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208节

  在她的学校,她还碰到了一个来自西班牙的学姐索菲亚,她已经在认真地考虑以后留在中国生活,不想回去西班牙了。索菲亚在中国,已经呆到了第4年,她说自己已经完全适应了中国的生活,常常觉得自己“前世就是个中国人”,回到西班牙,肯定不会再适应了。所以她忙着要结婚,她的男友是个中国人。
  现在要移民中国,通常只有两种途径:一是技术移民,索菲亚肯定是不行的,那主要是针对科技人员的。例如她们有一次碰到的一对犹太人夫妇;第二种就是婚姻移民,与中国人结婚,可以办理移民中国。索菲亚就是在走这第二条道路。路
  雅克琳还没有想过要移民中国,那对她还太遥远,或许过几年可以考虑一下,这似乎并不是一个完全不能考虑的选项,至少对于她而言,在中国的生活要比在法国有趣多了。或许有些人不能适应东方式的生活,但她觉得很适应。
  她很快见到了罗丹琳她们,一群女孩子嬉笑打闹着,来到了离开学校不是很远的一处夜市,已经是夜晚快8点了,可是人还是不是最多,真正的夜生活还不算开始呢。
  有两个男孩走到她们坐下的一桌边上,试图搭讪,被嘻嘻哈哈的女孩们打发了。烤鱼送了上来,猛烈的香味,勾起了大家的馋虫,雅克琳深吸了一口气,生活真美好,不是吗?
  从1961年“五五计划”开始,中国开放了广泛的留学许可。那以后,各国的留学生纷至沓来,到1965年,已经超过了30万人!原时空到2020年左右,外国在华留学生也只有5万多人,数量相差是极大的。
  这种情况的形成,自然与两个时空的基础条件不一样有关。例如现在次大陆11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留学生,就超过了十多万。
  新时空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巨大,这使得全世界各国的学生们,都很有一些人,愿意和向往到中国来留学,现在仅西方各国在中国的留学生,就已经超过了6万人,由于西方各国学生运动崛起,而毛李主义的思想影响,在西方和全球都变得越来越大,现在西方学生到中国留学,已经是一件颇为时髦的事情。在中国大约超过200多个城市,都看得到各国留学生的踪影。
  中国对次大陆和非洲一些留学生是有补助的,属于为他们所属国家的“定向培养”,毕竟在新时空,当下中国的生活水平,已经属于全球的“高收入国家”了。但其它国家的留学生,与他们去美国并没有两样,需要自费,只不过中国的学费和生活费远比美国要低,以此时中国的教育水平而言,是典型的“高性价比”,得到了很多国家家庭的欢迎。
  各国留学生都知道,中国是一个以“平等”为原则、极其强调人民平等的国家,反对奢侈品、上流社会和所谓高端品牌主义,在他们来之后,都觉得这里是“平民主义的人间天国”,尤其是欧美学生对此印象非常深,很多人因此转变了对中国所谓“极权专制”的刻板印象,甚至开始思考美国或者欧洲资本主义的缺陷。
  这还只是正常的“学术体系”,另外的“世界革命体系”则要低调得多,而且管理非常严格,目前在“武革”等学校的学生,已经有八万多人,目前以非洲、南美和次大陆的学生为主,也有极少量的欧美学生。革命学校不可能放任地去享受生活,他们的教育、训练和实践,时间都安排得非常满。
  按照有关机构的研究,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留学目标国,仅次于美国,已经超过了苏联、英国和法国这样传统的留学大国,而且未来很有希望会超过美国。李思华和赵云腾如果看到,她们自然知道这是为什么——新时空美国缺乏了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学生来源,自然吸引的留学生,相对要少了很多。
  由于中美两国的隐隐敌对,目前两国虽然不限制留学,但在对方国家的留学生都不多,中国在美国仅有八千多人,还不如美国在中国的留学生多,现在中国的美国留学生倒是有了1.2万多人,这是美国学生运动兴起后,让中国对他们的吸引力更大了的缘故。
