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聆泉院外,东平王妃梁氏的大丫鬟锦绣,正躲在墙根儿偷看。
  见少女哭着跑了出来,手把抹胸拽得紧紧的,她摇摇头,往正院复命去了。
  梁氏得了禀告,与王爷谢衍说:三郎忽的从外面带个厨娘回来,还以为他晓事儿了,原是我们想岔了。
  这事儿,谢临川也给他们说过,说祖母爱吃这女娘做的饭菜。
  但梁氏也尝过,她做的素烩菜还行,其他的很是平平。就连老夫人本人,吃过一两次素烩菜后也说,不知是不是没了建隆寺的香火加持,没那么好吃了。
  她看这厨娘模样也算清秀,便想着,是不是三郎对她有什么特殊心思。
  这钱娘子平日有意往聆泉院里凑,似乎也有些攀高枝儿的心思,她就帮了她一把,看看儿子的反应。
  果然,这一试,他还是那副木头样子,对男女之事一点儿兴趣没有。
  其实,也不是她着急。本朝崇尚晚婚,男子二十五娶妇、女子二十嫁人的情况比比皆是。这是因为,科举大盛,男子中了举后再成亲,光耀门楣,也能娶得更有钱、有地位的妇人。
  他们家当然不是缺钱、缺地位。而是王爷着意要让家里人走文臣的路子,几个儿子都得去考科举。
  但三郎不是读书的料,三年下来,连个秀才也没考上。临安城的夫子听说是他,给再多的钱也不上门了。王爷每每想起这事儿,就觉得丢脸。
  读书不行,王爷便想让他尚公主。做了驸马,不得参与朝政,当个富贵闲人也好,与天家结亲,既保住了谢家的荣耀,又不至于功高震主,惹得官家猜疑
  三郎长得好看,又爱在皇家蹴鞠队里露脸,很有几个公主看上过。有一次,宝庆公主和福安公主还为此打起架来,闹到官家那里去了。
  这么看起来,好像尚公主这一条路很不错。
  但公主金枝玉叶,是要捧着护着的。三郎这孩子,对男女之事是一点不开窍,什么温柔小意,懂都不懂。他那个牛脾气,要是尚了公主,把公主气死了,他们全家都得遭殃。
  想到这里,梁氏摇头,深觉没有出路,对东平王道:这孩子从小就爱舞刀弄枪,偏你不许,又改成蹴鞠。不就是踢球,你让他踢就是了。
  东平王谢衍最是沉稳持重,从来深谋远虑:你懂什么?夫妻两个在内间说话,没有外人,也不忌讳。
  先帝是前朝旧臣,以武起家的。他坐稳了江山后,最忌讳的就是旧事重演,是以,对武臣诸多防备。
  咱们父王是他出生入死的兄弟,江山一定,赶紧就上交了兵权。不然,你以为,如今还能有我们谢家?如今的官家是守成之人,更对武将忌惮得深。
  这些事王妃也知道一二:
  是呀,所以王府现在与父王那会儿是完全不同了。你是文臣,半点儿武艺也不会,咱们两个女婿都是两榜进士,全家再没一个武将了。
  三郎不过就踢个球,临安城里这么多人都在踢,多他一个又怎么了?
  谢衍道:所以说,你是妇人之见。伴君如伴虎,刻刻当小心。今日能蹴鞠争标,明日就能拿刀舞枪。你看朱将军家的几个儿子,谁会蹴鞠?
  这些日子,先有江渊案,再有潭州珍珠贪腐案,上上下下的,撸了多少人下来?官家心情不好,这时候千万别去触他霉头!
