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佬穿回七零 第187节

  既然都说到这,也提起了之后的事:“现在都八月了,这大学都是九月初开学,新的卫生员也得赶紧提上日程了,正好你在,可以帮忙带一带。”
  苏窈也点了点头:“过几天双抢结束了,大队长也有空了。”
  梁医生感叹道:“这么多个卫生员,也就你最让人省心,都没怎么让我操心过,你在这卫生所,我都能放心出外诊,你这一走,我还真不习惯。”
  苏窈:“那还不是梁医生你教得好。”
  梁医生连忙道:“你还别这么说,我就教了你最基础的东西,别的我可不敢居功。”
  “行了行了,不说了,我一会得去其他生产队走走,你看着点,有啥事就广播喊我回来。”
  夏秋交替间,烈日下劳作,中暑脱水的人很多,但有的人不当回事,还是得走走,观察观察,以免出事。
  第150章 平凡的日子
  翌日起了个大早,苏窈用草编的网袋装了三袋子东西,都放到了背篓里头。
  因着要赶着去三个地方,也就不打算带孩子出门。
  先去的小河生产队,给了两颗水果糖一个孩子,帮忙去喊李春兰回来一会。
  等了十来分钟,李春兰带着小军匆匆赶了回来。
  今年收成好,李春兰做发圈又挣了一点钱,这富裕了一点,母子俩的精神头越来越好了。
  苏窈把网兜给到李春兰,说:“之前向东跟车去了西北,带了点那边的水果回来,也没有多少。”
  李春兰给她倒了水:“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
  苏窈:“就一点,没多少,还有一块土花布,够姐你做一件新衣服的了。”
  说着把蓝色老花布拿了出来。
  李春兰忙道:“别别别,现在布票金贵着呢,这布你还是拿回去自己做衣裳。”
  苏窈:“不费票的,是向东跟车出去的时候,从老乡手里换的,家里还有,姐你也别和我客气了。”
  李春兰有些不好意思:“那、那姐收了,你和妹夫要是有什么事的话,也要告诉姐,能帮的,姐和姐夫都会尽力帮。”
  苏窈点了点头,又说了一下参加了高考,还有成绩的事。
  李春兰既惊讶又激动道:“还真是你呀!我就听别人说武安大队那边的一个生产队的卫生员,没上过学,却过了专科线,那会我就有点怀疑是你了,可又不敢相信。”
  说到后边,红了眼:“咱们三姐妹都太苦了,总算有一个能熬出头的了,我高兴,我真的高兴。”
  李春兰的声音都是颤抖的,哽咽地。
  苏窈抬手拍了拍她的肩膀:“都会熬出头的,现在大家伙的日子都慢慢的好过了起来。”
  李春兰平缓了一下情绪,点头:“可不,都好过了起来,往年的光景,饭都吃不饱,今年终于吃了个饱饭,干活都有劲多了。”
  苏窈:“我看小军都长高了很多。”
  李春兰脸上浮上了淡淡的笑。
  就现在而言,能吃饱饭,孩子也长得好,就是他们这些小老百姓最大的满足了。
  为了不耽搁李春兰上工,苏窈待了半个小时就走了。
  去到县城,在供销社买了两包红糖和两盒桃酥,还有两罐水果罐头后,才去的霍家。
  把这些东西分成了两份,一份让霍老帮忙给瑛姐。
  霍老看到他们俩带来的东西,这回倒是没有再拒绝。
  霍老放下报纸,看向苏窈,毫不吝啬的赞赏:“我从小瑛那里听到了你的成绩,不错,非常不错,你没给我丢脸!”
