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172节

  赵云腾对此却有点犹豫,说道:“我们打算就在次大陆结婚的,毕竟大家的工作都很忙,都和皮将军说好了。不打算办什么婚礼的,简单地向同志们发发糖就可以了。”
  李思华笑了:“没个婚礼可不像样子,太委屈小张了。这样吧,你们先领证结婚,等以后你们回国,再在华京补一场婚宴,让肖奶奶高兴高兴。”
  晚上送走赵云腾,睡前李思华却陷入了沉思,她是在想自己穿越后的这20多年,可是完完全全的“革命生涯”,对于个人的生活,似乎从来没有放在心上。在别人的眼里,自己可是一个完全的“革命狂人”。
  孤单吗?寂寞吗?委屈吗?偶尔可能会有,但也影响不了自己的心境。从1926年下了决心开始,投身革命、许身家国,以自己的性格,就注定了这样的结果。这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事业,有得必有失,没有什么可后悔的。
  她突然噗嗤一笑,想到了前世的一个梗,低声说了一句:“男人,只会影响我出刀的速度!”
  很快,她沉沉地睡去,自己都没有注意到,眼角有着一丝泪痕。
  遵义是李思华此行的一站,她是来视察西南工业走廊的。
  现在的西南工业走廊,实际上已经不是原来的含义了,因为在将东南亚纳入国土后,工业走廊向着东南亚延伸,实际上就是沿着新修的泛亚铁路布局,延伸到暹罗和金边,再向柔佛和越南延伸。
  在延伸区域,其实军工的布局并不多,主要还是民用和军民融合产业的布局,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
  在1945年我国第一台晶体管电脑研发成功后,又经过了7年的发展,目前在各种晶体管元器件和计算机上,都仍然领先于美国。李思华此行的目的,就是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
  原时空的经验表明,电子信息产业是最具备集群效应的产业,从美国的硅谷开始,到我国的昆山、东莞,后来的成渝,都说明集群效应的重要性。
  这样的产业,不适合于分布在广大的地域上,而是集中到比较小的范围内,从上游、中游到下游,实现密切的配合,从而达成最低的成本、便利的开发辅助、共同创新的一个大环境。最起码,要做到在一两百公里内,无论是想开发怎样新奇的电子产品,都能找到所有的配套供应商。
  在五十年代的条件下,电子信息产业其实有两个最大的分支,第一个是已经开始成熟的家电产业,包括小家电、厨房电气、黑色家电、白色家电4大类,尤其是黑色家电中的电视,和白色家电中的冰箱、洗衣机,在国内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下,市场已经开始全面爆发,在国民中普及的时代已经到来。
  第二个分支就是电子计算机即电脑。新中国在1945年造出第一台晶体管电脑,当时用的是锗晶体管,而在1950年,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块硅集成电路,而就在李思华视察前的1953年4月,功耗极低,集成度也高的cmos工艺被发明了出来。
  硅集成电路、cmos工艺和计算机工艺的三者聚合,使得电脑走向商用的时代到来,李思华计划用大规模不间断的政府订单,先刺激这个行个业的发展,使得其尽快地步入快车道。
  这两大分支,都可以算是“消费电子”的类型,特点就是市场超级大,因此可以形成庞大的产业规模。除了它们之外,专用电子(医疗和汽车等)、电子仪器仪表、传感、电源、显示设备、元器件等配套产业就可以被相应拉动发展。
  除了以上之外,还有两个处于雏形期的重要产业,即通讯传输和信息软件,也要布局重点发展,这两个产业在此时还需要不断地“亏损”型投资来加速。
