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337节
如果用人力大搜查,有很大概率是可以发现的,派遣警犬出村来找的话,也有可能发现。
但只要不做大规模的搜查,或者搜查的范围和方向,不在村外这条路,那等一两天时间,或者下场雨,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那柴刀埋在里面,有可能埋个十年八年的,都不会再出现。
万一因为山坡崩塌了,再修路什么的缘故重新出现了,多半也不会流回到警方手里去,反而令证据链失效。
不过,以上都是黄金72小时以后的事了。
在72小时以内,从水泥路走到小山坡这一段,地面上的脚印还都留着呢。
侯小勇等人得到提醒,没有踩乱,江远就让王钟拍摄,就地取脚印,并回忆着道:“这个运动鞋的底子,在凶案现场也出现过,现在来看,应该是有重大怀疑的。”
他示意王钟拍照,自己拿出pad刷了刷,也还是没找到相同的鞋底。
lv3的足迹分析,搞足迹本身是足够了,但要想从浩如烟海,数量过百万的鞋底中,准确的找出该型号,这种听起来有点酷炫的技能,lv3就不够用了。
但是,江远的话听在侯小勇等人耳中,已经有点神乎其神了。
侯小勇站在警戒带后面伸着脖子,好奇的问:“穿的是运动鞋都能看得出来?”
“根据足迹判断鞋的种类是基础。”江远将pad递回给牧志洋,同时道:“踏痕半径的离散程度不一样,运动鞋的离散程度要超过平底鞋,皮鞋和布鞋的,但具体的系数,如果能找到准确的鞋的品种,会容易一点,现在就只能做一点粗略的推测……”
江远顺着土路慢慢往前走,边走边看着道:“同案犯大约是28岁,身高175公分,体态偏胖……”
隆利县的刑警们就在跟前听着。
当地派出所的民警露出狐疑的表情,低声问侯小勇:“粗略的推测?”
侯小勇呵的笑了一声。
那民警道:“要是这么准的话,直接查案犯亲戚的身份证好了。”
侯小勇一听,感觉他说的很有道理,就掏出手机来,开始顺着案犯杜金福的亲戚关系,一个个的查身份证。
他也不看别的,就看年龄一项。
侯小勇一个个的看下去。杜金福早已离婚,自己的两个孩子都是20岁出头的年纪,跟母亲过。而杜金福本人兄弟姐妹三个,上面有两个姐姐,总计育有三男两女,其中长姐的大儿子孙金强,恰巧28岁……
虽然说,杜金福还有其他的亲戚或非亲戚关系,但看到这里,侯小勇已经是忍不住向大队长侯乐家报告了。
“带回来问!”侯乐家毫不犹豫的做出了决定,并提醒道:“多带几个人去,要是凶手的话,一刀砍断人腰椎的。”
侯小勇深以为然,道:“我去领些电棍。”
侯乐家再将孙金强的身份信息拿给江远看,并注意着江远的表情,道:“应该就是两人作案吧,不会有第三个人吧?”
