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317节

  再细想想,大队长心爱的帕萨特,那是熬了多少个夜,破了多少个案子,才好不容易换回来,省下来的车,说借就借给宁台县了。
  大队长是始乱终弃了吗?那肯定不是,他只是想侦破一起命案积案,再在战力排行榜上多混100分罢了。
  宋巷派出所的所长轻轻的将张奇给拉了回来,免得他看江远年轻,说出什么不合时宜的话来。
  回过头来,江远再对王传星道:“你回头整理一下这边的报告。大壮来了吗?”
  “再一个小时就到了。”王传星道。
  转头,王传星还给张奇解释一句:“大壮是我们宁台县的警犬。”
  宁台县的案子少,警犬经常也是无用武之地。如今亦是借出去的时间多,带回去的时间少。
  但不管怎么说,警犬的应用都是比较正式的。仅此一点,就能说明江远的决心了。
  张奇笑了一下,果断的后退两步。
  宋巷派出所的所长怕张奇怄气,又拉着他到人群后面,再低声道:“老张,咱们也认识好多年了,我劝你一句,咱扪心自问,许大要是把613案交给你主攻,你能行吗?”
  张奇咬牙道:“要是交给我们,唯有加班加点,努力破案了。”
  “破得了吗?”
  “破不了。”张奇认真的样子,很帅。
  所长笑了:“许大估计也知道。”
  张奇无奈,再撇撇嘴:“问题是,找狗,我们也找不到啊。”
  所长大笑。
  ……
  三中队整装出发,执行任务。
  江远带着牧志洋,在巷子里来回溜达,先到蔡家附近,蔡元经常带狗去玩的地方全部溜达了一遍,再将附近的小树林等荒芜地带跑了一遍,最后又追赶了一遍流浪狗们……
  狗丢的时间太长了,其实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丢狗的问题了。这两天,江远也是专门研究了一下找狗的问题,发现寻常人丢狗,后者基本还是在生活圈范围内的。
  也就是说,狗如果是正常走丢了,既是找不回家,也会在家附近游荡。所以,最初的几天时间,是找狗的最佳时间。
  但蔡元太小,蔡棉的行动力不足,使得桂花失去了最佳回归时间。
  不过,也可能最初时间,桂花就被人给抱走了。
  就这方面而言,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纯粹的偷狗贼,以偷狗卖肉为主。另一种,可能是某个人家看中了这条狗,或者发觉这条狗无主,干脆抱回家去养。
  对于前者,江远其实觉得可能性不太大。一方面是桂花是只巴哥犬,体型很小,不值当偷窃。另一方面,苗河县及附近,原本就少有此类事件发生,宋巷一带也不太适合偷狗贼快进快出。
  尽管如此,江远还是丢了王传星等人,顺着这条线索查下去。他自己则是奔着周边有人领养这条思路走。
  这条路,最好的方式就是……发传单。
  发传单发到领养人看到,又或者良心发现,内心不安,主动交还爱犬,这就是最好的方案。
  在此期间,江远就开始逮着宋巷一带的盗窃案,尤其是入室盗窃案来侦破。
  他也没有明确的思路,反正,就是闲着也是闲着,找狗没有头绪,找贼的话……指纹、足迹、工具痕迹一套下来,平均每小时比中一案,并不夸张。
  很快,许学武就不得不再派出一个中队的人马,专职负责将江远确定的盗窃案嫌疑人,逮捕归案。
  苗河县的办案中心,一名接着一名的盗窃案惯犯,被塞了进来。
  有的嫌疑人还故作轻松,或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
  反而是苗河县局的领导们,纷纷被惊动,不时的有人到办案中心来,看人满为患的样子。
  一整天的时间,许学武就像是被拴在了办案中心似的,迎来送往。
  “这么多人呐。”
  许学武:“是呀,也是咱们的办案中心太小了,犯罪嫌疑人稍微多一些,就装不下了。”
  “咱们苗河县有这么多贼的?”
  许学武:“有些都是老贼了,有些两三年前的案子,留下的指纹被江远比中了,就给拉出来了,主要是咱们的办公中心太小了,人稍微一多,就没办法单人单间了。”
  “听说这么多人,就是因为一条狗给抓起来了?”
  许学武:“是因为盗窃给抓的。不过,江远要是能找到那条狗,这些人还能在家多躺些天。哎,主要是咱们办案中心太小了,好多人躺都没地方躺……”
  第412章 行霹雳手段
  中午。
  到了下班时间,许学武也没什么胃口,自己泡了杯茶,坐到窗边,喘两口气,抽一支烟,焦虑的情绪才渐渐的缓解下来。
  就这么几天时间,办案中心从爆满到爆空,许学武也承受了不小的压力。
  所谓说情的电话,捞人的拜访,在这几天的时间,一下子达到了顶峰。好在各案进展的迅速,嫌疑人转送到看守所以后,许学武才觉得轻松一点。
  啪啪啪啪。
  硬头皮鞋踏地板的声音,传到许学武耳中,就让他眉头紧皱。
  “老蒋,你就不能像年轻人那样子,穿个运动鞋啥的,跑起来也舒服点。”许学武都不用看,就知道是大队的教导员蒋允理。
  两人搭班很久了,都是从基层慢慢升上来的,互相配合的还算默契。唯独蒋允理有一个毛病,爱穿皮鞋,尤其是硬跟硬头的皮鞋,一起出差的时候,脚臭的要命,屡教不改。
  这会儿,蒋允理都懒得跟许学武犟,只道:“你没看今天的《苗河日报》吧?”
