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101节
其实这都是掩饰,在这个夜晚,日军正在不断调动,准备对宛平和长辛店地区进行全面攻击,而这个时间,则是在7月8日的凌晨5点,以日军炮击为开启!
日军炮击后,已有准备的宋哲元,立即下令给前线官兵:“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宋哲元当然不仅是要求固守,之前就已经从西华明确了日军进攻卢沟桥和长辛店可能的布局,按照西华的要求,29军在南苑的驻军即张自忠38师4个旅1.5万余人,全军压上,而郑大张骑兵第9师的3千人,到侧翼集结,准备利用骑兵的冲击力,从侧翼打击进攻的日军。
西华甚至直接以政治局的名义,递信给张自忠和郑大张这两位卢沟桥之战的主将,要求他们竭尽全力,不惜牺牲,若在日本人面前苟且偷生,西华绝不放过,追到天涯海角,也必然杀你们的全家。对于张自忠,主要是激励,说他在北平期间,被时人讥讽为汉奸,你难道就想带着这顶帽子去见祖宗吗?是汉奸还是英雄,西华等着看你的表现。至于郑大张,此人在李思华前世历史中后来投降汪伪,本来就不可靠,所以西华对他就只有实实在在的威胁。
接到信的两人都知道了,西华的眼睛在严厉地盯着他们,如果此战不拼上死力,恐怕早晚是死,而且还会戴着汉奸的帽子死。尤其是张自忠,他的内心全是雪耻激愤的心绪,这两年忍辱偷生,名节尽丧,自己哪里是个甘心当汉奸背叛祖国的小人!今日为国家一战,死则死耳,一死以雪吾耻!
主将的激昂心态,加之将西华的宣告通告了全军——英勇奋战者,西华嘉奖,未来家人享受西华军属待遇;逃跑偷生或者叛变投降日军者,格杀勿论,跑掉的人未来被西华查到,还是一个死!家属都要发配青海!
这使得29军前线的官兵战斗士气,完全被动员了起来,这就是国战,拼将十万头颅血,换我大好河山回!就当自己已经死了吧!
而日军出动攻击宛平的兵力,也远远超出了李思华前世历史中调动的兵力,整整有2个旅团,超过了1万人,火力更是远在38师之上!
火星撞地球,7月8日的凌晨,在宛平城内城外,卢沟桥头,多个地方,双方发生了激烈的对战,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战!
张家口附近的简易机场。这个机场很简易,因为是短暂的时间里快速布置的,大量的工兵仍然在机场施工,还有无数的民兵,充当修筑机场的劳动力。虽然简陋,但是已经可用了,而且规模很大。
200架c-47运输机一批批地转动螺旋桨,他们将装载着4000名伞兵,一部分无需空降,会降落南苑机场,那里已经被特种一师和宋哲元37师的一部控制,而在其它的几个地点,则开辟了专门的空降场。
这只是第一批伞兵,接下来等到运输机回来,还有5批,第1空降军的2.4万名伞兵,将空降北平,实施北平保卫战。
在开始批量获得c-47运输机后,李思华立即与中央军委协商,挑选精锐士兵,组建了一个空降军,用以实施战略任务,由聘请的德国专业教官,进行培训。空降军的军长,由她在海南根据地提拔起来的谢忠担任,目前全员2.7万人,这一次是除了基地以外的全部人员,都投入了北平保卫战。
在6月占领张家口后,军委立即安排通过京张铁路,运输了一批火炮和炮弹,派遣两个炮兵团,提前进入北平南苑,在北平南苑,有已经活动着的西华特种一师,在他们接应下,提前储备了火炮和炮弹,以及其它弹药,等待西华空降部队的到来。
这种空降战术,现在的日军是做梦也想不到的,历史上日军开始有伞兵,还要等到1940年,在观察到德国在欧洲战场上对伞兵的成功利用后,日军才发现,原来新的时代出现了新的战术。
不过由于日军对于新科技接受的迟钝,日军的伞兵几乎是二战全球伞兵的最大笑话,被训练他们的德国专家评论为:“世界上战术和技术最糟糕的空降部队”,实战中屡次出错,伤亡很大,而其最大的战果,就是误击其它部分的日军——所以被称为日军的耻辱兵种。
训练了一年多的西华伞兵,可不是那样的弱鸡,按照德国伞兵专家的评价,西华伞兵并不逊色于德国伞兵,西华伞兵使用的c-47运输机,也不逊于此时的德国伞兵使用的运输机,每架飞机都能载运20名士兵,基本的作战效率是相似的。
从张家口到北平玉渊潭,空中的直线距离大约是185公里左右,计算下来是c-47的40分钟左右航程,所以可以保证2个小时不到就来回一趟,加上加油和飞机检查的时间,大约是2个半小时一个来回航程,6个批次,总计需要15小时的时间。
7月7日晚上8点左右,接到日军在宛平城外演习的消息后,西华已经清楚,日军即将进攻,于是从大约晚上8点半开始,第一波次的伞兵,已经出发,他们的第一次真实战斗,就是高难度的夜晚空降!
