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所以他现在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天幕上百炮轰城的画面。
[平壤一战,明军击败小西行长守城的一万多人,自身阵亡790人,而日军则损失了九千多,是一场碾压性的大捷。
拿下平壤后,又接连收复开城、汉城--也就是今天韩国的首都首尔,一路势如破竹,最终在一个叫碧蹄馆的地方遭遇了日本大军的堵截。]
[朝鲜的内政真的很拉胯,就算明军拿下平壤,后续大军的补给依然很费劲,而且当时他们半岛上还瘟疫横行,因此李如松打算速战速决,战线拉的很长,在碧蹄馆的仅为前锋,不到五千人。
也因为李如松的轻率进军,导致这部前锋被大量日军包围,几乎陷于死地。]
李世民倒不是很担心,因为他年轻的时候打仗,也经常仗着一手神射,只带少量精锐去冲阵或侦查,这李如松既然是名将,还有火炮,应该不会输吧?
[双方激战半晌,李如松亲自断后,明军成功突围后撤,但损失也不小,所以这一场,到底还是明军输了。]
李世民:行吧。
[此后明军一直和日军在朝鲜的南部四道反复拉锯。
而在海上,朝鲜水军的表现比陆军要好的多,因为全靠李舜臣在撑着。
李舜臣确实表现优异,数次击败了日本水军,毫无疑问的是朝鲜的民族英雄。但咱凭良心说,朝鲜能收复失地不至于亡国,靠的都是大明吧?
现在韩国人一味的谁李舜臣,可以淡化甚至抹掉中国明朝对朝鲜的救命之恩,甚至把李舜臣和拿破仑相提并列。
我只能说:emmmmm呸,不要脸。]
朱元璋等君王都暗暗纳罕:这个拿破仑是谁?听名字似乎不是国人,难道又是个外夷?
听上去是个名将,不知比韩白卫霍如何?
[丰臣秀吉为他的狂妄付出了代价,他现在已经不敢想什么拿朝鲜当跳板,去侵略大陆了,他只想如何体面的结束展示,保住现有的成果。
于是,大明派出了使者,去和日本洽谈。]
朱棣心想:到底是国力下降了,要是发生在现在,朕就绝不何谈,一定打到倭国老家去!
[日本方面提出了七个条件:
一、远嫁大明公主为日本天皇后;
二、发展明日贸易;
三、明、日两国武官永誓盟好;
四、京城及北部四道归还朝鲜,南部四道割让于日本;
五、朝鲜送一王子至日作为人质;
六、交还所俘虏的朝鲜国二王子及其他朝鲜官吏;
七、朝鲜大臣永誓不叛日本。]
朱棣勃然大怒,呵骂道:倭国这是在放什么狗屁,难道他以为还能和倭皇明平起平坐么?看来这李如松的火炮还不够猛,没把他们轰清醒!
朱高炽虽然也很生气,但还是劝了一句:谈判嘛,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很正常。反正我大明又不可能答应。
朱棣横了他一眼:就是因为你太体谅他们,他们才敢如此蹬鼻子上脸!对待那些官绅也一样,要意志坚定,不能手软!不然他们只会觉得你好糊弄,最后给你仁这么一个庙号,不过就是感谢你纵容他们!
朱高炽现在真想给自己一嘴巴,让自己非要说话,又无辜被骂了一句!
天幕根本没怎么说过他当皇帝的为政举措,反而是提到了仁宣之治,怎么父皇就认定了他是被文官愚弄的庸君呢!
[我只能说日本这是在想屁吃,就这第一条大明就不可能答应。
明朝自开国以来,就不议和不纳贡不和亲。]
朱元璋:没错!我大明就是这么有骨气!
[号称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当然还有后半句: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嘻嘻。]
秦始皇嘴角擒出一丝笑意来,这天幕,当真促狭。
开国之君是流民和尚出身,末代帝王自缢殉国,倒是很贴切。
[明朝这边也没好到哪里去,他们还是非常守旧的朝贡思想,只拿日本当成普通不听话的藩国对待,所以提了三点要求:
一、日军在受封后迅速撤离朝鲜;
二、只册封而不准求贡;
三、与朝鲜修好不得侵犯。
因为明朝推崇程朱理学,崇尚以礼治国,所以对待这些外藩小国都非常友好。哪怕有时候自己的实际利益受损,也为了所谓的天.朝上国的体面在坚持出血。
所以当时的藩属国非常愿意来明朝进贡,因为随便拿点什么破烂土特产以小国小部落的名义来进贡,都能得到大明价值数倍的回赐。
因此有的商人甚至冒充南洋小国的名义,一年来好几回。
之前讲过的瓦剌的也先,就来过。他还虚报使者人数,多报了好几千--因为明朝按人头给钱。
搞得连王振都生气了:你是不是觉得咱家像不会数数的傻子?
