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佬穿回七零 第130节
拼拼凑凑,苏窈估计也就只能拿得出百来块钱,这估计也就只能够建两间夯土茅草屋。
不过现在想这些,也没用。
还是要等洪水退了,回到生产队后,再看看上头有什么政策,才知道怎么安排。
沈靳这会还没出发,他去领了早饭,和虎子一块过来,都把早饭给了一半自家媳妇。
他们的早饭是两个大馒头,各自给了自己媳妇一个。
苏窈把刚领的三个窝窝头给了他两个,说:“夏禾还吃不了这么硬实的,你吃了吧。”
沈靳接过,说:“我今天估计也是没什么空,晚上再见。”
苏窈:“没事,你去忙你的,但一定要小心。”
集合的哨声响起,沈靳点头应了声,然后咬着窝窝头就跟船走了。
他们都要往受灾的地方跑个几次,以防漏掉了要救援的人员。
苏窈目送沈靳离开,直到水面上没了船影,她才把装着汤的铝制饭盒拿到火堆旁。
火堆还没完全熄灭,因着也有人加热吃食,所以垒有石头,她只需要放在上面加热一会儿就行。
等汤有五分热的时候,她就拿回了帐篷。
她进帐篷后,看到刘清清的碗里也有一个馒头,估计是刘欣荣也入了救援队得的。
苏窈掰了小块的馒头给夏禾自己啃,然后和夏苗一人一半,其间还给两个孩子都喂了一点骨头汤。
天凉,这汤隔夜了也不会坏。
其他人虽然馋,但也没说酸话。
毕竟这是人家男人拿命拼来的,更是舍己去救人才得来的,她们不仅说不得,更酸不得。
第99章 回到生产队
发洪水的第六天,苏窈和许娟已经有两天没见过沈靳和虎子了。
询问过别人,才知道救助点已经放不下人了,所以救助到的人就送到了别的救助点。
救助点里都是十里八乡的人,大多都是互相认识的。
至于李家那边的情况,救援点没有杨树生产队的人,所以苏窈也不清楚怎么样了。
而李家三姐所在的小河生产队在山里,地势也高,应该不用太担心。
洪水退了大半,再过三四天应该就能回家了。
这几天,苏窈和大家一样,都是一天两顿,一顿一个窝窝头。
沈靳的饭盒留了下来,他还托人送了一斤米过来。
苏窈每天就用饭盒煮一点粥,给石头和夏苗夏禾三个孩子喝。
这发的窝窝头梆硬的,夏苗啃半天,都只能啃一小半。
她好不容易才把俩孩子养好了,肯定不能一朝回到解放前。
洪水后的第八天,只剩下浅浅的一层水底。
第十天后,地上虽然还是湿润的,但已经能走人了。
救助点也准备撤了,让各自返回自己的生产队,有什么救助的项目,等上头通知。
所有人收拾妥当,准备离开。
苏窈把东西都放到了背篓里,看了眼坐着不动的刘清清。
叹了一口气,转身找了救助点的军人同志。
听说小姑娘因为生病,腿脚不便,大哥又参加救援队还没回来,军人同志找自己连长说明了情况。
连长过来看了眼,看到那个瘦瘦小小的小姑娘,眉心紧蹙了起来,问苏窈:“是你们生产队的?”
苏窈摇头:“是隔壁生产队的。”
连长问:“知道是啥病不?”
苏窈如实道:“可能是佝偻病,打娘胎出来就营养不足造成的。”
连长不大清楚什么是佝偻病,但看着这小姑娘的情况,也揪心得很。
想了想,和下属说:“她哥是志愿者,帮忙救了不少人,就送她去军区医院检查检查。”
苏窈听到这话,心中一喜,这完全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连长看向苏窈,说:“他哥在哪个救援队,知道吗?”
