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真也没放什么特别的东西,就是辣。辣是一种痛觉,却会让舌头上瘾。
  如今,达官贵人喜欢吃清淡甜口的饮食,但她的摊子是开在中瓦的,普通人更多,更需要辣味的刺激。
  并且,她将甜味的水果串与辣味的素菜串,放在一起卖,甜辣相替,食之不尽。
  时近黄昏了,江清澜赶紧将厨房收拾好,又把今晚要售卖的辣串串与甜串串各放在一个食盒里,与团团一起,拎着往中瓦走去。
  幸好现在住在青莲庵了,离得近,不然就她这副娇弱小身板,拎一段路,就脚耙手软了。
  到了中瓦,按照牙帖上的编号找到了位置。
  团团瞪着圆圆的眼睛问:阿姐,这个摊子是紧凑型的?
  江清澜也惊呆了。
  高高的摊檐上挂了一排红灯笼,摊前伸出了一溜宽宽的木板,擦得干干净净的。
  摊位里面,炉子、蒸笼、锅碗瓢盆一应俱全。里面竟然还有一个内间,置了一张竹躺椅,应是给小贩小憩用的。
  相比之下,不远处的那个摊子就紧凑得多了。
  一个木制的顶子,下面一块木板,摊子里面堪堪能站下两人。
  此外,她们的摊位位置也很好,在中瓦傀儡戏、杂技台的对面。
  此时时间尚早,人还不多,但可以想见,晚上对面游人如织的时候,这里的客流量有多大。
  如此一对比,江清澜便想通了关窍。
  又想起去临安府署那天,那个非要给她办牙帖的帅哥关系户,忍住笑意,在心里道:
  对不起,你不是草包,不止长得帅,还是大大的好人!
  正所谓:天予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1]有便宜不占白不占!
  江清澜立刻把冰糖水果串、油卤串串拿出来,摆了个琳琅满目。
  东平王府里,谢临川哪里知道有人在感谢他,冷着一张脸,陪宝庆公主在园子里走来走去,百无聊赖。
  方才,他散了值,正要去蹴鞠场,府里的平林骑马来报,说王妃让他回府,有要事。
  待回了府,才知道是宝庆公主出宫去庙里上香,路过东平王府,进来盘桓了一下。
  为着她,东平王妃把谢临川叫回来了。
  满城皆知宝庆公主的心思。
  前几年,宫里蹴鞠赛,谢临川夺了球王。宝庆公主与福安公主为谁去献花的事儿,打起架来。福安公主把宝庆公主的头发揪断了一大把。
  闹到官家那里去,官家把两人都骂了,看二人伤势,还是多站在宝庆公主这一边些。
  福安公主委屈:我腿上现在都青着,她掐的。
  官家最是重礼,当场怒目:大庭广众,你一个女儿家,这说的什么话?!对福安公主失了耐心。
  后来,到底福安公主年纪大些,等不了谢小郎君了,下降去了苏州李家。宝庆公主年纪小,也不着急,就这样耗着。
  如今,东平王府花园里,簇簇芍药花粉红娇艳。为余晖金光浸染,愈发明艳可爱。
  宝庆公主赵芸慧掐了一朵芍药花在手上把玩,对谢临川道:
  谢世子,临安城里别的郎君都簪花,你为什么不簪?
  谢临川的心思早在九霄云外了,随口敷衍:
  我长得黑,簪花不好看。他想了想,又道,你三哥建府后,还常入宫吗?
  宝庆公主与三皇子赵侃同为陈贵妃所出,二人都很受承平帝宠爱。这些日子,三皇子年岁到了,出宫别住去了。
  宝庆公主偷偷看一眼他的脸,心里怦怦跳,哪里想得起别的,红着脸道:
  三哥常去拜见母妃的,父皇还夸他孝顺。转身佯装去掐另一朵花,心道:哪里黑了,只是,不像那些敷粉的郎君那样白而已。
  时下流行清淡妆容,便是男子,也得涂脂抹粉、簪花佩玉,才算是风流雅士。只宝庆公主见了谢临川蹴鞠场上的飒爽英姿,眼里如何也看不见其他人了。
  谢世子,你就试试
  宝庆公主想把手里的花交给谢临川,让他簪了试一试,转身一看,哪里还有人,他已经走到池塘那边去了。
  宝庆公主春心错付,噘着嘴,有点儿不高兴。可到了谢临川身边,见他那通身的风流俊秀,复又笑盈盈的。
  闲逛着也无聊,不如你教我蹴鞠?
