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151节
“所以共同富裕在经济上的重要性就在这里,有了共富,才能创造最大的消费市场。而资本主义那种极少数人攫取了大多数的利益,最后的结果,就是消费市场的日益缩小。他们弥补的方向,就是用金融或者战争,向外抢夺市场。资本主义掠夺性的一面,就是来自这种对市场的需求。”
“所以大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市场的规模来自于国家和老百姓的消费力,而市场的效率则来自于我们正在建设的价格货币体系和市场体系。价格货币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得好,中间交易的费用就能比较低,从而不仅交易更容易,而且买方和卖方都能得益,核心关键,就在于交易既有效率又要中间费用低。”
李思华讲话后,大家分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其实李思华的思维并不复杂,就是指出了国家政策和党与政府管理的核心方向而已,也是确定了评判的基准,即一切有利于发展经济上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在参与分组讨论的时候,李思华还向陈云他们所在的这一组,背诵了一段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的名言:“我现在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因此我的儿子们才有机会学习数学、建筑和商业,以便他们的孩子们有权利去学习绘画、诗歌和音乐。”
李思华问陈云,对这段话有何想法?陈云想了一小会,说道:
“这是资本主义世家的一种家族传承和成长的思路,第一代先从政治军事起步,获得社会地位;第二代学习实业,利用父辈的地位获得实业的成功;第三代人才能有他们所谓的自由,可以去学习一些昂贵的满足心灵的玩意,例如文化。”
李思华点点头,说道:“其实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用这几句话来类比,也说得大差不差。国家先要通过政治和军事斗争,获得独立能够保护自己;然后需要发展实业来强大自己,让国家富强;最后才能多元化发展,让人民享受艺术和文化。我们新中国的发展道路,也不例外。”
“国家的实业是什么?那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产业发展这两个基本点。”
陈云和小组的同志都默默点头,李总理解释得再清楚不过了。
依照李思华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经济发展路径,很快新中国的二五计划就完成了,准备进入实施阶段。
第238章 陷入澳洲山地战的美国
1945年3月,美国对澳洲的进攻,已经持续了2个多月了,总指挥麦克阿瑟,发现自己陷入了大麻烦。
在美海军基本消灭了日海军后,美军登陆澳洲就已经不存在什么障碍了,不过还是需要前进基地,总不能什么补给,都通过海军从遥远的地方运来,所以巴布亚和所罗门群岛还是很重要的,在占领瓜岛后,美军首先实施了对这两个地方的攻击,在占领巴布亚和整个所罗门群岛后,建立了强大的前进基地,准备了空前的物资,才开始进攻新西兰和澳洲。
之所以这样谨慎,是太平洋群岛争夺战太血腥了,美军也感到损失实在是太大,到1945年1月,美军几乎攻占了所有此前日军占领的孤立太平洋岛屿,但代价是付出了20多万士兵的生命,虽然有10多万是澳洲和新西兰士兵的牺牲,但纯粹的美国大兵,也损失了1了5万人以上。
等到开启对澳洲和新西兰的攻势,才知道此前的血腥根本不算什么。
攻打新西兰是比较轻松的,因为已经失去了巴布亚,日军也就不在乎多一个新西兰作为美军的基地了。所以在新西兰,日军只是留下了一些“死士部队”,随时准备与美军同归于尽,这很讨厌,但终究不难对付,在付出一些牺牲后,很快美军在本月已经完全占领光复了新西兰。
但是!新西兰可以说重新成为了一片蛮荒之地。除了隐藏到山区很深的少数新西兰人外,绝大多数新西兰人都被日本人掳掠到了澳洲去。日本人炸毁了新西兰各城市中的关键设施,例如电厂、水厂和交通枢纽,搬走了所有工厂,剩下的只是残垣断壁。至于新西兰的田野,也看不到牛羊,都被日本人迁走了。而农田中,都是荒草,去年的秋天,日本人根本没有在新西兰播种。
现在的新西兰,几乎就是一个死寂的大岛,所有的新西兰士兵,甚至包括澳洲士兵,都不由得落泪,他们对于日本人,完全是充满了刻骨的仇恨。这些士兵,失去了家庭,又失去了国家,只剩下了复仇的意志。
光复澳洲的开始,也似乎会一样的顺利。麦克阿瑟并不知道,最早的时候,日本人还是贪恋澳洲城市的繁华的,曾经考虑依托海军保卫澳洲的港口城市。但是在海军失败后,这类计划就被彻底抛弃,因为日军的高层谁都知道,这是妄想。美军有着战略轰炸的优势,又有着海军的绝对优势,怎么可能守得住港口?
