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刘恒玩弄薄昭的过程也挺好笑的。
  文帝十年,薄昭突然杀了朝廷的使者。至于原因呢,完全不知道,史料里就是很突兀的记载了这一句话。up主我不负责任暗戳戳的揣测一下,说不准就是那个使者故意激怒薄昭,毕竟是大汉祖传的外交手段了哈哈。】
  一旁的薄姬脸色有些难看。毕竟她在宫里无宠,因此弟弟的支撑对她很重要。
  未来未来竟然会是这样么?
  【总之就是薄昭杀了朝廷派来的使者,那就是蔑视中央,是大不敬。可我们刘恒是什么人呢,他怎么可能明下诏令,去杀自己的亲舅舅?
  所以他让手下的大臣去跟薄昭喝酒。
  宴会进行到酒酣耳热之际,大臣们就劝薄昭:国舅啊,你现在犯下这么大的错误,按律法早该下狱杀头了。但是陛下顾念骨肉亲情,不忍心下命令。这个时候,你身为臣子,就应该为主分忧,主动自尽,不让陛下为难才是啊!
  薄昭:?
  另一个大臣也附和:对啊对啊,你这些年横行霸道干涉朝政,连薄太后的名声都被你连累了,现在不赶紧自尽做点好事,还搁这吃吃喝喝,你要不要脸呐!
  薄昭:???不是,你们有病吧!
  可能薄昭脸皮厚,所以他没往心里去,继续活的好好的。】
  【刘恒一看,你不想体面,那我只能帮你体面,送你上路了。
  于是他又召集了那群大臣,一人发了一件丧服。这些人都是老演员了,自然心领神会。他们穿上丧服直奔薄昭的府邸,到了门口就开始哭丧。
  哭的那叫一个真情实感,给薄昭府里的人都哭懵逼了。】
  【薄昭听着外面哭声震天,心里明白,刘恒这个外甥确实没打算给他留活路,连薄太后都保不住他,所以他磨蹭到最后,还是悬梁自尽了。
  刘恒又进一步收拢了权力。】
  薄姬快哭了,弟弟和儿子相比,那肯定是儿子更重要。但弟弟也是她最亲最信任的亲人呐,何至于弄到这般地步。她未来要好好规劝弟弟,将来若是真有成为皇太后的那一天,弟弟就安享尊荣就行了。
  她还在伤感,刘邦却拍手畅笑:好儿子,你可真是个小天才。
  【除了对内以兵不血刃的方式收拢权力,汉文帝刘恒对外交通也有政治智慧。
  这里举一个例子,南越的赵佗。】
  【赵佗本来是秦国的将领,秦始皇派他去平定岭南的。结果赵佗压服了岭南之后回头一看,好家伙,秦朝整个都没了。
  所以他堵住了中原南下岭南的通道,顺势就在当地当起了土皇帝,反正天高皇帝远,中原也没人在意他。
  汉朝建立之后,也是封了他个南越王的爵位。
  刘邦在世时赵佗还算老实,但等吕后上台,南越和大汉的矛盾摩擦就越来越多。赵佗不服吕后领导的大汉朝廷,吕后也想给南越一个教训。
  但是吧,那时候别说岭南,就是整个长江以南都没怎么开发过,没几个汉人,岭南那地方崇山峻岭地势复杂,还到处都是原始森林,充满瘴气。中原的军队很难适应气候和地形。所以吕后的出兵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这一下赵佗更膨胀了,觉得大汉也不过如此。因为在吕后去世后一年,赵佗直接僭越称帝了。】
  吕后一听,怒火就上来了。
  这老匹夫安敢!她匡扶这大汉社稷,死后竟然族灭。
  现在连个南蛮藩夷都敢忤逆,真是忍不了。
  【汉文帝掌握了朝廷局势之后,肯定是不能放任赵佗继续在岭南嚣张的。
  最起码,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这天下,只能有他刘恒这一个皇帝!
  于是刘恒派了陆贾去出使南越。】
  【当初南越归附大汉,受封王爵,就是陆贾出使拉拢赵佗的。所以这次也一事不烦二主,继续让陆贾去。
  陆贾带去了汉文帝写的一封书信《赐南越赵佗书》。】
  【我给大家概括一下这封信的内容。
  第一段刘恒表现的很低姿态,先说自己是高皇帝的侧室之子,被仍在偏远的代地就藩,所以和赵佗你不熟悉,以前都没有联系过。然后大概说了一下诸吕叛乱,大臣们非要拥立他,他才当上的这个皇帝。
  第二段第三段,语气仍然和蔼:听说你给隆虑候来信,想给你弟差事,还请求罢免长沙的两位将军。他已经罢免了其中一位,你弟在真定很好,他已经派人保护并修了祖坟。你发兵长沙之后,长沙不堪其苦,你南越更苦了,战争双输,将士伤亡,相应伤害他们的妻子孩子父母。情真意切,语气和蔼!