  按照上述的战略产业布局,李思华组织计委研究,确定了初期在三大经济区各部署3个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在大西北(西安)布局1个,总计10个集聚区。
  每个集聚区,有些产业是共同的,例如家电,因为市场太大,当然各有侧重,例如在金边就是以小家电为特色。有些则是集聚区专长特色的,例如在成都,重点就是军工电子;在重庆,重点就是通讯传输;
  西南大区的3个集聚区,分别是贵阳-成都、昆明-曼德勒、曼谷-金边这3条电子产业走廊。总的原则是,越是高技术的产业,尽量设置在内地,例如贵阳-成都的电子产业,目前规划是全国最高等级的技术级别;适合外贸的,则在沿海放置,例如曼谷-金边的电子产业,以适合未来同时供给内地和便利外贸的双重要求。
  5月28日,李思华抵达曼谷,西南工委(工作委员会)主任饶书时早已赶到曼谷,陪同她一起考察。
  饶书时兴致勃勃地向她介绍:“暹罗这个地方,资源还是很丰富的,现在天然气已经开始规模性地开采,储量超过3000亿立方,非常丰富。现在西南大区就是以四川和暹罗为主,建设天然气工业综合基地,其中正在建设整个西南大区的管道天然气系统,三五计划内实现通达所有城市,而四五计划通达所有乡寨,这样,再有7年时间,西南大区的所有居民都能用上天然气,彻底告别使用木材和煤炭的历史。”
  “第二个特色是锡矿,储量比云南还要大,大约有150万吨。目前已经大规模地开发,现在国家的食品工业蓬勃发展,对锡管、锡箔等产品的需求量很大,能够保证清洁无毒嘛,又防潮又好看。军事上的需求量也很大。”
  “第三个特色是钾盐,以前没有想到,暹罗居然有如此规模的钾盐储量,超过了4000万吨,我国缺钾,以前只能依靠青海的钾盐,但是距离远,供应那么个大国也很困难。有了暹罗钾盐,现在化肥工业快速发展,现在大半个中国,都是用这里的钾肥。”
  “这里农业的条件很好,不过对于国家有重大意义的,还是刚才说的三大资源。”
  李思华笑着点点头,看到东南亚发展起来,对整个新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让她感到非常愉悦,当年的地缘战略,开花结果了。
  她对饶书时说道:“开发锡矿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环保,锡矿通常与砷伴生,砷就是砒霜,是剧毒的物质。我知道由于砷的价值不高,锡的尾矿往往会被抛弃,但是如果让如此巨量的砷暴露在自然界,那就可能造成百万吨的砒霜,被散落在旷野中,任雨水冲刷,注入河流,渗进土壤。这个污染可不得了,一定要严加防范。宁可多花点钱,如果不开采锡矿了,务必将其封闭。”
  “矿产开发,是国家发展工业化所必须的,但同时必须加强环境保护。环保作为国策,现在变得越来越重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不能只重视工业化,不管环境恶化。”
  饶书时严肃地点点头,西南工委,接下来要认真地抓环保问题。
  李思华又对饶书时说道:
  “西南工委,可以开始研究有管理的松动户籍政策了,所谓有管理,就是数据化有总量控制,每个地域或城市流入流出的总人口,要控制在一定区间。但是人口的流动,则尽量做到从其所愿,这也算是一种计划性与市场性的统一。在三五计划完成后,国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我们已经具备了松动户籍管理的初步条件,可以在四五计划期间,开放试点了。户籍管理,不能放任不管,那就会导致人口过多地流入热点经济区域。但又不能管得过死,还是要尽量满足人民群众的自我选择。”
  饶书时记下此事,决定回去后,先让西南经济研究中心和工委政策研究室等部门对此加以研究。
  李思华问饶书时:“你知道建国初我们为什么要规定严格的户籍管理政策吗?”
  饶书时有点迟疑,对于这个事情他没有多想过。他回到到:“是因为建国的时候,剥削食利阶层还大量存在吧?国家不够稳定?”
