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梅笙拔出其中一把,里面是已经开过刃的名刀,刀刃呈现出绯红色,仿佛是在血河里泡出来似的,光华流窜,星芒闪动。
锃亮的刀刃反射出崔遗琅苍白无神的双眼,他看到刀刃上刻有八个小字: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而另一把刀上刻的则是:众苦充满,甚可怖畏。都是《妙法莲华经》中的经文。
这是两把刀是一对的,名为赤练。
梅笙一股脑地将两把赤练刀以及紫竹箫塞给崔遗琅,语气急促道:“我当年陪过一个从京城来的贵人,他喝醉酒后把这两柄刀落在我的房里,一直到他离开王府后也没来取。你是足月出生的,我算过月份,那段时间我只陪过他一个人,你应该就是他的儿子。你带着信物,从后门走,去京城找你爹,这里你是呆不下去了,趁王妃他们不在府里,赶紧走。”
江都王可能是想独自玩弄他的猎物,身边便没让侍从跟着,梅笙院子里发生的事一时还没人知晓。
崔遗琅无论如何都不肯听她的话:“我怎么能丢下娘,等世子回府后,我跟他说清来龙去脉。”
他常年呆在姜绍身边,平日不喜人情往来,只专注于磨砺他的刀法,心性便养得过于纯良,单纯地以为世子会为他们主持公道。
梅笙抓住他的肩膀,眼神认真:“如意,你听娘说,世子和二少爷这几年来是对你关爱有加,王妃也对我多有照拂,可如今王爷死在我的房里,我们百口莫辩。即使世子不追究我们的罪行,但百善孝为先,一个孝字压在头顶,你们无论如何都逃不过,我年纪不小了,但你还年轻,娘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你折在这里。”
崔遗琅张了张口,说不出话来,无法反驳母亲的话。
如同她所说的那般,江都王无论如何都是王室子弟,拥有极其尊贵的皇族血脉,世子即便明辨是非,但王爷所在的宗族不见得能饶过他们。
他和母亲不过是蒙受世子庇佑的下人,他们无权无势,便如同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可让他抛下母亲独自逃跑,他做不到。
崔遗琅咬牙,转身便要出门:“那我去向世子殿下请罪,娘是为我才失手误杀王爷,有什么责罚我替娘承担,无论如何我都不能让你一个人留在这里。”
梅笙忙拉住他的手,慈爱地摸他的脸:“所以我让你去北方找你爹,我虽然不清楚你爹的身份和姓名,但看当时王爷对他恭敬的态度,也猜的出他定是出身公卿之家。如果他肯认你这个儿子,到时候你再来救为娘,这不是正好吗?”
崔遗琅咬住下唇,声音颤抖道:“一定要高贵的出身才能得到公道吗?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受欺压的是我们,我们就不能反抗吗?”
梅笙没说话,但莹莹闪动的眼眸却已经回答他的疑问。
他们都是命如草芥之人,即使想要在这个世道平平安安地活下来都是个奢望,更何谈得到公道?世子和二少爷对他很好,可他们终究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想到这里,梅笙终于忍不住落下泪来:“我可怜的儿,为娘的命贱,生来就是伺候人的玩意儿,这是我的命,我认了,可你的命不该是这样的。答应娘,无论如何你都不要认命,连带着娘的份一起,你一定要活出个人样……”
崔遗琅紧咬住牙,感觉自己的头剧烈地痛起来,他想起童年一个个地走进母亲房里的贵人,想起那个要把自己带走的那个面容阴鸷的男人,想起王爷那双筋节毕露的手在他母亲身上抚摸,在他身上抚摸……好恶心,好生气。
可他们不能反抗,还必须笑脸迎合,为什么他们一直都是承担戏台上那个遭受苦难的角色?
