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277节
高长江的手里举着扩音器,声音洪亮通透,命令里更是带着一股子蛮劲。
江远讶然的看看两边,然后就问旁边的董冰:“你们高局平时都是这样的?”
“小案子肯定不会,大案子的话,高局就是这样的。”董冰小声回答。
江远“哦”的一声。现在的警队,不怕牺牲这样的口号,喊的是越来越少了。
这位高长江局长,做案件分析的时候,就像是个普通的警队领导似的,甚至有一点点的小软弱的样子。没想到准备出战了,竟是神采飞扬,勇力倍增了。
武夏用相当于在亲戚家寄宿35年的经验,勘透了江远的想法,轻笑一声,道:“高局以前是边防的,后来才转业到地方的。”
“怪不得。”江远释然点头,然后就看市局的刑警们,一队队的接了命令,像是开赴战场似的出发了。
最新的消息,也像是流水似的,不断的涌了进来。
“已经确定了犯罪嫌疑人的手机,现在把号码发过来了。”
“几个人的微信都确定了。”
“他们下一站很可能是一路开出省界,然后在兴丰省的新明乡下高速路口。新明乡有他们的窝点。”
“这个团伙的总人数,可能有30多人,具体数量和团伙首脑还不确定……”
犯罪团伙就像是一座孤岛,在没有坐标,不知道位置之前,寻找孤岛是一场漫长且需要运气的探索,但在找到了孤岛,甚至登上了孤岛以后,信息突然就变得廉价且丰富起来。
接下来的问题,变成了如何顺利的夺取孤岛,尽可能多的收获胜利的果实。或者,埋葬这些肮脏的果实们。
江远和几名专家听着汇报来的信息,转为了悠闲的核对资料阶段。
直到30人团伙的数量报过来,才稍稍引起了一点点的注意。
“这算是一个中型团伙了,很可能是全国流窜的,之前的查旧案的工作,可以继续做起来。”张献很有经验的安排了一句。
江远点点头,都不用多说什么,牧志洋等人就自己动了起来。
再旁边的谷旗市自己的刑警们,也是跟着搜索忙碌起来。
江远自己看着案子,也是久久不能平息。
拐卖妇女儿童在90年代是高发期,部委连续组织了4次全国范围的打拐战役,收效显著。到2000年的时候,拐卖妇女儿童案件已是直线下降,到了每年2000起左右。但从07年开始,此类案件又是持续高发。
而且,现在的各类诱拐团伙,规模是有放大趋势的,形成的链条也越来越长,多次转卖已是普遍现象,犯罪成员之间还开始采用单线联系,专业化程度明显加强。
在江远看来,利欲熏心和惩罚力度过低,是相辅相成的。
拐卖团伙成员,普遍低学历和低收入,且以女性为主。这些人在被刑事处罚之后,再就业基本是不可能的。如今,在城市里做保洁,做保姆都要无犯罪证明,这些人显然也很难拿得出过硬的技术水平,让单位捏着鼻子收纳。
剩下的,无非就是务农或者做个体户。后者相当于创业了,又哪里有那么容易。
最后,这批在监狱里接受过再教育的拐卖团伙成员,会发现还是拐卖妇女儿童来钱快,来钱舒服,尤其是拐卖儿童,几乎不需要什么本钱,就是几张车票,几天的住宿费,即可完成一次交易,收获几万块钱。
不仅如此,这些接受过专政铁拳的前罪犯们,一旦决定继续自己的犯罪生涯,就化身成为了犯罪团伙的骨干分子,只要几名这样的团伙成员,他们就能撑起一个十几人乃至于数十人的大团伙。
00年的打拐热潮结束,到07年的拐卖团伙重燃,很难说有多少名团伙骨干潜身其中。
“我建议,可以提前确定一下这些团伙成员的长相,能不能找到他们的照片?”江远是看向做影像追踪的王主任。
“只要有视频,找人是简单的事。”王主任笑笑。他的专项就是通过影像,追踪嫌疑人或任何人的活动轨迹,相当于电子狗一样。
这项工作,放在影视作品中,好像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大屏幕上一放,嫌疑人走哪里,摄像头就跟到哪里,实际上,这自然是不可能的。摄像头总有盲区,还有坏掉的摄像头,未装摄像头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摄像头的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大工程。不同统属的摄像头,也是很少会并到一个系统中去的,这不是权限问题,就是技术问题。
