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卢芸眼眶一红,哽咽应声。
  有人见居尘为凤阁出头,开始出声故意朝着她喊救命,张口闭口家中米缸已快揭不开锅。
  居尘和颜悦色说起划线在四品,是因为底下的官员的确需要俸禄,需要做事,而他们这些人,很大一部分,光是底下人给的孝敬,都要比月俸多,哪里会过不了冬。
  好几个官员面红耳赤,说她血口喷人。
  居尘捂起心口,佯作被他们骂得一愣,直接朝着他们当中,官职最大的吕大相公,躬身道歉,“卑职语言莽撞,任大相公责罚。”
  吕大相公私下受贿最多,胡子气得狂抖,一时又惊又怕,指着她的鼻尖,“好你个李居尘……”
  就在这时,门口又传来了另一道女声,“咦?好热闹啊。”
  众人回首,只见旭阳公主缓步走进了门。
  众人纷纷施礼,旭阳公主喊着平身,直接派人端来了几箱银子,主动说出自己食君之禄,担君之忧。
  “我只是一位公主,平日也没有什么贡献,却拿着高昂的俸禄,如今百姓有难,本宫寝食难安,就想着能帮上一点忙也好。这里是我两年的月俸,本宫全都退回来,你们快拿去,好给边疆战士,购置冬衣。”
  话音甫落,凑在户部门口看热闹的百姓,不经哗然一片。
  旭阳扭头,继而笑问:“吕大相公也是来退俸的吗?”
  吕大相公神色一滞,卢芸嗤声说出他是来要钱的。
  旭阳神色微敛,哦了一声,“这样啊,那我这刚好有银子,不然大相公直接拿吧。”
  说着,她便命人打开了箱子,道:“就当本公主的月俸,给大相公抵了?”
  酒楼内,一名京中的儒生神采飞扬,手握扇柄,绘声绘色道:“可惜你们当时没看见,吕大相公一下被公主说得无地自容,那一张圆润的脸,都成了铁青之色,真是好看至极!”
  “想不到我朝一位小小公主,都比朝廷高官更有大义,真是叫我等男儿,自愧不如。”
  “谁说女子不如男!且你前面那话不对,旭阳公主为陛下亲生,极有女皇年轻时的风采,可不是一位小小公主。”
  这话不由令人浮想联翩,陛下登基之后,一直都还没有立下储君,说到她的孩子,除去公主,便是那位大名鼎鼎的蓬山王。
  也有一些思想保守的儒生,对于当前朝堂的政局,震惊不解,“蓬山王位高权重,离那个位子仅一步之遥,竟也这样由着她们肆意妄为?”
  在他们眼中,蓬山王作为男子,出于为自身利益考虑,也不该纵容旭阳和李居尘二人的声势日渐高涨。
  对此,坐在角落一位儒生理解道:“出色的男人,是会欣赏优秀的女人的。”
  他敲了敲手中扇柄,认可道:“王爷应该不会以性别来判断谁是适宜的江山继承人,他也不认为公主就一定比他差。”
  这位儒生,便是今年女帝钦点的新科状元。
  另有其他一同高中的同窗闻言笑道:“听闻旭阳公主与李大夫自小青梅竹马,师出同门,李大夫心怀天下,吾等仰慕多年,公主与她交好,两人必是同道中人了。”
  “看来我朝的公主,要比前朝任何一代都要贤能,为国为民,都是巾帼。”
  “你这么一说,我突然想起了另一位公主,她为了大梁与外邦交好,不远万里前往吐蕃和亲,亦是为国为民,心怀百姓。”
  “永安公主。近几日朝廷也在热议这位公主,她的夫君吐蕃王病逝,朝廷正为是否要接她回国,准备在太和殿开展一场辩论呢。”
  “据闻这场论理两方主要辩手,分别就是李大夫和蓬山王。”
  --
  吐蕃王病逝的消息一传入京都,居尘便开始为迎接永安回国做准备。
  她一壁要主考春闱,一壁又在想着如何打赢这场论理,已经连着数日歇在了书房。
  这一夜,当值内侍刚被她唤退回去休憩片刻,居尘坐在案桌前,点着一盏豆大的烛火,仍在苦思对策,身后一道长长的影子朝她笼罩。
  居尘眸色一动,猝不及防回头,迎面对上宋觅的脸,还没开口,宋觅一把从腋下将她举起,放到桌子上。
  居尘下意识朝外边瞥了一眼,书房的门不知何时已经被他锁上了。
  宋觅勾起唇角,目光落在她腰间的香囊上。
  “李大人,怎么当值还戴着避孕香囊的?”
