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但还是说出:“理完之后,先给我看一看。”
  李婉瑜咬了咬下唇:“你是怕我做手脚再害你吗?”
  居尘嗤笑道:“就算闭眼看,你总要给我盖个章吧?”
  李婉瑜噎声,站在她桌前,等待她的斥责。
  居尘头也未抬,满心满意都在想待会如何到太后娘娘面前伏低作小,求她宽宏大量。
  李婉瑜见她压根不想理她,张了张嘴,还想同她说什么,双手攥紧,又放下,又攥紧,红着眼睛,没脸说出口。
  居尘来到寿康宫时,裴都知正好附在太后耳边说话,也不知他说了什么,太后娘娘并没有迁怒于她,只是叫她如实陈述事情的始末,然后轻飘飘揭过去了,连装模做样罚个俸都没有。
  居尘满腔酝酿的泪水,竟也没用上。
  连着两日两夜,凤阁还亮着灯。
  居尘也没去管,直到李婉瑜顶着两个黑黝黝的眼眶,将新一轮梳理好的案牍呈上,居尘反手递给了她一份从吏部调来的原始起草文书。
  李婉瑜展开一看,才发现,刘侍郎虽应允让她协理,却在一开始,就在文书留了一手,他偷偷在给她的誊文里改了几笔,一旦出错,他们便悄无声息
  地改了回去,再过来恶人先告状。
  这本就是吏部给凤阁下的暗招。只要她们不甘心,越级上报邀功,就会出现错误,担下疏漏之责。如果她们安守本分,那就是苦活累活,全都是她们干,功劳却都是吏部的。
  上一世,居尘谦虚谨慎,只想同六部和平共处,虽一直被埋没,却也没有想过邀功,但即便没有中这一招,后来,吏部自己出错,却还是把责任推到了一直帮忙的她身上。
  “我就说,我明明记得我上交前,检查过好几遍,绝对不可能出错。”李婉瑜怒斥道,“这帮人,嘴上嚷嚷着圣贤,心可真黑。”
  居尘点了点头,反问她为什么越级上报。
  李婉瑜噎了声。
  谁会愿意给他人做嫁衣呢?
  她之前还一直觉得东厢房的人傻得很,干了那么多活都不知道展现出来,搞得她们明明担子最重,地位却一直不显著。
  居尘并没有心思同她辩驳,更没有兴趣讲什么大道理,浮了浮茶沫,抿了口,“以后多长个心眼就是了。”
  李婉瑜看她一眼,哑着嗓子问道:“你为何不骂我?为何不直接说是我的错?”
  她昨夜明明看见了她,明明也知道,她从来没将揽活的事情主动上报。
  居尘从眼前的呈文抬起头,看她一眼,“你努力的样子,很像我以前认识的一个人。”
  李婉瑜今日那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很像,当初的她自己。
  居尘续道:“那个人,当然没有你这么欠收拾,这么狂妄自大,目无尊长,但和你一样笨,所以,我有点看不下去。”
  李婉瑜鼻尖酸涩,遭她贬斥,酸意蓦然一缩,心底那股熟悉的较劲感,重新冒了起来,她一时恼恨她的大姐姐说话还是这么讨人厌,一时又莫名有些难受,不知是难受她居然心疼她,还是难受她居然因为她笨而心疼她。
  李婉瑜打小自视甚高,最爱同李居尘比较,也一直坚信她比她更优秀。
  可当寿康宫召见她们这一批后来的女官,太后听见她的名字,第一反应,却是:“哦,你是李居尘的妹妹。”
  太后对着她薄露笑意,“你姐姐,很优秀。”
  她是那日头一个得到太后娘娘笑容的女眷,却沾的是李居尘的光,她开始不甘心,在心底暗下决心,大姐姐能揽的事情,她一样可以做好。
  可现实却给她当头一棒。
  “我一开始,没想到会给你惹麻烦……”
  李婉瑜初出闺阁,心思当然没有那些浮沉官海多年的老贼深沉,居尘心知肚明,直接打断道:“事到如今,说这些没有意义。”
  李婉瑜咬了咬牙,“为什么帮我?”
  她也不单是为了帮她。她也在借题发挥,争权夺势。她也不想他们看不起凤阁。因为他们没资格。
  “我不是为了帮你,只是谁让我倒霉,这辈子还是你姐姐,我若见死不救,回家不好交代。”居尘默然片刻,道,“但话都说到这份上,我奉劝你一句,如果你是抱着钓金龟婿的想法来这,我劝你趁早回去。”
  李婉瑜瞪起眼来,“怎么,你能来我就不能来?”
