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153节

  第241章 大博弈系统工程
  钱学森注视着会场边上的横幅——“国家大博弈系统工程座谈会”的标题,心里有着纳闷和不解。
  他当然知道系统工程的含义,1940年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实验室,在研究电话自动交换机时,意识到不能只注意电话机和交换台设备的研发,还必须考虑通讯网络的总体,不是单体的设备,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系统工程”这个科技名词由此而生。当时贝尔实验室提出,科技研制工作,应该分为规划、研究、开发、应用和通用工程五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排队论,推动了电话事业的高速发展,在那以后,系统工程思想开始蓬勃发展,在科技和工程的各个领域广泛使用。
  实际上,他参与并领导的导弹和核弹这“两弹工程”,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运用了大量有关的理论。他也知道,工业管理中从“泰勒制”开始,也对系统工程方法进行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合理工序、时序等,提升工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钱学森本身对于系统工程造诣极深,他也是国内科学界和工程界推广系统工程方法的主要推手。不过此前这方面的推广主要局限在科技和工程项目。但中央现在规划的这个“大博弈”,是什么方向呢?看起来就不太像熟悉的领域。
  系统工程的意义不难理解。用军事来说明是最简单的,系统一定胜过单兵,但系统的效率如何达到最高?那就需要有效的组织、管理和运维。如何有效组织、管理和运维,就是系统工程研究的对象,因为不像单兵,系统自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考虑到多个维度。
  让钱学森奇怪的,自然是“大博弈”这个提法,中央自然不会是讨论数学上的博弈论,那么所谓的“大博弈”是指什么呢?
  钱学森没有想错,这一次会议讨论的,当然不是科技工程领域,而是一个全社会的大工程,是新中国参与参全球博弈,在总体和平条件下的进攻与防御体系。
  这个系统工程是李思华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来的。她的思路是,各大强国,包括美国、苏联和英国,都可能在最近5年之内拥有原子弹乃至核导弹,这意味着前世的“核威慑”同样在这个新时空形成。
  核威慑带来的,自然是大国之间的总体和平,所以斗争的焦点,除了边缘地区的代理人战争之外,重要的就是“和平条件下的冷战”,冷战自然区别于热战,过去的军事经验,不一定能用于冷战,需要一套全新的冷战体系,来保护新中国的利益。
  随着时代的进步,战略规划不能只是传统的方式,要应用崭新的科技,冷战系统自然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一次的动员会,就是要将战略规划以及执行,用系统工程方法统合起来,使之更有效率、更有能力。
  李思华微笑着走入会场,她与与会的高级领导和科学家们逐一握手。坐下后开始了她的说明。她先介绍了大博弈的背景,与会的同志们都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要建立新中国的“冷战系统”了,这无疑是最高等级的国策顶层设计。钱学森想了想,冷战可不就是一场大博弈吗?这个词用得很贴切。
  李思华开始了对她思路的阐述:
  “同志们,1945年马上就要结束,而1946年大概率是二战结束的年份。人类社会,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际,都将在核威慑下条件下进行大博弈,而大博弈的成败,其实与二战这样的世界大战无异,将决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失败者,必然成为胜利者的附庸,甚至国家都不复存在,因此,看似冷战是和平的,其实质的残酷程度,并不亚于真正的热战。”
  同志们的神色都很严肃,他们完全理解李总理的言下之意,以为和平了就可以放马南山享受生活?老百姓可以如此,但革命者只能是继续负重前行,承担民族和革命的重负。
  李思华继续说道:“我国利用二战,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会的。预计1945年的gdp,我们将达到110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50%。美国1945年gdp是2100亿美元,苏联虽然是用工农业总产值来衡量国民经济,但大概可以估计是600多亿美元,不过主要是因为苏联受到了严重的战争伤害,战后苏联的恢复会很快,预计也会达到美国gdp的一半左右。”