  李思华点头又摇头:“不够全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工业化本身,就会造成对整个社会的冲击,户籍政策其实是将当时的五亿多国民,暂时先牢牢的锁定在土地上,限制国民的自然流动,所有的流动由国家来组织,以力图将工业化对社会的冲击,降低到最小程度。”
  “否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例如我们大力发展某个大工业区,可能会导致大量的农民抛弃农地和乡寨,都跑来找工作,有的地区人满为患,有的地区可能杳无人烟,这不仅造成社会不稳定,还会影响国家的整体经济布局。”
  “经过新农村建设五建五通等等一切的努力,现在农村和城市的普通人经济收入开始趋于一致,到三五计划完成时,这种趋势就更是明显。人有恒产始有恒心,有了生活、财富和环境的基础,就不会导致各地人民群众,盲目地到处流动寻找机会。在市场性的基础上,计划性地引导才能比较有效。这是放松户籍管理的前提。”
  饶书时这才明白过来,他感到对一些中央政策,自己还是理解不够透彻。
  李思华叹息一声:“全球各国的工业化时代,大多数都产生过非常惨烈的事件,我们算是很幸运的了。斯大林搞苏联工业化,有大批农民饿死;美国打了南北战争;英国抢夺全球财富,却还是羊吃人。”
  “所以发展才是硬道理呀,只有蓬勃地、高速又稳定的发展,才能解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人口规模、对物质生活的需求问题,才能解决大多数的社会矛盾。我们现在一年平均出生2500万人,进入了生育的最高峰,这就对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一次我来视察,最重要的就是推动各大产业集群的发展,作为全球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我们必须发展成为全产业链工业化的国家,把世界上每一个能够大规模就业、具备战略意义和科技领先的产业,都做到世界第一。这样的产业规模,才能实现我们庞大规模的人民,能够得到全球领先的富裕生活水平。”
  “电子信息产业不过是其中之一,我们不能放松或忽视任何一个产业。计委经过十几年的研究,编撰了《全球产业目录》,其中分门别类,以人民币来衡量,提出了万亿产业、千亿产业、百亿产业、特殊产业四大类的全球全产业目录,你们要好好研究,想想西南正在发展的产业应该如何,还有哪些可以发展的产业,提前布局。”
  饶书时点头,他有点默然,他能体会到李总理话语背后的如山压力,也能体会到她内心的雄心壮志,心想:“这就是我们革命者不能放弃的理想,绝不能以为当下的成绩够了。不能持续地发展,哪来的gc主义?”
  李思华临走的时候,对饶书时丢了一句:“要做好接任更重要职务的准备,安排好西南工委的工作。”
  饶书时一阵欣喜,他已经听到传言,明年会调他出任副总理,他自己没有当一回事,没想到这个传言是真的,看来自己这些年的工作,中央是认可的。
  第272章 联合国历史大乱战
  1953年7月,瑞士日内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第一届“全球史学术论坛”举办。
  中国代表团是人数最多的代表团之一,派了12名历史学家出席。当然事前人们只是以为中国比较重视这一次会议,殊不知他们就是为了“打架”而来,这其实是12名历史学的斗士,他们来参加此次会议的目的,根本上就是掀桌子。
  苏晨环顾了一下会议厅,这个厅还算大,很多国家派了四五名或者两三名历史学家来出席,这样大约总共有四五百人,在后面还坐了一些记者,苏晨知道其中不少是组织安排请来的,以左派记者为主。
  苏晨是今天中国历史学家中的主发言人,其发言的题目是《新中国对全球历史的定论》,他被排在第3个发言,前面2位都是西方著名的所谓“历史学家”,一个是关于埃及金字塔的研究论文,另一个则是对希腊一处有混凝土柱子留存的“遗址”研究论文,他的脸上露出了冷笑。