没给钱直接让他们走了,也是土木堡的一个伏笔。
这种事情很多,即使明朝后来限制朝贡的次数和时间,大家还是乐此不疲的来挖墙角。
大明在这方面,真的活像个冤大头。]
朱元璋:知道了,别骂了,朕以后一定好好教育子孙。
朱棣则是想起了自己以后派舰队下西洋的事情,看来下西洋不能一味送东西,得多捞点回来。
朝贡政策也得改改,不能让后世的人笑话我们!
第36章 明末农民起义13
◎关于唐太宗被射瞎了一只眼◎
[当然,明朝自己也知道自己到处撒币像个大冤种这事儿,但是对于大明君臣来说,花钱买藩属国的忠心和天.朝上国的体面还是挺划算的。
于是他们就把这种名义上回赐,实际上是扶贫这种行为,当做一种恩典施舍下去。
因此,这种跟日本和谈,他们依旧保持了这种心态。这三个条件,都透露出一个意思
这回知道你爹我的强大,才知道害怕了吧?
收你当狗是你的荣幸懂么?
但是因为你犯错在先,要受到惩罚,所以爸爸不能给你扶贫基金,以后你好好表现,爸爸高兴了还是可以给的。]
[其实这也不能怨大明。
嘉靖时期,鞑靼的俺答汗为了让明廷开通边境马市贸易以及允许自己去朝贡,一度寇边入关,甚至打到了北京城下,逼的嘉靖不得不接受。
所以,万历君臣以经验而论,觉得日本的心理可能也差不多。
只不过日本输了,所以大明的惩罚就是:扶贫基金没你的份。]
[而日本这边呢,和明朝进行沟通的是当初守平壤的小西行长,也不知道是不是被李如松那几百门火炮给轰怕了,在给丰臣秀吉的书信里并没有详细写明廷这种上国的心态,只说一切顺利。明廷这边,也就高高兴兴的派出了使者,准备去册封日本。
直到这时候丰臣秀吉才知道明廷的意思。
他气疯了,他觉得本来就是为了挑战大明的霸主地位才发动战争的,需要你给老子册封?
而且日本自有天皇,虽然早就成了吉祥物,是个傀儡,军政都握在幕府将军手里,但明廷似乎对日本的内情不太了解,以致于册封的对象是丰臣秀吉本人--这是拿他当天皇了哈哈。
所以隔了段时间,丰臣秀吉又起大兵,第二次开始发起进攻。]
朱元璋也不太了解日本的情况,因为之前实在是没空关心隔壁岛国,所以他很生气的问:隔壁怎么还有个天皇?
皇者,自然是天子。
而他朱元璋既然现在成为了中原之主,那天下只能有他一个天子!
有了解情况的大臣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日本的情况,他勃然大怒:放肆!不过弹丸一岛国,竟敢如此僭越!
傅友德立马附和:陛下说的是,外邦蛮夷耳,怎敢僭越称皇,也不怕遭天谴!臣愿领大军将那什么劳什子天皇抓到承天门外,让陛下审判!
徐达虽然没有明着拍马屁,但也说道:陛下,近来东南沿海有些骚乱,皆是倭国浪人武士勾结海盗,上岸进行劫掠,虽影响不大但不得不防。
朱元璋颔首,前几天看到奏报时他还有些纳闷,现在想来这就是天幕之前讲过的倭乱,几十个倭寇居然敢打他应天府。
宋濂起身反对:陛下,元世祖时,为了实现天下混元一统,曾两次发兵攻打过日本,均无功而返,甚至遇到怪异的大风,吹翻了上百艘战舰,导致差点全军覆没。元廷无德,自然不在乎折损多少兵士,但我大明不可如此,还请陛下慎重!
朱元璋摆摆手,没说话。
文官不愿意打仗他自然知道,自唐末五代武人互相征伐,只知道杀戮,甚至以人肉为军粮,实在让那些读书人害怕,所以从宋朝开始士大夫就不停的打压武人,趋于保守。
但赵宋确实没骨头,天幕也不止一次批评过。
现在他刚定鼎天下,还有许多事想做,可不能听这些文官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