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所以他动摇了。]
秦始皇觉得有点恶心。
虽然他很多年没吃丹药了,但是听说这个嘉靖皇帝用这些东西来炼丹,就开始怀疑当初那些方士都是用的什么东西来给他吃。
幸好他不再求仙问道了。
朱元璋就更无语了,他被迫当和尚也就算了,后代怎么还有鳖孙主动去当道士的?
他上没上过学啊,看没看过书啊?不知道秦始皇就是吃丹药吃死的么?
真是一个比一个荒唐!
[严嵩又趁热打铁,拉拢不想复套的官员,说曾铣这是擅开边衅,还指使甘肃总兵仇鸾诬陷曾铣掩败为功、私吞军饷、贿赂首辅夏言。
嘉靖这个人有能力,但不多。
他操弄政治权术或许是顶级水平,但国家战略上十分短视。于是他将曾铣和夏言弃市斩首,也再不提复套的事情了。]
朱元璋又在心里大骂:这个鳖孙,实在可恶!
[自此之后,明朝再没挨过河套的边,九边防御一直是被动挨打然后防守的局面。
这也是万历时期,哱拜叛乱轻而易举波及了整个宁夏的原因之一。
宁夏离河套太近了,支援起来很方便。]
[而且,虽然李如松在当时是个战斗力不俗的将领,很快打退了河套的蒙古援军,让宁夏叛军孤立无援,然后被剿灭。
可明朝依旧没有能力、也没有人敢提恢复河套的事情。
出头不一定有好结果,那不如不做事。]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吏治就是这么败坏的啊!
[好了,下面是三大征之第二征,朝鲜战争。]
[我先说一句暴论,朝鲜半岛这个地方,自古以来都是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只不过最近几十年认贼作父了。]
朱元璋:?哪个贼?就他那个位置,周围哪儿有比华夏更强大的势力?
不会是日本吧?
离谱。
[万历十六年,日本太阁、也是著名的权臣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随即开始找借口征伐朝鲜。
那么他的借口是什么呢?
是朝鲜拒绝出兵和日本一起攻伐大明。]
[小鬼子不愧是你,这么多年真是敢想敢做。]
小鬼子这称呼有点耳熟,好像在哪里听过。
朱元璋开始仔细回忆起来。
[日本当时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战国时代,丰臣秀吉通过四处征伐,勉勉强强算是重新把日本给捏合到了一起,在名义上统一了。
之所以说是名义上,是因为战后日本依旧是分封制,各地的大名类似藩地亲王一般,掌军政大权,有如若干个国中之国。]
咦?
秦始皇表示疑惑,这不就是东周时期么?
相当于从战国退回到春秋?
[但因为分封的土地大小、贫富等不同,所以许多大名都很不满。
毕竟不患寡而患不均是通用的人性。
日本地狭人,当时的实际领地只有三个大岛,且物产贫瘠。
为了转移矛盾,丰臣秀吉制订了一个豪气冲天的战略。即通过武力先侵占朝鲜,再征服中国,然后谋取天竺,进而称霸亚洲。]
朱棣半晌无语,最后感慨了一句:他是没睡醒么?
[各位!大家看看这个战略眼不眼熟?
没错!这就是近代日本侵华的策略和路线,只不过上一次丰臣秀吉刚出门就被堵在了朝鲜,近代这一次差点成功了。
但也足以说明,日本狼子野心,几百年来一以贯之。]
朱棣:!
什么叫差点成功了?你给老子说清楚。
听到这里,朱元璋已经完全了解为啥后世对他设置的不征之国那么反感。
原来这些弹丸小国竟然也能侵入中原腹地呢?