  早晨开始得比较晚,大约10点左右,因此在两位西方人讲完之后,就是中午了,苏晨的发言,排到了下午的第一位。
  哗哗哗的掌声响起,主持人宣布接下来是中国历史学家的阐述。苏晨预约了两个小时,是时间最长的,因为他的论文标题,会议组织者认为可能比较重要,也同意了,毕竟他将要讲述的,是中国这个超级大国,对全球历史的权威性定论嘛。
  苏晨吸了一口气,走上讲台,用英语开始了他的演讲,在这里他还遗憾了一下,心想早晚都让你们用中文发言。
  “先生们、女士们,下午好,我是苏晨,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学家。我今天演讲的内容非常重要,论文里揭示的内容,并非我个人的一己之见,每一个论点,都经过了上百名中国最顶级的历史学家的反复论证,并最后通过“中国历史真实性审核委员会”的最后认证。”
  这段话首先就震惊了所有与会的人,苏晨这是表明论文的所有论点,都是新中国官方的论点,是中国最权威的定论!所有的人都聚精会神。
  苏晨首先阐述的,是中国自己的历史,从18000年前进入农耕,由发现的水稻种植遗址确证开始,大约1200010000年前进入部族社会,6000年前出现文字雏形,5500年前进入大部族联盟时代,43004000年前夏王朝,然后商朝、周朝,商代甲骨文,周朝开始历史记述,一直顺延到现代。
  他的论述非常清楚,每一个时间点,发现的遗址,用碳14测年法等确定的年代,不同年代最基本的几个特征,出土的文物类型。
  其实李思华对此有很大的贡献,她前世也是个喜欢看考古视频的人,记得不少古代的重要遗址,提供给考古界以后得到确证。而且由于提前建国和全球追金,中国的古代文物更丰富,历史也就能得到更多验证。
  这一段阐述时,大家都很安静,不管是西方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学家,都听得入迷,很多人内心钦佩,中国人把自己的历史搞得非常清楚,不愧是五千年文明的大国。
  但在苏晨完成中国历史阐述,开始进入对世界其它历史的阐述的时候,风云突变!
  第一个,他先否定了苏美尔文明,这个“文明”号称距今6千年,位于伊拉克南部地区。西方支持这个文明的证据,是所谓10万块泥板文书。苏晨指出,在两河这样大河附近埋藏的泥板,不超过300年就会腐坏,重新变成泥土。西方之所以说是6000年的原因,是因为当时西方宗教盛行,圣经说上帝造地球是在6000年前,所以才有这个6千年!
  场上立即就乱了,很多西方历史学家呼喊起来,甚至有人喊:“赶走他!胡说八道!”主持人反复强调秩序,才平静下来。主持人也是浑身冷汗,刚才有中国人在边上和他说了一会话,他不敢不保证“公正和秩序”,因为中国人准确地报出了他家庭的地址和家人是谁,平静地告诉他如果今天他偏袒西方的话,就准备全家去见西方的上帝。实际上不止是他,其它的工作人员也被同等对待了。
  苏晨第二个否定了古埃及,认为埃及文明在西元305年即托勒密王朝才开始,并不存在更古的埃及。再往前推,埃及尼罗河三角洲还在海里,西方的古代小说家们不懂地理科学,撒的谎,现在圆不回来。所谓的埃及文字为伪造,中国对华侨捐献的“罗塞塔石碑”的研究表明,年代在400年之内,根本不是所谓2000多年前的古物,所以从这块石碑破译的所谓埃及文字也是假的,那个破译的“天才”商博良,呵呵,只是一场骗局的参与者。
  金字塔更不是什么几千年前的古物,难道是在水下建筑的?中国有楼兰古城,荒废一千多年,就已经不成样子了,金字塔处于沙漠地区,昼夜温差极大,一年有200多天大风天,要是几千年,才就朽坏了。对于当前的金字塔,中国认为再有不到300年,就无法维持。
  中国的考古表明,如果埃及真的是古文明,那么应该留下大量的文物,而埃及除了木乃伊和黄金面具外,只有石头,没有一个长期的文明会是这样的。
  有西方的“历史学家”大喊:“反对!”“胡说八道!”