在日军统一思想后,强迫“新日本”的民众完全放弃了城市,迁入了大分水岭已经基本准备好的各个居民点,实际上虽然有差不多1年半的时间,还是非常简陋的。不过至少有点好,占领澳洲后,日军获得了大量的钢材和水泥,所以山中到处应用这两种材料进行了建筑,坚固的程度远超过日本传统的木材。日军修筑的大量军事工事,也不缺乏建筑材料。对于日本人来说,澳洲太富裕了,几乎一切的需求,都可以动脑筋取得。
所以在麦克阿瑟登陆澳洲后,很快发现,澳洲的城市与新西兰的一样,都如同残垣断壁,重要的设施全部被毁,甚至澳洲的乡野和农田也是一样,完全被日军放弃。
但是有一点完全不一样,在这些“废弃”的城市中,有着大量的日军,利用这些残垣断壁,与美军展开了血腥的巷战。
例如麦克阿瑟就发现,这些狗娘养的日本佬,居然模仿制了美军的巴祖卡火箭筒!而且显然在澳洲大量制造了这类武器,这里可不是美军在其它岛屿发现的日军,只有轻武器或者掷弹筒,对于美军坦克的威胁很小。 在澳洲的城市中,这些日本佬利用仿照美军的巴组卡火箭筒,对于美军坦克近距离射击,那是一打一个准,把近34吨的谢尔曼坦克都点燃成一个火炬,太可恶了!
以至于在悉尼这样的澳洲大城市,他最后不得不命令地面部队先撤出,让战略空军对城市进行彻底轰炸后再重新进攻。这让那些澳洲士兵非常悲痛,但他也没办法,总不能拿美国士兵的鲜血去保护澳洲的城市完整。何况,现在哪还有完整的澳洲城市?狗娘养的日本佬,已经把澳洲重新变成半个蛮荒了。
包括澳新士兵在内,麦克阿瑟的大军,仅仅是陆军,就有120万人左右,空军战机无数,他本来以为打下澳洲实际上不难,但现在看来,完全不是想象的那样,因为日军根本不和他打正面的打仗,全是现在这样像地老鼠一样地转来转去,和美军捉迷藏。
在登陆澳洲后,很快确定了日军主力和日本移民,都转移进入了大分水岭山区,显然日军是要借助这个面积广达60万平方公里的大山区,与美军打山地战而不是直接的决战,这对于美军而言,显然是很糟糕的情况。
麦克阿瑟现在就发现,他面临的很可能是漫长的战争,日本人的策略很清晰,就是要用山地战把美军的意志拖垮。
他在2月份,除了攻占澳洲的城市外,已经迅速组织军队,对大分水岭的南段进攻,因为这里靠近悉尼、堪培拉和墨尔本这几个澳洲最重要的城市,这里的海岸,也是澳洲的精华地带。
但是进攻山区的美军,遭遇了什么?