  “所以我们可以有把握地说,新中国在经济总量上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国,而且苏联在总量上已经不可能追上我们,这是大家动员起来的工业人口规模,彼此相差悬殊的缘故。”
  李思华说道这里,大家都热烈地鼓掌,过去的几年,国家的成就,大家都有目共睹。
  “但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我们已经成长到这样的程度,那就不可能有什么韬光养晦,或者开个玩笑叫猥琐发育。我们必须直接面对美国和苏联的竞争和压力,与他们逐渐开启一场历史上空前的长期大博弈。”
  “大博弈到底是博弈什么?当然有进攻,也有防御。我们的主导思想是毛主席提出的持久战,先相持、再反攻。”
  “所谓的进攻,当然就是世界革命,逐步将我党我国的革命思想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经验教训,传播到全世界,支持全球底层人民的革命诉求,推动全球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当然,目前进攻这方面的总体思想,还在酝酿,今天我们不谈进攻方面的问题,主要是谈如何防御。”
  “至少在二十年到三十年的时间内,防御重于进攻。因为我们需要时间来发展自己。如果我们的人民生活和平均经济实力长期落后与欧美,我们的世界革命也就缺乏说服力。之所以防御在前,进攻在后,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如何构筑防御的系统呢?我们认为,需要有软硬两手,有硬件的系统和软件的系统。”
  “硬件的系统很好理解,那就是军事、经济和科技。军事保证国家安全,例如原子弹和核导弹必须不断发展,我们要争取尽快形成洲际核导弹的实力,先是从我国陆地上可以核打击美国或者苏联的任何重要地域;然后是空中核打击和潜艇核打击,都能实现这个目标,这是核武器的三位一体。其它还要保持强大的空军以及建设强大的海军,非核常规战争仍然是主要的现实战争模式。”
  “经济和科技相辅相成,就是提升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我们提出过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经济,国民经济的总量规模大了,科技水平高了,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升,我们内部人民就有凝聚力,国家就有足够的实力应对所有挑战。”
  “但是在发展硬件系统的同时,我们还要高度重视软件系统的发展。西方用枪炮打不赢我们,就会用阴招来试图腐蚀我们的人民,腐蚀我们的干部,最根本性地腐蚀我们的思想,从而达到他们不战而胜的目的。而当下完全可以说,非常多的干部和群众,对于这方面仍然茫然不知,完全缺乏警惕性。因此,这就是大博弈当前的工作重点——我们要建立一个以西方为主要对手的博弈软件体系,这是思想和精神上的战争。”
  “具体内容是什么呢?未来西方一定会用一切的载体来向我们输出他们的思想和文化,并贬低和弱化我们自己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可以使用的载体几乎是无限的。”
  “随便举例一下,西方可以通过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哲学、建筑、美术、音乐、考古、雕塑、泛艺术、电影、电视、广告、教育、出版、媒体、收买舆论等多种载体,向我们传播有毒的思想,试图主宰我们人民的思想。”
  听到这里,大家有点目瞪口呆,那不是随便什么形式,都可能被西方用来侵蚀我们?有些人不太相信,觉得李总理把事情看得太严肃了。
  李思华冷冷一笑,说道:
  “不要以为西方做不到。我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例如文学,西方可以为某个华人作家颁发诺贝尔文学奖,我们很多人会把这个当成伟大的成就,很多人都会顶礼膜拜,把这个作家供上神坛。其实我们去阅读这个作家的作品的时候,就会发现,他要么是在隐晦地攻击我们的制度,要不就是所谓的在发掘社会主义社会的阴暗面,甚至把我们的社会描绘成人性泯灭的地狱,只有西方那里有着光明。”有的同志脸色开始发绿,还有这种玩法?
  “例如美术或雕塑,他们也会推崇一些所谓来自中国的大师。这些大师会干什么呢?例如我国女性,传统上以鹅蛋脸和樱桃小嘴为美,但他们就会绘画成斜眼小眼睛,所谓的”眯眯眼“,还有塌鼻梁和肤色蜡黄,是中国人传统上都会认为很丑恶的样子,但西方就会说这才是美,会给这些人奖金和荣誉。当中国人民抗议的时候,这些人会说他们才是专业的,你们这些屁民懂个啥?”有的同志目瞪口呆,原来会这样!
