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七零,发现我妈是大绿茶 第124节
在赵母看来。
许静真的是太蠢了。
赵母承认,这跟她也有关。
当时被肖琳琅给折腾的很是烦躁,一心想找个好拿捏的儿媳妇。
但或许……
她是给赵东东,甚至是整个赵家埋了一个更大的雷。
不过。
好在赵母知道怎么拿捏许静?
既然她害怕赵东东抛弃她。
那她就直接威胁:“许静你再闹下去的话,不用赵东东抛弃你,我会让他直接和你离婚。”
这话一落。
许静瞬间就不哭也不闹了。
甚至她还跟赵母和赵浅浅她们不断的认错,然后又去干活,拼命的干活……
赵东东想上前劝阻。
毕竟是他老婆,说一点都不心疼是假的。
但他还没走向许静,就被赵母给拦下:“不能惯着她,让她冷静冷静。”
自今天过后。
许静明显就安静了下来,甚至处处讨好赵母和赵浅浅。
连带着对赵东东,也更加的温柔和善解人意。
日子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
只是大家都知道许静的心里有一道过不去的门槛。
可家里没人愿意去安慰和开导她。
钱家村。
周問也考上了大学。
虽然他没有赵东东的成绩好,但也考上了一所比较好的大学,离岚市比较近。
钱三丫跟许静的态度那可就大不相同了。
得知周問考上了大学,那直接就是在全村开整流水席。
凡是有点亲戚的,甚至是说过几句话的都通知了。
反正就是要给周問办的热热闹闹!
而且还直接给周問包了三百块的红包。
虽然他们结婚了。
但钱都是掌管在钱三丫的手里,因为都是她在赚钱养家。
所以这三百块的红包,算是给周問一个大大的奖励。
加上钱家村有钱。
这过来吃酒席的,那最少都是一两块的随礼,多的甚至有一百块。
钱老头因为家里出了一个上大学的女婿,让他倍有面子,直接就给了一百块的随礼。
钱三丫把收的随礼,也给了周問。
最后一算,这随礼有二百多。
可以说是自从周問考上大学,钱三丫对他是越来越舔狗了。
一下就给出去500多块,自己还要出办酒席的钱。
可为了以后可以做高官太太。
钱三丫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赵家村。
很快就到了赵东东去上大学的日子。
赵母和赵浅浅为了给他们小夫妻俩多一点相处的时间。
所以就让许静去送。
谁知许静说什么都不愿意。
说不想忍受分离的苦。
当听到这个理由时。
赵母和赵浅浅互相对望了一眼,从彼此的眼中都看出了一个道理:“聪明人就是不能理解愚蠢之人的想法。”
她们真的就是厌蠢症犯了。
半个月后。
赵老大给赵母带来一个消息。
那就是他要和李暮雨定亲了。
而且此次定亲的地点是在沪市。
赵老大定亲这么大的事情。
那肯定是全家出动。
赵东东去上大学了,不方便去。
那就许静代替他去。
毕竟结婚了就是一家人,她是可以代表老二的。
偏偏许静这个人。
她也不知道是不合群,还是感觉到自卑了。
就是不愿意来沪市。
怎么劝,她都不去。
还说要是全家都走了,就没人照看家了。
她要留下来看家。
可赵家有什么好看的?
他们家就是土坯房,家里的东西也很简单。
唯一值钱的就是一点存款。
但这些都可以随身带着。
而且农村这个地界,都是乡里乡亲的,没人会偷家的。
就算做小偷,也要跑远一点。
就是那种类似于:“兔子不吃窝边草!”
赵母对于许静的不去,很是生气。
因为她想一家人和和睦睦的!
老大定亲,老二和老二媳妇都不去,不是让未来亲家生气吗?
第112章 70年代末,沪市已经很繁华!
毕竟对于赵东东。
赵母还可以对着亲家解释:“我们家老二是因为考上了京都的大学,所以不方便过来。”【关于赵家有三个孩子,赵东东还最小,为什么喊他赵老二?因为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是男的和男的一起排,女的和女的一起排。也反应了那个时代的重男轻女思想严重】
一趟远行。
让许静和赵母这婆媳俩的矛盾加深。
甚至在去沪市的路上。
赵母都一直是耷拉着脸,一句话都不想说!
而赵浅浅对于去沪市,则很开心。
因为她终于有机会看看70年代末的沪市。
传闻。
70年代末的沪市已然展现出超乎寻常的发展速度和繁荣景象。
相较于那些地处偏远的小地方而言,沪市简直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幻之都。
在现代的时候。
她就听说过70年代的沪市,繁华程度竟然比某些小地方到了90年代时还要更胜一筹呢!
那她岂不是到了那里,就能体验到现代的生活了?
还没到沪市呢。
赵浅浅都在想象沪市的样子。
街道上车水马龙,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
这样的画面光是想想,就挺让人激动的!
火车上。
因为此次出门,赵母是带着怒气出门的,所以并没有带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