  美国及其盟国,限制中国学生到他们国家,学习巴统禁止出口中国产品相关的科技专业,而中国也如法炮制地报复,这些国家的学生,也无法在中国学习一些中国领先的科技领域,例如中国已经开始全球知名的计算机和其它ict科技学科,现在这些中国这些学科的留学,几乎只对次大陆社会主义国家开放。
  不过在其它学术领域,倒是“自由开放”的,但中国学生很少到美欧去学习文科领域,那些欧美“知识架构”,在中国国内都是被当作“臭狗屎”的,回国很难得到承认,例如到欧美学习历史学和哲学,连文凭都不会被承认。他们到欧美,现在主要都是读一些基础的科学研究领域,例如纯数学、理论物理和化学等基础学科,属于纯科学的领域,毕竟如果是现实应用的技术领域,大多都有限制,很难获得入学资格。
  欧美学生来中国,倒是颇有学习中国文科的,甚至有些理工科的学生,也会选修中国文科。这主要是个人兴趣,中国这个东方的文科体系,是与西方文科体系完全不同的体系。当然,对于中国对于西方古文明史的驳斥,有的人赞同,有的人则不以为然。
  总的来说,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的范围分布是非常广泛的,五花八门,学什么的都有。功利点的,主要是为未来与中国做生意做准备,中国与外界的贸易量越来越大,而且在很多领域已经是统治级的国家,西方的一些学生对此是很敏感的,觉得与中国的联系,未来可以成为他们在欧美自己国家发展的一张王牌,在他们自己的国家,“中国通”肯定还属于比较稀少的人才。
  也有不那么功利的学生,这些学生一般都是家庭比较富裕的,不必太为自己未来的生活考虑,例如雅克琳。他们来华学习,更多的是个人兴趣和一种自我成长的历练。中国在新时空,已经变得非常引人注目,这是一个gdp几乎相当于美国2倍的超级大国,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全球中心,对于那些不是太种族主义的欧美青年而言,自然有着与原时空不一样的吸引力。
  当然,“革命体系”的留学生们,大都来自国内斗争激烈的发展中国家,他们主要关注的是本民族、本国家的命运,与这些“学术体系”的留学生,是完全不同的方向,共同语言也很少。他们在意的,是中国哪些理论、经验适合于国内,如何在中国经验的基础上,架构自身国内的革命思想、革命组织、革命力量,以及如何有计划、有战略、有战术、有步骤地推动自身国内的革命。他们到中国可不是来享受生活的,而是学习如何在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发动和推进革命,两帮人,理念基本可以说是南辕北辙。
  在中国国内看来,“学术体系”的留学,是商业和文化影响力,而“革命体系”则是事业,当然对后者要重视得多。
  例如在取得了苏联的同意后(他们自己反正现在是懈怠的,觉得中国人愿意干那就去干好了),现在对南美留学生的工作大大强化了,已经有几个模仿当初次大陆模式的“百人小组”返回了南美,并在薄弱的资本主义地域,例如玻利维亚,建立了山区和农村根据地。
  例如其中的一个百人小组,开辟了在玻利维亚西部山地拉巴斯省的山地根据地,他们与在拉巴斯市(玻利维亚首都和最大城市)的一个“黑帮”建立了密切的联系,通过开采山中的一个金矿并走私获得革命资金,他们打击消灭附近的种植园地主,解放农民和组织生产获取民心,目前开始稳步扩大,而在中国帮助下,也能通过玻利维亚与智利的边境,在海上获得武器弹药补给。这算是中国支援的南美革命的真正开端。
  世界复杂多端,来到中国的留学生们,也是复杂构成的,他们各有各的人生追求和不同的意思形态,然而,这都不能否认中国留学潮扩大的影响——就像人们承认美国是世界资本主义的中心一样,人们开始承认,中国而非苏联,已经是世界社会主义的中心、最大的经济中心,甚至是未来世界的商业中心,敏感的学生们,为了各自不同的未来规划,来到了中国,渡过了他们永生难忘的一段青春岁月。
  第331章 格瓦拉与重信房子
  格瓦拉微笑着与重信房子、胡安、帕雷德斯和陶志明逐一拥抱,他要离开这里,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了。
  看着格瓦拉带着十几人离去,胡安几乎要哭出来:“他为什么要走?对我们的革命道路不满意吗?”