  “实际上西方真的认为这样是美吗?当然不是,他们只是在丑化我们民族的形象而已。这样的辱华事件,未来会层出不穷,因为他们无法用武力侵略我们,就会搞这种阴毒的小动作。”
  “反过来,他们会把西方自己,都描绘成高大上,例如通过收买我们的媒体,在我们内地的广告上,在输出的电影电视上,西方模特和演员们,男的英俊、女的美丽,而只要是有黄种人在,那就对比出人种的猥琐来。”同志们的神情都变得非常严肃,这是新型的战争!
  “在教育上,例如会有国外的教材集团,与我国进行所谓的积极合作,实际上就是试图收买我国的教材人员,将有毒思想渗透到例如我国的中小学教材中,比如,小学教材中把中国小孩子的形象都变成痴呆儿的形象,甚至传播淫秽思想,比如男孩子去掀女孩子的裙子等。”
  “更有甚者,可以改编重要教材的数学、物理等的教学逻辑,让这些教材变得晦涩难懂,打消小孩子学习的兴趣。”
  “在课外读物中,更是可以翻译成中文,大肆传播西方思想。力图影响小孩子变得颓丧、淫秽、不求进取、向往西方。”
  “电影、电视和出版,他们都会努力地向我国渗透西方的思想,例如他们的无限自由、拳头加枕头,美国都是正义的,美国人生活的优越,发财才是人生正道等等。”同志们已经听得麻木了,西方这帮鸟人,究竟是阴毒到了何等程度?
  “他们还会在我们内部,收买无耻文人,作为他们的第五纵队和在我国内部的舆论打手。这些人拿了钱,就会拼命夸奖西方,把西方说成是天堂,编造各种不存在的西方优越故事,反过来贬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把我们自己的国民说成是贱民,把我们的国家说成是一无是处。”
  “西方还会把这些无耻文人推上神坛,把这些人夸奖为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领袖之类,给他们颁奖,说他们是自由的灵魂之类。呵呵,把汉奸说成是自由主义的领袖,这就是过去胡适之流的待遇。”
  “西方对我们民族和国家全面丑化和渗透,未来一定会到来。对于这样的战争,我们要不要反击?”
  同志们都义愤填膺,怎么可能不反击?李思华点点头,继续说道:
  “西方将自己的思想栅栏树立得很紧,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说老实话,今天新中国要从思想和文化上影响西方,小范围可以,想要大范围,那是不现实的。因为过去一百多年来国家民族的弱势,别人不会马上瞧得起你。我们短期不应该去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所谓输出中华文化,其实别人都是用着俯视和好奇的眼光来看而已,内心仍然对非西方土著的蔑视。只有未来他们国家和民族失败了、落后了,才会不得不正眼看我们,甚至接受我们的文化。”
  “所以我们近期的工作重点,当然是树起和竖紧我们自己的文明和文化栅栏。”
  “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平视世界,而不是跪舔西方、崇洋媚外。有些文人,老是觉得中国落后,只能向西方学习,却不知道应该学习什么,他们的所谓学习,其实就是跪舔。西方的文化哪里来的?还不是几百年自己创造的,也有大量从其它民族包括我国偷窃的。觉得现在中国某方面落后,那就去发展创新啊,跪舔西方算是怎么一回事呢?有的人的腰杆和腿脚,都已经跪软了,一点骨气都没有,这样的人,一定要清除出文化系统。”
  “我们防御的栅栏如何扎紧?就是要用系统工程形成一套体系。例如上述所有的领域,都不能受到西方评奖评级的影响,对于主动去跪舔西方试图用西方的夸奖来建立国内影响力的,这就是犯罪,要用文化禁止令等法规来严厉处置,将之完全清除出所在领域。”
  “例如某人非要去画西方油画,被西方捧为大师,想回中国耀武扬威,在中国形成影响力,那我们一定要针锋相对,不给他任何文化的舞台,不但是任何媒体、学校和出版相关,都不能为此人扩大影响,而且根据情节轻重,要考虑刑罚,目前司法上对刑法的第一次修正,会考虑增加“协助文化侵略罪”和“文化汉奸罪”,量刑从重,从3年以上到死刑不等。”
  “说白了,就是对于西方文化,我们中华文化必须是与之并列的独立文化和文明。你可以吸收觉得是对方精髓的内容,但不得违反和贬低中华文化的主体原则,不得在贬低中国相关文化的基础上传播西方的文化,试图摧毁中华文化的根基,否则就是十足的汉奸,其罪行并不亚于战争年代的直接背叛。”