不过特种一师早有准备,他们在实现确定的空降场周围,准备了大量的火堆,又向空中发射了大量信号弹,使得伞兵勉强可以辨识现场,因此空降到范围之外的伞兵并不多,而且很快能够归队,大量的纠察队布置在外围,为他们引路。
伞兵全部到齐,需要到中午11点左右。在凌晨4点半,前期3批伞兵大约1.2万人,已经提前会和了两个炮兵团和特种一师的部分部队,开始向长辛店、卢沟桥和丰台前线进发,以接替预计会有巨大伤亡的29军38师各部。
凌晨5点,日军开始对宛平、丰台等地的29军前线开始炮击,虽然29军早有准备,掩体工事的修筑,按照他们的军事要求,已经很用心,但损失还是很惨重,因为日军推上了一个重炮旅团,其兵力在6000人到7000人之间,倒是不算太多,关键是有24门150mm重榴弹炮以及16门100mm加农炮,这40门大炮,对于38师的压力可太大了,在重炮的15分钟轰击下,38师,确实损失惨重,还未短兵相接,就损失了至少1/5以上的兵力,让张自忠的眼睛都红了。
但就在日军重炮旅团开始肆虐的时候,西华派遣在前线的观测组,已经将炮群的位置测出,并用无线电设备发出。
已经在空中的赤龙俯冲轰炸机群接到了指令,他们立即以190km/小时的巡航速度,向着前线飞去,这批48架轰炸机是在4点半就向北平方向起飞的,用意就是随时支持前线的战斗。而在接到无线电报告后,其余96架轰炸机全体起飞,总计144架赤龙轰炸机,要给日军带去死神的呼啸!
仅仅在日军重炮旅团完成轰炸后15分钟,在日军步兵正与守卫战壕的37师士兵们前锋们死斗的时候,赤龙光临了,按照观测组的指示,他们准确地寻找到了重炮群的位置——日军的重炮旅团根本没有转移,狂妄自大的他们,根本不认为中国军有威胁他们的可能,而现在的炮位对于攻击战壕工事是非常理想的,他们正准备,如果步兵这一波未能攻下38师的阵地,在步兵后撤后,他们就再次轰击38师。
当听到空中死神的呼啸,有些没见识的日军士兵还欢呼,他们以为飞机都是他们日本军才有的,但是旅团长他们大惊失色,这一次战斗,没有安排陆航支援啊,而且这种飞机声音从来没有听到过,一定是敌军!赶紧转移隐蔽!
然而一切都来不及了,当赤龙机群俯冲到800米以上低空时,一片乌云似的炸弹网,向着重炮阵地落了下来,旅团长怔怔地站立着,看着这一片弹雨,重炮群完了,他这个旅团长,将成为皇军历史上的污点,还活个什么劲?