“看这边藏凶器的是两个人。他们是骑着摩托车来的,坐两个男的,应该也就差不多了。”江远略略分析了两句。
“那就好,那就好。”侯乐家多少有点不自信了,再咬牙道:“等把这家伙带回来,我让人细细的审他。有舅舅帮外甥背案子的,我倒要看看,有没有外甥愿意替舅舅背案子的。”
第440章 归队
侯小勇等人将孙金强拉回来的时候,懂足迹分析的和不懂足迹分析的,看着他都像是凶手。
一米七五的身高和80公斤的体重并不出挑,但孙金强的两臂粗壮,肩胛部位的厚度明显超出了一般水平,有民警当即皱眉:“嗑药的吧,给他测一下。”
命案的嫌疑人享受到的向来是vip待遇,民警们立即像是伺候老爹一样,将之搀扶到卫生间,接了尿,再拉回来抽了血,一边送检一边锁到审讯椅上问话。
孙金强沉默的像是位硬汉似的,问什么都不说,只是坐在那里,垂着头,硬刚到底的样子。
可惜,他并不是真正的硬汉。审讯的民警只是向他描述和介绍了一番,死刑犯与普通囚犯的区别,重型监狱的生活方式等内容,只是经历过多次治安拘留,以及短期监狱生活的孙金强,就接近崩溃了。
事实上,经历过牢狱生活的人,对于监狱生活的内涵,会理解的更深刻,就像是经历过学校生活的孩子们,知道学校的哪部分是可接受的,哪部分是难以忍受的。
如果学校里的霸凌让生活变的痛苦,监狱的痛苦无处不在。
随着审讯民警的循循善诱,孙金强终于开口,并解释道:“我们本来不准备杀人的……”
辩解,这是大部分犯罪分子审讯时的状态。
总的来说,犯罪分子通常坚信“我是一个好人,只是……”的逻辑,让人无法确定,这究竟是教育的成功,还是失败。
“最近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孙金强喝了口水,情绪释放了出来:“谈女朋友要花钱,家里还在催婚,我说我做点生意吧,跟我舅借点钱,他说他也想做点生意,我们就商量着,先做两票,攒够钱了,再各自去做生意……”
“说说作案的过程吧。”审讯人员给他稍稍的发泄一下子,就给刹住了,他要是情绪发泄够了,该说的,有可能就不说了。
孙金强开口了,就停不下了,只能继续道:“我是听人讲,现在收粮的人,手里都有现金的。因为好多种粮的农民年纪大,都喜欢要现金。再一个,他们也喜欢给粮农借钱,借了钱,到了收粮的时候不用还钱,就还粮食就行了,价格随行就市,就是为了能收到粮,我就想,我们也借一点呗……”
“去了,我就把话给说了,结果人没答应不说,还笑了起来,你没看那有钱人的样子啊……我能惯着他吗?”
“我抡刀子了,我舅就帮忙踹了两脚……”
他交代着过程,跟杜金福交代的相互印证,加上现场的调查,再出错的概率就不高了。
一直揪心不已的侯乐家总算是轻松一些了,长吐一口气,心道:这个刑警大队长,真的不能再干下去了,再干真的活不到领退休金的时候了。还是黄强民脑子活,不知道卖了什么就做了副局……
江远在监控室里看了一会,也就出来了。
这案子里面,舅舅和外甥两个人,算是很有反侦察意识了,别看抓起来以后,挺窝囊的样子,但看他们杀人的场景就知道,两人都已经是接受过监狱教育的完全体狠人了,作案的时候,说不定有多自信。
事实上,案子也确实是有一些难度的,江远也是依靠蛛丝马迹来寻到的杜金福。若是没有那滴汗渍的话,江远多半就要依靠现场的足迹来筛人了。
如果是隆利县自己搞,其实也是有办法的,最有可能的是特情,舅甥两人都是刑满释放人员,社会关系复杂,甭管想做什么生意,呼朋唤友的吹牛是必须的,隆利县也不是多大的地方,很容易就有风声透出来。
再一个,就是依靠大规模的询问排查,以及名犬黑子出马,看能不能逮到什么马脚。或者通过交通工具,将当日的外来人口都筛一遍的话,也是有可能出结果的。
唯一比较有技术含量的,反而是舅舅的大包大揽。他有对抗审讯的经验,又是明知道必死的情况下,直接将锅全背到身上去了,犯罪细节又交代的非常准确。要不是江远查的现场,遇到这种情况,确实很难面面俱到。
接下来两天,侯乐家忙着带案犯分别指认现场,指认埋藏凶器的地点等处。
前序步骤完成,再送检过去,警方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这时候,江远也收拾好东西,准备撤回宁台县了。