  “有的人,得不到西方的承认,就寝食不安,这是严重的病态。我们是自立于东方的大国,是世界唯一传承5000年的原住民大国,我们的文化渊源流传5000年不中断,当然应该是自己独立而骄傲的体系。不可能什么都向西方学习,就算是需要学习的,当然也必须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听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李总理的意思,果然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这个工程,是建构民族自信、复兴民族文化的超级工程!
  李思华最后说道:
  “我们希望,这个大博弈工程中的软件工程,它不能是碎片的、不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该是系统性的,是一个系统工程,将很多方面、很多手段、很多公权力,整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文明和文化上系统的推进和管理,这就就是今天还要找来你们这些科学家的缘故,我们需要用现代的科技手段,让整个工程更有效率。”
  讲完后,李思华点了钱学森的名,问他有没有什么想法。钱学森定了定神,说道:
  “李总理,我的理解是,由于百年积弱,总有一些人会没有自信,盲目地崇洋媚外,而西方就会利用我们的这个弱点,从思想和精神上下手,用软刀子来试图宰割我们。”
  李思华笑着补充说:“其实一些人也不是因为没有自信什么的,只不过有奶便是娘,利益面前顾不得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钱学森点头称是,然后说道:“李总理,从系统工程出发,我们常常有规划、研究、开发、应用和通用工程这五个阶段。我个人觉得,应用到这样的社会软件工程上也是适合的。”
  “我建议建立一个研究部门,将所有西方可能攻击的文化和其它软领域全部找出来,可能有几十个上百个,然后再找出这些领域之间的结合和影响关系,基于这些关系进行应对策略研究,形成针对这几十个上百个领域的独立小策略,再在小策略上升级成大领域的大策略,然后将这些策略排列组合,开发整理成一整套战略,分配到负责执行的部门,建立起主动监管体系,再应用和改进。”
  根据钱学森的建议,中央成立了“文化保卫局”,先负责组织专家和科学家进行研究,形成系统工程基础上的整套策略,预计2年后开始全面实施这个影响深远的社会软件工程。
  第242章 世界革命与德国人才
  实际上,关于“大博弈工程”的进攻路线,即李思华没有多说的世界革命,近期她已经与毛泽东有过多次争论,这应该是1935年两人合作以来,彼此分歧最大的一件事情。
  毛泽东认为,新时空中国的力量,远非原时空可比,因此我们对于推动世界革命,应该具有更大的积极性,社会主义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只有输出和推动革命,才能动摇资本主义的根基。
  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利用战后反殖民和世界民族自治自立的浪潮,是很好地输出革命的时机。新中国应该成为“世界革命”的中心,号召亚非拉落后国家进行革命,走“广大农村”包围“世界城市”的道路。
  毛泽东认为,从李思华描述的前世历史来看,未来美国和西方用隐蔽的方法,通过在社会主义国家内,寻找资产阶级代理人的方式,来推翻无产阶级的统治;而国内的资产阶级为了复辟资本主义,必然会与国外帝国主义结合起来。帝国主义的战争本性是不会变的,对付战争,只能通过列宁认定的革命制止战争的办法,和平共处的政策,只是社会主义国家实力孱弱时的一种权宜之策,而不是长期的政策。
  当然,任何国家的革命,都必须是马列主义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世界革命的任务,还得由当地人民自己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式加以完成。