  李居尘定定将她望着,“这里没有你想得那么简单,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
  “吓唬谁呢?”李婉瑜沉吟良久,嗫喏道。
  居尘乜她一眼,摇了摇头,窗外天色已黑,李婉瑜还有一些收尾事宜没处理完,居尘可没兴趣陪她秉烛夜谈,起身,熄了桌前烛火,扭头离开。
  她先去了趟史馆,将近日整理的日常起居归档入册,半个时辰后,居尘出来,转过垂拱门,回到皇城驰道,朝着宫外走去。
  走到一半,一阵异常的杂乱声,犹如潮水般从后方涌来。
  居尘回眸一望,只见凤阁方向,忽而浓烟滚滚,火光冲天,不远处开始传来内侍的呼救,“凤阁走水了!快来人啊!”
  居尘眸眼凛起,下意识转身跑了回去。
  小二还在那里。
  --
  东都城的南门口,夜幕如遮。
  一队马蹄声齐整的轻骑踩着辚辚之声,披着一道银白的月色,疾驰穿过城门。
  宋觅提早办完了外差,连夜赶回了京城,他在皇城门前勒马,递出鱼符,正要前往御书房述职,一进宫,竟听闻凤阁失火。
  宋觅眉宇不由蹙起,脑海中一时涌现出类似夜晚的同一场火。如果是那场火,那这火的时机,竟然提前了?
  宋觅连忙调转马头,朝着凤阁那厢,火急火燎赶去。
  火势已经扑灭大半,残垣断瓦间,黑烟缭绕,宋觅翻身下马,上前拉住一个小黄门,焦急询问:“李掌记在哪?”
  内侍端着水盆,定睛一看,才发现拦住他的人是蓬山王,打了个颤,而后伏地行礼,支支吾吾告知他,“李掌记已被前来救火的旭阳长公主带走,好像是,去仙鹤府了。”
  宋觅心中一沉。
  行。
  看来再来多少世,你李居尘还是那般,吃足了熊心豹胆!
  前世,居尘也在凤阁发生火灾后,跟着旭阳去了一趟仙鹤府,点来陪酒的小倌,正是他“宋觅”。
  第55章 端茶送水,跪地求饶。
  嘉禾二十年,深秋,凤阁莫名走水,被一场大火化为灰烬。
  那时的居尘,从江阳回来,太后一道圣旨,将她提拔成为掌记,代管凤阁,与官职一同叠加的,还有她桌前的公文案牍,从此,居尘过上了在凤阁焚膏继晷的生活。
  这一夜,居尘连忙数日,趴在桌上打盹,不知昏睡多久,被一阵犹如沸水喧腾的声响惊醒。
  鼻尖充斥一股浓重烧焦味。周围的温度在不断上升。
  居尘迷迷糊糊睁眼,只见自己伏在案桌前,眼前冒着腾腾黑烟,火光四现,后背猛然生出一股恶寒,才发现,自己已身处烈火之中。居尘吸入浓烟,浑身发软,奋力一挣,跌坐在地上,看着文书跌入火舌,转眼化作了熊熊火焰,烧向昏暗的梁檐。
  此世再回想,居尘仍不记得那天,她到底是怎么从大火中逃生的。
  隐约间,彷佛只听砰地一声,一道似是人间的月光,从破开的门缝投入,温凉地打在了她的额间上。
  再有意识时,居尘靠在罗汉榻上,耳边传来了熟悉的悦耳女音。
  她睁开眼,旭阳熟悉的娇靥映入眼帘,急切摇晃着她,“阿尘,阿尘?”
  今夜亥时,皇城中院的凤阁忽而走水,浓浓烟雾,直冲九霄,旭阳长公主心急如焚,连夜入宫,就担心李居尘会出意外。
  好在苍天有眼,半路下起了雨。长公主冒雨赶来,只见居尘一身狼狈,昏在了门口,看样子,刚从火中逃脱。
  旭阳大步冲上前,揽起她,扶上了自己的轿辇。
  居尘睁开眼后,眼神一直飘忽不定,悠悠荡荡了好一会,才在旭阳脸上渐渐聚拢,旭阳拉住了她的手,关切询问起今日发生火灾的细况。
  居尘也谈不上十分清楚,她那会儿意识大半是不清的。但对于旭阳询问她是不是自己逃出来的,居尘下意识瞥了眼自己的臂弯,隐约间,自己曾倚靠在了一副宽大的肩膀上。
  但若是被人所救,她不应独自出现在门口。后面过来救火的宦臣,也都只发现她倚在门口,并不见其他人。
  兴许是求生欲使然,令她在最后关头爬了出来。居尘此时回想,心有余悸。
  旭阳宽慰道:“别怕,劫后余生,你必有后福。”
  居尘略微颔首,忽闻不远处传来了一阵飘渺的清歌,她转首朝窗外,定睛看去,只见后苑池畔垂柳后,一叶小舟慢悠悠驶过,舟上坐了两名男子,一位坐在船头吹笛,一位手把木棹,扬声歌唱。
  歌声犹如一阵拂起的清风,袅袅升空,逐渐吸引了更多风流儿郎,款款从后苑走出。他们汇聚在池畔边,手持不同的乐器,循着歌声开始合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