苏窈摇了摇头:“好像是跟着运输队的装卸队一块的,姓刘,是水柑生产队的人。”
连长转头和下属说:“你去核实一下情况,有这么个人的话,就让他到市里陆军军区第三附属医院找他的妹妹。”
遂看向苏窈,说:“你要是见着她哥,也这么转告他。”
苏窈忙不迭点头,说:“那小姑娘怕生,我和她说两句话。”
连长点了头,说:“你有什么事就找这位沈同志。”
说的是刚刚苏窈找的军人同志。
苏窈点头:“谢谢首长。”
苏窈转头去拉住了刘清清的手,小声劝:“清清,首长答应让你去医院做检查了,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你不能错过。”
小姑娘沉默了一会,才声音哽咽,说:“治不好的,奶奶带我去过公社的卫生室看过了。”
苏窈道:“这人的本事是有限的,公社地方小,卫生所的医生学识也有限,但市里的医生本事会比公社的医生大,还有很多咱们都没见过的医疗机器,连药名都没听过的药物。”
“试一试,总比没的希望要好。”
或许小姑娘平生最大的愿望是站起来,能像正常人一样走路,奔跑,所以苏窈劝了一会就劝动了。
有人把她给接走了,苏窈也就松了一口气。
苏窈刚刚和连长说话的时候,隐瞒了一些实情。
她并没有把刘家的成分说出来,为的就是给刘清清一个能去大医院诊治的机会。
小姑娘有了着落,苏窈就带着两个孩子,随着大部队一块回生产队。
基本整个生产队都在这个救助点,都是熟人,都相互帮忙抱一抱孩子,所以苏窈这一路走回去还是很轻松的。
只是地上的烂泥难行,他们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回到生产队。
生产队一片狼藉,到处都是断枝,树叶,不知是哪家屋顶的茅草,家具,锅碗瓢盆。
还有拦腰断倒地的大树,还有一些动物的尸体,死鱼。
一群人看着残破的家园,黯然沉默地站在原地看了许久后,没有言语的分开,回自家查看情况。
苏窈带着夏苗夏禾回了家,围墙的墙壁和厨房都倒了一半。住人的房子,墙上也有了很多残破的洞,连屋顶都被掀飞了,窗户和门夜都残破不堪了。
这样的屋子,肯定是住不了人了。
刚穿来那会,好歹有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现在竟连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了。
苏窈望着残破不堪的屋子,陷入了冗长的沉默。
隔壁大根娘,也就是七婶走了过来,看到她家的狼藉,说:“婶子家的情况好一点,先去婶子家住着,等向东回来再盘算怎么弄。”
现在的情况,苏窈没法子拒绝,只能跟着七婶回了家。
收拾出了一个地方,让俩孩子待着,她也动手帮忙收拾。
七婶家条件相对好,房子也是儿子结婚那会翻新的,所以格外的结实,除了屋顶被吹飞了一些,墙体倒还好。
先把屋子收拾出来,没有席子也将就着把孩子放到了床上,然后苏窈回去收拾收拾自家的屋子,看看还有什么能用的。
苏窈回了隔壁家,小心翼翼地推开了屋门,好在离开的时候,屋子用绳子绑住了,所以里头的东西虽然泡了水,但都没有丢失。
沈靳年后让人做的桌子还在,被水泡过,木头黑了,但应该还是能用的。
就是修修补补过的板凳,用力一压就垮了,肯定是不能要了的。
苏窈把桌子,还有一些瓶瓶罐罐都搬到了院子里晾晒。
她之前买的书,都已经泡烂了,根本不能用了。
这恢复高考也只有五六个月了,还想着能帮一帮知青点的同志,这会难了。
估计连县里收废品的书都被泡得七七八八了,或许书店有,但那会肯定抢不到,只有等沈靳之后跟车去外地的时候,再让他帮忙找一两套书了。
因着自家也没什么家当,苏窈收拾得很快。
收拾好后,站在院子里看着这破旧的屋子,苏窈叹了一口气。
算了,想开一点,反正这原本也算得上危房了,迟早也是要重建的,现在不过是要提前了。
虽然没有那么多钱,但应该还是有办法先建一间屋子住人的。
苏窈回了七婶家里,不多时,大队长就满村走动通知这几天先吃大锅饭,一块收拾生产队的狼藉,之后再开大会商讨种粮食的事。
生产队里头,有好几家都是苏窈这种情况。
好在祠堂还是好的,大家就先搬去祠堂打地铺。
房子肯定是要修补,或重建的,但这也要有个章程。
单单靠家里的存款,估计没几个人能建得起房子。
七婶七叔第二天就去了县里的医院,找儿子和媳妇。
大队长也去了,他主要是去县里问问这次灾害,上头有没有什么补贴。
就算没有补贴,他也要磨到这个补贴。
苏窈待在生产队,帮忙收拾。
大队长是在下午回来的,把大家伙都喊了来,说:“县里说,受到了京市的指示,针对这次
玉平县的洪水灾害,根据受灾情况进行补助,另外,今年也会免了五成缴粮任务,各种细节还得开会商议,所以大家都不要着急,接下来我会根据你们每家每户的损坏进行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