周边的情报官,一点拉住他们长官的意思都没有,他们都已经呆滞了。
弹雨落地,连续的爆炸声响起,整个重炮阵地,堆积有大量的炮弹,这个时候发生了无数的二次爆炸,使得整个阵地成为一片火海,而40门重炮,全部炸成了碎片,飞舞在空中。而无数炮兵的哭喊声,在炮弹的爆炸下,显得那么微不足道,顷刻间,死伤遍地,满目狼藉,日军的重炮旅团,在赤龙机群的一击之下,灰飞烟灭!
前线的战场,似乎都因为后方的这次大爆炸而停滞了,日军的攻击出现了迟滞,而张自忠带着38师,就利用日军的迟疑,将他们全部反击出了阵地,终于熬过了这一波连续的攻击!
第162章 北平阻击战
日军第20师团长川岸文三郎听到汇报,犹如一桶冰水,浇到了他的脑袋上。
他是卢沟桥事变后,日军组织进攻的前线指挥官,进攻的两个旅团都是来自他的麾下,在前面的进攻中,他已经深感29军抵抗的强度,这些中国军现在不要命的,他们的顽强让他深感意外,不过他在日军中不算那种特别狂热的,偶尔还能正常思考对手,在他看来,对方无疑认为这是国战,所以士气上来了吧。
不过他也没有太过重视,情报官已经摸清了对面29军的布置,主要就是38师的1.5万人,还有昨晚在侧翼,曾经成功地袭击了皇军一次的少量骑兵。在皇军超过万人部队的攻击下,他不相信对方能抵抗多久,何况他还有一个重炮旅团助阵。
他本来担心的,是38师的长官,现在明显是视死如归,多少部队被打掉,就有多少部队补充到一线,不惜血本,这让他觉得今天一天之内,击破防线的可能性有点低,然而现在敌军(肯定肯是西华)突然轰炸掉了重炮旅团,这就让战局大大复杂了,38师现在肯定是士气大振,而且西华公然加入战局,他们是否已经从察哈尔出兵了呢?必须立即电告上级。
最后他的决定,是立即报告上级,但是对38师的进攻不能停,开弓没有回头箭,西华刚轰炸了一波,短时间应该也没有其它支援的手段,当然需要哨兵注意观察空中的情况。
日军很快恢复了攻势,但在士气大振的38师面前,短期就成为了绞杀战,双方都杀红了眼,阵地上打成了一锅粥。
这个时候日军在华北前线,已经组建了华北方面军,总领华北作战,而司令官变成了寺内寿一大将,原来负责的华北驻屯军司令香月清司,只能变成了他的手下——华北方面军第1军的司令官,香月手下的第2师团长,就是著名的冈村宁次。
在一向自诩谋略的岗村看来,包括他的上司香月清司在内,甚至是司令长官寺内寿一,都是一帮只知道争权夺利的蠢材,当下他们被胜利的“希望”所诱惑,完全失去了正常的理智。就在今天上午,消息灵通的他接到东京军中朋友拍来的电报,知道作战部长石原莞尔知道昨晚日军发动的消息,急得跳了起来,破口大骂,从寺内寿一骂到了香月清司,石原本人就是陆军,结果连“陆军马鹿”这样的粗话都骂出了口,可见心态有多么气急败坏了。
对于石原的破口大骂,岗村是真的感觉“于我心有戚戚焉”,他对于10月计划是赞成的,现在提前3个月发动,有多少利益呢?日军大量的预备役刚刚参军,训练未精,而且武器弹药还在低水平的储备上,现在发动,太冒险了。作为一个喜欢研究对手的“学者型”将军,他对于西华看法的严厉,还在石原之上,所以这次进攻平津的战役,他内心非常担心。
不过对于昨晚的行动,他虽然反对,他仍然觉得他还是低估了西华,很可能西华也不会让日军从容组织到10月份,西华的轰炸表明,西华已经充分地准备对日军作战了,否则不会反应那么及时。
得到第20师团长川岸文三郎的消息,岗村立即向他的上司即香月清司建议,认为西华必然已经全面参战,我军前线的兵力不够了,在河北的25个师团,必须立即全部行动起来,攻克平津及河北沿海港口,尤其是天津,保住撤退的后路。这让香月很是生气,他娘的现在就要保后路了?失败主义!