  “啥子?现在还有人看报纸?”许学武都笑了:“我上次找了个报亭蹲守,蹲了一天,就卖饮料了,谁他娘的看报啊,二傻子吧。”
  蒋允理的眼神微微锐利了一点。
  “你说你的嘛。”许学武怂了一下。他这个教导员,不光脚臭,絮叨起来也是真的要命,许学武自觉在家里听到的念叨多了,真的是不想听男人絮叨了。
  蒋允理顺手抽了许学武一支烟,抽起来,才道:“今天有好些媒体,都在报道咱们抓这些老贼小贼的事。我说《苗河日报》,是因为他们起的标题好,叫《行霹雳手段,还朗朗乾坤》,头版头条,指名道姓的说咱们刑警大队近日来的工作出色,侦破有力,保障了社会生产活动,提高了大家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官媒的话,还是挺有力度的,说的也好听。”
  许学武也是听的不由笑了出来,这夸奖的话,怎么听怎么有温度的。
  许学武不由拧灭了只抽了半只的利群,道:“你仔细说说。报纸你带了吗?”
  蒋允理一笑,再从屁股后面,警裤里面,抽出了一叠报纸,递给了许学武。
  许学武沉默了一下,问:“有必要插后面吗?”
  蒋允理擦擦手:“我刚取的快递,来回都是走路,挺远的,你看报纸上都湿了。看不看?”
  许学武还是想看的。他皱着眉接过另一头,放在桌面上翻开。
  正如蒋允理所言,《苗河日报》的头版头条,果然是《行霹雳手段,还朗朗乾坤》一文,笔者愣是用了两页纸,详细的描述了刑警大队侦破的多起盗窃案。
  就是许学武自己,也是看到报纸才知道,江远这几天的时间,确定侦破的盗窃案已有237起。
  当然,因为抓获的多是老贼,加上审讯技巧,现场搜查,以及互相攀咬的原因,每位贼类嫌疑人的名下,都能分配多个案件。可即使如此,看到这个数字的许学武,依然感觉震撼。
  “离谱啊!200多个案子就这么侦破了?你核对过没?”许学武问蒋允理。
  “数字就是我提供的。”蒋允理斜眼看许学武,道:“你不会以为苗河日报还有调查能力吧?”
  “你……”许学武被气笑了。
  “一个案子0.1分,抓一个人0.1分,200多个盗窃案,都能积四五十分了,半个命案积案了,人家才用了三天时间。”蒋允理摇头晃脑的,又问许学武,道:“你这两天应该也没刷短视频吧。”
  许学武无奈道:“我哪里有空刷短视频,短视频里又怎么了?”
  “短视频里就吹安全感爆棚啊,抓贼抓的好啊,警方有魄力啊……”蒋允理念叨着,突然道:“市局和省厅,都有人打电话过来问这个事。你应该知道的,现在的领导,可都是刷短视频的。”
  “我知道,上次开会的时候,王局还在那里刷视屏……”许学武说着叹了口气:“咱们这是多年耕耘无人知,一招找狗天下闻啊!”
  蒋允理道:“也可以说,抓贼这种事,咱们在系统内可能觉得低端了,但在老百姓眼里,包括记者眼里,可能这些小偷小摸的,才是他们日常遇到的主要痛点。一口气抓了这么多的贼,县里的环境是肉眼可见的变好了,这个确实是比较少见的情况。”
  现在说各行业内卷,当贼其实也很卷。各个地方的贼,理论上都是溢出的。尤其是难度较低的类型,偷个电瓶车电池之类的小贼,真的是今天抓走,明天就有人自动补上,根本不影响到城市建设和城市安全。
  但是,像江远这样,一个人搞出一套严打模式的,别说许多人不敢补了,补也不够人手,如此一来,给人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许学武掏出手机,放到本地频道,快速的刷了几个视频,果然刷到了说抓贼的……
  许学武将视频的声音放大了一些,就听一口本地腔的男人,正绘声绘色的描绘小吃街的变化,并欢迎外地游客来玩……
  从外表上,许学武依旧是那个帅气的,挺拔的汉子。
  但熟悉他的蒋允理知道,许学武现在绝对在裤裆里摇尾巴呢。
  “咱们苗河县,难得有个露脸的机会,估计县长书记,还有局长,后面都会找咱问话的。”蒋允理又提醒了一句。
  许学武一愣:“那……说啥?”
  “说啥都行,我估计江远也会配合。不过,你知道他想要啥的。”
  “就为了一只狗?”
  “那你帮不帮忙找?”蒋允理反问。
  “找……怎么不着……怎么找?”许学武一个递进,将问题丢给了蒋允理。
  蒋允理呶呶嘴:“宋巷那地方乱七八糟的,这些贼头们,比咱们看到听到的要多的多。”
  许学武眼前一亮,这个思路惠而不费,比他再调两支汪汪队给江远要节省的多。
  ……
  晚间。
  看守所里,有一条消息流传了起来。
  “听说这次严打,是因为一条狗。”
  “听说几个贼老大,是因为一条狗被抓起来的。”
  “我有个做警察的亲戚,不太熟,但他说,这次出动了好多人找那条狗,咱们的线索,都是外地来的警察翻找过的。”
  看守所的环境,本来就比监狱要混乱一些。
  今天有了新消息的更替,讨论的人就更多了。
  “一条狗?”
  “真的就狗比人值钱了?”
  “老大,我家里养着几十只狗呢,您要我立即给您送过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