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我知道你现在在做一件为世人所不容的事,我没有什么能帮上你的,但行嘉,我想告诉你,千万不要犹豫,绝不能有任何顾忌。你要像当年杀死魏濯尘那样,杀死这个家族。”
夜色中她的神色格外坚毅。杨谈惊觉,他从未真正过了解过他的母亲。
他心中大骇,试探问她:“当年我想追随魏公,被父亲关入祠堂,是阿娘放我出来。阿娘,儿一直想问,您为何……始终支持我走这条路呢?”
顾拂弦怔住了,望着他的眼神忽然变得悲伤。
杨谈恍惚中觉得,她透过他,在看另一个人。
顾拂弦凄然笑道:“因为我希望,我和他走不了的路,能有人替我们走下去。”
杨谈斟酌她话中深意,低头看到琴铭“万壑松”,忽然意识到那个意味不明的“他”——
是先帝昭惠。
顾拂弦的心之所向,从来与杨府都是背离的。
她似飞鸟断翅,深陷泥潭,用伤痕累累的手托起了杨谈。
她告诉他,不要手软。
哪怕恶名缠身,也不能放弃。
“雪快停了。”
顾拂弦转过头,一枚晶莹的雪花,落在她眼角的细纹。
她怅然道:“等此间事了,你记得把雪亭追回来。”
杨谈心中泛起一股浓烈的酸涩,他颔首:“儿知道了。”
“人生在世,得知己难。何况你和雪亭,既是知己,也是爱侣,是一千年也修不来的缘分。”顾拂弦淡声道,“错过了,你会后悔一辈子。”
子夜将至,杨谈回去了。
他没有带走万壑松,顾拂弦呆呆望着琴,忽然将它抱起来,抱紧了。
十七岁的顾小娘子弹琴,总是错音。昭惠靠在慈恩寺的树干上读书,听见错音,便要往她那里看,含笑道:
“拂弦拂弦,怎么名不副实呢?”
清正儒雅的太子殿下忘记,拂弦姓顾。
欲得殿下顾,方时时误拂弦。
其实她四岁时,就被当时国手赞叹天赋异禀了。
顾拂弦将脸颊贴在冰凉的琴身,自言自语:
“殿下,他可真像你。”
“小殿下被我养得这么好,你也能放心了吧。”
她轻轻闭上眼睛:“殿下,你没有实现的志向,小殿下继承了下去。你在天有灵,一定要保佑他,祈祷他能代替你扫平所有的阻碍。”
-
章和二十四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晚。
南方少雪,只是有些阴冷潮湿,一直到接近冬至,白雪亭才换上冬衣。
永嘉的冬也是青翠的,桐树终年不凋,濛濛烟雨凝成冷雾,结在碧绿的枝叶上,露浓霜重,有种缠绵的凄清。
白雪亭今天忙着赶早课,眼睛才睁了一半,一手撑伞,一手提溜着书袋走进书院,见一群人叽叽喳喳围在檐下,也不知在吵些什么,每个人脸上都煞有介事,表情无比精彩。
她凑过去问:“这是怎么了?一个个跟说书似的?”
同窗符六娘一把按下她脑袋,神秘莫测道:“长安出大事了!”
符家长兄在长安万年县任职,皇都但凡有什么异动,符六娘的消息往往是最灵通的。
白雪亭脸上不着调的笑忽然凝住。
她强自镇定道:“什么大事?”
“杨家给人抄了!”符六娘激动道,“连着顾家一起,一夜之间两家人死了个干干净净,听说是寒蝉司带人上门抄检的。那金银珠宝堆了满地,再建一座长安城都够了!”
“寒蝉司?那鸣凤呢?”有人好奇问道。
符六娘往他脑袋上敲了一记:“笨啊,你怎么不想想鸣凤的头头儿姓什么?”
那人捂着脑袋,叫唤道:“可……可鸣凤司不是去岁刚在郭家的案子里立了大功吗?”
符六娘看着他,一脸恨铁不成钢:“鸣凤司那位多多少少借了杨家的势爬上去,否则你以为圣人为什么把他拉出来跟郭家打擂台?现在好了,狡兔死走狗烹,郭家都给抄了,还要他鸣凤司杨大人有何用?”
忽然间,白雪亭伸手扣着符六娘手腕。符六娘霎时被冰得一哆嗦,转头看她:“阿程,你咋了?你手怎么这么凉?”
白雪亭失了神,哑声问道:“杨顾两家,杀了多少人?”
符六娘掰着手指:“女眷不杀,没入掖庭。十四岁以上男子徒三千里。两家宗主当街抄斩,四品以上的官吏大约年前也要掉脑袋了。”
有人倒吸口凉气:“郭家都不曾惨烈至此啊!”