看来统而不治是不行的,至少这大陆相连的朝鲜,得想办法拿下才行。
【作者有话说】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3章 明末农民起义10
◎两亿两白银◎
[朝鲜半岛,是中国大陆东北部延伸出去的半岛,称得上是中国边防的东大门。因为从朝鲜半岛可以进入辽阔的辽东地区,进抵山海关。
而一旦突破山海关,便是无险可守的河北平原。]
[所以对于有志于中原的北方政权,辽东-朝鲜一线,是他们必须要控制的地区,相当于河套至于关中。
只有把朝鲜半岛的控制权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中原王朝才能保证在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的影响力,维持朝贡体系。
而日本,则上千年来都在觊觎这个半岛。几乎每一次中原政权在朝鲜半岛的战斗,都跟日本有点关系。]
天幕上又详细展示了日本地区的地图,甚至标注了每个大名的姓氏和领地。
朱元璋和朱棣不约而同的让人赶紧记录下来。
毕竟在这个时代,地图堪舆是一门特别难的学问。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也派人四处去勘探地形,绘制成舆图。
但工部和兵部最后给出的成品,和当初天幕上的地图有很大差别。
自己的国家尚且如此,更何况是隔海相望的岛国。
[提起汉武帝,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的不世之功。尤其是霍去病,封狼居胥、饮马瀚海,更是后世武将所追求的最高理想。]
秦始皇冷哼一声,即使过了十年,他还是嫉妒那刘邦。
他几年前让蒙恬出长城痛击了匈奴,可也只是把他们赶出了河套地区。那些凶蛮的游牧部落还是聚集在阴山以北,随时准备南下。
可他刘邦怎么就有这么好的子孙运,能把匈奴赶到漠北?
[但是,在打击了匈奴之后,汉武帝还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出兵辽东,灭亡了卫满朝鲜,在半岛上设置了乐浪等四个郡,也就是后世的汉四郡。]
[后来,到了隋唐时期,半岛上除了高句丽之外,南部还有新罗、百济两个国家,也就是咱们现在这个韩国的祖宗--他们跟高句丽没什么关系,纯粹是给自己贴金。
就像是土耳其认了十六个野爹一样。]
大家都疑惑起来,这土耳其又是什么国家?
[唐高宗显庆五年,唐廷派了左卫大将军苏定方等人率兵征讨高句丽与百济,苏定方乃当世名将,所以叛乱很快被平息。]
李世民很欣慰。苏定位原本是李靖的先锋官,现在也成长为能独挡一方的将领了。这也是他打算留给太子李治的将领,果然打出了一番战绩。
而且,看样子稚奴的庙号是高宗,说明他皇帝当的不错。
经历了太子谋反未遂,魏王争储被贬变故后,他只能立李治做太子。
得知李治能在他百年之后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李世民老怀欣慰,觉得自己对得起江山,也对得起早逝的观音婢了。
[但就在苏定方班师回朝后,隔壁的日本却不甘寂寞,想要趁机入侵朝鲜半岛,进而攻打唐朝。]
[虽然近代日本给我们留下了惨烈的伤痛,但在当时,日本的想法基本等于是夜郎自大,十分的不自量力。]
李世民记得,他父皇武德时期,那倭国确实派人来过,但他们当时的态度并不是来朝贡,而是以平等的身份相交。满朝都没人理他们,所以他们就回去了。
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还是没半点进步。
[龙朔三年,日本联合百济的残部发动了偷袭。
唐代,尤其是唐初,大家都讲究一个出将入相,没有后世理学禁锢下那么文武分明。
所以,一个叫刘仁轨的粮草押运官,这回展现了他的军略天赋。
在刘仁轨的指挥下,唐军势不可挡,以少胜多,给日本开了眼,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叫盛唐,什么叫天下霸主!
日本经此一役,完全跪倒在大唐的身下,特别的恭顺。不仅数次派遣唐使来观摩学习,还将一些唐朝的风俗习惯保留下来,并在千年间发展出了自己的风格。]
[当然,千年之后他们把这些打上自己的标签,宣传是自己的文化,跟中国做切割甚至反过来嘲笑中国,那时后话。]
岂有此理!李世民大怒,拿了他们大唐的东西据为己有就算了,怎么还敢反过来嘲讽!
[此后中国和日本各自经历了数百年的动荡,一直到明朝万历时期,日本又在丰臣秀吉的带领下想要执行这个方案。
这一仗虽然不像唐朝时赢的那么干脆利落,呈现碾压的态势,但也让日本再次老实了三百年。]
朱元璋哼了一声,心想道:朱翊钧这个鳖孙总算干了点正事。
[一直到清末,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进行了近代化改革,增强了国力,于是又卷土重来。
双方在黄河以及半岛上爆发了战争,虽然有一些将领如邓世昌英勇殉国,但清朝的整体堕落腐败不可挽回。此战后,清廷向日本投降,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