  尽管语气很和蔼,但里面的威胁也表达的很明确:你弟弟、你家祖坟都在我手里,我现在是保护,但是你要是冥顽不灵,那想伤害你的亲人挖你祖坟也十分分钟的事。
  第四段就是指责赵佗擅自称帝了。本来这块地是高皇帝封给你的,朝廷根本不会打你的主意,但是你现在僭越称帝,那就是想造反,想和朝廷对着干,是得不到好处的。所以还是劝你赵佗去帝号,恢复以前的关系,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
  然后给赵佗送了几十件王爵形制的衣服。】
  听了这封信,吕后也不得不承认,刘恒小儿,确实是个好的继承人。
  怎么就不是她的亲生儿子呢!
  【纵观整封信,字字谦和但字字锋利如刀,既通情达理又暗含威胁,对赵佗是软硬兼施。再加上陆贾这个老熟人能说会道,赵佗很快认错,说都是吕后那个女人坏,所以他才对朝廷不满。既然现在这个皇帝那么好,那他肯定是当个大汉忠臣啊。
  一封信,化解了岭南的危机,为大汉带来了七十年的和平。
  这就是汉文帝的政治手腕。】
  陈平听到这里,基本可以确定,宫里的天,要变了。
  【咱们讲了这么多,其实都是政治方面的,甚至都是一些帝王心术。
  那么刘恒在治理民生方面,到底如何呢?】
  【up主认为,刘恒在这方面做的很好,不然也不会成为往后的帝王标杆。】
  【从刘邦开始,一直延续到吕后、文帝、景帝,都尊崇黄老之学,采取的是无为而治的策略。说白了,就是让朝廷成为小政府,不过多干预民间的生产生活,让百姓能够自发的融合和发展,来弥合战国到如今几百年来被压榨的民间活力。】
  刘邦骄傲起来:乃公比始皇帝更厉害!
  【所谓无为,不是毫无作为,也不是漫无边际的放任,它有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法立而弗敢废,就是指立法之后不轻易变更,要循守成法。
  黄老之学中有赏罚信的思想,主张严格执法,即使皇帝也只有执道生法的权力,而不得犯法。汉文帝就是一位不以个人意志破坏法律规定而循守成法的皇帝。
  有一次,刘恒出行中路过渭桥,有人从桥下走出,使文帝乘车的马受惊而跑。廷尉张释之判处此人罚四两金。
  刘恒觉得冲撞御驾是大罪过,于是要求处死。
  但张释之向皇帝解释说: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共同制定的,如果我们轻易地改变法律,就会使人们对法律失去信任,不知怎样做才对。
  刘恒表示:有道理,廷尉做得对。
  所以在文帝元年,刘恒诏令除收孥连坐法。明令宣布:废除一人犯罪,家人收为奴婢及各种株连的法律。还废除了各种肉刑,就是断手断脚的之类的纯折磨人的刑罚。
  也就是取消了株连的罪责,这是继吕后废除除三族罪之后的又一司法进步。】
  【在经济上,文帝也始终秉持着贾谊提出的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这一基本方针。
  他将天下的田赋由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甚至有一段时间完全免除了田税。将成年男子的徭役改为三年一次,人头税也从每人每年120钱降低到40钱。
  这些,都是为了让百姓安心种田,发展人口和财富。】
  【甚至,他还出台了几个有争议的政策。
  比如入粟拜爵,就是号召百姓往边境运粮,根据运粮的数量给封低等爵位,享受一定的荣誉和特权。
  比如废除盗铸钱令,就是开放铸币权,允许民间私铸。
  比如弛山泽之禁,就是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所有山林川泽,准许私人开采矿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来发展盐铁。
  这几个政策短时间内能刺激民间活力与财富增长,但是留下了大量隐患,因此有争议很正常。但在当时,确实是有好处的。】
  萧何在心里暗暗思量这些政令,确实都是良策,只是不适合他们现在的情况。
  未来的事情还是需要未来去做啊。
  【当然,刘恒也不是真的什么圣人,up就发现他有个小毛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