总结一下,就是洞穴、暗道、陷阱、埋伏、木签和地雷,这已经成为日军对付美军的六大法宝。
在这样的山区,有无数的洞穴,日本人在之前甚至将很多的洞穴工程联通,驻扎小股部队,他们用机枪和火箭筒、掷弹筒等突袭美军,打了就跑。很多洞穴其实很隐蔽,美军入山的时候,往往会被洞穴中的日军提前发现,他们可以提前准备。
日本人还修筑了无数的暗道,日军熟悉这些暗道,往往埋伏在隐蔽的暗道上,等待美军从“主干道”通过时,突然从暗道上袭击美军。
埋伏就不用说了,本身洞穴和暗道,就是日军埋伏的一部分。日本在山区广布眼线,一旦侦察到行军中的美军,就会评估美军的兵力,迅速地通过其熟悉的交通网络,调动军队进行袭击。而由于山区的地形限制,其它方向的美军支持过来的时候,可能被袭击的美军已经都被干掉了。这个时候美军又没有装备大量直升机,不存在机动调兵的可能性。
陷阱和木签,对于美军单兵而言,则是最讨厌的,日本人把山区狩猎的那一套,都用在了陷阱上,他们经常会挑衅道路上的美军,然后在美军追击的时候,消失在山林中,而美军士兵就可能遇上陷阱,例如绊锁,绳网,深坑等。
但最讨厌的还是木签。进入山区,在很多地域,就看得到日本人布置的无穷无尽的,用木头削尖了的木签阵,要是不注意踩上去,那肯定脚会被刺穿,在道路上日本人也布置用树叶遮盖的木签阵,车辆通过也会被扎破车胎。
还有地雷,日本人往往将木签与地雷结合在一起,在木签阵上布置地雷,有的地雷布置在木签阵背后,有的在木签子底下。破坏木签阵,必然引起地雷爆炸,士兵们想绕着走也不安全,导致美军吃亏后,接下来一旦遇到木签阵,都要让工兵来爆破前进。
在比较复杂的地域,日本人会多层次地组合使用这六大法宝,对美军构成了严重威胁。让几位美军将领,发现不妙后,都退出了山区,美军需要有对应的战术,否则这样在军事上太吃亏了,美军完全不适应这种山地丛林战。
麦克阿瑟和美军将领们这个月,想了不少办法,最直接的当然是战略轰炸,但是在山区,一则轰炸的效果比较差,地形复杂嘛,炸弹落下来被山石阻挡,也许敌人就在十几米外,但也炸不到他们。二则敌军这样非常分散,没有聚集性,战略轰炸就太昂贵了,难道用这样的炸弹去轰炸几个日本士兵吗?
麦克阿瑟的烦恼和无奈,在美军的报告中也传到了华盛顿,同样形成了在美军总部和罗斯福政府的忧虑,他们很容易理解麦克阿瑟遭遇的困境,日本人太狡猾了,看起来收复澳洲沿海城市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可是要消灭大分水岭中的日本人,就不一样了。
不过,美国人的注意力,很快被一件大事转移了——4月12日,64岁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去世,杜鲁门接任。整个美国,都处于这件大事的震荡之中,麦克阿瑟的烦恼,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和他共鸣,看起来,他只能依靠自己和军队。
在大分水岭日军基地的日军大将山下奉文,也有着属于日本人这边的烦恼。
最大的烦恼,当然是已经与日本本土断绝交通很长时间了,只能通过电报通讯,大家都知道,中国军已经在全面攻击本土。而他很清楚,恐怕本土难以幸免,这当然让他非常烦恼。日本的复兴,就要靠澳洲的新日本了。
山下奉文已经接任了“新日本军总司令”的职位,但他完全没有欣喜,因为心理压力实在太大,什么时候居然让他山下,担负起了皇国的兴亡之责?