  重信房子酷酷地回答:“他是个过于理想的理想主义者,他可以勇敢地成为一个殉道者,如同唐吉坷德那样,单枪匹马地向风车发起挑战。但他无法适应革命的平庸岁月,像我们一样日复一日地为未来的事业,添加一砖一瓦。我们相信的,是厚积薄发,是真正通过长期的努力后,动员起底层人民的伟力,从而摧枯拉朽地干掉一切剥削食利阶层,赢得革命的胜利和建立根基深厚的社会主义国家。”
  “格瓦拉喜欢的,却是那种古巴式的革命中心主义,在一个地方打游击,吸引贫苦民众参与,迅速壮大力量,赢得革命的胜利。他喜欢的,是真正的浪漫主义和庄严牺牲,而不是我们这样的看上去缓慢地建设革命根据地。”
  胡安痛苦地说道:“可他这样会死的,我们都知道美国人现在大幅度增加了对南美各国反动政府和政府军的支援,他这样没有基础地去战斗,怎么可能胜利?”
  重信房子摇了摇头,有点冷酷地说道:“或许,他来到南美,就是为了死亡而来,这是他的殉道,我们阻止不了。”
  重信房子今年22周岁了,在16周岁就到伊拉克战斗一年多以后,她顺利返回中国,完成了她最后两年的革命教育,但在毕业后,却没有重返伊拉克战场,当组织问她愿不愿意到南美参与革命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认为这是她的使命。
  她其实很喜欢来到南美,这比继续参与伊拉克战争,让她感觉要好得多。来到南美,让她觉得自己是在一定程度上,重现她崇拜的领袖李思华的革命之路,这种从无到有,打下一片江山、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的可能革命历程,让她当时就激动得浑身发抖。在伊拉克打仗,只是反美,而来到南美,才是真正的革命。
  与她一起来到玻利维亚的,除了陶志明这样的汉裔以外,还有不少的日本遗裔,组织上当然是有考虑的。为什么选择玻利维亚?有很多理由。除了这里反动力量相对薄弱,美国也不太重视之外,还包括这里山区众多,易于在海外支持下,建立山区根据地。
  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玻利维亚是南美少见的、仍然以印第安人原住民为主的国家,印第安黄种人,占了人口总数的54%以上,而印欧混血种人也占了31%左右,两者合计达到了85%,白人仅占15%,而且几乎都在城市。所有的农村,人口几乎都是印第安人及其混血的天下。
  这就让这里的根据地切入点,有很好的初始发展条件。大部分中国派去的人员,包括日裔在内,都可以伪装成印第安人,虽然此地的人种,由于高原地带,被晒得黑一些,相对更像藏人,但这些派出人员又哪有白的?他们可是在伊拉克或者其它地区摸爬滚打的,队伍中确实就有最像的藏人,也有像陶志明这样的混血儿,他在玻利维亚,100%会被人当成印欧混血儿。
  而且日裔,从长期看有个潜在的利基——在巴西和秘鲁等地,有不少的日裔,未来也许可以通过他们建立起一张有用的网络。重信房子她们都有两重掩护色,一是印第安人,二是澳日的残余分子。
  重信房子他们,以及胡安、帕雷德斯这一组“百人小组”来到玻利维亚后,最早当时是困难的,但他们很快发现了玻利维亚的大机会!这让他们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玻利维亚有差不多110万平方公里,可是六十年代的人口,仅有400多万,是标准的地广人稀,在地图上看到的很多镇集,不过是千把人的聚居地而已,其实没有多少人,因此玻利维亚政府的力量,也难以管理到很多地方。
  所以重信房子他们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建立一个“割据之城”!在政治上建立的政党,只是号称社会主义,而不是直接打出中国模式的旗号,以免被美国关注到;在地点上选择西部高原山区与贝尼河交界的地域,这样依托大河运输,可以实现新建“高山之城”与外界的便利物资交流,顺河而南,很快就能达到索拉塔,而索拉塔离开玻利维亚的首都拉巴斯并不远。