总而言之,就算是跟踪车辆,都是需要专人介入才好跟着追踪的,细化到人就更有难度了。
“回头我帮你。”江远给了王主任一句话,又接着看其他人找出来的微信,qq等社交媒体信息。
王主任“恩”了一声,没当回事。
江远做痕检也许确实很出色,令人惊诧的出色,但痕检在影像方面,又能发挥什么作用呢?真要一个瞪着眼睛的“观察员”,他宁愿要董冰这样的。
江远暂且将王主任放生,自己搜索起了犯罪嫌疑人们的聊天内容。
在确定了手机号或者账号以后,相关的内容是可以直接从备用服务器上调取的,对警察来说,快速的搜寻有用的内容,是主要的工作。常见的比如确定犯罪分子的群,如果有群聊买外卖,就可以通过外卖地址确定嫌疑人的住所,又或者……
提取出来的信息很多,有用的,就送到前线去,有必要进一步侦查的,还有别的一线人员可供派遣。
部委挂牌的案子,好处就是资源和人手不会缺,理论上,有这两样东西,99%的案子都是能够侦破的。就是难度时间和程度问题了。
很快,王主任撸出了第一批的人员的影像。
江远听到响动,就主动过去看,果然就见王主任自带的两名助手,在哼哧哼哧的做影像增强。
监控画面这个东西,受自身和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一方面,它是暴露在外的,风霜雨雪或者雾霾种种,都会影响到影像的清晰度。
再一个,监控画面本身的清晰度也是有限的。不需要比喻,4k资源和1080p的资源,又或者240的资源,画质差距有多大,所有人都是有目共睹的。而监控设备是陆续安装的,有些地方早10年的监控还是在用的,不同的地方的投入也不同,自然不能一概而论。
除此以外,距离同样是决定性的因素,同样的画质,拍摄1米内的人体,和100米外的人体,肯定是不一样的。
以上种种,都可以用影像增强的技术来部分或全部解决。
王主任身为影像追踪的专家,显然是极看重相关问题的,带来的小弟埋头苦干,不停地拉出各种框框和命令行,其中主打的那位,一看就是lv2往上的技术牛。
在影像增强这个领域,技术水平能达到lv2的技术员,已经是超乎寻常的贵了。
而王主任带来的两名技术员,影像增强技术在lv2往上的,明显是社会招聘而来的,另一名虽然看着像是警校出来的,但图像处理的能力也得有lv1.5了。
这么两个人,养起来的成本,怕是比一个警犬中队都要贵了。
江远拍拍右边弱一点的技术员的肩膀,道:“让个位置。”
他在外面卖的久了,已经很习惯跟外单位的人打交道了,有些时候,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能力和技术,以及跟对方的技术代差的时候,对方往往会认为你在侮辱他。
反而是真的操作起来了,当两者的技术横向对比,极具侮辱性的时候,正常人往往非常平静。
王主任带来的大约相当于三分之一个警犬中队成本的技术员有点茫然的站了起来,他还不太确定江远想做什么。
江远当仁不让的坐在了他的椅子上,哐哐的就开始操作。
三分之一警犬中队之技术员愣了愣,求助的看向王主任。
王主任其实也注意到了这边,就慢慢的走了过来。
这时候,江远已经开始正式进入到了影像增强的过程中。他刚刚就注意观察了三分之一犬技用的软件,略微注意了一下版本,很容易就进入到了状态。
等王主任过来的时候,江远已是把一帧的影像,处理的干干净净了。
这张照片来自于租车公司,是在停车场的监控记录下来的,影像的质量一般,能分辨出人脸来,但要看清楚,并用来认人就有点难度了。
而江远采用填补噪点的方式,甚至将人脸给放大了。
“可以吧?”江远看王主任过来了,就礼貌的问了一下他的意见。
王主任是做影像的专家,自然也是识货人,趴到电脑跟前看了一会,不由看向江远:“影像增强你也会的?”
