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夏侯通作为汝阴侯府庶子,幼时也曾有过一段安乐岁月。
  可长大后,他却开始痛苦。
  任凭他如何精通骑士,又有学问,可再怎样如何优秀,也抵不过嫡长二字。
  所有的努力都抵不过长幼有序。
  甚至他亲生母亲何氏也并不如何理解,觉得夏侯通有太多的非分之想。
  何氏出身农家,能被顺利选为妾室,生下儿子,已觉得面上有光心满意足,素日里也对正室十分恭顺。
  更何况母子二人在侯府日子不算差。
  在夏侯通看来,何氏是个上下尊卑腌制入脑的无知妇人,故虽有几分伤怀,却绝不肯听何氏劝说。
  朝廷暗遣使者,抛出橄榄枝,夏侯通也是伸手接住,
  但现在,宫里意思却是要去汝阴侯性命,夏侯通便有几分犹疑,始终不忍。
  那时裴无忌身为暗使,离间夏侯父子之余,他也不指望夏侯通能亲手弑父,准备暗暗将汝阴侯伏杀。
  但另一位同行人越止,就觉得复杂事情可以简单化,何须如此麻烦。
  越止是个顶级的挑货。
  “公子虽心存不忍,以为父慈子孝,觉得汝阴侯虽爱惜嫡长,也对其他子女情分不浅。可爱在哪里,权势便在哪里。这皇帝爱一女子,也会宠妾灭妻,扶着上正宫之位。这真情所致,歌女也好,倡家也罢,哪怕从前嫁过人,都是能做皇后。若真心爱惜,又哪儿容你这个亲骨肉只能分得些许微薄家资?一不小心就沦为寒门。”
  “陛下推恩,本可惠及诸子,可汝阴侯眼里,汝之利益未来,统统不算如何。他不爱你,你为何爱他?”
  夏侯通终于还是心动,再之后,他割下其父头颅向朝廷请罪,被赏爵位。
  裴无忌也忘不了彼时越止见着汝阴侯头颅时表情,越止眼睛里流淌欢喜和得意,兴奋得不得了。
  就像完成一桩大项目。
  越止甚至微笑:“这可真是有趣。”
  当然汝阴侯这样结局,其实于大局也是极好。有个好例子在前,庶子也能承爵。于是兄弟父子互相猜疑,从内部都杀起来。
  裴无忌不是善心大发之人,他也本欲暗杀汝阴侯,但越止以此为快,却令裴无忌心生厌憎。
  比丘尼讲究众生平等,故不食荤腥,裴无忌自无此胸襟。
  他也会食荤腥,以动物血肉为食。人吃五谷,吃五畜,是为了生存。食其肉,但不代表要将食物虐杀。似活吃猴脑,生割驴肉,以此为乐便是一种残忍。
  越止不仅仅是要完成任务,他是乐在其中。
  当然而今,裴无忌并不愿意在薛凝面前提这些,他不打算总跟薛凝聊薛凝,以此加深薛凝心中越止印象。
  裴无忌平静而认真:“没什么,只是我很小气罢了。”
  第166章 薛凝:裴少君懂得很
  而今薛凝也觉得并不好议论越止,她想了想,也转了话,说道:“清淑郡君回到京城,听说从前,太子十分仰慕她。不过那时,她似有些不愿意?”
  虽不愿意,太子也未勉强。
  虽未勉强,却仍将赵昭视为仙子一般。
  但旁人说赵昭迟早要嫁。
  那时太子空了正妃之位,身边女人身份高些的只有个王良娣,也有虚位以待的意思。
  赵昭闹些脾气,小孩儿心性,那也罢了。她那样出身,如此品貌,婚事自然绝不能自己做主。
  家里是这么个意思,太子又显痴心,也无非是一两年的水磨工夫。给足了赵昭面子后,赵昭必然会点头。
  不过也是计划及不上变化,而后太子被废,是为临江王。
  赵家
  那时自然战战兢兢,也不提赵昭婚事了。
  于是赵昭这么个美人出京城,和窦昭君一样,离京避了几年。
  待风平水静,赵昭才再回京城。
  她重回京城,声势极大,甚至裴后也出面安抚,加以恩宠。
  陛下虽已废后,可无过废后毕竟心中有愧,故仿佛被补偿一般,赵昭又被封为清淑郡君。
  那时甚至传闻,说宫里要赐婚赵昭跟裴无忌。
  谁想却是雷声大,雨点儿小。
  赵昭在京城留了半年,也未见定亲,居然又离京。
  这次是赵昭第二次回京。
  可今时不同往日,赵昭也不似从前那般风光。
  所谓声势几分靠捧,从前捧着赵昭的太子已故,裴无忌眼瞧着也要跟薛凝定亲。
  于是赵昭仿佛也没那么高不可攀。
  这次赵昭回京,亦不复从前声势。若田嬅还活着,大约也不会嫉成那样子。