  整个策略就是,选择好起初的市集后,“玻利维亚社会人民党”,号称要建设一个乌托邦城市,其实就是实行中国的政策,吸纳人口,逐步发展建设一个以“高山社会主义新城”为核心的独立根据地,与玻利维亚政府周旋,避免他们过多的注意力。
  通过大河,让中国的支援源源不断地进入,在此地建立起初级工业基础,实现轻武器军工和五小工业级别的工业生产,储备武器弹药,组织起新城和农村的基层组织体系。他们预计,如果这个根据地能发展到20万人,那么就有可能奠定了革命胜利的基础,因为可以形成1万人的正规军与2万人的民兵部队,而玻利维亚的全部军队,不过是2万多人,加上1万多的警察部队,而且装备破旧。
  所以革命成功的关键就是,建立起有足够人口规模、一定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组织严密的根据地。
  这就需要得到中国的支持,需要通过智利与玻利维亚的边境,源源不断的将物资送进来,因此那条大河——贝尼河就非常关键,通过大河的运输,才能让那山区的物资往来变得便利,组建军事化的运输船队,是建立这个根据地的关键。
  如果通过68年左右的积累,让这个设想得以实现,那么一旦玻利维亚的形势成熟,革命军沿河南下,迅速攻击玻利维亚的首都拉巴斯,一举夺取政权,然后再通过公路体系,快速占领苏克雷、圣克鲁斯、科恰班巴这3座城市,加上拉巴斯,4座城市的人口,要占玻利维亚总人口的2/3。因此一旦占领4城市,就意味着革命军控制了整个玻利维亚。
  整个构想的核心,依托的就是贝尼河这条大河,其中有一些河段,现在过于原始,难以通航,所以还需要加以建设。人员、物资、建设、行动,所有的一切,都要依靠这条河。在玻利维亚这样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度,依靠道路体系,当然不如依靠河流。
  整个构想,还要与对玻利维亚一定的矿产开发结合,这也是奠定未来玻利维亚发展的资本系统和工业基础。
  此国一国向被认为是世界上矿产品蕴藏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号称“坐在金矿上的驴”,金矿极其丰富,储量超过1000吨,只要能实现工业化开采,资本是不愁的。其余银、铜、铁、锰、锡、铝、锌、锑、钨、铋、镁、锂、铀、铌、钽、硫、石膏、石棉、磷、镉、钡、铟、锗等资源应有尽有,尤其铁矿450亿吨,石油储量超过10亿桶,而天然气更是丰富,工业化的条件可以说好到了天上。但可惜人口太少,而且此时交通不便,例如美国人垂涎三尺,但是也认为缺乏开发条件。
  所以最初的策略也是因此而定,以在贝尼河流域开发矿产的理由,让一家“美国公司”,对贝尼河进行疏通,打通大河交通线,至于这家美国公司与“玻利维亚社会人民党”眉来眼去,自然是为了开发玻利维亚的自然资源。接下来再引入几家“美国公司”,他们当然要承担起一些物资运输的工作,而他们确实也在做这些矿产资源的生意,这就可以为革命根据地提供很好的掩护,不仅是政治上的掩护,例如从全国各地拉人,以需要劳动力的理由是最充分的。
  反正贝尼河流域的矿产资源确实丰富,找出几个大矿来并不困难,只是开发的费用高,一般的美国公司,此时还没有兴趣罢了。
  矿产资源的开发,不仅能够弥补初期较大的投资,而且可以为革命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本,购买武器弹药和组织人民生产建设,这是一个完美的闭环。
  整个计划上报后,得到了高度的重视,一路汇报到了李思华那里,让她高度激赏,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战略,亲自嘉奖。重信房子现在想起来,还很得意呢,自己可不是16岁那个刚上战场的懵懂少女了,现在的自己,是一个成熟有思想有策略的革命者,这个战略,最早就是她想出来的。几年前从伊拉克归来,她和同伴们曾经被领袖亲自接见,这次又得到了领袖的亲自嘉奖!