岗村解释说,这是谨慎的用兵之道,至少这样做没有什么坏处。香月这才听了进去。
寺内寿一在河北天津附近,立即召开了军事会议,讨论平津攻势,会议上吵成了一团,一时没有结论。但接下来一系列新的情报,使得争论立即被结束,日军必须全面动员了。
首先是进攻宛平等北平南苑的部队,再次遭到了西华轰炸机部队的轰炸,对方出动了百架规模的大机群,日军临时调集的上百架战斗机群,并没有能够驱逐这些轰战机,因为西华也派出了护航的战斗机群,双方在华北的空中爆发了战斗机的角斗,而日军陆航引以为傲的飞行技术,并没有帮助他们取得胜利。
对方飞机的性能,明显在陆航的“中岛91”之上,战斗中击坠的交换比,几乎达到了4:1,陆航牺牲4架飞机,才能打下对方1架。日军飞行员认出了其中一款飞机,是美国的p36,也要比中岛91好一些,至于另外一种德国风格的飞机,还不知道是什么,但那种飞机,简直是可怖,中岛91完全不是对手。
今天的空战,日军陆航可谓大败,震惊了整个陆航,他们紧急要求加速研发中岛一式“隼”战斗机,否则当下的陆航,无法成为西华的敌手!历史上,中岛1式“隼”战斗机是1937年研制,1940年才投入战争。现在必须要加速了,陆航的现役战斗机,与西华的p36还可以斗一斗,97式可能在机动性上,还超越p-36,但在那种德式战斗机面前,就是“等待击毙的火鸡”!
由于战斗机角斗的空中战役失败,西华的轰炸机群,得以充分地轰炸了前线20师团的2个旅团,甚至让师团长川岸文三郎,都负了轻伤。而由于日军的阵线比较密集,损失非常大——百架机群可以扔下7000枚炸弹,相当于把日军的前线犁了一遍,使得日军几乎损伤了1/3的人马,38师趁机反击,日军一时被打得节节后退。
这两个旅团为主的1万多进攻部队,已经损伤过半,短期没有进攻的能力了,可以说,日军攻击宛平这一带即北平南苑的任务,暂时失败了。
另外一个消息也已经被证实,那就是西华的陆军正式出动了,从张家口察南一带,向着北平迅速扑近,按照侦察机冒死取得的情报,西华的大军,前锋已经出了张家口,按照两地相距只有200多公里的距离,预估西华军的前军,4~5天即可就能抵达宛平附近,展开对日军的攻击。
可惜几架侦察机几乎都被击落,只有1架侦察机在负伤之后,勉强飞了回来,也没有取得精确的情报,而结合从特务机构和汉奸那获取的情报,也只能知道这只军队的规模非常庞大,恐怕不下于20万兵力,地面侦查人员实在难以取得精确情报——在西华军行军的范围的无论哪个方向的10公里内,都有大量的侦查部队,如同筛网一样的散开,多名情报员牺牲了性命,也无法确定西华军的精确规模。
日军华北方面军的指挥部里,将官们都安静了下来,这些之前被“大功和荣誉”冲昏了头脑的家伙,在这两桶冰水的浇灌下,终于清醒了过来,哪有那么容易的大功和荣誉?
岗村趁机建言,日军在宛平前线,目前主要只有2个师团,即20师团和第109师团(师团长山冈重原),加上一些其它部队,总共只有接近7万人,而此前的进攻,几乎已经损失了6千人,总兵力已经不足6.4万。
现在看起来,西华3~4倍于日军的兵力,会在4~5天左右的时间就赶到,而北平宋哲元部,目前的抵抗意志也很坚强,日军很难在两三天内,完成攻占北平的任务,而攻占后还需要据守,其它日军的支援,至少需要7~8天。
所以日军在宛平的继续进攻,是非常危险的,稍有不慎,就会陷入西华军的包围。因此岗村的建议是,先从北平撤退,重点放到天津,立即占领天津,而在华北的其它师团,全面发动,占领河北,然后集中大军,进攻据守北平的西华!