  苏晨微微一笑,说道:“其实很好鉴别,拿一具木乃伊出来,用碳14法鉴定一下年代就行了。”场面立即冷了下来,西方的“历史学家们”面面相觑,没有人敢同意。
  苏晨不理他们,继续阐述。
  第三个他指出,古希腊只是一个小文明,西方大大夸大了古希腊的村子,实际上那些城邦,只是一个个氏族,根本不是城市,西方人将每一个“村”都虚构为一个“城”。古希腊这种石头山区地形,甚至在古代还没有特别好的港口,无法诞生大规模的文明,所谓靠着没有多少人的地中海贸易,葡萄酒以及养羊,就能够支撑一个伟大文明,你们西方人相信就好,这是对智商的初级检验。
  苏晨说到这里,场下哈哈大笑,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学家拼命鼓掌,他们觉得非常痛快,苏联的历史学家们,更是眼睛发亮,原来还可以这样干!历史学可是国家对抗西方的重要武器!而西方的历史学家们个个面目铁青,有的人开始走出大厅表示抗议,实际上是去找主办方教科文组织的官员协商,要求停止中国代表的发言。
  但他们的行动注定是徒劳,中国驻联合国大使乔观华,亲自坐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没有人敢对中国这个大国下黑手。
  苏晨继续说道,例如斯巴达300勇士打退了波斯50万大军,这种明显的神话,居然被西方当成了正史,简直是毫无逻辑,中国史学家专门考察过温泉关,建议认为这是真实的历史的西方学者,都去温泉关看一看,很多人不是打过二战的吗?用自己的战争经验去看看,凭什么300人能抵达50万人。估计未来,为了补全这个故事,又会有什么雅典有7000步兵追随斯巴达300勇士之类的新传奇,古代小说家嘛,继续编就是了。
  说道这里,场下又是一阵大笑。现在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学家们,大多数都开始相信中国人的言论了。
  第四个古罗马,与所谓古希腊一样,是个小国而不是大国。所谓横跨三洲的大帝国,同样是把在一个小地域的“村战”,夸张成了大国之战的结果。例如罗马攻打迦太基,居然要将大军横渡地中海,距离高达700多公里,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今天的意大利军队呢。再如地中海气候只有两个季节,而罗马人的历法,居然与中国完全一样,春夏秋冬24节气,这是中国吗?明显伪造的时候,参考中国的历法。
  苏晨随便举了几个所谓古罗马的造假例子,场下的西方“历史学家”们都听得面如土色。
  第五个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也是假的。最早记载亚历山大的是波斯史诗《列王记》,明确指出亚历山大是波斯王大流士三世同父异母的兄弟,而不是什么马其顿帝国的王子,与希腊文明并无关系,其次是阿拉伯人传说中的阿拉伯王,总之根本不可能是什么亚里士多德的弟子。至于所谓东征,5万大军从埃及打到印度,单单粮食问题都无法解决,那是西元前,路途上各文明都没有太多发展,沿途军队路过的地方多半都是荒地,只有少量氏族,亚历山大的大军不需要吃饭吗?
  没有走掉的西方历史学家,已经集体沉默了,其实很多人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些,他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不假思索地就接受了他们前人的说法。他们心里现在是崩溃的,即使不想接受中国人的说法,但他们自己也感到,西方所谓历史的破绽太大了,确实经不起质疑。
  苏晨最后才谈到了西方文明,明确指出,上述的苏美尔、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或者不存在,或者与西方文明毫无瓜葛,根本不是西方文明的来源,那些文明即明使存在,早已是死文明,也根本不存在什么“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所以古希腊文明得以幸存,变成了西方文明的源头这样的神话。
  在提到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的时候,苏晨提到,西方造假者没有想到他们留下了一个大破绽,那就是阿拉伯当时与中国交往密切,如果有这个运动,没有中国的经典,是不可思议的,呵呵结果就是一本没有,阿拉伯不翻译全盛时代的唐朝经典,只对按照西方年代已经死掉千年的古希腊感兴趣,真的品味好奇怪呀?
  而不少阿拉伯经典被翻译到中国,奇怪的是,这些著作里居然没有一本提到古希腊,阿拉伯人是怕中国人知道这个古文明吗?
