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这天幕,有失偏颇!
[鞑靼是明朝的老对手了,其秉性和其他时候的北方游牧民族差不多。一开始明朝武德充沛,对草原是绝对的压制。
到了仁宣期间,大明开始战略收缩,进入休养生息时期。按理说这个发展方向是对的,但明朝有一件事没做好,就是对河套进去的管理。]
朱棣这回可终于找到正主了,仁宣时期,就是他儿子和孙子嘛。
所以他狠狠瞪了身边的大胖子一眼:听听你做的好事!
[从秦代以来,对河套平原的治理与争夺就是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博弈的重要一环。因为他的地理位置实在太妙了。]
李世民点点头:没错,朕这十年在河套西边种了好多树!
[如果是中原王朝占据河套平原,那不仅可以获得优良马场和有着塞上江南支撑的数百万亩良田,还可以对蒙古草原形成主动出击的态势。
反之,如果是游牧民族占了,那么就是威胁关中的前哨基地。]
[仁宣时期因为北部防线的收缩,就已经有一些牧民跑到河套去定居,但因为人不多,没什么威胁,所以朝廷也就没在意。]
朱高炽松了一口气,心里暗想:这天幕能不能把话一口气说完,不要总牵连他这种无辜的人。
他对朱棣道:父皇,你听见了吧,我那时候人很少,没威胁的,而且让牧民去定居也是彰显我皇明的仁德。
仁德个屁!朱棣沉下脸教训了他一通,
不要以为天幕说你庙号是仁宗,你就骄傲起来了,你想想那宋仁宗有什么武功?在朝堂上也是被大臣喷一脸唾沫星子,毫无帝王威仪,你也想做这种皇帝?
朱高炽赶紧又低下了头,把嘴紧紧的闭上,只留着自己的三层下巴对着朱棣。
还有,迁居是迁居,你有没有做好编户统计?有没有防止间谍就近窥探军情?有没有归化他们内迁?
朱高炽:我哪儿知道,我还没当过皇帝呢。
好惨,挨骂的总是我。朱瞻基什么时候能长大,跟我一起看天幕。
[到了朱祁镇两次当皇帝的时候,北方防线跟筛子似的,到处都是漏洞,所以肆无忌惮跑来河套住的小部落越来越多。甚至到后来发展成,鞑靼的三大首领在大明的疆域河套平原打内战。
顺便还威胁了一下陕西地区。
朱祁镇,不愧是你。]
朱棣下定了决心,他要活的久一点,最起码活到他孙子朱瞻基娶妻生子,自己给他定好了太子才能安心闭眼,不然一旦让这个什么朱祁镇生出来了,那他在棺材里都得气的跳出来。
[不过朱祁镇这个人呐,运气是真不错。第一次当皇帝作出来一大堆事儿,有他弟弟给他擦屁股。
朱祁钰刚给他解决的差不多,诶!朱祁镇又复辟了。
然后他第二次当皇帝又惹出好几件烂事,诶!他儿子接着给他把屁股擦干净。]
[这投胎的运气,我属实羡慕。]
【作者有话说】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1章 明末农民起义8
◎为万贵妃正名◎
[朱祁镇的儿子就是成化帝朱见深。
当时他继位时,面临的是朱祁镇乱搞后留下的大明,不说千疮百孔吧,至少也是处处漏风。
外部面临着谁都想来踹一脚试试的危险外交关系,内部则是百万流民、天灾人祸外,他爹真的一辈子都在不遗余力的坑别人。
但是这些问题在成化年间都或深或浅一一的被解决。所以我个人认为,朱见深这个皇帝很不错。]
朱元璋欣慰:总算有个靠谱的后代了。
朱高炽也很高兴,虽然他孙子不行,但是曾孙可以啊。
这次总算不会无辜挨骂了。
秦始皇悟了,不管是唐朝还是明朝,这种两三百年国祚的朝代,都是靠着中期有个有为的明君,还能续命。
后世的朝代都这样么?像夏商周这种轻而易举几百年的朝代不会再有了吧。
毕竟黔首起义挺凶的,他就是受害者。
[但是朱见深给后世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不是他的守成功绩,而是他和万贵妃的故事。]
朱元璋:嗯?什么万贵妃,细说。
毕竟在他所熟知的历史,那么出名的贵妃只有一个,那就是杨贵妃。那一对儿亡命鸳鸯的名声实在不好听,咱老朱家可不能出这种事。
[唉,除了洪武和永乐,up主私心觉得,明朝皇帝里成化能排第三。结果这仨都被明朝的文官集团,尤其是晚明的江南士大夫黑的不轻。
可见我是跟明朝的文官三观不合哈哈哈,也侧面说明了明朝的文官集团意识觉醒,和皇帝之间关于君权和相权的斗争很激烈,所以不喜欢强势的皇帝。]
朱元璋心里大骂一声:放屁!什么相权,咱早晚得把丞相给废了,还敢辖制皇帝不成!