  李思华同意毛泽东关于世界革命的总体思路,尤其是以亚非拉“中间地带”为突破口的思路,她的重点就想放在非洲。
  不过她不同意的是,将中国很快推上所谓“世界革命中心”,主导世界革命的位置。她认为从前世的经验看,这样的作为,不过是让中国在全球变成了一个“孤立、愤怒的革命者形象”,其实除了各国少数的激进派别,响应者寥寥无几。而且会让中国成为资本主义的主要敌人敌,不利于国家在近期的发展。
  究其根本,主要是两点,一是所谓的反殖民反帝运动,大多数本质上是各国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发起的,他们也是当地的剥削食利阶层,并没有彻底革命的精神,说白了,就是拿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当反对西方的旗帜,一旦他们独立了,往往又会重新倾向于西方资本主义体制,这是阶级性决定的,也是西方强大的经济力量影响的。在她看来,支持这样的“革命”并没有大的意义。
  二是世界革命,其实首先必须证明自身的体制,更能给人民带来生活的改善和物质满足,精神不能代替一切。前世冷战,苏联耗费了大量资源在支持各国革命上,但反而没有解决好自己国民的物质生活,对比西方由于资本家在与社会主义竞争中不得不向民众让利,从而让民间消费呈现出的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而言,苏联模式越到后来,越是缺乏吸引力。
  因此李思华的建议是:
  第一,我们应该躲在苏联的背后,先不去和他们争夺这个所谓“世界革命中心”的位置,按照前世的经验,苏联会使用大量资源,主动出击南美、中东等地域,我们要是同时去了,还和他们构成竞争,没有太大意义。
  第二,我们需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建议在二五计划后,再逐步推进世界革命。那个时候本身她预计与美国的矛盾,会逐渐暴露,国家关系尖锐化了,自然就没有太多顾忌了。
  第三,我们要有所选择,建议将重心放在非洲,以及斯里兰卡这样的过渡地域。而不是中东这样的焦点。中东因为石油的关系,是美国、苏联乃至英国全力以赴的地域,在我国的海军强大前,在这里难以有所作为,而且这些地方,宗教情绪非常强烈,并不利于社会主义思想的推广。
  第四、我们推动的世界革命,不应该把重心放在苏联那样利用当地的反美和反殖民上层建筑上,而应该坚持底层人民革命的路线。培养底层人民的政治组织、军队组织,建立农村根据地,扎扎实实,彻底革命,而不是把那些国家的反对力量都拉拢。
  两人进行了多轮多次的激烈争论,在李思华详细分析了目前推动这样的世界革命,会对国家处于关键期的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后,毛泽东最后接受了李思华的意见,不过他还是很有遗憾。
  李思华当然理解毛泽东的心态,毛泽东今年已经是53周岁了,他觉得自己作为一个革命者的有效生命,岁月已经不多了,所以希望更快地推动世界的发展。不过治大国如烹小鲜,自己也急,可是前世的经验告诉自己,没有足够的实力,就发动这样的世界革命,势必带来巨大的损失,长期影响国家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力量,尤其是美国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资本主义作为一种人类体制,现在还有强大的生命力,并没有完全到它的腐败和堕落期,实际上按照前世的经验,美国正在进入为期二十多年的黄金时代,所以资本主义国家仍然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强大对手,革命的道路,还很漫长。
  她向毛泽东表示,她认为最重要的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要证明它相对于美国资本主义体制的优越性,有了这个,世界革命才是事半功倍。否则,很难让世界人民相信,如果他们像中国一样推行社会主义革命,会让他们的国家民族,得到良好的结果,那么所有的事情,都是事倍功半。