  他摆摆手,不想再与她纠缠:总之,我都和临安府尹说好了,让这逆子去财赋司,干干再说。其他的,不必再说了。
  江清澜一大早就收拾好了东西,从建隆寺搬到了临安城里的青莲庵。青莲庵很小,挂单的费用要四十文一晚,且团团还要给半价,也就是姐妹二人共六十文。
  虽住宿费贵了一些,但青莲庵在城里,去中瓦摆摊儿方便,且庵里都是尼姑,她们两个生活也方便一些。
  另有一重,过两日便是原身父母的头七,她们姊妹去碧云岭扫墓,也近些。
  安顿好了,都快中午了,二人来不及吃饭,拿上两个之前做好的糯米饭团,就赶着去府署办.证。
  因为青莲庵在临安城北,而衙署在南边,好大一段路呢,她们又不舍得花钱雇马车,只好靠两条腿。
  这时候的富贵人家一天吃三顿饭,也有不少百姓还有古风传统,只在早上和晚上开伙。中午实在饿得很,就简单吃些剩饭、糕点之类的充饥,一律谓之点心,取安慰肠胃之意。
  如此看来,她们的点心可并不差。
  昨天晚上,江清澜见香积厨里还有些糯米,便动了做贵州糯米饭团的心思。
  上辈子读硕士时,她有个室友是贵州人,每次收假回学校,都要带糯米饭团给她们吃。
  里面有:脆蹦蹦的油渣脆哨、味道浓郁的折耳根、酸唧唧的泡萝卜,豪华版还有大片的老腊肉,又香又咸,一想起就要流口水。
  后来学校开的全家超市里,也进了贵州风味的糯米饭团,与贵州室友带的那种有些不同。少了脆哨,多了一根广式香肠,泡萝卜变成了酸豇豆,还要放花生米。可能是经过了冷冻的原因,糯米也更硬一些。
  总的来说,味道也不错,江清澜经常去买着吃,比一股孜然味儿的韩式饭团、没滋没味儿的日式饭团,更合她的口味。
  但在建隆寺的香积厨里,正宗的贵州糯米饭团是做不成了,脆哨(油渣儿)没有、腊肠等荤物没有,折耳根当然这个时节没有,花生,这个时代还没引进。
  少了这几样,就少了贵州风味的灵魂。馅儿料嘛,只能找着什么做什么了。
  运气不错,竟然有泡菜摊子,夹了个萝卜出来,脆是脆,就是不够酸,有那个意思就成。
  前两天做烩菜,还剩了不少蘑菇。蘑菇可是个宝,天然的鲜味的来源,裹点面粉糊进油锅里一炸,随便撒点盐巴,便是一道美味。
  贵州糯米饭之所以是褐黑色,就是因为糯米蒸到一半,要加酱油、香粉等各色调料。揉匀后再上锅蒸,最后成品便上色均匀,皆呈黑褐色,味道也极好。江清澜依法炮制,让她的饭团也变成了黑褐色。
  先铺一层糯米,再放油炸蘑菇与泡萝卜,多来几勺豆酱,撒一把川椒粉如今还做不出来油辣子,只能暂时这样了再用新的糯米盖上,捏巴捏巴,建隆寺版糯米饭团就做好了。
  虽不是正宗的贵州风味糯米饭团,也是好吃的。
  糯米软软香香的,油炸蘑菇鲜味十足,泡萝卜负责脆脆的口感,这一个大大的饭团,带来的,不止是碳水化合物给人的饱腹感,还满足了味蕾。
  与团团两人正好吃完,前面就出现了一排阔气的建筑,正门匾额上四个大字铁钩银画临安府署。
  门口两个高大的兵卒威武地站立着,江清澜向其中一人打听办牙帖(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地方,兵卒严肃得很,根本不说话,只一指西边的小门。
  这个小门比起府署的大门,简直寒酸得像狗洞。好吧,他们平头百姓来办个证儿,是不可能让你走那金碧辉煌的正门。
  江清澜牵着团团进了门。
  这是个二进的小院子,正中栽了几棵桂花树,长得倒高大,就是叶子都落了,树上没几片儿,看起来蔫儿答答的。东边角落一堆人围在那儿,看穿着打扮,都是平头百姓,不知在干嘛,吵吵嚷嚷闹得厉害。
  没见着工作人员,也没人管,江清澜又往里走,进了第二进院子,嘿,这下对了,迎面而来的屋子上就挂着个牙帖的牌子,门也半开着。
  有人吗?江清澜一边试探性地问着,一边迈进了屋。
  这个屋子还挺大的,看起来有三个办公的位置。两处都没人,只有靠窗的那处,摞得极高的书卷之后,露出了一个人的衣服。
  那是白色葵袍,只在袍脚裁了窄窄一溜的紫色,洒金提花的料子让天光一照,反射着璀璨夺目,看着很是贵气。
  偏那人两条长腿随意耷拉着,一腿曲着,一腿伸直,看起来相当放松。
  团团低声嘀咕:阿姐,他的腿好长啊!
  嘘江清澜以手点唇,示意她别乱说话,又靠近了一步,试着招呼,郎君?
  走近了,才发现那人的手趴在桌子上,脸又埋在胳膊里,竟是睡着了。桌子上有几本翻开的书,白瓷杯子里,茶水还冒着袅袅热气。
  江清澜又好气又好笑:喝茶聊天看小报,上班时间睡大觉,这谁家领导的亲戚混日子来了?
  第8章 红烧豆腐
  ◎太帅了,看呆了◎
  谢临川睡得正香,梦见自己在齐云社和火焰队的蹴鞠决赛中,正准备来个倒挂金钩。听见有人叫他。
  他勉强抬起沉重的脑袋,乱恍了一眼,见是一大一小两个女娘,便又把头趴了下去:干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