侯乐家望着那些装备,电脑,ct机,还有装载他们的车辆,心都在滴血。
这些可都是隆利县多年积攒下来的家底啊,就这么钝刀子割肉似的给拉走了。侯乐家都不能想象,黄强民看到这些得多爽。
可惜留不下江远……侯乐家也是掏不起钱了,也是掏不出案子了。
隆利县的积案还有不少,但侯乐家已经是支撑不住了,隆利县局的支持力度也有限。
积案也不是一天形成的,就算把江远视作是一次好机会,隆利县局也很难下定决心主攻积案——现案不做也会变成积案,而像是这次的凶杀案,其所消耗的资源已经很少了,但还是调动了大量的人手。
江远积案专班,组成一个小车队,兴致昂扬的返回宁台县。
队伍的最末尾,王钟留了一个小窗口,隔一阵子,就塞出去一张黄纸。
黄纸都是提前准备好的,画了符,盖了章的,王钟只要时不时的算一下时间和方位,填写上去,再丢出去就可以了。
据说这么做,能够有效的阻止冤魂跟随,进入到宁台县。
虽然说,王钟也不是太理解,冤魂怎么会如此想不开,跟着江远的车队去宁台,但他还是学着把黄纸给撒了。
就当是做练习了。
回到宁台县局,吴军耐心的等在办公室里。
等江远进来了,吴军就拉着他,跨火盆,点香拜关公,红鸡蛋配人参。
一套流程搞完,吴军再道:“行了,这下子再挑案件,就不受影响了。”
江远哭笑不得。
“赶紧去吧。黄局估计等你呢。”吴军再将江远送出门,感觉也像是流程一样。
……
黄强民早就等在了会议室里。
他的面前,摆着多份的资料。厚的有半臂的高度,薄的就只有百十页纸的样子。
“黄局,哪里的案子?”江远看到卷宗就知道,肯定不是宁台县自己的。
宁台县能有这么厚的卷宗的案子,他早就审过了。
“最近有几个县找上门来,我就说,先挑一下案子再看看,这是几个县送过来的。”黄强民一边说,一边将一叠卷宗,轻轻的推了出来。
第441章 射钉枪
黄强民推出来的案子,在一众卷宗中,并不算厚,也就是中上的水平。
江远只是笑了笑,就顺手拿了过来,打开来一看,却是有点意外:“这是长阳市的案子?”
“哦……你正好拿了长阳的案子啊。”黄强民道:“那你看看合适不。也是巧了,其他几个县的案子其实也没那么急,也不是咱们不讲兄弟情,长阳市是省会嘛,对咱们的帮助又大。虽然柴局是挺想要帮助一下兄弟县区的……”
黄强民说到最后,看了江远一眼。
江远笑笑,展开了卷宗。
黄强民这种本土派,跟柴局尿不到一个壶里也不奇怪,至于江远,他的宁台县身份也是不容易改变的。
“长阳市的话,是余支的案子……”江远一边说着,一边打开来看,就见卷宗里的第一张照片,就是一只带血的长钉。下面特意标注了,是射钉枪用直钉。
“射钉枪啊。”江远立即就来了精神。
国内的枪械管理越来越严格,射钉枪的获取却非常容易。另一方面,射钉枪的威力也是很不小的,很多射钉枪都是能够射穿薄钢板的,比警方自用的小砸炮的威力都要大,再要是改装一下,威力和方便都有了。
江远之前就有看过有关的报告,改装的较好的射钉枪,在加装了钢管和瞄准器以后,能打鸟,能打猎,自然也能打人。最近些年,因为此类涉枪案而坐牢的人数得在三位数以上,且量刑都不轻。
对于这类案件,警方都是非常重视的。重视程度甚至在普通的八类案件之上。放在消费领域,可以理解为奢华型的配置。
那在奢华配置下,依旧变成积案的案子,就不会是简单的案子。
江远从头翻阅,果然注意到一连串的要素集合。
三名爬山的老头,在不同的山头,被人用射钉枪顶着脑袋射死,随身财物无损失,三名老头无关联,把荒郊野外,随机作案几个字,标注的明明白白。
再加上涉枪和连续作案……
江远不由道:“这是连环杀手了?怎么一点风声都没传出来。”
“案子本来说是破掉了。被逮捕的是一名电子厂的工人,家中也搜出了改装的射钉枪,正在审讯期间,第三起案件发生了。”黄强民顿了顿,道:“余支打电话过来,也是因为这个案子比较复杂,希望能够抢在进一步发酵之前,把案子给破了。”
国内的连环凶杀案多是以流窜形式的暴力犯罪为主,也就是类似二王性质的,这种窝在一个地方杀人,而且对尸体不做处理的连环杀手,还是很少见的。
当然,对警方来说,挑衅也是极强的。
这种案子有需要的话,一定是不惜代价的要侦破的。