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如今,虽在市井之中,仍要低调谦虚,否则,运气不好,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水果摊夫妇朝她们看过来。
江清澜:没事没事,我买点果物。
樱桃、荔枝这些是买不起了,先买点儿便宜的试试水。
李子、青梅、桃子是时令水果,各买了一斤,不过花了十五文钱,枇杷娇气些,储存不便,所以略贵,一斤就要八文钱。
除了桃子,她特意都选的色深而形小的那种,虽只花了二十三文,这三种果子加起来个数也上百了。
市集里有卖竹刷把的,是竹子被劈成细篾条后扎成的,花四文钱买了两把。
团团不解:我们又不洗碗刷锅,买这个干吗?
江清澜:回去你就知道了,好玩儿得很呢。
回了建隆寺,又去香积厨找大和尚买了些冰糖中午做烩菜的时候,江清澜就看到了,厨房柜子里存了好几大罐子冰糖,师傅说是香客送的。
如今制糖业发达,糖价并不算贵,她给了师傅三十文,师傅随意给她装了些,应该不止一斤。
又花了五文钱,得了师傅的允诺空闲的时候,她可以用香积厨的小灶。
如今,万事俱备,这就动手做冰糖水果串了。[2]
要说冰糖葫芦串,当然是山楂最好。
第一个就是好储存,第二个颜色红彤彤的,裹着亮闪闪的冰糖外衣,能勾起人的食欲。且山楂本身偏酸,混合厚重的冰糖来吃,才酸甜可口。
可惜,现在才四月份,山楂的影儿都还没有
江清澜一边想,一边同团团用竹刷把的竹签串水果。
竹签太细太软,要用好几根合在一起,才能支撑得起一个李子或枇杷。但事情紧急,也没有其他办法了。
除了桃子,串这一百多颗水果,把两把竹刷子全用光了。
下一步便是熬糖色,这是冰糖葫芦串成功与否的关键。
糖的火候一定要控制好。温度太低呢,糖不化,嚼果子的时候糖会粘牙。可温度高了也不行,糖色变黑不说,味道还会发苦。
江清澜先烧大火,以铁铲快速搅动,让冰糖在锅里融化后转小火。看到糖水微微发黄,取根筷子轻沾一些,猛的插入冷水中。
筷子尖的糖浆迅速凝固,在碗底轻轻一戳,凝结的糖霜刺啦一声就碎了,这便是熬好了。
接下来就是细致活儿了。先让几个胖胖的油桃下锅打个滚儿,沾了满身的糖衣,亮晶晶的。再一根根地蘸李子串、枇杷串、青梅串。
案板刷了清油,将这些串好的水果摆在上面晾干,冰糖水果串就大功告成了。
团团眼睁睁看着熟悉的水果变了身,好奇极了:怎么一下就这么亮闪闪起来了?
江清澜让她吃几个尝尝。
小姑娘先吃的是李子。
如今李子是时令水果,口感清脆,甜度又高,一口下去,先是糖衣脆脆甜甜的滋味,再是李子带了果酸又回甜的味道甜给人以幸福感,酸则刺激得人满口生津,还想再吃。
团团一口气吃了两个李子串,还想再吃,江清澜让她再试试其他的。
嗯,枇杷又是另外一种滋味,果肉软烂,甜甜的汁水四溢,又因为混合了糖衣的酥脆口感,越嚼越香。
但青梅串一进嘴,团团就苦了脸,呸呸呸地全吐了出来。
阿姐,青梅太酸啦,牙齿都酸掉了。
江清澜想:坏了,青梅自来酸度高,都是做糖腌、糖渍的,看来这薄薄一层的糖衣,还抵不了它本身的酸。
但做都做了,不能白白浪费,拿出去看看再说。
临时没有草垛,竹刷把的签子也太软,插不起来,江清澜只用个簸箕,将做好的水果串挤挤挨挨地摆在里面。
万事俱备,就到见真章的时候了,江清澜雄赳赳,气昂昂:
走,我们出去摆摊!