  这个成绩也让他有了底气,完全不用再担心分数不够,对大学推荐名额的事而底气不足了。
  苏窈笑吟吟道:“我就说让老师你放心,我都下足功课了,肯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霍老:“别贫,这还有另外的一个考试呢。”
  顿了顿,他的神色严肃:“小瑛跟我说,你的成绩完全是可以报专科,这个最为稳妥。但要是去中医药大学,入学还有个难度不知,考点不知的考试,相对就没有那么保险了。”
  “而且这往后的高考政策肯定会有所改变,这次入不了学,明年也不一定能再考了,所以小瑛让我和你说,得慎重考虑到底是要报大专,还是继续参加考试。”
  苏窈心里早有答案了,但还是佯装斟酌了一会后,才应道:“我还是想继续参加考试,这本科的资深教师资源好,教育肯定也会比大专好很多。”
  “而且,这原本一开始也就只有放手一搏一个选择。现在考过了专科线,是意料之外。我现在一只脚已经过了大学的门槛,我不想因为这个意外,而止步在本科的门口。”
  霍老听到她的话,凝重的脸上忽然就轻松了,似乎他也想她选择后者。
  他再次郑重确定的询问:“想清楚了?”
  苏窈点头:“想清楚了。”
  霍老暗暗呼了一口气,道:“既然你想清楚了,那我就给大学招生办写信过去,问问他们是什么章程,省得被动。”
  苏窈点头,说了声谢谢。
  霍老又嘱咐道:“至于入学考试考什么内容,我也不知道,给你看的那些书,你平时有空的时候就多看看。”
  苏窈应道:“我在看了,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我都记在本子上,到时候一块问老师。”
  霍老:“还等什么,你让你那口子过两天上班时,拿来给我看,我把答案写好让他带回去给你,实在不懂的,你就亲自来问我。”
  沈靳在旁应:“行。”
  霍老看向苏窈,说:“要是不急着回去的话,就待久一点,我顺道再考考你。”
  这一待就是一个多小时,考察完后,霍老红光满面,满意的同时,心情也极好。
  霍老:“好好保持,别荒废了,卫生所的活能早点不干就不干,多留一点时间做准备。”
  这边谈完之后,老太太就把苏窈和沈靳喊到了一边去,和沈靳说:“你让我帮忙留意照顾孩子的人,倒是有了人选,但是个十六岁的小姑娘。”
  苏窈愣了一下:“这都还是个孩子,怎么照看孩子?”
  老太太闻言,不由笑了:“都十六了,哪里还是孩子,而且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靠谱。”
  “再说这孩子年纪小,才会忌惮,怕自己做不好被赶回去,反倒是有些年纪大点的妇女,不管怎么说,都会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倚老卖老。”
  “到时候我每天都过去溜达一回,帮你们瞧瞧孩子。”
  苏窈看了眼在药房的霍老,收回目光,疑惑道:“师母不和老师一块到市里?”
  老太太:“市里没几个熟悉的人,我肯定不习惯,到时候你老师就去大闺女家先住着。我这边,小瑛和女婿会搬回来住一段。左右这市里离县城也不远,没什么课,老头子也能回来,我也偶尔去一趟。”
  苏窈和沈靳对视了一下,深思了片刻,才问老太太:“这个姑娘是什么情况?”
  老太太:“刚初中毕业,在家待业,家里已经有下乡的名额了,暂时还没轮到她。家庭条件也不怎么样,就想找些零工先干着,姑娘算是我从小看到大的,性格好,也不是胆小怕事的性格,大大方方的一个姑娘。”
  “你们要是觉着可以,我就和她说说。”
  苏窈看向沈靳:“你觉得咋样?”