“算是会一点吧。”江远嘴上说着,忽然调出命令行,一排函数就手打了上去——其实完全没这个必要,就为了证明一下影像增强lv5的实力。
王主任和他的两名助手的表情和态度,给人的感觉,突然就特别的柔软了,像是吃到了lv5狗饭的大壮们。
“咱们努把力,争取把这个团伙成员的影像都给固定下来。”江远像是登上了海盗岛,开始数人头的海军船长。
现场唯二的女警董冰,忽然用只有唐佳听得到的声音,道:“宁台江远,怪不得呢。”
唐佳翻了翻眼皮,心道:哪里有女警用这么嗲的声音的。
第352章 打拐
新明乡。
位于省界的边缘是它的特色,无论好与不好,基本就注定了它的发展基调是围绕着两省交界的生活来进行的。
李华强的外婆家就是新明乡人,所以,自上次出狱以后,他就在新明乡租了院子,买了几张床,弄了个青年旅社,专门接待顺着高速而来的背包客。
他在外面跑过,知道有些年轻人特意不住大城市,就喜欢往乡下跑,只要名字时尚一点,再把价格降到一张床二三十的价格,总会有人愿意来。
开始的时候,李华强是想仿效水浒里的黑店,将来住店的单身客人卖个好价钱。
后来也确实卖了几个,赚到了钱以后,李华强开始珍惜这个窝点了。
直接抓人卖,风险还是比较大的,要是只给同行做中转,那不仅风险变小了,收入还更稳定了。
这次转型大获成功。
现在的拐卖团伙都变成人力密集型产业了,住正常酒店的成本高不说,还需要身份证之类的麻烦东西,要是带着被拐的对象的话,也不是很方便。所以,大家都会寻找一些特殊的地方来住宿。
李华强的新明乡青年旅社,就这样成了拐卖妇女儿童的一长串环节中的一个,他赚到了钱,“同事们”得到了方便,乡里的商贸活动变多了,简直赢麻了。
李华强有了钱,更是额外开了家小酒吧。
他平时就坐在酒吧门口,端一瓶啤酒小酌着,偶尔用手机翻墙,看看telegram里的消息,要是有傻乎乎的客人过来,他就陪聊两句,并评估一下诱拐对方的成本和方式。
要是有了小团队过来住宿,李华强就会忙起来了。他用小酒馆里的酒招待这些小团队的成员,赚取一些食宿费的同时,也会挑好的人,果断买下一两个,回头既可以转卖,也可以贩卖去别处。
今天算是忙碌的日子,刚来的小团队正在院子里面休息,虽然没到庆功的时候,但一些人已经忍不住开始喝酒了,只是因为首领管的严,没敢啪啪啪就是了。
在李华强的印象里,这种规模的小团队,能管理到这个程度就相当不错了,也怪不得他们能租车跑路。要是那种刚出监狱的散兵游勇,坐火车跑路的都有,倒霉的就被乘警给抓了。
有一段时间,铁路上的乘警专门抓逃犯,有人甚至为此抓出了一等功,简直离谱。
“老板,你手机响了。”里面的酒保兼业务部临时看守喊了一声。
李华强“恩”的一声,将剩下的四分之一啤酒一饮而尽,脚步不稳的去接电话了。
“喂。”李华强喊了一声。
电话另一头,只有喘息声。
李华强皱眉:“喂?”
“老大,有警车。”电话另一头的声音轻轻的。
李华强一愣,他这时候才去看手机上的名字,意识到是自己在村口放的眼线。
这个习惯,还是他在狱里学来的。回来以后,就照猫画虎的找了个村里的混混,给他玩了几次女人,就让他在家里的时候注意来往的车辆,有事报讯。
李华强没想到,这个布置竟然真的用上了。
但这时候,他更慌的是,接下来该怎么办?
跑路吗?
就此放弃新明村的基业?大不了顺手抢几个村里的富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