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那真是脑浆迸裂,朵朵桃花开。
不知道范孟锤的开不开心,多年郁气有没有一朝疏散,但我估计他周围跟着的几个人可能这辈子都不想再喝豆腐脑了。]
王生:
刚和宇文吵完,他点了一碗胡辣汤醒醒酒气。虽然不知豆腐脑是何物,但想象了一下那个画面,他便觉得连胡辣汤都变得奇怪了起来,再也喝不下去。
[虽然范孟很疯,但做戏要做全套。霍八矢还是很有钦差风范的宣称这些人有罪,是奉旨处死,并当场任命范孟为河南行省都元帅。
因开封当时是河南江北行省的省会治所,衙门众多,所以他们当即开始巡视开封城内的各个官衙,没收官印、伪造虎符。一面调集河南江北行省的部队来开封,一面斩首开封城内所有元廷官员。
至此,元廷在河南江北行省的所有高官被屠戮一空,整个造反过程和卡扎菲政变一样荒诞而随意,只能让人大呼一声:这也行?
可见元廷的官僚体系有多疏漏和混乱。]
秦始皇:
李二凤:
所有听到的官员都觉得很无语,这漏洞也太多了吧?钦差的信物呢?旨意不需要仔仔细细查看印鉴的么?
那虎符说造假就造假了?调兵的时候没觉得合不上么?
还是说他们造假的虎符能合得上?那元廷虎符是制作的多简单啊,一点防伪技术都没有!
而且这范孟做出这一切总也的几日时间吧,中央那边就一点也没反应么?那个什么反汉的伯颜呢,就这智商还当权臣?
这不是一句元廷粗糙就能略过去的啊喂!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作者有话说】
我一定要给你们看看:
元朝权臣伯颜,有个很拉风的官衔,一身兼三十八职,通长二百四十六字,唤作元德上辅广忠宣义正节振式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秦王、答剌罕、中书右丞相、上柱国录军国军事、监修国史、兼徽政院侍正、昭功万户府都总使、虎符威武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奎章阁大学士、领学士院知经筵事、太史院、宣政院事、也可千户哈必陈千户达鲁花赤、宣忠干罗思扈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提调回回汉人司天监、群牧监、广惠司、内史府、左都威卫使司事、钦察亲军都指挥使司事、宫相都总管府、领太禧宗礼院、兼都典制、神御殿事、中政院事、宣镇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调宗人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事、提调哈剌赤也不干察儿、领隆祥使司事。
笑死。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6章 元末农民起义5
◎莫道石人一只眼◎
各个时空的君臣都在心里疯狂吐槽,却没想到后面还有更无语的。
[然后,更搞笑的来了。
范孟这边控制了开封,志得意满,满心只等着调集的部队来了之后就正式扯旗造反。结果有一回在酒桌上喝多了,一个叫冯二舍的小官试探着问:钦差大人在哪?我想去拜见一下,也好拉拉关系。
结果范孟大手一挥:哪有什么钦差,我就是!
冯二舍:?
冯二舍回去仔细琢磨了一下前因后果,立刻发现了这个惊天大秘密。然后他觉得,虽说元廷很烂,但范孟这个智商造反也不大可能成功,不如借他人头用一用,也好给自己加官进爵。
计谋都不用想新的,他把范孟骗出城杀了,然后用范孟的首级带兵攻进行省衙门,团灭了范孟的同伙,就把事情平了。
不得不说,真是元廷优秀的匹配机制啊!]
群臣:你们搁这玩呐?