  如果我们都还不能让自己的国民确认,自己国家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优越于美欧资本主义道路的,那我们谈世界革命,其实是心虚的。
  毛泽东在近期连续的思考后,也向李思华承认,他的心态过于焦急。他准备到全国去走走,对各地城乡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的考察,趁此机会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或许,支持世界革命,有着其它的方式,而不是直接现在马上的军事和资源支持。
  当时李思华劝说毛泽东:“您可以先做思想输出啊。比如非洲与我们国家很不一样,他们过去是农奴制,甚至是原始社会,被西方殖民者压迫后,被迫被动地进入了现代,这样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一定与我国有着相同但又很不同的路径,或许您可以研究这样的专题,为他们创立区别于我国的非洲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毛泽东对于李思华这个建议是真的动心了,他组织了一个“非洲革命研究小组”,搜集了很多非洲的相关资料,准备在全国考察结束后,就开始研究非洲各地社会的特点,思考如何在这样比较落后的社会中,推动革命的思想理论。他知道,非洲社会是非常不同于我国的,有些社会,连国家的观念都没有,甚至连剥削食利阶层,都没有形成,原始狩猎,哪来的什么阶层剥削?非洲人被剥削,重点是西方殖民者,这是与我国很不同的革命基础。
  李思华则对毛泽东的革命精神非常钦佩。他已经53岁了,作为新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缔造者,他完全可以在这样崇高的地位上终老。但是毛泽东是真正的共产主义信仰者,深信到目前为止的革命成果,不过是革命的中途而已,一定要将革命推向全世界,解放全人类。生命不止、革命之火不歇。
  所以对她而言,谁是榜样?毛泽东就是榜样。对于革命者而言,人生就应该是这样永不停歇的奋斗。
  进入1945年底,德国的崩溃,开始表现得非常明显。
  1945年7月,盟军终于成功登陆法国,他们同时在加莱和诺曼底登陆,美国集中了超大规模的战略空军,对这两地的德国守军进行狂轰滥炸,终于使得盟军在血战之后,得以成功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在那以后,德军就每况愈下。
  1945年7月,盟军占领罗马,德国失去了意大利这个盟友。虽然意大利在军事上一直表现得非常拙劣,但终究为德国分解了一些压力。现在,所有的军事压力,都全部集中到了德国身上。
  9月15日,盟军登陆法国南部,德军在法国的防御,已经变得千疮百孔。
  10月7日,盟军占领巴黎!
  失去了巴黎,代表德军在西欧的占领接近崩溃,而此时东欧防线也开始动摇,德军准备进入本土防御的时代。在这个阶段,实际上很多德军将领和官员,已经认知到了德国最终必然失败的命运。
  10月12日,柏林郊区的一处乡村别墅前,金武怠走过寂静的乡野,田野里空荡荡的,已经有点初秋的萧瑟。远处传来马匹的嘶鸣,附近应该是有个马场。
  他刚刚走动别墅的门口,两名侍卫将他拦住,他轻轻地说了一声:“我是汉斯金,与缪勒先生约好了的。”一名侍卫进去通报,而另一名侍卫搜了他的身。
  很快通报的侍卫将金武怠领了进去。走进客厅,他一眼就看到了照片上熟悉的那个人,鹰钩鼻,左边的眼角斜搭着,眼窝很深,典型的德国中年男人的相貌。
  海因里希.缪勒也很有兴趣地看着金武怠,这是一个年轻人,但是非常沉静,镇定仿佛是他身上与生俱来的特色。
  两人寒暄,金武怠向缪勒表示了唐干林先生对缪勒的问好。
  缪勒呵呵一笑,说道:“我想不出,除了犹太人的事务,你们找我难道还有其它的事情?”
  海因里希.缪勒是德国盖世太保(帝国保安总局第四处)的直接负责人,他的上司,就是大名鼎鼎的希姆莱和海德里希。但实际负责盖世太保具体业务的,就是缪勒,理论上他就是屠杀犹太人最直接的负责人。他最著名的事情是在二战后消失得无影无踪,再也没人能找得到他,让犹太人恨得牙痒痒。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