  沈靳沉吟了一下,才道:“那就先说一下条件,一个月得住家里带二十天孩子,我在家的话,也不用她带,就是孩子他们娘回来,也不用她帮忙。孩子白天上学,只需要早上送去学校,下午接回来,得给孩子做三顿饭,带孩子睡觉,洗衣服的活,苗丫已经能自己干了,就不用她洗了。”
  “工钱不会太多,只能给七块钱,包一日三餐,然后定量好粮食,菜钱也会另给。”
  这些都是他们家能承受的范围了,也是他们夫妻俩商量好的。
  老太太:“比起在家里粘纸皮挣个几分钱一天,这条件可不差了,我先不和她说。反正也是隔壁的孩子,等你们有空了,带孩子过来,我再让她过来带孩子玩玩,看过后再决定也不迟。”
  老太太这个主意还是可以的,虽然不一定一面就能看出好坏,但好歹也能观察观察。
  沈靳:“再过五六天我休息的时候吧,我那会下班就过来说时间。”
  说定后,他们俩就从霍老家里离开了,赶着去瞅瞅要租的房子。
  苏窈没抱什么期待,所以看到老旧的小院时,也谈不上失望。
  看着老旧,也总比刚穿过来居住的老屋子好多了。
  还没到下班时间,隔壁邻居也没人在家,苏窈也没法知道是什么样的人。
  但沈靳眼光毒辣,他说不好相处的,那肯定就是不好相处的,她也没抱任何期望。
  沈靳:“等上班的时候,我去和陈大队长说一下砌墙的事情,让陈大队长从中帮忙调和了一下。”
  苏窈看了眼弄得杂乱的院子,皱眉道:“能分开两个院子的话,咱们就租,实在不行就不租,再想别的办法。”
  想了想,又补充道:“另外,再弄条小狗回来先养着,真住进来了,就放到院子里边养,不然家里就一个大姑娘和两个孩子,我也不放心。”
  沈靳赞同:“等这房子落实了,就去找个一两个月的小狗,再养一段时间,也能养熟了。”
  看着天色也不早了,还得再去一趟杨树生产队,待了一会儿就走了。
  到杨树生产队,正好是下工时间,在路上就遇上了大嫂和几个闺女,甚至还看见了瘦了一大圈的李家老大。
  看见他们夫妻,李家老大像是见了鬼一样,脸色当场就变了,几乎是落荒而逃地跑走。
  杨树生产队的人也纷纷向苏窈和沈靳打招呼,现在谁不知道这嫁去夏阳生产队的李家四姑娘,过上了好日子,还考上了大学。
  这日子肯定是越过越好的,现在不打好关系,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苏窈应了声,然后就跟着李大嫂一块走着回去。
  苏窈压低声音问:“大嫂,老大还欺负你们吗?”
  李家大嫂轻哼了一声:“他不敢,我让大队长帮忙保管粮食,他也抢不到我头上来。要是真要闹,我就跟他闹,看谁闹得过谁!且现在春杏也能帮我了,春杏现在都能顶半个小子用。我和她爹打起来,她也不怕,拿着扁担就帮我。这会他看到我,都得躲着走呢。”
  说到这,叹了一口气:“就是在这十里八村名声不好,闺女们也落得个悍妇,打老子的坏名声,以后也不知道咋说亲……不过难说亲,也好过被她们那黑心肝的父亲拿来还彩礼钱。”
  大概是想通透了,大嫂的面相都变了,之前是一张苦瓜脸,头发也有一半是白的,显老。三十好几岁的年纪,愣是像是四十多。
  虽然现在头发依旧是半花白,可看着精神头就是比之前年轻了很多。
  “不管怎么样,狗急了还会跳墙,还是小心点。”苏窈提醒。
  大嫂心里有数道:“我们几个租了一间屋子,平时也不住在一块,而且他也被他那爹折腾得厉害,要养活他自个,还要养活他那个爹,也够呛的。”
  说到后边,李家大嫂的脸上没有半点的同情,反倒是痛快。
  以前,她知道自己的娘家就是第二个李家,所以怕多说一句话就挨打,更怕自己的闺女会像自己,像她们姑姑一样的下场。
  几十年的软弱,让她怕这怕那,所以总是忍气吞声。
  可当软弱了几十年后,不仅在合适机会下真正迈出了反抗第一步时,而且还成功了,她心里无比的畅快。
  一旦畅快过了,以前的憋屈日子,再让她过回去,她一天都过不了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