岗村的策略立即遭到了多数人的反对。开玩笑,北平就在眼皮子底下,现在放弃,简直是对皇军历史的侮辱,先辈有知,都要从棺材板里跳出来了!5天又如何,西华军规模是皇军的3~4倍又如何?不见得日军到时转攻为守,坚守5天等待日军援兵都做不到!
所以最终,岗村的这部分意见完全被批驳,会议决定20师团、109师团以及其它部队6万多人,全线扑上,必须在3日内进占北平,在进攻过程中,利用中国军的工事,加以修整,随着西华军到来,随时转为守势。同时立即命令距离最近的岗村第2师团,以及板垣第5师团、谷寿夫第6师团、吉信良辅第9师团、土肥原贤二第14师团,这5个一线师团,以及110/111/112这3个二线师团,总计8个师团27万兵力北上,与西华军在北平附近决战,以30万对20万,一举击破西华军!
其余的策略,采用了岗村的建议,在河北方向,剩余全部的17个师团约40万军队,全线出动,占领整个河北,重兵集中于沿海,在山西与河北的边境则布置部分兵力,形成“前轻后重”的格局,如果在山西方向遭到攻击,那么沿海重兵,就可以针对性的支援。
日本华北方面军的军事会议结束,岗村没有再反对,方面军的部署,他也暂时挑不出毛病,但是始终心中有所怀疑,总有种不祥之感,但是又不知道从何而起。
岗村的不祥之感,当然就是日军对西华军出兵的规模,完全估计错误,西华直接出动了180万兵力,以国战之决战的态势,踏入了战争,而日军还在以为是最多双方几十万人的“大战”。
7月8日白天,卢沟桥事变震动全国、震惊世界。全球国家的主要报纸,几乎都出了号外,即使是欧美国家。因为所有人都认识到,这不是普通的战争,这是一个列强与一个复兴国家之间、你死我活的国战,是超级规模的战争,所以重视的程度自然不是普通战争可比的,而全球各大强国,要求自己在华的武官或者外交机构,获取战争情报的第一手资料的要求电报,雪片一般地发到了在国民党南京的机构中。
7月8日白天,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中国军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周恩来按照事前的计划,向全国发出通电: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而此时的国民党,也没有像李思华前世那样拖沓,而是同样在白天的公告中,表明“最后关头已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表面上,确实表现了对日本的最强硬态度,全国民气,因之鼎沸!
不过李思华和毛泽东看了蒋介石的发言,却为之慨叹,全篇宣告之中,虽然不乏漂亮的语句,然而却没有公开宣布与日本断交,其“首鼠两端”的心态,可见一斑。在中央军委的办公室内,毛泽东对李思华说道:“蒋介石,还是没有放弃与日本帝国主义媾和的心态。”李思华点点头,她对于蒋介石,本来就不存在期待。
西方列强,也深感震惊,尤其是在华有重大利益的英国,更是为之焦躁,可是在内阁会议之后,却发现自己很难做什么。根据情报,西华与日军的战争,是百万军队级别的大战,此时的英军,对于德军的警惕已经很高,而且就是抽调全部的英国陆军,对于这样的战争,几乎也没有干涉的余地。
至于外交努力,西华会理会英国才怪呢,这个势力,本来就是从打击英国开始起家的。而日本在当年日英同盟解体后,对英国的态度转为敌视,现在的影响力也很小。
其它的西方列强,基本上都是唯英国是从,他们自身的能力有限,其实就是跟着英国喝汤,根本对于交战双方,是毫无影响力。法国比较焦躁,可是法国的压力更大,直面德军嘛,哪有在远东活动的余地?