现在与美军的作战,短期他是不担心的,日军的准备极为充分。
1943年和1944年两个初夏,日军得到了大量的粮食,几乎足够所有移民吃饱饭3年时间,而在大分水岭开垦的各种农地,由于面积很大,此后也勉强能支撑移民的食物。所以就算是打十年,他也有把握粮食不会出大问题。
但是支撑工业的矿产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此前澳洲并没有在大分水岭下功夫寻找矿产,唯一已发现的就是煤矿。而日军进驻后一年多的勘探,也只是发现了一些金属小矿,缺乏大矿,尤其是澳洲本来丰富的铁矿石,大部分在西部,而铝土矿,则在东北部,这些资源所在的区域,日军是很难守住的。
虽然日军已经将澳洲和新西兰所有的已产出矿石和产品,都运进了大分水岭,但是只靠存量能撑多久呢?这样的矿产情况,让负责经济的岸信介也烦恼不已,按照他的说法,即使节省着用,也只能撑三年,虽然已经动员了日本技术人员,对这块60万平方公里山区进行全面矿产勘探,但并不是太乐观,大分水岭并不是一块矿产丰饶的地方。
所以虽然有工业基础,在山区设立了大量的工厂,几乎此前日本拥有的一切工业,都在山区进行了复制和生产,但是新日本又重蹈了旧日本的覆辙,如果失去了澳洲的其它地方,资源就陷入了严重不足。
所以现在日军对于使用航空兵或者是重炮这样的战斗,是极为谨慎的,日军必须打的,是一场非常节省的战役,如果奢侈下去,最后连制造子弹的铜都不会剩下,那就太糟糕了。
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是以山地游击战为主。虽然日军此时的兵力并不缺,利用澳洲的资源,现在山下奉文的麾下,有着足足200万部队,而且超过1000万的男女移民,都参考中国的“民兵模式”,在近期进行了组织和粗浅的军事训练——正规战役,他们没有用,但是这种山地战,他们是日军很好的帮手。
岸信介理论上,应该比山下奉文更多烦恼,因为山下仅仅负责军事,而他岸信介,其实就是新日本的“首相”,负责整体内政包括经济,麻烦的事情比山下更多得多。
不过岸信介想得开一些,日本发展到了现在,澳洲就是日本最后的希望,想多了也没用,能否成功,在他看来,无非就是能够坚持几年,他可不信,美国人能在牺牲中年复一年,那他们就不是美国人了,变成澳洲人了。所以新日本还是有希望的,他甚至为此,构思了最后与美国人媾和的准备。
在岸信介主持的新日本建设中,在民生方面他的重点是大风水岭的北段,而不是雨水更多、条件更好的南段,就是因为他考虑到,一方面是美军进攻的重点,必然是南段,所以必须主要为军事考虑。另一方面,就是他对未来与美国媾和的设计了,他计划让出大风水岭南段的部分山区,这可以让美国在澳洲南部重建澳大利亚,因为澳大利亚此前的核心城市和开发地域,主要在南部的维多利亚州(墨尔本)、以及新南威尔士州(悉尼、堪培拉)。
而新日本则应该拿下以北部昆士兰州为主的地域,并在澳洲北段取得出海口。如果能达成,新日本就具备了国家的雏形。这些地域都在澳洲的东部沿海,至于西面的大面积澳洲领土,除了柏斯附近外,几乎都是沙漠,此时的价值不大。
所以民生在北、军事在南,虽然都是混合,但重心不一样,所谓新日本的工业基地,80%以上都集中在了澳洲大分水岭的北部,而此时,美军并不知道这个重要情报。
除了澳洲以外,这几个月美军对于荷属东印度的攻势,倒是进展很快。
尤其是菲律宾,因为现在日本军队的布置是以澳洲为核心的,越接近澳洲的地方,军队部署越多,而菲律宾显然没有这个条件,日军在那就是短期掠夺矿产和粮食等而已。
美军因此“光复”菲律宾的速度很快,到2月底就已经占领了整个菲律宾,让原菲律宾政府恢复了统治,麦克阿瑟还去装了回逼,意思是当初在日军进攻时我离开菲律宾,但现在我又打回来了。
不过麦克的装逼,并不算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有几个刚被从日本人奴役下解救出来的美国老兵,看到麦克阿瑟,愤怒到极点,喊着“麦克阿瑟你这个狗娘养的!”他们就要冲上去与麦克阿瑟拼命,让现场变得非常尴尬。这些老兵都认为当初麦克阿瑟自己逃命,却忽悠他们这些美国在菲律宾的守军誓死抵抗,这让无数他们的战友牺牲,也让他们这几年在日军的奴役下苟延残喘,他们和战友的生命,在麦克逃命的背景下,显得如此的不值一钱,让他们如何不对麦克阿瑟愤怒呢?