  第87章 不论风雨,携手共度。(正文完)
  居尘悄无声息翻了个白眼,心想,还不是为了防你。
  自那日宋觅提出让她母凭子贵进他宋家大门,虽是玩笑,可他盯着她肚皮那一道略有炙热的目光,却也给居尘心里留下了一点阴影。
  女帝对他俩的事情逐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已经懒得管,随他去。
  但居尘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便也不愿在嫁给他之前,出现什么意外。
  宋觅将她的白眼尽收眼底,低低嗤笑一声,抬起她的下巴,同她接吻。
  居尘伸手一挡,捂住他的嘴,冷哼道:“你不是反对我的主张吗,还来找我作甚?”
  宋觅眼底漾起一丝温柔笑意,将她的手扒拉开,“本王不加入他们的阵营,如何给你通风报信?”
  居尘眼神微眯,“是吗?那你赶紧通风报信一下。”
  宋觅却用袖口将桌前的烛火一拂,屋里迎来黑夜。
  居尘视线骤然昏暗,再辨出眼前场景时,男子已经靠在她耳边,轻叼住了她的耳垂,“不急。”
  ……
  最终也没通风报信。
  宋觅想同她仔细说道的时候,她已经靠在他胳膊上,累昏过去。
  第二日,居尘整理好衣冠,转身再看向她那张案桌,一点儿不记得他昨日同她讲的那些对立观点,脑海中闪过自己横陈在上方的模样,只觉得不忍直视。
  清晨,第一缕阳光沿着宫檐洒向玉阶,太和殿门开启,官员陆陆续续进门,分坐两边。
  这是近日东都城最为热议的一件时事,各大酒楼俱在今日开设高台,聘请说书先生,准备实时汇报这一场辩论。
  宋觅与居尘在驰道转角再遇。
  居尘目光一滞,面色冷漠,同他泾渭分明到,仿佛昨儿晚上躺在他怀里的人,不是她一样。
  宋觅冷嗤了声,在她同一众女官和他擦肩而过的那刻,叫停了她的脚步。
  蓬山王神色肃然,冲着李大夫微一招手。
  女官们噤声不语,也不知他是不是想在争论前,先给对手施一番语言的压力。
  居尘咬了咬唇,只能朝他走去。
  宋觅站在转角,居尘缓缓过去,两人一面对着面,墙角便将他俩的身影蔽住,女官们那厢角度,只能看见李大夫的一片衣角,微微晃了一下。
  宋觅趁四下无人,伸出手,两人距离骤然拉近,他忽而偏头低下来,在她唇角落下了一个短暂的吻。
  居尘甚至没回过神。
  宋觅道:“愿今日,我是败方。”
  反对和硕公主回国的一方官员,皆以尽数入座太和殿内。
  居尘领着
  一众女官到达殿门口,长吸了一口气,正了正身姿,回眸同她们和颜道:“准备好了吗?”
  卢芸等人颔首,目光所触之处,皆是一片光明,“这一天,我们已经等很久了。”
  --
  当年和硕公主出嫁,蓬山王亲自将她送入了吐蕃。
  今时要迎公主回国,陛下原本的意思,是想叫宋觅再去一趟,宋觅躲了个懒,把这份差事,推到了旭阳身上。
  这还是旭阳头一回领到外差,却非她所愿,南边战事已歇,袁峥不日归京,她本想为他接风洗尘,同他和女儿一起吃顿团圆饭。
  结果临时被小叔拉去顶锅。
  下朝之后,旭阳拉住宋觅,质问他为何不去。
  宋觅:“给你一个表现的机会。”
  旭阳不以为然:“只是去接个人,哪来的机会表现?”
  宋觅眉梢微挑,不置可否,倒是居尘看出旭阳不情不愿,温言同她解释,宋觅的初衷,应该是想让她借此机会出京,看一看外面的风景。
  “看奏折,听朝臣说,与亲眼所见,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居尘道。
  旭阳有些明白过来,“你的意思是,这一路过去,肯定能看到很多不同的民情?”
  而旭阳作为一朵人间富贵花,裙摆无尘,从未涉足过一些泥泞之地,便也不知何谓真正的人间疾苦。
  居尘:“正是。”
  旭阳点了点头,“可我从来没去过那么远的地方,我也不会说吐蕃语,阿尘,要不然,你陪我一起去好吗?”
  旭阳双手挽住她的胳膊,左右一晃,居尘便和颜答应下来,完全没去细想旭阳并非胆小之人,即便没有出过国,也不是什么不谙世事的小姑娘,更没有揣测出,这其实是她与宋觅之间,不动声色的一场较量。
  宋觅不想同居尘分离太久,把差事推给了她,旭阳没能及时同袁峥团聚,便也不如他的愿,让他留京同阿尘卿卿我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