不过多年的上位者修养,让他轻易不会表现的这么暴躁,只是冷哼一声,把三才盖碗茶杯顿在桌案上。
绕是如此,那咚的一声砸在李善长等几个在场文官的心里,还是轻轻抖了一下。
这十年来,陛下威势日盛,早已不是当年和州城那个礼贤下士的温润朱公子了,他们不得不怕。
[说到成化,那我就私心的稍微偏题一下下,给万贵妃正个名。朱见深和万贵妃的爱情之所以被大家议论纷纷,主要是因为万贵妃是照顾朱见深长大的宫女,比他大十七岁。]
朱元璋:好家伙,猜反了,孙子你不往下找往上找是么?
朱棣又睨了一眼大胖儿子,轻飘飘说了一句:你的好曾孙。
朱高炽心里苦,这都什么事儿,后辈子孙就没有一个正常的、平常的、没有让人非议的么?
他决定挽尊一下:按说皇子身边伺候的人那么多,记都不一定能记得住,怎么会依恋一个岁数都能当自己母亲的宫女呢?那段时间皇权更迭反复,怕是这朱见深小时候过得不如意。
朱棣继续阴阳怪气:对,都是你那好孙子。
朱高炽在心里默默补了一句:也是您的,别客气。
果然,天幕印证了他的猜想。
[朱祁钰刚挑起大明重担的时候,为了稳定人心,是立侄子朱见深当太子的。但是后来他变卦了,想来想去还是想把位子传给自己亲儿子,于是废了朱见深。
但,天不遂人愿,朱祁钰唯一的亲儿子没长大就死了,朱祁钰身体也不好。他觉得可能这就是命吧,于是打算把太子之位还给侄子。
结果这时候,天空一声巨响,朱祁镇一个闪电五连鞭复辟了。约等于朱祁镇他抢了自己儿子的皇位。而且他复辟后,也不知道是什么心理,十分不喜欢朱见深,还差点想另立太子。
所以小朱见深的童年经历十分坎坷。尤其是废太子时期,身边只有当时还是宫女的万贵妃在忠心耿耿的照顾他。
因此朱见深对她的感情很好理解。
怎么,李隆基抢了自己相差三十多岁的儿媳妇就是感天动地的爱情,朱见深和万贵妃的患难真情就是朱见深畸形恋母?]
秦始皇倒是听的听开心,毕竟他这个时代,民风还是挺开放的,也想象不到后世明清时期,社会风气有多禁锢。
所以他很快就下了结论:必是那些儒生,不喜欢这个朱见深,所以只能抹黑这些事情。
一千多年了,这群儒生还是这种德行,现在就没少在他耳边嗡嗡乱叫。
[清朝修的《明史》里,对万贵妃极尽抹黑之能事,什么乱七八糟的野史都往上凑,说她长得特别丑,像个男人,还说她骄横跋扈,心地歹毒,自己的儿子死了也不让后宫其他女人生孩子。
黑长相这个就不解释了,拜托,明朝选宫女是有标准的好么?再说就算万贵妃真的长得一般又如何?患难与共、精神共鸣不比贪恋美色高级多了?
至于打胎小能手就更搞笑了,朱见深一共生了十四个儿子六个女儿,整个明朝除了朱元璋就他孩子最多。]
朱棣:
他不服,他和自己的徐皇后才是真正的神仙伴侣好吧。
[反正成化帝十八岁继位,第二年万贵妃就怀孕生了皇长子,可惜十个月就夭折了。生这个孩子时万贵妃已经是高龄产妇,此后再难有孕,因此陆陆续续有其他孩子出生--毕竟朱见深不是汉成帝,他是个出色的皇帝。
成化二十三年,万贵妃薨逝,朱见深伤心至极,半晌说了一句:贞儿已去,我也不久诶。
几个月后,明宪宗朱见深忧思成疾而驾崩,享年四十一。]
李世民听到这里也黯然神伤,他想起了他的观音婢,已经离开他七年了。
这两年他自觉身体也有些不好,但他心中还有一个夙愿未了,等亲征高句丽回来,或许他和观音婢的重逢就不远了。
[爱卿很感人,朱见深的政绩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