怎么跟小孩过家家一样。
长安酒楼里,王生到底没喝下那碗胡辣汤,而是换了碗清爽的阳春面,他对宇文道:如此儿戏般,也不知这朝廷是怎么维持的。
宇文和他经常拌嘴,现在倒是没甩脸子,而是接话回道:其实也不算离谱,想那南北朝乱世时,如此闹剧也是不少,就说十六国时期,一个个或是政变,或是分土自立,不也简单的很。
王生听他这样说,便又反驳道:宇文兄这话可不对。十六国那些开国君主都是武人,手里有兵就是有权,生逢乱世有机遇也不奇怪。你看那范孟可是有兵权之人?别说兵,便是出身也是实打实的贫苦了--不然也不会以小吏入仕,苦熬这么多年也没人提携。
且这元朝却是能打下诺达疆域的,想必是武德充沛,就算内政乱一些,那将领和军队必然管理是很严的,竟然会让一个小吏钻了这种空子,当真可笑。
宇文这次倒是没抬杠,反而认同道:到底是漠北蛮族,以弓马征服天下也就罢了,可治理天下却是绝对行不通的。那些蛮族大部分连个正经文字都没有呢,又不愿意学我汉家文化,不然何至于连反诗都看不懂。
咸阳学宫,秦始皇只是静静的观看,没有任何情绪外露,因为他实在理解不了后世这些花样。
却听的那刘季略显遗憾的喟叹一声:喝酒误事啊!看来自己以后在咸阳也得少喝才是,这里不是他们村口,一旦自己最不严秃噜出来什么就不好了。
秦始皇:
[冯二舍后来有没有加官进爵不知道,但是权臣伯颜听说这件事后先是懵逼,然后一整个就是暴怒,因为河南江北行省是他培植党羽的大本营,就这么被一锅端了!虽然事件已经平息,但伯颜依旧不解气,又搞了一波大清洗。
河南江北行省的官员,当初被范孟杀了一波,现在又被伯颜清洗了一波,整个<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tags_nan/guanchang.html target=_blank >官场基本空了。就算事后重新调集了官员,对本地的掌控力也基本等于零。
回看元末农民起义,不管是直面硬刚元廷的小明王和刘福通,还是最后的三巨头张士诚、陈友谅、朱元璋,起家的地盘都在这广大的河南江北行省区域内,未尝不是因为两波清洗留下的滋润土壤。
这就是范孟这出闹剧给农民起义带来的深远影响。
大好人呐!]
朱元璋:!!!
恭喜东翁!李善长敏锐的抓住了那句三巨头,心里激动异常,毕竟他自诩谋士,自然是想要辅佐以为明主,在这乱世建立里一番基业的。
虽说什么从龙之功还太过于缥缈,但这天幕亲自盖章确认过得,他投靠的这位东翁必然是青史留名,那么自己肯定也在史书上有一笔。
这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实在是一份无法拒绝的天大荣耀。
朱元璋也反应过来,当即豪迈的大小起来,笑声里透出一股爽朗的朝气:咱以后也是一方枭雄!
他本就觉得和州那地方太过狭窄逼仄,不利于队伍发展,一直想过江来。但是当时不仅是郭天叙特意跟他作对,就连部队里一些跟随他的老人都提出反对,而且理由非常诚恳:集庆自古繁华,乃是重镇,一旦攻下,必成元廷的眼中钉,而且也怕义军兄弟在这里被花花世界迷了眼。
现在,他更确定自己走的路是对的。
元帅!胡大海等人也反应过来了,纷纷激动的给他道贺,他们跟对人了!
城外收粮食的老农纷纷互相问:咱城里新来的那大帅是不是叫朱元璋啊?
名讳咱哪里知道,反正肯定姓朱,我听人家叫过他朱公子。
上午俺看着他们好像打算在咱们这征兵来着,俺家二小子本来想去,让俺给拦住了,怕白送了性命,要不让他去试试?
要是这大帅能成事儿,自家小子也能捞到些粮饷好处。
我看这义军不比那些兵匪,不到处祸祸人,要是晌钱给的足,我让我那没了爹娘的侄子也去,省的在家吃干饭。
[伯颜这个反汉魔怔人,经此一事后更是癫狂。小铁锅在蛰伏几年后终于勾搭上了伯颜的侄子,两人一见如故一拍即合,里应外合终于扳倒了伯颜一党。
然后伯颜的侄子脱脱--名字就叫这个,成了元朝最后半个权臣。]
[脱脱上位后,小铁锅也终于开始亲政,他俩虽然能力都一般,但心里还是想好好治理国家。不仅修正了许多伯颜时期的乱政,还出台了许多改革政策,但这些政策都没有触及民族、财政、土地、勋贵这种核心问题,于是元朝还是这么深一脚浅一脚的继续烂下去。
而踹烂大元朝的导火索,又是我们的宇宙中心--曹县!]
李世民:这曹县到底是什么神奇的地方?覆灭了他的大唐的黄巢也是曹县人,难道有王气?
不对,应该是专门干翻别人的霸气。
李二凤有些恶趣味的想。
[曹县又又又决堤了。
说起黄河,那在宋金元时期,也是一笔烂账。
黄河泛滥问题起自中唐。我们都知道,关中地区当时作为政治中心已经千年了,关中平原再水土肥美、蔚然成林,也禁不住一代又一代的帝王和勋贵大兴土木,更禁不住过度开发的土地和超载的人口,直至关陇地区变成黄土高原,甚至河套长城一带出现了如今的毛乌素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