娘总说他小时候是个很乖的小孩,很少哭闹,总是安安静静地呆在房里等她,其实他远没有娘想的那样坚强,每当娘亲晚上出门时,他都会害怕地把自己整个人埋在被子里,打雷天更是会恐惧地直接哭起来。
可没当娘回来时,他却会装出很乖巧的模样,娘已经够辛苦了,他不想让她再为自己操心。
这些年来,他跟在世子身边,他努力读书,努力习武,他以为自己已经成长到能够保护娘的地步,可自始至终,他都是那个偷偷躲在被子只会哭泣的小孩,任由他怎么反抗,都不能挣脱这无常的命运。
他只想和母亲安安稳稳地活下来,好好地为世子效力,报答世子的恩情,可上天连这么个小小的愿望都不肯满足他。
崔遗琅忽然觉得很难过,难过地想要放声痛哭一场。
他语气哽咽:“世子,世子他不是那样的人,如果我们是实情告诉他,他会,会……”
更多的话他也说不出口,他也知道这种心态是极其卑劣的,世子当年为他忤逆自己的父王不知道付出多大的决心,眼下他们杀掉世子的父亲,难道还能指望世子再包庇他们吗?
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换来的只会是绝望,可八岁那年,王爷将他禁锢在身边做娈童时,在他最绝望的时候,是世子伸手拉了他一把。
世子是他的大恩人,他也不想再去深想自己对世子到底是怎么样的想法,只要能一直陪在世子身边为他效力,就很满足了。
梅笙的眼泪不停地往下掉,眼神悲伤:“如意,永远不要相信这些权贵人家的话,也不要相信他们的真心,当初,那些男人都跟我承诺,要向王妃讨要我回去,结果最后还不是拍拍屁股就走了,可怜我那时候年纪轻,傻傻的把他们说的话当真。你爹,他也说过……我那时候早就不是单纯的小女孩了,可偏偏他给我留下了你这么个好儿子。”
她看向那支箫,含泪笑道:“听你父亲说,这支箫的名字叫望湘人,我很喜欢这个名字。”
望湘人……崔遗琅在心中呢喃: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1】
他心中苦涩,母亲,这并不值得。
梅笙贪婪地用眼神描摹儿子的模样,她也以为她的好日子快来了,如意如今大了,是个很孝顺很懂事的好孩子,又受世子的器重,从小陪在世子身边读书习武,以后定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王妃闲时还暗示过她,等再多几年,也会为如意相看个不错的姑娘,以后她便能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可这一切都在她刺下那一刀时毁掉了。
王妃和世子都是极好的人,可梅笙不敢赌,不敢赌她儿子的命。
担心王爷身边的侍从会发现端倪,梅笙发狠:“你不走,我就一头撞死在这里,快走,去京城找你爹!”
看出母亲眼中的狠绝,崔遗琅擦干眼泪,语气哽咽:“娘,我听你的话,我去京城,你等我,你一定要等我……”
言罢,他最后看了母亲一样,拿起两把赤练刀和那支望湘人,朝后门疾步离去。
“如意,你要活得像个人!你一定要活得像个人!”
听到母亲的话,崔遗琅身形一顿,他强忍住没有回头,脚步凌乱地离开房间,一滴热泪溅在青砖表面的血迹上,污浊。
眼看崔遗琅出门后,梅笙依依不舍地站在门口看,等到看不见儿子的身影后,她才赶紧把房门关上,眼神阴冷地看向床上半死不活的江都王。
第53章 怪物
残阳如血,火烧云在天幕中扭曲地浮动,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一片血色,烟雾缭绕的天上隐约可见无数丧幡的白影,布满灰翳的上空氤氲着一片神秘又不详的灾难红光。
崔遗琅离开江都王的封地后,便一直在官道上赶路,一路上都能看到逃难的百姓,他们将所有的家当都放在破旧的板车上,拖家带口地离开已经被叛军占领的家乡,因为饥饿和疲倦,他们的面容却总是弥漫着一股不详的青灰色。
他看得心口揪紧,忽而有种痛到极致的悲凉。
他刚走出淮阴郡当地便发生农民起义,太守府已经被叛军攻克,沿路所经的城池,城门口都贴满告示,官府正在征兵平叛,江都王身死的消息便被掩盖在声势浩大的起义军中。
叛乱的起因是去年冬月突厥南下侵犯边境,朝廷派民夫运送粮食和兵器前往黄石阙,但路途遥远,加上天寒地冻,冻死累死的民夫和马匹数不胜数,那批民夫担心朝廷会怪罪下去,其中有位落第秀才便提议举兵谋大义。
他们将那批粮草兵器运入深山,整个冬月都在养兵蓄力,等到开春便举起义旗,与此同时,皇帝征召民夫为他修建华清宫,民怨瞬间到达顶端,幽州、陇州、朔州等地便有人随之响应,官兵望风而靡,最后演变成如今这般无法挽回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