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哈哈哈想起年轻时的往事,刘邦脸上不禁流露出一丝得意之情。
【那时候秦朝基层的官吏,一个月工资也就三五百钱,万钱差不多是三年工资了。
这一下子就轰动了,就连吕太公都听说有大客户来了,赶紧出来迎接大佬。
那刘季是什么人吕太公不知道,萧何还能不知道么?所以他赶紧跟吕太公解释,说您老不要听这小子的,他是本县有名的白嫖大事,别说万钱了,连百钱他都不舍得拿出来,您让人端两碗剩饭打发他就行了。
结果人家吕太公根本没听萧何的,也根本没问刘季万钱搁哪儿呢,带没带来,直接就把刘季迎到了上首坐着。
开席之后,刘季大吃大喝,毫不心虚,而且还肆意跟吕太公谈笑风生,从县令到吏员,从豪绅到村口要饭的,刘季调侃了个遍。
给吕太公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吕太公就赶紧去找萧何了解情况,问问这刘季是何方神圣,怎么那么狂呢?
萧何能怎么办?他怕兄弟刘季作出大祸来,只能把他老底都揭了,说他是沛县下辖的一个小小亭长而已。
但吕太公越听越惊喜。
刘季这小子是真不要脸呐,有成大事的潜质!】
邓绥被逗笑了,她对身边的侍女道:这天幕上的仙女当真诙谐,竟能如此随性评述开国之祖。
也不知道上天让她见到天幕这等仙缘,是好是坏?
【宴会过后,吕太公把刘季请到后堂,说:我看壮士你相貌堂堂,器宇不凡,将来必定有大造化。我有个女儿,二八年华,云英未嫁,你要不要考虑一下?
刘季一听还有这种好事?靠着吹牛逼白吃白喝不说,还白得了一个老婆,这玩意儿谁能想得到!
于是刘季欣然答应了。】
【吕太公的夫人知道这件事后很生气,质问他县令来给自己而儿子求亲你都没答应,非要说女儿以后能嫁给贵人。现在你找的贵人就是这个街溜子亭长?!你是吃坏什么东西了么?
吕太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
也就是封建时代经常嘲讽贬低女子的话:头发长见识短,老娘们儿懂什么?爷们外头的事你别管。
如果说吕母身为妻子和母亲还能问上一嘴,那当事人吕雉就更惨了,她连发表意见的资格都没有。
就这么嫁了。】
唉这一句话,倒让两个时空中的吕雉和邓绥同时叹气了起来。
身为开国功勋邓禹的孙女,在东汉这个与豪绅世家共天下的朝廷里,邓绥从小就知道自己将来是要入宫当皇妃的。
她的命运也由不得自己选择。
【关于吕雉和刘邦成婚时的年龄,有不同的说法。主要原因是关于刘邦的出生年月的记载有两种,《史记集解》里记载皇甫谧曰:高祖以秦昭王五十一年生,至汉十二年,年六十二。
这也是我们平日常见的说法。
可颜师古等注《汉书》时,在《高帝纪下》注释里写的是:臣瓒曰:帝年四十二即位,即位十二年,寿五十三。
差了九年。
咱们就按前一种比较广的说法来算吧。成婚时刘邦应该已经快四十了,但吕雉顶多二十。刘邦妥妥能当她爹了。】
刘邦举起金樽刚喝了一口酒,差点喷出来,大声反驳道:乃公当时春华正茂!
【刘邦乱吹牛蹭吃蹭喝,最后还白捡一个媳妇的事儿,千百年来都被视为传奇。更有人因吕太公和吕不韦同姓,所以调侃说:老吕家一脉相承的投资眼光。
那么,吕太公是真的有点子相面手段,能未卜先知眼前的街溜子以后有大作为,所以才豪赌一把把女儿嫁给他么?
up认为有更现实的理由。】
北宋真宗天禧三年,东京汴梁。
皇后刘娥正在福宁殿陪着生病的皇帝。
宋真宗倚在榻上闭目养神,听刘皇后讲成堆的奏疏一一念给他听。
陛下,圣人,天上有异象!
经过一阵慌乱,刘娥安抚好众人,将诸事处置得当,继续回到福宁殿。
因真宗这几年开始笃信道教,甚至下令写了不少天书,所以一听到回禀,就激动了起来,以为是自己诚心感动天和地,天上降下神谕了!