虽然尴尬,麦克阿瑟也只好故作大方,意思是当初撤离菲律宾是政府的命令,他只是执行命令而已,老兵们吃了很多苦,他不会与之计较。实际上,麦克阿瑟的黑材料多着呢,他也不在乎,只是让他这一次的装逼,显得很傻很假,很有点不愉快。
常桂联军的爪哇民国,已经打到东帝汶了,正在与日本在东帝汶的守军进行最后的作战,未来麦克阿瑟还打算让蒋桂军出兵苏拉威西和加里曼丹,拿了美国的好处,总要能做条好狗,主人打猎的时候当然应该跑起来。
蒋介石和李宗仁商量,放弃了以传统的雅加达为首都,那里离开共产党太近了,他们选择了东爪哇省的泗水作为新民国的首都。实际上,这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并无太大的意义。
计划中的爪哇民国,领土从爪哇一直延伸到东帝汶,这样龙目海峡之西有爪哇约14万平方公里,龙目海峡之东还有东帝汶等群岛约3万平方公里,总面积接近17万平方公里。
蒋介石等人可是“清乡剿匪”的能手,他从络绎不绝的1000多万大陆移民和当地华人中,迅速组织了大量“反共剿匪队”,将当地的印尼土著,尤其是那些地主和头目,纷纷以“共产党分子”的名目,全家或者被杀,或者被押解到几个事先选好的孤立小岛上。实际上,哪还有什么共产党,亲共人士早就在中日换俘时,回归中国了。
同时蒋介石等人,立即进行了大量土改,这是模仿我党的作为,将大量剥夺的印尼地主的土地,分给这些投奔党国的人士,当然立即就人心稳固、人人奋发了,这些当初的剥削食利阶层,终于在这个异乡,找到了过去的感觉,而大量的印尼农民,也就开始沦为他们的雇农。
当然,在蒋介石等人看来,印尼土著还是人太多了,现在爪哇岛上,至少有2300万土著,他们计划,在占领苏拉威西后,就至少把1500万以上的土著,赶到这个岛上,也不愁这些人不迁移,在苏拉威西同样搞一次土改就是了,把印尼上层的土地,都分给这些底层的穷棒子,让他们自己闹去。
几人最后认可的框架就是,共产党说了,除了现在的1000多万人,未来一年之内,还会驱逐1000多万人过来,加上爪哇的华人(亲共的已经回国,前期日据时期有超过600万回国)有三四百万,这样华人就可能达到2800万人,剩下的印尼人假设有个700万,那么爪哇3500万人,就足够有立国之基,他们已经知道了中共是将爪哇民国作为“异见者”的“垃圾输出场”,但他们乐观其成,他们可不认为自己是垃圾,只不过与中共“道不同不相为谋”。
1945年的春夏,日本帝国的最后挣扎中,让美国人在澳洲吃尽了苦头。
第239章 大国龙啸与核爆日本
1945年8月5日,外蒙的一个靶场上,美国、苏联、英国等大约十几个国家的武官,甚至大使,都来到了现场。虽然中国与纳粹德国并未断交,但现在关系已经比较冷淡,因为中国和美国结盟对付日本了嘛,在德国看来这当然地捅了德国一刀,当然关系就比较冷淡了,但即使关系还良好,今天中国也不会邀请德国,这是为未来的时代而安排的。
驻华苏联武官,少将沙伊穆拉托夫若有所思地看着掩体外远处的靶场,这个靶场刚才根据介绍,为了今天的试验,在周围的60公里范围内,布置了约3000台测试仪器和将近100项效应测试物,包括飞机、坦克、舰艇、自行火炮、牵引火炮、临时搭建的大桥、舰艇上层建筑、各种车辆、建筑群等,也有包括狗、白鼠、小鸟、牛、马、羊等各类生物。
这让他感到有点茫然,这是什么新式武器,威力可以达到60平方公里吗?所有强国的印象中,现在都认可新中国是一个世界级的强国,不过没有国家认为他们的科技很出色。他们居然发明了什么了不得的武器吗?既然邀请了美苏英等国,威慑的目的不言而喻。