  蹴鞠?
  谢临川听了承平帝夸三皇子,有些怔怔的,听到蹴鞠两个字,眼睛一亮说到这事儿,那他可就有兴趣了,赶紧叫人拿了球来。
  不等宝庆公主说话,他撩起前摆扎在腰带里,又是颠球、又是佯装带球过人,还把远处芍药花丛中的一个小洞当风流眼,踢进了好几个球。
  他倒也没忘了要教公主踢球,偶尔也说几句话。但他那话,还不如不说。
  站远些,蹴鞠掀起的尘土迷了眼可别怪我!
  哎呀,你这足弓没力啊,回去练练踢树!
  腿抬高些!
  甚至,还拿了一根树枝,把宝庆公主的小腿狠抽了几下。
  到后来,似乎是放弃了,彻底不理她了,一个人带着球越跑越远。
  其实,本朝蹴鞠风气大盛,宫廷贵妇们经常一起玩球。
  宝庆公主也会踢几下,不说是妇人里最好的,也不算差。到了谢临川这里,竟是朽木不可雕了。
  看着谢临川一个人在远处玩得不亦乐乎,宝庆公主很生气。她的脸红红的,圆圆杏眼中盈满了水色,也不知是愤怒多些,还是羞愧多些。
  东平王妃梁氏知道她小儿子哄不了公主,一直在后面察言观色,见此情形,赶紧上前来软语安慰:
  殿下,你别生气,临川他是个榆木脑袋。
  宝庆公主虽然身份贵重,但在与谢临川的事情上,总是把自己放得很低,如今王妃又亲自来安慰,她便自己找台阶下了:
  也是,是我自己提议蹴鞠的。
  梁氏继续示好:
  到了晚上,夜市才热闹。吃了晚饭,让临川陪你去中瓦走走,那里的傀儡戏可有意思了。
  宝庆公主含着泪,点了点头。
  【作者有话说】
  [1]《史记淮阴侯列传》。
  第11章 油卤串串(二)
  ◎中瓦摆摊儿◎
  中瓦,火树银花不夜天。
  杨松站在街边,与对面几个青色官服的人挥挥手,转身没入人流。
  今夜,是府署财赋司、街道司协同执法的日子。
  街道司负责查看摊贩是否占道经营、是否有火灾隐患,等等。
  财赋司则查牙帖,看是否有商家无帖、持假帖经营。
  他们财赋司,因来了那位爱睡觉的言郎君,人事上有了大的变动。
  如今,除了他,当差的几个人年纪都大,成了家、有了孩子,晚上出来就不方便了。
  杨松一个人赤条条的,待在家里也没事儿,便主动揽了这差事,也多赚几文值街费。
  他这人最是和气,一路走走逛逛,好些熟悉的商贩与他打招呼,他也报以微笑。
  快到傀儡戏台了,忽然,杨松闻见了一股特别的香气。
  不是或清淡或馥郁的花香,也不是油荤的肉香,而是一种颇为刺激的、似乎有些辣味儿的香。
  抬头看,装饰了大红灯笼的豪奢型摊位里,一位窈窕女娘正在忙碌。
  摊子外面,站了个小姑娘。
  咦,那是
  江清澜心里美滋滋的,这才一会儿,串串都快卖了一半了!
  尤其是油卤的素菜串串,好些顾客本是买一串尝尝,结果,人走远了,又倒回来寻。
  她的油卤串串,卖的三文钱一串。水果串串也涨了价,最少也两文一串。
  现在,钱袋子里,恐怕有三四钱银子了!
  正想着,见一位青色官服的郎君迎面走来。
  他长着一张和气的团团脸,眉头却微微皱着。
  江清澜想起来了,是那个亲民的税务局公务员,笑道:是杨郎君来了。
  团团也甜甜地喊:杨阿兄
  她们哪里知道,此时,杨郎君心里有多么苦涩。
  杨松与她们点了点头,又打量起这个摊位来:大红的灯笼、宽敞的空间、桌椅板凳、蒸笼灶炉
  豪奢型摊位收成了紧凑型的钱,剩下的钱,都是他们垫的!
  他垫得最多,足足一两银子!
  他得巡多久的街才赚得到啊!
  事关言郎君,又不能伸张,打掉了牙只好往肚里咽
  正想着,那位江娘子已举着两个油纸包出来了:
  杨郎君,多亏了你,妾这个摊子才开得起来。这里有两包吃食,是妾自己做的,郎君带回去尝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