就故意利用公务迫害百姓。
君子欺之以方,这君子可太好了。
这么一想,陈昭还真有些心动,看向荀彧的视线带着两分玩味。
荀彧叹了口气,没有如陈昭所想的一般宁死不屈,而是起身长揖:“若使君不弃,彧愿为使君驱使。”
“吾之子房!”陈昭瞬间强硬把荀彧扶起,在自己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一句称赞就脱口而出。
陈昭温声细语把荀彧压坐下,面上丝毫不见方才的咄咄逼人。
“文若如和氏璧,乃是定天下的大才,我得文若,自然要以高官厚禄养之。”
恍惚间,荀彧甚至幻视自己成了被汉武帝金屋藏娇的陈阿娇。
不,他是正经谋士。
荀彧庄肃劝诫道:“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此《尚书》所言。”
陈昭含笑:“所以,我命文若为州中功曹。”
想要高官厚禄,那就加班干活。刚才那句话只是她画的大饼,要吃掉大饼就得努力工作。
努力工作,以后高官厚禄会有的。
“合该如此。”荀彧赞赏,丝毫不觉得他顶着世人盛赞的“王佐之才”的名头便该在陈昭这里有什么优待。
虽说是半迫于形势才投效陈昭,但荀彧的品性确应了那句”君子可欺之以方”。自他择定陈昭为主君那一刻起,便倾尽心力为陈昭考虑。
陈昭从桌案上拿起两只长短不一的毛笔,用手握住笔尖一侧,露出齐平的笔尾。
“如今我有两件要事,一为选官、二为昭明书院,文若与公达各领一件,为防偏颇,抽签为准。文若为叔,便先抽一支,长者去选官。”
陈昭语气带着无奈。
她麾下一直很缺人。哪怕她麾下的谋士已经不少了,可还是不够用。
若依照其他诸侯那般治理州郡的方法绰绰有余。奈何陈昭一直在不断开新项目,连年干旱,既要兴修水利,又需打深井取水;安抚流民,有十数万黄巾贼待安置;清丈田亩,核定赋税,短期看增加税粮,长期看也是为日后摊丁入亩奠基
当下最紧要的,是推行选官制度改革。她正逐步以考试选拔与书院培养替代举孝廉之制。趁着眼下辖地尚小,先培养储备人才,待日后开疆拓土,便可直接委任,实现人才更替的平稳过渡。
既可为将来储备贤能,又可避免因扩张而致人才匮乏。毕竟按照陈昭的想法,乱世就该杀人,地方豪族不好治理,那就杀干净。她须未雨绸缪,自己先培养人才,以免豪族尽诛,无人可用。
荀彧不知道刚认的主公这张灿烂笑脸下打得是尸山血海的主意,他只是温和一笑,顺从地从陈昭手中挑出一支笔。
只要主公不做昏庸之事,他很乐意在小处纵容主公玩闹。
“看来彧抽到了选官。”荀彧对比自己手中和陈昭手心躺着的另一根毛笔的长短,笑了笑。
荀彧觉得选官对他来说是一件轻松活计,天下谁人不知晓荀文若喜好结交贤才,有一双能辨贤才的慧眼。
陈昭怜悯道:“此事非一人之力可行,我需再为文若找个搭档。”
她翻开簿册,看看谁还有空闲能和荀彧搭档。蔡琰总管徐州税粮之事,郭嘉要离间徐州士族,还要掌握袁绍动向,贾诩则负责在南方各个势力间兴风作浪。
貂蝉初来乍到,再勤学也没法一夜之间从舞姬学成顶尖文臣,如今还只能跟着蔡琰打下手,连赵溪都被她丢去安抚黄巾流民了。
荀攸也需要负责昭明书院事务。
陈昭认命抬头:“我与文若做个搭子吧。”
荀彧忽觉不妙。
选官还需主公亲自下场吗?
陈昭洋洋洒洒把自己那套考试选官制度告知荀彧,直到三更天夜色深沉,荀彧才昏昏沉沉被陈昭赶去睡觉。
荀彧顶着一张疲惫神色也难掩俊美的脸直勾勾顶着床顶。
他睡不着!
笮融一案拔萝卜带泥一样牵扯出大批官吏,广陵、下邳、彭城三郡更是直接空出了一半职位。
荀彧原以为寻些才德兼备的茂才填补空缺即可。虽逐一考察耗时费力,但他自信能甄选出贤能之士。
然陈昭却令所有人皆须应试,按考绩择取前半为官。
”欲选才德最优者,逐一考察太缓,当立标准择才。”
荀彧盯着从窗户缝隙中溜进来的那丝皎洁月光,耳边一遍遍回荡着陈昭这句话。
这是一个撼动大汉三百年举孝廉选才制度的一场应试。
他应当反对,他有很多个反对的理由。
可是、可是荀彧长叹一声,走到窗前,透过那一丝缝隙眺望澄净的夜空,一夜未眠。
翌日,陈昭看到荀彧面上那两个硕大黑眼圈,惊讶了一下:“文若一夜未睡?”
“彧思索了一夜。”荀彧坦然承认。
陈昭挑眉:“不过一场应试,如此文若便彻夜难眠,先帝卖官鬻爵之时,文若岂不是要日日郁郁寡欢?”
她觉得如今就是实行科举制的最好时机。有汉灵帝那荒唐的卖官鬻爵,三公也卖的例子在前,此时士人应当对科举做官不难接受
起码陈昭认为,能做出题的士人应当比能拿出三百万钱买官的富人要多些。
荀彧沉默道:“既主公要以应试择官,彧与公达愿先行参加此次应试,再由主公授予官职。”
荀彧的身躯清瘦,面上两个硕大黑眼圈显得他疲惫无比,他的脊梁却依然挺直。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荀彧神色平和,“彧昨日有此言,今日亦此言。”
废举孝廉而用科举,这是削弱士族而加强王道。
可这是公平之道。并非如桓灵二帝一般为一己之私而抬宦官打压士人,而是对天下所有人都公平的一条道路。
“士人难免议论主公,彧与公达率先参与应试,也能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荀彧温和一笑。
连他这位出自颍川荀氏的“王佐之才”都要以应试成绩分配官职,天下其他士人便说不出什么了。
“何须文若,我已有更好的人选。”陈昭淡定道,她既然要用应试择才,怎么会不事先选好彰显公平的例子呢。
曹操下令踩踏麦子者杀无赦的时候都知道自己割须替代首级立威。
“吾至亲至爱的兄长,颍川陈氏陈群,如今已经守完祖父之孝,来投奔我了。”陈昭好整以暇,眼皮都不眨一下就把便宜亲戚卖了。
“其实想来,我老家离徐州也不远,说不准和下邳陈氏亦有血缘关系。”
陈昭几乎明示,“陈珪有一子陈登,字元龙,在徐州颇有名望,亦有出仕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