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回现代来修仙 第112节

  方才离得有些远,周围也太过嘈杂,她感受到的波动其实很微弱。
  此时灵台清明,身旁无波无澜,天地尽皆寂寥。
  恍恍惚惚间,孟园连自身的存在感都消失了,她仿佛变成了一团纯粹的能量,从而捕捉到了另一股能量的波动,就在她身边不远处。
  那么近的距离,钟声再度传来。
  “当——”
  这一声依然显得遥远而悠长,似乎现实里拉近的距离对它并无作用,它依旧离她很远、很远。
  孟园双眼紧闭,保持着这种浑然无我的状态,继续感知。
  终于,她逐渐察觉到这股能量的具体形状,它就像是一张无形的膜,盖在了清湖村的上方。
  那张膜并不规则,有一部分深入到了湖中,大部分还在那片山林上。
  孟园几乎可以确定,清湖村就是被这张膜给掩盖了起来,才会从天地间消失。
  该怎么将这张膜揭开呢?
  或者她该怎么穿过这张膜,找到清湖村?
  孟园眼前一片漆黑,沿着湖里“膜”的边缘慢慢行走,又伸出手去触摸,可惜没有丝毫触碰到实物的感觉。
  它仿佛是能量,又并不是能量,更像是一种不可见不可触的“物体”。
  试探着发出一缕灵力攻击,灵力却径直穿过了膜,膜纹丝不动。
  什么东西能改变它?
  孟园忽然想到游艇上年轻人说的话,人的观测能影响微观层面的事物。
  思及此,她蓦地睁眼,顷刻间膜迅速隐去,她重新回到了现实,再也感知不到膜的存在。
  好在她记得很清楚,膜就在她眼前。
  孟园沉下心神,保持着灵台清明,眼神专注地注视着膜所在的地方。
  一秒、两秒、三秒,或许过去了很久,也或许仅仅只是一瞬。
  她的视野倏然一变,一条布满水草、苔藓与田螺,充满了岁月痕迹的水下石路陡然出现在眼前!
  石路由一级一级的青石板铺成,从下往上,一路绵延向岸边,让人联想起农村里水塘边,为了方便又安全地取水,农人们从其他地方搬来石板,一点一点地铺成一条通向湖水的石路。
  伴随着石路一并出现的,还有一尊一尊泥像,就拱卫在石路旁。
  一看见那些泥像,孟园就想到了地母城的泥像。
  她陡然明白,自己找到了通向清湖村的路!
  此时此刻,孟园的心底仍然保留着诸多的疑问,那片膜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能遮掩清湖村的踪迹?
  清湖村里到底发生过什么?
  然而疑问过后,她还是坚定地一脚踏上了第一级石阶,缓缓朝着上方走去。
  不论前方有什么东西在等待着她,她都要去亲眼看一看。
  石阶不长,因为在水下的缘故,孟园走得也很快,不一会上身就露出了水面。
  明媚的阳光直直照射下来,明晃晃地刺入眼球,她眯起眼看向岸边。
  一座破败的村庄映入眼帘。
  村子并不大,只占据了那一片林地,与老祭司所描述的几乎一样,只不过数十年过去,村子里大部分房屋全都已经倒塌了,村中屋子都是用泥砖建成的,此时都已变成了断壁残垣,地上都是破瓦空墙。
  孟园缓步走在村中,不见半分人烟。
  家家户户都敞着大门,却无人居住的痕迹。
  她一路往里走,只见那些门户里的桌椅全都腐坏烂在地上,村子周围的田地也都是空置的状态,倒是不曾长出杂草,不知是不是因为圣土的缘故。
  清湖村的人,竟然全都走光了吗?
  孟园改了个方向,朝着圣土所在的位置而去,她记得地方在哪。
  不过就在她来到圣地前时,却见圣地边跪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老人估计有上百岁了,穿着破旧的衣裳,身形瘦弱不堪,低垂着头,虔诚地跪坐在那块散发着祥和气息的雪白田地旁,宛若一只羽毛快要掉光的、垂死的鸟。
  听到身后传来的脚步声,老人惶然地转头。
  二人四目相对,下一秒,汹涌的泪水从老人凹陷浑浊的眼中滚落出来。
  “终于、终于,八十年了,终于有人回来了!”
  他颤抖着,干瘪的胸膛剧烈起伏,发出一声好似从肺腑里吐出的言语。
  孟园怕他一下子激动地厥过去。
  她大步上前,一把将老人扶起来:“你好,老人家,请问这里是清湖村吗?”
  “是!是!这里是清湖村!”