  从李思华的角度,她当然不重视所谓的启动“高成本”,一个南美国家的一个小地域,成本再高又有多少?她重视的,是认为这个战略很有可行性,成功的概率很高。
  于是,这个战略被迅速地付诸实施。首先是人员补充,原来准备派到其它几个国家的“百人小组”,现在调整了几只派到玻利维亚,与重信房子他们汇合,形成了一个有七八百人的核心组织。
  而现在一家美国公司,已经在大张旗鼓地开始疏通贝尼河,理由很充足,是为了开发贝尼河上游的一个大型金矿和另一个大型铁矿,需要通过这条河,将矿石等运输出来,可不能只有每年涨水的时候才运输吧?他们还开始在全国大量招聘人员,甚至欢迎各地的印第安农民前来,工资按照玻利维亚的标准,给得挺高的。
  其实这个时候,南美各国的反美情绪很高,这种投资是不受欢迎的。但玻利维亚政府,也敢怒不敢言,他们认为也无法对抗美国。而且开矿,毕竟也要向政府交税,对这个贫困的国家不无小补。
  “员工招聘”的范围,远远超过了玻利维亚的国境,在秘鲁、巴拉圭和巴西等印第安人较多的区域,都在招聘,而“玻利维亚社会人民党”也全面参与,他们向这些地区的人民,宣传要依托矿区,建设一个印第安人的“乌托邦高山之城”,好笑的是,有些注意到了这个新政党的政客,还把他们当成是一个右翼思想的政党,毕竟他们明显地与美国人勾勾搭搭。
  其实重信房子他们,也注意到了此时的玻利维亚军政府,并未失去民心,他们实施了一定的土改等资本主义改良,所以大多数的玻利维亚人,还对他们有着期待,本身也不是良好的马上发动革命的时间窗口。所以战略上从长计议,也是合理的。
  在“美国公司开发矿产”的掩护下,“玻利维亚社会人民党”低调地开始发展。在雷耶斯以北大约200公里远的一个新市镇,这个名叫“印喀孟塔”(西班牙语,意为“起初”),又被重信房子们叫成中文“初兴城”的地方,开始了迅速的建设。
  各地招聘来的工人,分成了两批,一批是真正的工人,只是参与建设,在来自中国的专家指导(工人们都以为是美国的专家)下,建设矿区和市镇。而另一批,则是被吸纳的革命军种子,他们被带到山区,开始了教育和训练。
  其实,最大的难度就在于人员的教育,印第安农民是极端躺平的,每个人生来就是在社会和生存的底层,愚昧无知也没有文化,不过这也难不倒从中国逐渐派来的一些人员,他们有着中国当年扫盲的经验,无非是从头开始教育到小学文化,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形成政治思想和理念。
  南美的“黑帮”也行动了起来,开始帮助他们招聘工人,还有在各地搞定印第安人群,送到玻利维亚。
  在新根据地的农村,一个个的“种植园”开始建立了起来,大量的印第安人家庭,消失在了这些种植园中。每个种植园由于管理大量的山地,所以差不多是1500人左右一个,包括300350个家庭。未来在这样的基础上,会建立起民兵-自卫队-正规军的三层中国模式基层组织体系。
  这里原来的地主,都被用各种手法,或者干掉,或者送走,本地“上层”都知道,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他们要控制本地,不想死就快点走。
  有着资本和“美国财团”的支持,建设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这里的根据地是在1965年的春天开始的,到现在新城大部分已经建成,虽然根据地只考虑20万人,但城市和周边根据地的规划,仍然是按照5060万的最高标准而建设的,“初兴城”本身可容纳2030万人,而周围的农村可容纳3040万人,有大量的山野荒地,被开垦出来。