美国则是一种看热闹的心态,交战的双方,此时都从美国大量进口物资,对于经济危机下的美国,不无裨益。
各国在华的武官,都或者向西华、或者向日本提出了前线观战团的要求。向西华申请的国家比较少,因为有关系的少嘛,而且西华素来又不鸟他们,根本就没有建立起关系来。所以到西华这里组成前线观战团的武官,就比较少,主要是苏联、德国和美国的武官,其中美国的武官,还是紧急通过美国国内的关系,通过安华集团联系的。
此时在天津港,有英、法、美、日、意五个国家的驻军,也就是当年的八国联军,在1901年逼迫满清签订《辛丑条约》后取得了驻军权,苏联成立后交还了俄租界退了出去,而德国和奥匈帝国一战失败后,丢了租界,所以还有五国。
其中美国驻军最为有名,原时空1912-1938年,驻守天津的是美军第十五步兵团,马歇尔、史迪威、魏德曼、沃克、李奇微等著名将领都曾在此服役。这就是美军训练高级军官的方法之一,通过参与海外驻军管理,了解国际情势和训练国际性的眼光格局。
所以最先在中日双方的“前线观察团”参与的西方武官,几乎都是来自这些驻军的军官,而一些在南京政府的武官,此时正紧急赶往华北前线。
第一批参与“观战”的武官,就目睹了北平攻防战的一部分。
日军从7月8日的傍晚起,其前线兵力就全部聚集,向最前线运动,1天后的7月10日的上午,全部兵力已经部署到位,对于38师的阵地,就开始全面进攻!
然而日军并不知道,就在昨晚,38师已经撤出了阵地,接管的,正是2.4万名西华的伞兵,以及两个加强炮兵团,特战一师没有参战,他们的战场不在正面上。
此时西华方面的武官团,尚未成立,但在日军方面的“观战团”,在7月10日已经从天津赶到,日军也没有回绝他们的要求,一是以为自己在进攻中必然有优势,可以让西方诸国,见识皇军的强大;二是外交考虑,总不能得罪难么多的西方国家。
所以他们就目睹了一场难以置信的战争。
日军开始进攻的时候,就已经很让他们吃惊了,一望无际的步兵海,低头匍匐前进,熟练的战术动作,让他们很快确认这是精兵。等到日军停止前进,日军开始炮击——他们又调遣了一个野炮旅团,几十门重炮开始向中国军阵地开始轰击,可是对方的反应很快,也有几十门重炮,听声音就知道是150mm的重炮,开始密集地反轰日军的炮群位置,双方的对轰,立即引爆了整个战场!
日军指挥官,川岸文三郎和山冈重原,相顾愕然失色,38师或者其它宋哲元的部下,哪里来的重炮?难道是西华军?可是西华总不可能飞过来呀,他们还在张家口到北平的路上呢?其实他们猜得没错,就是飞过来的,只不过这个时候他们的战争概念,还没有“伞兵空降”这个概念。昨天上午在北平可以被看到的天空朵朵伞花,虽然被大量北平人议论,可是日本特务也没有这个概念,他们的汇报说不出个所以然,当然没有被日军情报系统重视。
在中国军重炮的还击下,日军重炮旅团的攻击并不占优势,对方炮击很准,好几门旅团的大炮被毁,被迫停下炮击,开始转移,这个时候他们的转移动作,已经被特种一师盯上了。
炮击没有奏效,两位日军指挥官也不能等下去,各国的武官们都在看着他们呢,绝不能丢了皇军的脸面!命令下达,步兵全线攻击!
日军的攻击还是非常迅速而熟练,武官们都看得频频点头。日军的士兵,不是傻傻地前冲,而是不断迂回,形成了一个个的小组,以精妙的战术动作,逐步接近对方阵地。有些小国的武官,已经看得脸上失色,自己国家的军队可做不到这样的精锐,这个时候,已经没有看不起日军的西方武官了。
对面中国军的阵地比较沉默,对于日军的接近,并没有大规模的反击,但零碎的枪声中,仍然可以发现射手的精度极高,随着枪声,那些战术精妙熟练的日军士兵,也一个个倒下,这让武官们也感到震惊,他们一向看不起的国民政府军队,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孱弱嘛。
就在此时,西华军的另一个炮团,命令下达:“开炮!”