他的副手此时在约580公里以外,等待观察导弹的发射。中国人明确地说了,这种武器用“导弹”作为运输载体,使用的导弹叫“东风1号”,射程约600公里,是世界上第一种进程弹道导弹。今天的试验,就是从约600公里内,发射这种武器到眼前几公里远的这片靶场,实验新武器的巨大威力。
昨天中国人说明的时候,已经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德国人在欧洲使用的v-1和v-2导弹,让英国人狼狈不堪,中国人居然也有?而且公开说明其先进程度远超德国,单单射程,就是德国的2倍以上,这个东风1号号称有600公里射程!此前人类历史上还没有能够发射如此远距离的武器!而且精度显然很高,这片试爆靶场离开观察掩体,仅有几公里!没有把握的话谁敢?
看起来中国人确实是研发出了了不了得的武器,这种导弹就已经很厉害了,但中国人说导弹并不是今天的主角,作为弹头的新武器才是。到底是什么呢?
到了现场,看到“核武器试爆实验场”的名称,他仍然是一片茫然,问其它几个武官也是一样,只有一个家伙迟疑地说会不会是原子爆炸的武器?此时的武官们对于核武器的知识几乎为零,沙伊穆拉托夫还专门问了美国的武官们,他们也是一脸的茫然,什么叫核武器?
实际上,如果现在是杜鲁门或者是斯大林看到了,他们当然马上就知道这是什么。不过现在两国对于下层都还是严格保密,所以武官这个阶层几乎都是茫然的。
当然也不能看轻武官,尤其是二十世纪从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这个阶段,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的武官,甚至是德国的武官,大量最杰出的二战将领,很多都是出于武官这个群体,当时国家高层们对于驻外武官也是非常重视,根本性的,就是国际视野、见多识广。
沙伊穆拉托夫在中日战争阶段,就是以上校身份担任苏联驻华武官。苏德战争爆发,他被调回苏联担任一个民族骑兵师的师长,或许是因为时间线变化了,他没有像原时空那样被俘牺牲在苏德战场上,而是正常地晋升了少将。最近又被调回了中国,出任驻华武官代表团的团长,显然这是因为他很熟悉中国情况的缘故,尤其是熟悉解放军。
他对中国的感情是很复杂的,贫苦水手出身的他,对于中共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是钦佩的,但作为苏联长期的情报人员,他对苏联更是无限忠诚,对于一些损害中国国家利益的事情,只要苏联需要,他也会毫不犹豫。
当年他曾经出任红军情报总局二处的副处长,他还是个语言天才,精通英语、德语、法语、汉语、塔塔尔语、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最早学习汉语和维吾尔等语言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中亚和新疆地区苏联的利益。
沙伊穆拉托夫内心很清楚,虽然中苏两党信仰相同,但是国家民族利益冲突很激烈,对于中国利用苏德战争夺取了外东北、外蒙等“苏联的领土和盟国”,他是非常痛恨的,与苏联很多同志一样,他发誓要从中国人手中夺回这些苏联的领土。
那么,中国人到底发明了什么新武器,以为自己可以威慑全球的强国乃至苏联呢?600公里射程的导弹?德国的导弹也不能阻止盟国和苏联的反击和反攻,难道就靠这种“核武器”?他冷冷地想着。