  在建设的过程中,在黑帮帮助下,从外界聘请了大量的建筑队伍。甚至从中国本土,还送了两个工程团过来,帮助短期施工。他们施工的部分,自然主要是军事设施,例如防空导弹阵地和高射炮阵地,为了未来防空,整个城市也是“依山而散”,全部是低矮建筑——能够让大树生长起来后、形成遮掩的那种,整个城市的防御体系很完备,尤其重点考虑了防空,这自然是为了预防未来可能的美国人侦察和轰炸,虽然政治上的“模糊”,使得美国人这样做的可能性不大,但有防备胜过无防备。
  为了增加可用的人口,重信房子可不管什么纪律,她经常带人到很远的地方,将那些村庄中的印第安人和混血儿们,从远方强行带回来,甚至逼迫一些地方的种植园主,必须交出一定的人口,作为“保护费”,在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边境这样的地方,都知道有一支掳掠人口的“强盗”。
  她的思路很简单,需要有足够的人口,然后才能通过教育和培训,把他们转变为可用的革命人口,甚至培养为革命者。如果没有人,什么也做不了。原时空“恐怖主义的大魔头”,在新时空也没有完全失去那种匪气。
  随着各种措施的综合实施,目前根据地已经有了6万多“自己人”,已经在各支当年的“百人小组”作为骨干下,建立起了一支约5000人左右的正规军,被命名为“玻利维亚人民革命军第1旅”,属于边教育、边训练的那一种。而初步的民兵和自卫队,也开始建立,当然,时间还短,所有这一切,还非常粗糙,但这是一个严密体系的第一步,它开始了生长。
  重房信子还太年轻,但也得到了特殊的提拔,这个旅,现在有2个团,她是其中一个团的政委,团长则是胡安。整个军队的考虑是,先以中国派遣的国内人员和南美革命留学生为骨干,逐步培养出玻利维亚自己的革命军人,然后再逐步转交军队。当然,不合格是绝对不能转交的。
  组织的要求是,不急于求成,不能暴露中国支持的背景,否则美国全力反扑,在这样一个人口小国,革命成功了,也很容易被推翻。
  在李思华那里的考虑,是19731974年石油危机的时候,考虑发动,先以社会党的名义,实现对玻利维亚的实控,南美大量的国家和政党,都宣称自己是社会主义,在不暴露中国背景的前提下,并不太会迎来美国的直接干涉。然后再用几年的时间,把玻利维亚建设成中国模式世界革命的南美基地,但不需要它是一座灯塔。
  要推动整个南美的世界革命,必须是中国相对美国力量,已经开始有了大的落差的时候,即美国相对衰落得比较明显的时候,否则美国集中力量在临近的南美,中国是很难给予美国大的压力的。
  例如至少中国海军能够具备,长期出现在南美港口而美国不敢动这样的实力,才有可能将南美赤化,所以,至少是八十年代以后的事情了,而且南美初步的目标,除了玻利维亚,也只能是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委内瑞拉,以及中美洲的几个国家,因为这些国家内部矛盾很大,底层人民生活困苦之下,才有革命的巨大动力。
  南美最强的3个国家,巴西、阿根廷和智利,20年之内是根本不考虑的,在这些国度,资本主义的力量是很强的。
  无论如何,中国在南美的世界革命,在苏联逐步退出的情况下,已经悄悄地开始了布局。格瓦拉之前来到初兴城,当然也是因为在南美的中国情报网络,已经开始与古巴频繁接触。
  第332章 坦桑尼亚与詹姆斯邦德
  西元1967年的春天,坦桑尼亚似乎混乱了起来。
  总统尼雷尔宣布不再参加竞选,并且宣布解散了他创办的“坦桑尼亚革命党”,他称赞坦桑尼亚gc党(毛派)在坦国各地进行的社会改革,认为这是坦桑尼亚国家和民族进步的方向,呼吁民众在6月进行的大选中,支持坦桑尼亚gc党,在gc党的带领下,相信坦国会有光明的未来。
  他发表了公告后,坦国的政坛和舆论,立即混乱了起来,原革命党执政的一些官员当然是火冒三丈,尼雷尔此举,在他们看来无疑是背叛。尼雷尔在与他们的沟通中,明确告之他们,自己确实是肺腑之言,而且坦g大势已成,不是任何其它政治派别的力量可以对峙的,不要自寻死路。