  西方文明,本来就是个部族社会,从森林涌出的蛮族,占领了欧洲,继续是一个原始社会,所谓中世纪的千年黑暗,实际上是在意大利南部罗马人的黑暗时代,因为他们曾经享受过文明,但最后只能在蛮族的压迫下回到原始社会。对于西方来说,这千年,是他们最终成为欧洲主导民族的千年。
  从神圣罗马帝国开始,西方才开始逐步形成了真正的文明,而其文明得以最后成型,是蒙古西征时带去的体制。这就是一个大约千年历史的新晋文明。
  所以,西方根本没有所谓“文艺复兴运动”,只有“文艺造假运动”!
  以上,就是中国集合全国最顶尖的历史学家,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对西方历史研究的最后定论!
  在苏晨说道这里,有西方人忍不住站起来说道:“凭什么你们国家说的,就一定是历史的真实呢?我们才最清楚自己的历史!”
  苏晨回答:“很简单,就凭我们是全世界五千年来,一直存续不断的唯一原生民族;就凭我们的历史考古,每一个论点都有无数的文物和遗址证实。在全世界的这张棋盘上,我们是永远的观察者,一直都在,而我们的对手或者其它文明,来来去去,换了无数波。我们本身就是人类历史永远的记述者。中国人对历史的态度,你们西方人是不了解的。”
  “我们已经有2500年左右,对历史的记载是连续不断的,任何文明,不能在我们的史书中留下痕迹,那最大的可能,就是它根本不存在。”
  苏晨接着讲述了春秋齐国史官的故事,为了保持历史的真实性,在齐国相国崔杼的高压下,坚持写下“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的史实,绝不屈服于崔杼要求写国君是病死的要求,崔杼连杀担任史官的太史三兄弟,但后来者仍然不屈服,还是坚持,最后崔杼只好放弃,这还留下了一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成语“秉笔直书”,这就是中国人对历史的态度!
  这个故事感动了在场的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学家。
  苏晨最后宣布,由于发现西方历史大多数系伪造,因此中国史学界向国家申请后,在中国国内的历史教育上,做出如下决定:
  一、废弃翻译的所有西方历史著作,留存作为参考的,一律标明“西方伪史”、“古代小说”。
  二、对曾经介绍到中国的西方历史学家,凡是发现制造伪史的,一律不作为历史学家,而是“古代小说家”。
  三、中国管不了西方如何在自己的国家伪造历史,但中国的历史教育中关于西方历史,将按照中国自己确定的历史真实,教育学生。
  四、在中国国内不再承认教授西方伪史的任何西方大学历史系学历的有效性。中国国内,已经废止了当初所有留学西方历史系的学生文凭的有效性,他们如果要从事历史专业,必须在中国的大学重新学习。
  五、由于西方所谓的耶稣诞生历史存疑、年代存疑。中国废止使用西元纪年,采用有真实历史记录和确证年份的“共和纪年”,西元前841年,周朝因“国人暴动”攻入王宫,周厉王逃跑,政权由大臣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执掌,称为“共和”。因此今年是中国共和历2794年(西元1953年),今后中国的所有出版物和文字材料,都将逐渐废止西元纪年!
  苏晨的发言可不仅仅是轰动了会场。坐在会场后面的记者们,也是听得目瞪口呆,他的发言,不仅在第二天的一些报纸上,被整理后全文刊登,很多记者还描述了现场的情况,很快就轰动了全世界,无数的报刊予以转载,甚至西方内部也拦不住——总有一些觉得这种文章,很能提高媒体被关注度、有利于自己媒体经营的“利己主义者”。
  第二天、第三天,原定的议题已经无法进行了,西方历史学家们在被一棍子打懵之后,后面的2天努力反击,以至于论坛变成了辩论会,这个时候就不是苏晨一个人了,其余11位历史学家轮番上阵,他们每个人都准备了至少三百到四百个课题,对于西方人的各种反问、诘难对答如流,等到第三天下午,西方人自己不想继续下去了,他们准备太仓促。这样辩论下去,又暴露了无数西方历史难以解释的疑点,包含很多很明显的造假,充分佐证了苏晨的说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