符六娘一耸肩,示意所有人附耳过来,压低声音道:“我听说,是杨家宗妇,也就是顾夫人,亮出了郭杨顾三家合谋鸩杀先帝的证据!所以杨家死得这样惨烈。”
白雪亭脑中轰的一声,“什么?先帝不是病故?”
符六娘也意识到说多了,忙捂住嘴:“我不知道啊,我瞎说的!”
雨还未停,白雪亭便匆忙跑出檐下,冲进雨幕里,连搁在地上的东西都忘了。符六娘在她身后大喊:“哎!阿程!夫子就要讲课了!你去哪儿啊?伞,打伞啊!!”
-
州府。
刺史给冒雨而来的白雪亭沏了一壶热茶。
她的身份在州府不是秘密。
盖因杨大人最爱现眼,白雪亭人还没到南湖书院,鸣凤司的书信已经到了。
信中威武八方地写:
这是我的师妹,灵慧聪颖,曾中制举头名,来永嘉书院散心,望好好接待。
如她有任何不妥,请即刻向鸣凤司来信。
彼时鸣凤司刚掘了郭家,谁敢不给他面子?
今时不同往日,刺史只叹惋道:“雪亭娘子节哀。就算他不被杨家连罪,但以子告父,违逆人伦,小杨大人本也难逃一劫。舍生忘死,为国捐躯,小杨大人确是千年不遇的功臣。若来日有机会为他平反,我等义不容辞。”
他拍了拍白雪亭肩膀,又叹口气:
“圣人念在小杨大人屡立功勋,只按律赐死,不处斩,好歹是留了全尸。”
章和二十四年,隆冬。
永嘉缠绵悱恻的冷雨织成一张网,罗进了一道消瘦的绿衣身影。
白雪亭打着伞,穿过人声鼎沸的街巷茶楼。
她来到一间卖成衣的铺子,对老板说:“我想要一匹黑布。”
老板打量着她,年轻漂亮的姑娘怎么会单买一匹黑布呢?于是老板问:“娘子是说暗花缎?”
白雪亭摇摇头,“不,我只要一个方块那么大。怕你们不卖,所以想买一匹。”
国朝风俗,在肩袖上系一块黑布,是祭奠死人的。
老板愣住了,“娘子是想……?”
白雪亭垂下眼帘,“我的……一个家人离世了,我离他太远。系一块黑布,就当我给他送终了。”
第61章 “跟我拜了堂的小娘子天天说自己是别人家的,我怎都不知道?”
章和二十五年仲春,西京绿烟荫浓。这几日晴光好,催开牡丹芍药,重叠盛放,玉笑珠香。
法门寺舍利塔不远处,卖花女孩儿靠着推车昏昏欲睡,玉红浓紫硕大花朵堆在粉团似的小脸周围。
不知道哪儿横来一只欠了吧唧的手,屈指在她眉心“咚”弹了下。
卖花女孩儿猛地惊醒,忙捂住脑袋,看清罪魁祸首那张不着调的笑脸,扁了扁嘴抱怨:“程娘子,买花就买花,做什么捉弄人?”
“来生意了,帮你清醒清醒。”程娘子淡笑道,双手环在胸前,指尖点了几束花,“红山茶、胡姬兰,再一枝女贞,山茶要色调浓一些的,太鲜亮了不好配我那个铜花瓶子。”
女孩儿手脚利落挑好花,跟她聊闲天:“程娘子以前不是总买晚香玉、铁线莲、玉兰这样颜色雅致的花儿吗?今天转性了?开始喜欢红红火火了?”
此刻晴春正好,“程娘子”亭亭玉立,青衣白裙,恰如一枝玉兰玲珑。
正是白雪亭。月前她从南湖书院离开,回到西京。
她黛眉半挑,似波斯猫的圆眼睛半睁着,懒散道:“我有个友人今日过生辰,他……穿红穿得多。”
女孩儿也不知什么鼻子,隔着阴阳都能嗅出私情来,眨眨眼取笑她:“过生辰给人送花,友人还是情人啊?”
白雪亭没好气道:“死人!”
她抱着一捧花回到蓬庐——现在已经不叫蓬庐了,“程娘子”自永嘉回来后,亲自题了匾,头脑风暴好几天,最终取了个大俗即大雅的宅院名——“程府”。
五年前冬天,蓬庐被杨行嘉一把大火烧得连根鸟毛都不剩,照理说此地本该是废墟。但白雪亭时隔多年回故里,竟发现蓬庐一砖一瓦,一如当年。
甚至黛云和璧月依然住在这里。
但凡目之所见,无不极似从前。
她问了黛云才知道,风波过去后,这片地皮没人敢接手,刚好给了杨行嘉机会。他忙完收尾后,从秘书省调去三法司,官位一升,能犯的“忌讳”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