  但权力永远让人迷醉而忘却危险,革命党原来的高层,恩琴巴和乌贾利瓦两人,分别在原革命党基础上成立了“坦桑利亚人民革命党”和“坦桑尼亚社会主义革命党”,企图继承尼雷尔的政治遗产,在大选中上位。而除了他们,其它坦国的各种政治势力也骚动起来,纷纷开始各种动作,准备在政治上赌博一把。
  为了己方的“胜利”,各种隐秘而不可告人的肮脏政治动作,就自然地开始和扩散开来。
  恩琴巴站着望向住所的窗外,门口一辆吉普开了进来,车上下来了一个白人中年男子,男人看起来很干练和机警,他一样就扫到了正在窗户边的恩琴巴,抬起手向他打了个招呼,脸上露出微笑。恩琴巴知道,他就是今天要来和他密谈的人,英国军情六处的特工——詹姆斯.邦德。
  恩琴巴叹了一口气,心想:“尼雷尔,不要怪我,这可是你自找的,是你先背叛了我们。”对总统尼雷尔,他的感情很复杂,他钦佩尼雷尔的人品,如此清廉的总统,所作所为,都不是其它政客能比的。可惜,尼雷尔为什么就不肯支持他呢?他努力了好几次,想让尼雷尔公开支持他的竞选,把他推上位,有着尼雷尔的巨大声誉和国民支持,gc党势力大又如何?自己还是很有机会上位的。
  得不到尼雷尔的支持,他就完全没有把握,虽然他似乎掌握了军权,但他知道一旦下令,恐怕只有很少的部队,会听从他的命令,只有尼雷尔才能完全指挥得动这只军队。而且靠着这只军队就能战胜gc党?他曾经见识过一次gc党的“乡村自治民兵”,呵呵,武器比政府军还好,人员看着就比政府军精锐,政府军未必是他们的对手。
  对付gc党,只有自己担任总统以后,慢慢炮制他们。现在只能是用“合法”的手段上台,当年自己在剑桥大学留学,可是已经学会了这一套西方人的阴谋手法,可是现在要用在尼雷尔这个他崇拜对象的身上,自然让他感觉很复杂。
  得不到尼雷尔的支持,他就只有寻求英国人的支持,他与美国人没有往来,否则美国应该是更好的投靠对象。
  恩琴巴安慰自己:我可不是叛国者,不是投降殖民帝国主义的人。现在只不过是利用他们而已,在我的领导下,坦桑尼亚一定能够成为一个独立而富强的国家。
  他整理了一下服装,走下楼去接见这位詹姆斯.邦德先生。
  两人微笑着寒暄,精悍的中年白人说道:“我是詹姆斯.邦德,摩尔爵士应该向您介绍过我。”
  恩琴巴点头,他看着这位身穿深蓝色单排扣西装、白衬衫和黑色真丝窄领带,看上去有着翩翩英国绅士风度的男人,说道:“你好,邦德先生。”
  两人喝起了咖啡,在一段时间的闲聊后,话题开始进入了正题,一个阴谋开始形成,那就是刺杀尼雷尔,并且嫁祸给坦桑尼亚gc党,然后事先准备好的恩琴巴,争取立即控制住政权,宣布要对此事进行深入调查——由于gc党嫌疑巨大,因此不能参加此次的竞选。恩琴巴还是胆怯gc党的力量,认为不能直接宣布取缔gc党,他们要是直接造反,不就难办了吗?
  詹姆斯.邦德的使命,自然是执行这个刺杀计划。现实中可没有什么单枪匹马,军情6处会有一个行动小组,支持邦德。在他看来,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这样一个落后的非洲国家,对总统的防卫能力也是有限的。
  沟通完毕,邦德告辞走出了恩琴巴的居所。他锐利的双眼,扫视了一下周围,似乎感觉有点奇怪,会不会被人跟踪了?
  在回去的路上,他非常小心,反复用各种反跟踪技巧测试到底有没有人,真的在跟踪他,但都毫无发现,他的担心逐渐放下。在车上,他的心思,开始逐渐思考如何执行这个计划。
  第二天早上,邦德出入恩琴巴的居所的照片,出现在了cfia坦国情报站站长钱卫东的案头,他看着面目清晰的邦德照片,喃喃自语:“逮到你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