第163章 北平攻防战的突变
在西华军步兵阵地的后面,整整700门的博福斯m34高射炮,这个时候炮管的角度,都调整到了大约是45度左右——让出膛的炮弹形成比较标准的抛物线。一门炮4个人伺候,基本把一个炮兵团用到了极致。
随着团长的命令,700门高射炮开始发射,一分钟120发,就在一分钟的时间内,整整84000颗炮弹出膛,在空中形成了一大片的密集火线,留在前线观战的张自忠等一些29军的军官,都张大了嘴,太吃惊了,这是他们打了一辈子仗,都没有见到过的火力!
日军攻击的前锋,立即被淹没在了炮弹爆炸的烟尘之海里,在这样的打击下,前线采用什么样的战术结果都是一样的——成为炮灰!
日军前锋受挫,让两位日军指挥官大为震惊,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根本不认为当面之敌是29军的38师了,当然是西华军!否则怎么可能有这样皇军都没有的火力?虽然不知道西华军是军如何进的北平,但现在显然不是思考这样问题的时候,对方火力太强,日军步兵现在的进攻就是炮灰,必须立即撤退下来,重新组织攻势!这个时候,他们还在考虑进攻呢,这个时候尚没有经过大挫折的日军军官们顽固的大脑里,就没有防守和撤退的字样。
他们的撤退命令刚下达,天空中死神的呼啸已经响起,赤龙俯冲轰炸机群来了!“观战团”的武官们已经机灵地向后跑去,因为西华阵地的炮火,已经开始向纵深延伸,刚才的“后方”已经变得危险了。
转场到中途的日军重炮旅团本来已经停下,正在重新布置炮位,准备利用射程优势,攻击刚才西华军密集发射炮弹的阵地。然而,听到天空的呼啸声后,旅团长脸上露出了绝望的神色,陆航的飞机,没有那么快赶过来驱逐这些死神,这下子死定了!
整整近百架的赤龙轰炸机群,不但炸掉了这个重炮旅团,而且对日军前方后方的步兵集群,都进行了狂轰烂炸,日军前方、后方都死伤惨重,甚至观战团的武官,都死掉了2个,好几个人轻伤,他们觉悟过来,这是现代化的战争,想“观战”就几乎没有什么安全的地方!
实际上利用这几天的时间,西华军已经建立一条空军的战线,即通过空降部队,立即控制了北平南苑机场,然后部分轰战机和战斗机转场南苑,同时建立起运输机将战机和轰炸机所需弹药运往南苑的航线。南苑此时别的东西没有,但油料还是有的。所以此时在南苑,几乎有200架赤龙轰炸机和150多架bf109战斗机,战斗机轮流升空,巡航保护空中防线,而轰炸机在战斗开始后,就不断地穿梭轰炸!
此时不只是宛平前线,日军重兵云集的各个战地,包括长辛店、丰台、东新庄等地,都遭到了赤龙轰炸机的轰炸,使得日军进攻的势头,全线受挫。所谓用五万多日军毕其功于一役的迅猛突击,就像是疯狗正向人凶狠地前扑,却被人突然一棍子打在了鼻子上,狗眼里的眼泪,都被打得流了出来!
华北方面军指挥部的气氛,似乎都凝聚成了固体,让人窒息。一向大言炎炎的参谋们,这个时候目不转睛地盯着北平地图,似乎能从里面看出花来。
寺内寿一大将头晕耳花,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刚刚上任,就挨了这么一闷棍,这让国内的那些马鹿,会如何地尽情嘲笑自己?不!绝不能就这么算了!西华军虽然空中火力强大,但是人数一定不多,否则就不会在阵前采取守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