美军武官的代表是包瑞德上校,此人在原时空中国历史上也大大有名,曾经作为美军观察组团长访问延安,说过一大堆中共的好话,曾经建议美国向中共提供武器;又曾经在1950年安排特务,企图在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国庆大典时,炮轰天安门,刺杀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
本质上,他与沙伊穆拉托夫这样的苏联人一样,即使对新中国有好感,也能完全抑制,完全以自己国家的利益为行动的指南。说到底,是中国“有理性的敌人”而已。
对于今天中国的所谓“核武器”实验,他也感到很诧异,不知道是什么玩意。不过按照他这几年的观察,新中国“从不开玩笑”,肯定是很严肃的武器实验,如果没有巨大的轰动性,他们是不会这样邀请武官们的。
他们已经接到了电话,来自于他们的副手在约600公里外的汇报,东风1号已经发射,他们的描述是:“在地面竖立的巨大导弹,犹如一颗巨大的箭头,也像一支巨大的笔。巨大的轰鸣声中,底部大量的火焰似乎推动了导弹开始迅速上升,就像是一把长剑刺破青天。速度越来越快,开始转向,很快消失在天空中。发射是成功的,中国人欢呼雀跃。”
按照中国人的提示,导弹将在发射7分40秒后击中靶场,所有的武官,包括英国驻华大使罗伯.克雷吉爵士都在等待着那一刻。
还有两分钟,中国人提醒所有的人员务必戴上特殊的深黑色护目镜,否则等会武器爆炸产生的强光,可能直接让人致盲,这不是开玩笑,中国人的语气非常严肃,沙伊穆拉托夫等人都戴上了护目镜。从护目镜中看去,靶场就是黑乎乎的一片,这让他们感到有些奇怪。
2分钟过去,突然靶场传来了一道紫白色的闪光,然后就是剧烈的爆炸。火球腾空而起,似乎有几千米之高,爆炸云形成了一朵大蘑菇,在空中狰狞地扩张。
最早的光辐射之后,冲击波到来,楼房被吹飞,车辆被掀翻,大树被连根拔起。最后才是热辐射,这是持久的杀伤,所有在试爆范围内的活物,如果侥幸在前两个过程中活下来,也逃不过这最后一关。
包瑞德们木然地听着中国解说员的解说:“……破坏力相当于13000公吨tnt炸药同时引爆所发出的威力,爆炸中心温度6000摄氏度,周围…公里范围内4000摄氏度……,蘑菇云的高度大约是18000米,……,每一枚核武器,足以杀伤数十万人,这是人类历史上威力最大的武器。”
其实,不用解说员多说,参与的武官大多数都是军事专家,他们亲眼目睹的,比什么数据都更重要,毫无疑问,中国第一个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超级武器!这必然改变全球的战略局势!想到如果中国拥有了大量这样的超级武器,从数百公里外,远程对外国军队或城市进行打击,他们就不寒而栗!
沙伊穆拉托夫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让自己从震慑中冷静下来,他朝着包瑞德看去,发现对方此时也看向自己。两人从对方的眼神中都确认——不行,必须让我们国家尽快拥有这种超级武器!毫无疑问,这种“核武器”的出现,必将改变世界、改变战争的形态,甚至是战争的模式。在这样的超级打击下,过去的武器都变成了中国人所说的“常规武器”,与核武器是完全不好比的,这是降维的打击,是另一个时代!
沙伊穆拉托夫感到一阵焦虑,他清楚地认识到,苏联设想的,等到二战战胜德国后,再回头与新中国算账的可能性,已经变得非常低,对方现在有了巨大的军事优势。苏联在打败德国同时的当务之急,是必须拥有自己的核武器,否则与中国达成军事平衡都做不到,谈什么收回国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