因此不顾病体,硬是让人给他换了朝服,坐到了正殿。
刘娥只能无奈的陪在下首。
【根据土的秦简记载:吏凡百四人缺卅五人,今见五十人。
也就是说秦朝至少在东部地区,也就是河北山东甚至江苏这些沿海东部,基本没有什么基层治理,底层官吏大量缺失。
而像沛县这种魏、楚、齐三不管地带,更是要大量借助本地乡绅地头蛇的力量才能取得治理。
沛县的乡绅或许不少,但地头蛇毫无疑问是街溜子刘季。
因为从县衙的吏员萧何、狱警曹参、管车马的夏侯婴,到豪强王陵、大商人屠夫樊哙,都听刘季的。】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里记录了这样一件事。
刘邦在当亭长的时候,有一次不小心误伤了别人,夏侯婴是证人。
结果夏侯婴进了监狱后,立马改了口供,力证刘邦是无辜的,咬死不承认。最后夏侯婴被打了几百下,坐了一年牢,刘邦一点儿事都没有。
怎么样,是不是有社会大哥那味儿了。
所以刘邦那就等于是沛县教父。
而吕太公举办这场宴会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想在沛县找个靠山,好让一家人安安稳稳在这里生活,不用再为了躲避仇人举家搬迁么?
所以他认清了形势,立马就把刘邦拉拢成了自己的女婿,属实正常。】
【而且up要破除一个洗脑包,刘邦真不算是什么平民。
和朱元璋那种真三代贫农变佃户再变要饭的不一样,刘邦家族相比要高的多。】
朱元璋一听,欣喜的想,天幕居然又提到他了?
自从上次天幕结束后,朱元璋为了挽救他的大明朝更加夙兴夜寐,却也有许多问题没办法解决。毕竟他也不可能真的活一二百年,然后对着每一个子孙都耳提面命。
只能力所能及的尽量把制度设计的更完善一些。
就这么过了好几年,连王氏王丽都被他彻底打服,举国内附了,天幕才又一次出现。
此时他正在仔细斟酌第一批派往高丽的官员。
高丽内附后,朱元璋仿照元朝旧事,将高丽变成朝鲜行省,设置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原本高丽区域内分成了八道,朱元璋没有改这个行政区划,只是把道变成了跟国内一样的府、州,设置知府、知州等衙门。
他知道,对于这些新打下来的地盘,许多官员不把他们当华夏子民看待,而是当成异族那样使劲的欺压捞银子,反而引起地方上民乱不断,久久不能真正的沐浴王化,归顺中华。
因此这第一批官员的认命就是重中之重。
在他思量的时候,许久未见的天幕终于来了,只不过听说讲的是吕后乱汉,他一瞬间没了什么兴致,听得也就不甚用心。
听到天幕把他和刘邦放在一起说,他心里嘿嘿一笑:汉高祖乃是真豪杰!
不过他可比刘邦活得久,治政时间长。而且也没有什么乱命恶政,那什么十大皇帝的排名,他应该比汉高祖高吧?
【刘邦的曾祖父叫刘清,是战国末期的魏国大夫,出生并活动于魏都大梁。而刘邦的祖父刘仁大约在五国伐齐后迁丰邑中阳里,被魏国封为丰公。
只有到了刘邦家里稍微从士大夫那个阶级没落下来了,但是有房子有地,也绝对算不上是穷人。
刘邦自己十几岁就开始四处游学,寻找自己的偶像信陵君,他的弟弟刘交也是四处求学。
不仅如此,刘交和穆生、申公、白生这些人一起,在浮丘伯的名下学习。这个浮丘伯,可是荀子的学生啊,换成现在高低也是在海淀区能买的起地下室学区房的那种。】
刘娥已经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了,但依旧风姿绰约,韵味天成。
她看向挺直腰背恭敬坐在上首的赵恒,轻声道:陛下只当上天在闲聊就好,不必过于紧张。
赵恒点点头:皇后说的是。
但依旧姿势不变。
刘娥心里默默翻了个白眼,心想着如果有朝一日她能把控朝政,第一件事就是那些劳什子道士都赶走,把天书都烧了!
不过这话她肯定不会说出来,于是她笑眯眯的对赵恒道:天幕说的这些,倒是第一次听说,以前只知汉高祖是亭长。
赵恒沉思一下,慢悠悠的说:朕觉得,那吕太公肯定还是有些相面的本事,能感知汉高祖的不寻常。
【所以这是一场毫无疑问的政治联姻,吕太公在沛县有了靠山,站稳了脚跟,而刘邦也得到了一个贤内助,和吕家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