  片刻后,老人带着孟园回了自己家。
  如今整个村子里,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清湖村人本来也没多少,八十年前还未经受战乱时,村子里总共也就只有六十多户人家,加起来两三百人。
  后来战火烧到了这里,一部分清湖村人选择逃离村子避难,那一次就走了快两百人,当时想的是大家一起走,回来也一起回来。
  没想到的是,这一走,那些人就再也没回来。
  当时选择逃难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老人们一是不方便长途跋涉,二是觉得自己年老了,差不多活够了,也能留下来为年轻人打掩护。
  年轻人们是连夜悄悄走的,第二天那群官兵找不到人,果然杀了好几位村人泄愤。
  不过见村子只剩下一群老弱,官兵们肆虐一番便也走了。
  剩下的村人便留在村子里等年轻人们回来,结果等啊等,等了很久很久,却始终没等到村人的回归。
  那些离开家乡的清湖村人,就好像消失了一般,再也没有出现。
  一年、两年、三年,约定的时间早就过了,却不见一人回来。
  老人们便下意识觉得,外面的人一定是出了事。
  于是又有一部分稍微年轻一点的中年人决定出去,去寻找家里的孩子。
  不管能不能找到,哪怕他们死在外面,也要把尸骨带回来。他们清湖村讲究入土为安,只有葬在家乡的土地里,灵魂才能获得永恒的安息。
  可是这一批人走了,同样再也没能回来。
  之后村子里便彻底只剩下年迈的老人,这些老人日复一日地盼望着,盼望着家人的到来,他们经常会走到村口朝着远处张望,他们总是对着圣土祈祷,他们一日日地等待、等待,等到所有人都白发苍苍。
  一直到死,他们都没能等来自己的孩子。
  清湖村的孩子们,都去了哪?他们有没有安息?
  老人们怀揣着无尽的遗憾一一死去,村子里的人也越来越少,荒废的屋子越来越多。
  还有一些老人临终前会走入那条通往外界的路。
  不论是谁,只要走向那条路,最后都再也回不来。
  最终,清湖村便成了现在这幅模样。
  此刻坐在孟园对面的老人八十年前还是位少年,他是唯一坚持不离开清湖村的年轻人,当时的执拗让他成为留在村子里的最后一名村人。
  老人一边说着一边抹泪,明明已经近百岁了,此刻却如孩童一般涕泗横流。
  “外面、外面到底怎么样?清湖村人都去哪了?你能找到这里来,肯定也是咱们村的后人吧?他们、他们是不是早就、早就……”
  “我这些年也想过出去,去找他们,可我也怕我这一走,以后要是人回来了,不知道这是咱村子该怎么办?八十年了,八十年了,好在终于让我等到了。”
  老人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孟园轻轻叹息一声,说:“外面的清湖村人,很好。”
  “很好?”老人不可置信地瞪大眼,迫不及待地、痛心疾首地追问,“他们都还活着吗?还活着为什么不回来?为什么不回来找我们!那么多伯伯婶婶死之前,都还念着孩子啊!他们都是我一个个送走的,只有我一个人给他们入土为安,那些人怎么能不回来?”
  孟园说:“他们回不来。”
  老人又呆住了,似是不能理解这句话:“怎么会回不来?路就在那里,他们只要走,就能走回来啊!”
  “外面的清湖村人,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孟园语调缓慢道,“难道你们就没有怀疑过吗?只要从村子里走出去,外面的人就再也回不来。因为他们看不见清湖村。你们一直在等他们回家,外面的清湖村人也一直在找回家的路。双方却都看不见彼此,这就是真相。”
  第93章
  抚仙湖中心的湖水幽深晦暗,犹如一条通往地底的神秘通道,祝椒红与一群小伙伴们跃跃欲试想要征服这神秘之地,在教练的指导下一点一点地往下潜。
  越往下感受到的水压越强大,能见度也越低。
  好在他们准备齐全,带了防水头灯,只是这灯光在幽暗的湖底也显得格外微弱,只能照亮眼前一小片区域。
  能见度只有眼前一点,下水之前教练千叮咛万嘱咐,一旦感觉不适一定要立即上浮。
  祝椒红加上朋友一共有七位,请了两位潜水教练在旁陪同,倒也没出什么岔子。
  一行人下潜到几十米深,就渐渐感觉潜不下去了,周围的水流像是坚硬的墙壁一样,重重挤压着他们的肺腑,耳朵鼓膜像是被吹了起来,心跳声都能清晰地听见,身体仿佛变成了一个鼓起的气球,针一扎就能爆炸。
  下潜到这里,也没见到任何古城等传说之物,众人都有些失望。
  再往下就危险了,大家也不是专业潜水人员,在教练的催促下,祝椒红等人也只好转身折返。
  慢慢地顺着能触及的地面往浅水区游,这样如果湖底有什么东西也能看见。
  游着游着,也不知游到了何处,忽然祝椒红远远瞥见黑暗中好似树立着一个人影,影影绰绰不甚分明。
  祝椒红吓了一跳,而后迅速反应过来,心如擂鼓。
  她冲着朋友们打手势,为了安全起见,大家都离得不远,见此众人纷纷靠过来,水下不能说话,她朝着那模糊的人影指了指,大家纷纷朝那一处看去。
  看清那漆黑人影后,一行人都觉得兴奋又刺激。
  这里并不是深水区,而是靠岸比较近的浅水区,甚至能隐隐看到头顶透下来的天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