  大夏讲究早婚,赵昭年逾二十,虽年轻貌美,也算年龄偏大了些。
  就跟裴无忌似的,之前裴后也操心裴无忌的亲事,为裴无忌跟灵昌牵线绞尽脑汁。
  故京中一些无聊之人也会嚼舌根,有几分赵昭从前太挑的意思。
  幸喜赵昭从前得意时也是性子温厚,与人为善,结怨不多,故议论的人也并不算多。
  不过人心就是如此,总有些无聊人喜欢嚼别人不幸。
  比如之前得了赵昭赏赐宫娥,一开始她还替赵昭损了薛凝几句,被赵昭顶了回去后,那宫娥也反倒对赵昭生了埋怨。
  她暗暗想清淑郡君傲个什么劲儿,太子没了,裴少君又挑了别人,指不定心里急成什么样子。
  那宫娥不免想,赵昭这个清淑郡君倒是装得很淡定。
  赵昭确实一副泰然自如的样子。
  她回了京城,入了宫,暗暗不知多少眼珠子盯着。那些背地里议论言语,赵昭也未必不知。
  但赵昭仍沉住气,抬着头。
  她如一朵大夏京城艳色之花,绝不会被轻易摧折。
  薛凝人在法华寺,八卦听了一耳朵。她对赵昭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直到今日,薛凝才亲眼见着赵昭,不过也未来得及说说话。
  赵昭果如传闻中那般貌美,可她究竟是什么样性子?
  单听传闻,薛凝其实对赵昭颇有好感。至少这位清淑郡君是个努力盼望得到婚姻自由的人,哪怕对方是太子,赵昭亦并不是那么乐意。
  而今京城暗有嘲讽之言,也未见这位赵娘子面上有什么软弱和失意。
  赵昭很有个性。
  但也许正因如此,反倒令赵昭心生杀意呢?
  裴无忌嗯了一声,目光望向薛凝。
  谈及正事,两人之间旖旎暧昧也淡了些。
  薛凝:“我只是揣测,不代表事实。”
  她总要寻几个侦擦方向。
  裴无忌点头:“我明白。”
  薛凝心里浮起一缕很奇妙的感觉,虽然她从前一直跟裴无忌吵吵闹闹的,但磨得久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也颇有默契。
  “先太子那时虽被废,可陛下对之也是颇为怜惜,甚至有几分愧疚。太子废后,只养于京城,并未逐去封地。再来就是那时候赵皇后并未被废后,而是赵皇后自行求去,而陛下也是答允。”
  “甚至赵家也未被牵连。”
  无论是顾忌亲情,又或者明德帝不愿意显得太酷烈以至于令世家反感激烈反扑,明德帝废了太子后也展露颇多愧疚。
  看着倒仿佛是有意补偿样子。
  所以太子一党心里始终有些指望。
  薛凝:“如果陛下想要补偿临江王,使其得偿所愿,娶到他心爱女娘,也不过是一桩小事。可赵娘子未必愿意——”
  当初太子风头正盛,赵昭都加以婉拒。而今太子已被废,这般苟延残喘间,赵昭自然更不愿意在废太子身上浪费自己青春年华。
  她如花美眷,如此绝色红颜,又岂能轻掷?
  她愿意投身这一潭死水?
  她若不想被摧择,那么也许便想解决问题之根源。
  那便是太子死了。
  裴无忌想了想,说道:“我与临江王不熟。”
  他与废太子素日里并不相熟,裴后也不愿意让裴无忌跟太子接触太多。
  “不过玄应一向跟先太子走得近,先太子才能不算如何,不过人品却是极好。若不然,玄应也没必要对之这般死心塌地。”
  “根据玄应所言,先太子虽是被废,倒没有非要勉强清淑郡君嫁他意思。反倒那时,他欲将原本服侍他的王良娣给扶正。”
  “他荣光不复,那王良娣却是个性子温柔,不离不弃的妇人。临江王落于谷底,失意之时,自才显出这位王良娣的好处。”
  “太子得意时,清淑郡君耀眼夺目,若能得之,亦能昭显太子尊贵。可当太子成为了临江王,也许赵娘子于他而言也显太过于耀眼夺目了。对于一个失意的废太子,他对着赵昭可能反倒是疲累。”
  薛凝没想到裴无忌不但知晓八卦,还能分析几句。
  她不免很是惊讶。
  薛凝:“没想到裴少君对这些男女拉扯也懂得很。”
  京中妙龄少女提及裴无忌,也无非说裴无忌不近女色,样子好看,但性子差劲,仿佛也不懂什么人情世故,冷冰冰的跟冰坨子似的,说话也刻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