【作者有话说】
[1]就是牙刷、牙膏。
[2]冰糖葫芦真的起源于南宋。
第5章 冰糖水果串(二)
◎摆黑摊儿◎
江清澜抱着小竹簸箕,团团吃着一个油桃糖葫芦,两人专往小孩儿多的地方凑。
这些油桃虽然个头儿不大,胜在颜值高,深红如玛瑙不说,裹了亮晶晶的一层糖衣,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团团一口咬下去,鲜桃的果肉碎烂,殷红的汁水四溢,还有轻微的、嘎嘣嘎嘣的响声这是糖衣被嚼烂了。
汁水太多了,有些顺着嘴角流,团团吸溜一声,用手绢擦擦嘴,再咯嘣脆地咬一口。
有个差不多大的小女孩儿看着团团吃桃儿,馋极了,也把手指放在嘴巴里,嗦得巴巴儿地响。
江清澜对她娘道:娘子,给孩子买个串儿吧,只要一文钱。新鲜水果裹了糖汁,又健康又好吃。你看,我亲妹子都在吃。
桃子也一文?
桃子三文,枇杷、李子都是一文。
那位女娘挑挑选选,李子、枇杷各买了一串,江清澜她们收了钱还没走远,又被她叫住了。
李子、枇杷再各买三串,桃子也来两个!
好嘞!
如此这般,围着兴隆寺逛了几圈儿,她的竹簸箕里存货已所剩无几了。
如团团之前说的一样,顾客们都反映,青梅太酸了些。因此,剩下的,基本上都是青梅串儿。
团团发愁:这青梅,快把人牙酸倒了,看来卖不出去了。
不怕,江清澜道,我回去把它们用糖渍了,做成青梅干儿,一样的好吃。
正说着,一道温柔的声音响起:娘子,你这青梅怎么卖的?
江清澜抬眼看,是个穿粉紫褙子、银灰裙子的妇人。娥眉淡扫、杏眼如水一般清澈。虽则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却有一种小家碧玉的美。
她一手撑着后腰,一手抚着隆起的肚皮,身后站着个婆子。
生意上门,江清澜笑吟吟:两文钱一个,娘子可先尝后买。说着递过去一个。
那怀孕的妇人也不客气,接过去就吃,团团看了,先把眉头皱了起来,像是自己被酸到了一般。
哎呀,好吃呢。怀孕妇人笑着说,我就想吃点儿酸的,又怕光吃酸的,要吐清水儿。你的法子倒好,青梅裹了糖汁儿,又酸又甜的。你这些,我全要了。
团团眼睛里冒出光来,忙低下头去数:一串、两串、三串
江清澜道:欸,数着也眼花,总不过二十来串吧,娘子买得多,我也让些利,给三十文就行。
怀孕妇人果然高兴:你是会做生意的。
从身后婆子那里拿了钱来,她又道:我住在御街中段的甜水巷里,便在涌金池边。三日后,娘子能否再送些来?
你到宋家后门,给婆子说,是给张夫人送的就行。这里有一钱银子,二十文算你的辛苦费。
江清澜便懂了,下次还送二十来个青梅串儿便成,连声应了。那妇人便由婆子搀着,施施然走了。
这下子,竹簸箕见了底儿,腰包却满了。回到寺庙后禅房,江清澜把竹簸箕往桌上一放,兴奋地搓手:团团,把钱倒出来我们数数!
哗啦啦,铜板们骨碌碌滚在桌上,堆得小山一般。
先把一钱的银角子刨到一边,再一文一文地数,一个、两个、三个共一百零六个,加上银角子,就是二钱零六文!
刨去水果、冰糖、刷把等成本六十二文,纯利有一钱四十四文!
再说了,成本里最贵的就是冰糖,剩得多,还可以做好些糖葫芦。这不比打零工挣得多多了!
江清澜姐妹两个越干越勇。这三日里,除了中午在香积厨里做饭、吃饭那会儿,其余时间,她俩都在捣鼓冰糖水果串儿。
横竖,江清澜也告知了其他厨娘做烩菜的秘诀。她们有样学样,做出来味道也很不错。
抱着竹簸箕叫卖到第三日,好些顾客都是熟人了。有些小孩儿还带了小伙伴儿来,一看到江清澜出来,立刻就要拉着大人过来。
渐渐的,人越来越多,俨然有成聚众成堆之势了。
团团捧着钱袋子,高兴极了,人们拿了水果串就往里面丢铜钱,钱多了,撞在一起,叮叮当当地响。
赚到钱了,本是好事,江清澜心里却有点儿不安。
府衙在寺门西边专门划定了摆摊区,恐怕是要收费的。昨日,她也看到穿青色官服的人在到处巡视,那她摆黑摊儿是不是
正在那里想着呢,嘿,你们聚在那里干嘛!有人大声呵斥。
江清澜一看,两个青年郎君疾步行来,皆着青色布袍,戴黑璞头,腰间悬着玉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